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軌道交通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快速發展,站務管理面臨著人員繁多、業務復雜等問題,傳統的站務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運營單位的管理需求,有必要建設站務管理信息化平臺,輔助運營單位進行站務管理。介紹國內軌道交通運營單位站務管理信息化情況,對站務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規劃、主要功能和應具備的特性提出建議。
關鍵詞:站務管理;站務信息化;管理系統
隨著軌道交通網絡的快速發展,站務人員隨開通車站數量的增多持續增加,站務管理工作越來越復雜,傳統站務管理存在的弊端日益明顯,有必要借助信息化手段輔助運營單位進行站務管理,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
1站務管理信息化的意義
站務部門作為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人員基數龐大、業務流程復雜、信息統計煩瑣等特點。尤其在新線開通后,站務人員數量及日常業務發生量呈幾何倍數增長,給站務管理帶來了更大難度。管理信息收集和管理決策執行、監督存在一定的延遲,會對運營服務質量產生間接影響。傳統管理模式不利于站務管理的長期發展,建設站務管理信息化系統,通過計算機取代部分傳統人工管理內容、輔助管理人員進行決策和監管是有效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
2國內地鐵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情況
2.1鄭州
鄭州地鐵經過初期探索和實踐,形成了涵蓋業務較為廣泛的站務管理平臺,建立了包括黨建管理、人事管理、綜合管理、車站運作、客運服務、統計分析六大模塊功能的站務管理系統,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站務運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2.2成都
成都地鐵以數據中心、標準系統和業務系統為主線,統籌規劃線網運營生產管理信息系統架構,將站務管理系統列為PMS系統(資產管理及運營生產管理系統)的六大核心模塊之一,建立了以排班管理、人事管理、日況管理、巡視管理等為核心的站務屬地化管理平臺,有效減輕了一線負擔,提升了客運信息化管理水平。
2.3香港
香港地鐵經過多年完善,建立了運營文檔、運營數據管理、工作日志管理及危害登記等信息系統,涉及站務部門日常管理的大部分內容,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提升了香港地鐵的運營服務水平。
2.4其他地鐵
截至2020年2月,北京、廣州、西安、合肥、福州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單位均建立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站務管理平臺,輔助其進行日常站務管理工作;上海、寧波、常州等城市的軌道交通運營單位已規劃部署并完成招標,啟動了信息化站務管理平臺建設,著力通過站務管理信息化提升管理服務質量。
3站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規劃
3.1啟動時期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信息化系統一般可分為生產信息化系統和管理信息化系統,生產信息化系統主要是指地鐵各相關專業與運營生產維護密不可分的信息化系統,管理信息化系統是指在運營生產管理中常用的計算機輔助手段[1]。站務管理信息化系統作為管理信息系統的一種,城市軌道交通企業通常應在初期運營期間啟動站務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因為在該階段,傳統管理方式的弊端和不足在既有運營線路已充分暴露,同時新線建設過程中站務管理組織架構變動產生的管理需求也可被充分考慮。
3.2系統內容
站務管理信息化系統應包含功能模塊和人員權限兩部分內容:功能模塊應包含站務專業日常運作涉及的黨工團、人事行政、行車安全、票務等各項內容;人員權限應根據運營單位組織架構逐級區分,一般可采用“部門—科室(車間)—區域(中心)站—自然站”的方式進行劃分。系統內容具體實現方式可根據運營單位實際需求進行調整,并根據站務管理的階段性發展進行優化完善。
3.3建設階段
