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析情感教育中小學語文的實施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情感能夠有效刺激人的大腦和心理,是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的原動力,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學習當中加入自己的情感,才能用自己的理解去思考知識,才能帶著自己的情感去感悟語文課程的熏陶。因此,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提升語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強心劑,如何去加強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也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從多個方面探討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有效策略,以供廣大語文教師酌情參考。
1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及原則
1.1情感教育在語文中的重要性
語文課程從內容上來看與其他學科有些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就是情感性。語文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作者獨特的感情,只有讀者運用自己的情感功能去細細品味,才能發現其中的韻味。可以說情感是語文教育的靈魂,但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方法。只有注重學生的情感和諧發展,才能帶領學生進入到豐富的名篇佳作當中去體悟不一樣的內涵。帶著感情的閱讀,才會讓閱讀,才會讓語文學習變得更加有趣,跟隨著每一篇文章進入到作者的內心世界,同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情感方面的運用,準確把握文章作者的情感走向的同時也要注意觀察學生在語文學習時候的情感走向,將兩者有效結合起來,積極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以情倒情的教學方法才是有效進行語文教學的關鍵。另外,在語文教學當中運用情感教育,能夠更高效的促進語文學習。一般情況下,人在情感亢奮,心理比較興奮的狀態下,往往會思維更加敏捷,思考快速,而情感低落的時候,往往打不開思路。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當中,有著比較強的信號和強化功能,一些學生對于古詩詞或者課文背誦不出來,但是卻對自己喜歡的某些文章,或者音樂作品牢記于心,就是情感在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將整篇文章的情感注入到教學當中,引導學生認知,不僅提升了教學效率,還能促進學生的情感升華,強化語文學習。
1.2情感教育的基本原則
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1)互尊互重原則。情感的投入和產出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來完成,很多小學生的情感不明確,比較脆弱,容易激動或是情感的發生比較緩慢,教師對學生的平等看待,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心理特征,樹立平等的教學觀念,能夠實現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平等對話,這是情感教育能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順利開展的保障;(2)親身的情感體驗原則。教師在進行情感教育的氣候,所投入的情感,所創設的情景,要盡量與教學教材內容相匹配,讓學生能夠真實感受到文章所蘊含的情感,從而產生情感共鳴,帶入自己的情感走入作者的情感,才能更好理解教材,也才能實現情感教育的最終目的;(3)啟發性原則。啟發性原則是當代教育比較提倡的一個原則,意在指出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過程不僅要在學習當中運用,在生活當中也不能忽視了情感教育,很多情感往往通過生活自然而然產生,小學生的情感體驗種類相對于高中初中學生較少,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注意引導,重視學生教師之間的相互啟發性,更好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
2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2.1加強教師自身的情感修養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人設,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些很多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平時的生活工作當中,要注意加強自身的情感體驗,加強自身的情感修養學習。從各個方面去給予學生情感上的熏陶或者感染,用真實的情感體驗去帶領學生走進教材當中的情感世界。比如,用一種比較關愛,和藹可親的態度去進行授課,避免冷酷和嚴肅,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和思維觀念,從心靈上給予他們更多的情感關注,加強他們與人交流的能力,因為現在的很多小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又處于一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候,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封閉的,孤獨的,與他們沒有情感交流,情感得不到豐富,那么在帶入教學當中的時候,就要從學生的內心世界,個性特征方面對癥下藥,在教學當中,讓他們得到情感的釋放,這樣,才能開拓自己的思路,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來,運用自己的情感認知,再在教室的情感帶領下,完成更加高效的語文教學和學習。
2.2在教學過程當中注意情景的創設
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特征,有效為他們創設豐富的課堂情景,能夠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能夠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通過特定的情景,或者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引發學生的思考。傳統的的教學方式,老師講,學生記已經不符合現代的教育方式,這樣不利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利于綜合素質的提高。另外,對于學生從小語文語感方面的提高,情感教育是起到一個關鍵性作用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情景創設,或者在教學過程當中穿插一些比賽競爭的游戲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創造情感認知當中的良性機制,在課文講解當中,貫穿作者的情感主線,讓學生意識到某一種品質或者精神,從掌握知識的淺顯層面深入到道德情操的培養,從而內化自己。
2.3創建課堂課后評價機制
情感教育最終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和思考,而不是灌輸性的教育,認為在課堂中一定要讓學生體驗到積極的情感,然而在學生的情感認知當中,并不是所有情感都是積極向上的。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情感認知有一個充分的評價,合理培養他們的情感認知,加以適當的引導。因為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好勝心比較強,非常看重自己在她人心目當中的位置,重視老師對于自己的關注程度,在集體中集體意識還比較淡薄,因此,教師在課堂或者課后教學時,對于小學生的一些行為,及時給予反饋,比如獎勵,掌聲,哪怕一個肯定的眼神,或者是直接書面的考核評價,對學生的情感認知都會是一個很大的幫助,讓小學生從小就能不被束縛,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樹立起各方面的信心,有效運用情感教育促進語文學習,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徐東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教研視點,2012(04).
[2]呂立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福建省漳平市南洋中心學校.課程與教學,2015(11).
作者:孫麗 王慶霞 單位:山東省平邑縣仲村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