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個性化小學數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課堂教學的個性化
個性化教學的一大目標是使學生能夠學會自主學習,主動的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為學生創設一種自主探究、設計實際挑戰性的探索空間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教學“體積”的概念時,老師可以拿一個瓶子、石頭、沙子和水,使學生分別將石頭、沙子和水根據不同的順序放進瓶子里。讓學生對于出現的不同的現象進行思考探究,然后再導出“體積”的概念。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應當要更新觀念,活用教材,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對問題的好奇心及旺盛的求知欲的心理特點,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使數學教學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課后作業的個性化
1.尊重學生差異,設計分層作業。
新課改之所以提倡個性化教學,是因為個性化教學能夠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夠得到不同的發展。課堂后的作業不僅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鞏固,更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因此,根據學生的差異性,設計分層作業,設計符合學生發展要求的作業,也是個性化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根據不同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和基礎不同,可以將作業分為三個層次:(1)基礎類型題。這類題型主要是針對基礎較為薄弱,接受能力比較弱的學生,通過這類比較簡單的題目,不僅能夠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還能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他們的學習自信心。(2)基礎變形題。針對大部分的同學,既是對當天課程學習的一個回顧,又在所學知識上適當的做了變換,使學生通過思考來解決問題,培養愛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思維的活躍性。(3)知識拓展題。這類題目主要是針對善于動腦的學生,這類學生比較活躍,不滿足于對課堂知識的接收。因此,設計一些課外延伸的作業,使學生能學會自主的學習課外知識,拓展知識層面,讓他們在解答這類問題時,實現自己的能力價值與心理需求,并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深刻性。
2.巧妙設計作業類型。
小學生的個性是非常豐富的,因此,要使不同個性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就要為學生設計不同類型的作業。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而選擇作業類型,這就避免了學生課后作業的單一性和重復性。(1)興趣性作業。有的學生天生好動,對什么都感興趣,興趣類的作業會非常受這一類學生的喜愛,比如說,游戲式作業,能夠使喜愛游戲的學生感到興趣盎然,能夠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玩,這正是新課程教學中所呼吁的教學方式。再比如說,繪畫式作業,這類型的作業能夠使有愛好的學生十分的投入,喜歡繪畫的學生不僅能夠學到數學知識,還能讓自己的興趣愛好得到發展。同時,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對于這類充滿童心童趣的作業,也能激起其他同學的學習興趣。(2)生活化作業。數學來源于生活,也廣泛的應用于生活。這類型的作業能夠激發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意識。學生能夠自如的應用知識,這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生活化的作業除了在題目中融入生活常識之外,還有很多方式能夠得到學生的喜愛。比如說,實踐類作業,讓學生脫離在作業本上寫寫畫畫的形式,而讓學生親自到生活里去做實踐,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還能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知識拓展能力;調查式作業,調查式作業不僅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還能有效的激發學生參與探索的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結語
數學是人類長久智慧的結晶,是啟發學生智力的一門重要學科,是學生長達十幾年的學習生涯中必修的基礎課程。數學的學習是其樂無窮的,教師應該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走入數學世界最有意義的層面里去,使學生擺脫枯燥、沉悶的學習氛圍。通過個性化的課堂與個性化的作業,使學生能夠在游戲中求職,在實踐中體驗,在創新中提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作者:汪凈塵 單位:福建省惠安縣黃塘后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