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用風險的識別與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信用;風險;賒欠
1信用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在極度競爭的環境下,尤其是信息化發達的互聯網時代,快速占領市場份額,獲取客戶資源是取得競爭力的必要途徑,而通過賒欠方式獲取訂單,提高銷售額,賺取利潤是關鍵。“信用管理”這個話題,近年來我國企業才開始關注,認知度較低。但在西方國家,已經有近百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過程。信用風險是因賒欠引發的風險,客戶信用程度的高低與其管理層道德素養、治理結構與環境、內部控制、經營狀況、財務狀況等密切相關。作為銷售方必須對客戶的信用狀況作出正確的判斷,有效地進行信用控制管理,才能既能夠促進銷售的增長,又能夠防范信用風險。
2信用風險的識別方法
2.1企業管理者及主要股東
企業管理者,尤其是核心人物是企業的靈魂,關乎企業的生存與未來發展,因此關注企業管理者的穩定、誠信等情況,可以更好地識別與管理信用風險。信用管理部門應重點關注以下方面:企業管理者違背商業道德、社會責任的情形,如曾經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損害消費者利益;污染環境,損害公眾利益;侵犯商標權、著作權、版權等侵權行為;授意會計作假賬;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違反合同法,損害客戶、供應商、金融機構等的利益;違反勞動法,侵害或未保障員工的利益。另外,要關注主要股東發生重大的變動的情況;董事、高管發生解聘、離職等頻繁變動的情況;核心管理者取得海外永居住權;核心管理決策者的后代繼任;核心管理者出現身體健康問題、發生名譽受損事件、出現家庭不和諧等事件、個人不良嗜好曝光或出現其他負面報道等都會給企業帶來不利影響;除此之外,重要股東的股權質押、重要資產的查封信息也需要隨時關注。
2.2客戶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客戶誠信守約的自主意識和行為、履約能力與其自身的管理水平、內部控制的健全有效密不可分。客戶企業如果有良好的內控環境、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地實施、內部審計部門能持續有效地監督評價內部控制,客戶的付款行為就會嚴格遵循其內部控制的流程和制度,且有內審的監督,管理層的隨意性行為發生的可能性也較小。反之,企業管理水平落后,內部控制環境較差,治理結構不合理;沒有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并得到有效實施;經營者行為不受監督、隨意性較大,則企業違約拖欠的可能性較大。因此,在前期信用資信調查階段,評價與判斷客戶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與管理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信用管理部門應重點關注:客戶企業是否有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和體系;內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執行;是否有獨立于管理層的內部審計部門,內審部門是否形式與實質都獨立;內審部門是否有效監督與評價企業的內部控制活動的全過程。可通過觀察以下不規范情況是否存在作出判斷:企業公章隨身攜帶;銷售合同的簽訂與變更不需內部評審,銷售人員自行作主;內部審計部門隸屬于財務部、受制于企業高管;高管的隨意承諾;高管的談吐與個人修養;企業也可通過“啟信寶”查詢企業的資信情況,如違規被處罰的記錄、未決訴訟案件、稅務等級、銀行逾期支付等狀況;另外,公司的治理結構是否合理;員工離職頻率是否過高、員工的士氣;公司職能機構與崗位設置是否合理,不相容職務是否實現相互分離;客戶的銷售人員是否要求或暗示收取回扣;企業高管在外設立公司從事與企業相競爭的業務。
2.3客戶企業的財務狀況
企業違約不付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業財務出現了危機,資金鏈斷裂。財務危機的出現除了經營狀況惡化,也與營運資金管理水平有關,如長期貸款用于短期投資、存貨采購或生產不合理造成積壓、欠款回收不佳、投資不合理等。因此,如何分析客戶企業的財務狀況,識別財務危機有助于更好地開展事前和事中的信用管理。在實際工作中,信用管理部門應重點關注以下情形:是否債務負擔較重,較高的資產負債率、較低的流動比率;近期無法新增銀行貸款,償還銀行貸款困難,出現逾期或展期;銀行貸款利率較高;通過高利貸,借新債償還舊債;在其他企業購買商品必須現款,不能賒欠;采購商品的價格高于其他企業,而銷售商品的價格低于其他企業;研發人員或核心管理層離職頻繁;銷售訂單明顯減少;通過變賣資產方式獲取資金和增加利潤;銀行帳戶短期內增多,尤其是小銀行帳戶增加,目的是為了躲避查封和監管;