站務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根據信息化程度可分為三個階段實施,分別為電子化、信息化、智能化。在電子化階段,主要任務是將站務各類紙質臺賬的記錄內容通過計算機平臺展現,對紙質臺賬進行簡化。在信息化階段,主要任務是基于電子化階段的建設成果,重新梳理、設計各項業務的信息化流程,優化計算機平臺展現的內容。在智能化階段,主要任務是根據信息化系統儲存的數據及其他關聯管理系統的信息,從管理的角度構建決策模型,實現系統智能分析和輔助決策。在實際的信息化系統建設過程中,根據各項業務復雜程度和必要性,不同階段內容可交叉進行。
4站務管理信息化系統的主要功能
4.1電腦端
電腦端的功能主要分為兩類:一是數據錄入與查詢,如員工管理、黨員管理、客傷管理、投訴管理、站務日況、交接班等工作臺賬,在發生相關業務時站務人員通過電腦輸入設備新建或變更信息數據,并能夠通過多樣化的檢索條件篩選查詢歷史信息,實現業務數據化管理;二是報表導出與統計分析,如工作月報、績效報表、考勤報表、物資庫存表、督辦執行表、車站概況表等,站務人員可根據日常錄入的業務數據,個性化定制需系統輔助收集的關鍵信息表單,利用系統生成并導出選定周期內的業務報表或盤點表,通過匯總的統計信息分析決策。
4.2移動端
移動端的業務功能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現場數據記錄、拍照及定位,如車站巡視、上/下班打卡、會議簽到等,站務人員通過移動設備進行拍照、掃碼,實時上傳照片、時間、地點等狀態信息,作為業務發生的證明依據;二是即時查看或操作,如請假審批、文件學習、調整班表、考勤統計等,站務人員通過移動設備可隨時查看或處理待辦事項、已文件、班次信息、考勤狀態等。
5站務管理信息化系統特性
5.1便利性
在設計和使用系統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各項業務功能細節,以縮短業務流程為導向,避免信息系統成為一個附加且累贅的業務流程。以車站績效考核為例,按照一條線路30個車站,單個車站每天發生績效考核事項2件,每月標準天數30天計算,該線路每月發生考核數量為1800項,如果仍依靠Excel表格進行記錄,月末統一錄入或導入系統,將額外增加站務人員的工作量,失去了管理平臺建設的意義。因此,在進行系統建設時,站務管理人員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反復驗證系統操作難度,有效改進系統功能,提高系統便利性。
5.2穩定性
穩定不僅指系統在日常使用時平穩運行,而且應保證系統的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針對站務專業業務集中和發生頻繁的特點,如上/下班集中考勤、不定時開展巡視等,系統應具備高度穩定的數據處理和網絡傳輸環境。另外,由于包含運營管理、人員信息等重要數據,系統應具備高級別的網絡空間安全防御體系,如可通過將系統部署在企業內部局域網來提高系統的穩定性。
5.3互通性
站務管理平臺與企業其他的生產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系統間應做到數據共享,在系統建設時采用規范的數據標準,盡量減少數據冗余,運用大數據分析協助運營管理,不斷提高管理、設備維護、領導決策的效率和水平[2]。如果各系統建設時相互獨立,采用不同的數據標準,后期將難以做到系統間的相輔相成、互聯互通,達不到企業信息化的戰略目標。
5.4效益性
系統的建設和使用要在便于站務管理的同時,幫助城市軌道交通企業節省傳統站務管理的成本和費用。通過對站務流程的梳理優化,取消站務人員使用的紙質單據,減少查找、填寫單據耗費的時間,并通過計算機自動匯總取代人工整理統計的內容,系統產生的效益主要有節省紙質單據、縮短工作時間、簡化統計分析等。
6結語
目前,國內城市軌道交通站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完善的系統建設體系,行業內各運營單位均在根據自身需求設計并建設站務管理平臺輔助站務管理。但無論采用何種方式進行建設,都應在企業信息化戰略的基礎上做到整體規劃、分步實施,以解決傳統站務管理日益突出的問題為目的,充分借鑒行業內已完成或部分完成的站務管理信息化系統,發揮信息化系統的最大作用。
參考文獻
[1]高勇.城市軌道交通信息化系統建設現狀與實施建議[J].科學與信息化,2016(29):20.
[3]楊健.城市軌道交通企業運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9):217.
作者:侯夏培 侯朝峰 李磊 單位:鄭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