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事業單位在會計準則下的財政核算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在這樣的一個新的社會環境之下,政府的會計工作在不斷地發展,國家財政工作的發展也得到了明顯地提升。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小問題是傳統政府的會計政策準則所無法解決的,而且傳統的會計準備也不再被當下時代所需要,因此為了改善這樣的現狀,頒布了新的會計準則來適應當前社會發展下的社會需求。本文將分析在政府新的會計準則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核算模式將有何變化。
一、新政府會計準則的特點
(一)會計主體的改變
行政事業單位在舊的政府會計準則之下主要是進行資金預算活動——確保這項活動的所有費用都在國家財政允許的活動范圍之內,但這樣明顯缺少了成本核算。因此在新的政府會計準則下,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中增加了成本核算,以此來準確及時地反應各項經濟業務活動。而且,像這樣行政事業單位以自身作為會計主體,那它們的成本意識有會顯著增強,從而減少活動的運行成本,使得資金利用最大化。
(二)會計要素的新界定
在原來的政府會計準則下,對于會計要素并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行政事業單位一般就把會計科目分為三大類:第一類,記錄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流入情況;第二類,記錄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流出情況;第三類,反應行政事業單位的物資和資金結余額情況。新的政府會計準則則顛覆這一傳統形式,對會計要素進行了明確的劃分,尤其是針對一些經濟活動的財務處理,會計要素被明確地分為五大類:第一類,資產類,主要是行政事業單位擁有的各項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第二類,負債類,主要是記錄了行政事業單位款項的借入償還情況;第三類,所有者權益類,主要反應了各行政事業單位的總資產與總負債的剩余權益;第四類,收入,類似于舊分類中第一類,反應行政單位的資金流入情況;第五類,費用,類似于舊分類中第二類,反應行政單位的資金流出情況。由此可見,新政府會計準則中的會計要素分類更加明確具體,為事業單位長遠發展提供保障。
(三)新會計核算模式——“3+5”
在新政府會計準則下,財政核算模式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創立了一種新的核算模式——“3+5”。模式中的“3”主要包括了預算收入、支出以及結余。模式中的“5”則包括了上文提及的五大類: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其中,政府財政核算的運行成本主要通過“5”中的收入和費用來體現,從而加強政府對資源的合理配置。
(四)預算與財務之間的新關系
在新的政府會計準則中,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工作相互分離,從而使得事業單位能夠實現全面預算。在這樣新的關系中,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相互獨立,在工作中也各自負責不同的內容,通過財務報告能夠充分體現該行政單位的預算及財務各項信息。雖然預算與財務之間處在相互分離的狀態,但二者均按照新政府會計準則來運行發展。
二、行政事業單位里新準則的優勢
(一)適應新形勢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網絡信息技術基本進入到每一個家庭、進入到各行各業,會計行業也不例外。為適應社會需求而推出的新政府會計準則,不僅僅是改變了原來準則的內容,更是增加了具有新時代特色即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會計電算化模式,從而使得會計行業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更好地發揮職能
財務工作中核算是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存在于財務工作中的各個角落。在政府某項工作的財務管理過程中,利用新準則中細分的會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明確會計成本,合理運用借貸記賬手法,提升財務管理效率,更好地實現會計核算職能。
三、行政事業單位里新準則的影響
(一)會計監督
在新政府會計準則之下,對于會計要素之間都進行了明確的劃分,與此同時,還選用了歷史成本等會計科目來保證財務信息的準確性,體現了會計的監督作用。除此以外,新政府會計準則順應時展,對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都進行了有效的管理監督,從而保障財務資料的真實性及財務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戰略創新
新政府會計準則適應當下社會發展的社會需求,與原來傳統的會計準則相比,新會計準則的適用范圍更廣,適用于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能夠通過利用新會計準則,了解行政事業單位的運行狀況,可恰當地預測行政事業單位未來經濟的發展狀況。創新戰略,提升資源使用率,提高財管水平。
(三)降低風險
新政府會計準則,提高了對傳統的財務報表、財務報告的要求。與原先傳統的財務報表相比,目前財務報告的內容更加具體、更加廣泛,是在傳統財務報表上進行了拓展,能夠更加具體準確地反應行政事業單位的整體財務運行狀況,為行政事業單位相關財務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而且能夠通過財務報告使得管理者能夠清晰地了解整個工作過程的財務運行狀況,因此財務報告也越來越受到行政事業單位的重視。而且通過財務報告,可便利清楚地向社會傳遞相關財務信息,使得群眾能夠充分了解政府的工作情況,可起到一定的群眾監督作用,從而降低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
(四)可持續發展
新政府會計準則可順應時展,支持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工作,使其各項管理工作規范進行,提高各項工作的效率,為行政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四、對新準則的財務建議
(一)規范化管理
隨著社會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關注政府會計工作,新政府會計準則的頒布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新會計準則中,將會計要素具體化細節化規定,滿足會計要素定義范圍內的實質性規定,同時利用“3+5”的核算模式,將會計要素分為預算收入、支出、結余、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及費用八大類。明確各項要素,保障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規范化、合理化,從而在根本上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核算工作的效率。
(二)完善管理系統
目前社會的發展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是機遇,更多的是挑戰,因此想要得到更多更大的發展空間,首當其沖的是完善自身內部的財務管理系統,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其中的米就是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系統。順應時展,完善財務管理系統,提升財會的電算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為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提供保障,有利于各項財務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加強管理
新準則的,對各單位財務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各單位細化工作,了解財務工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處理,提升工作效率。在當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環境下,新準則的,不僅僅需要政府單位加強內部的監督管理,也需要社會各階層的公民合理合法地對政府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監督,從而推動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不斷發展。
(四)完善監督體系
任何工作想要長遠發展,都需要完善自身的監督體系。像行政事業單位,完善自身的監督體系可以從內部和外部兩方面去完善。從內部方面來說,可以是完善財務中的支付信息管理系統、完善各部門之間的配合工作等等。從外部方面來說,可以將支付信息管理系統在陽光下進行,還有通過單位的財務報告向社會各界進行展示匯報,從而做到全面接收社會各界的監督。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經濟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再加上行政事業單現階段所擁有的提升空間,使得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迎來了機遇與挑戰。新政府會計準則的頒布,為行政事業單位帶來了新的活力,推動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倪錦銘.新會計準則對我國保險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8.
[2]盧紅磊.雙體系下政府會計核算模式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8.
[3]中國農業銀行四川省分行財務會計部課題組.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實施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及應對——以核算與交易相分離模式為例[J].金融會計,2018(03):39-44.
作者:范俊芳 單位: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