2.4客戶外部市場狀況
客戶外部市場狀況的變化也會直接影響償債能力,外部市場環境惡化,企業銷售下滑,會導致經營狀況變差,嚴重會導致資金鏈斷裂,企業出現償債危機。因此,客戶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對于信控管理尤其重要。在實際工作中,信用管理部門應重點關注以下情形:客戶產品研發能力不足,產品陳舊過時,被市場淘汰;同行業出現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競爭對手的產品質量、功能、售后、銷售策略、經營策略方面明顯優于客戶;重要客戶因各種原因流失;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導致大量退貨,造成客戶信任危機;因火災、水災、地震等不可抗力導致停產、生產能力不足,影響市場銷售;出現因產品問題損害消費者利益而被消費者投訴、媒體報道等負面事件;因市場消費方式的改變導致產品沒有市場,企業陷入危機。
3信用風險的管理辦法
信用風險又分為簽約前風險、簽約風險和履約風險,用流程控制的方法,可以識別與管理整個過程的信用風險。現將各環節的風險、問題及解決辦法,分析如下:
3.1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與問題有:缺少對重要客戶的評估與選擇方法,方法單一。如:客戶信息搜集不全、不真實,信用調查表由銷售業務員指導客戶填寫,有弄虛作假的嫌疑;信用調查表設計不合理;僅根據調查表評估信用風險,不能發現某些高風險客戶;業務人員壟斷客戶資源,與客戶串通舞弊。解決辦法:由信用管理部門而不是銷售部門設計合理的信用調查表,并直接約見客戶后由客戶填寫,銷售業務人員不參與;除信用調查表外,廣泛搜集客戶信息,如在“啟信寶”等征信平臺收集信息,拜訪客戶的上游供應商、下游客戶;到客戶公司生產現場考察等多種途徑收集客戶信息。
3.2確定信用賒欠條款
確定信用條款環節存在的風險與問題有:由銷售業務人員確定信用賒欠條款;與客戶洽談賒欠條款具有盲目性;大額信用賒欠或超過信用額度的特殊訂單由公司總經理一人決定;信用審批的盲目性。解決辦法:由獨立的信用管理部門確定客戶的信用條款,而不能由銷售業務部門確定,因為信用與銷售是不相容崗位應該相互分離;信用管理部門應對客戶建立信用檔案,設定不同信用等級,根據客戶信用等級確定信用條款;信用賒欠必須依據相應等級確定信用條款,杜絕盲目和隨意性;特殊訂單必須集體決策,不能由總經理一人確定;
3.3銷售及發貨
銷售及發貨流程中存在的風險與問題有:因內部控制和管理過程存在問題,導致產品發貨地點、時間與合同不一致,出現違約情形。作為銷售方,沒有積極主動地與客戶協商,盡可能挽回客戶損失,導致客戶以此延期或拒絕付款;在沒有審批客戶付款情況下,貿然發貨給客戶;沒有結清以前欠款的情況下,擅自發貨等違規行為。解決辦法:建立完善的銷售與發貨的內部控制制度并嚴格執行;發貨部門收到銷售部門的發貨通知單才能發貨;對于有賒欠的情形,信用管理審核后才能發貨;在客戶信用管理規定中,明確客戶有違約付款情形的,不能發生新的賒欠。嚴格按合同的時間和地點發貨;加強售后服務的管理,當產品出現問題,或發貨時間地點錯誤導致客戶的損失發生,銷售部門應積極應對,與客戶協商解決。
3.4銷售回款過程
銷售回款流程中存在的風險與問題有:銷售人員的績效考核方案中,銷售回款與績效未完全掛鉤,回款考核的獎懲力度不夠;回款過程監督不力;出現問題帳款后,沒有及時有效地應對,造成客戶習慣性拖欠;銷售與財務溝通欠佳;銷售人員隨意同意客戶的延期付款要求。解決辦法:信用管理部隨時監督客戶的履約付款情況,出現延遲付款情況的,應督促銷售部門協商解決;建立問題帳款管理辦法,對帳齡1年以上的應收帳款作為問題帳款管理,根據問題帳款的產生原因及賬齡期限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4總結
綜上所述,信用風險的識別不僅包括事前客戶信用條件的確定,也包括事中及事后客戶出現信用危機的情形。相較而言,事前的信用政策的確定更重要,企業應充分重視客戶的資信調查,嚴格審核是否能賒欠。其次,事中的跟蹤與監控,事后的及時有效應對,也能盡可能降低壞帳發生的可能。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建立嚴格的信用管理、銷售、收款、售后過程的內部控制并有效實施,才能更好地運用信用政策吸引客戶訂單,提高銷售額,防范信用風險,促進利潤的增長。
作者:丁曉蓮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