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新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軟件是信息技術之魂、網絡安全之盾、經濟轉型之擎、數字社會之基,“軟件定義”引領創新、促進轉型、培育動能,不斷加速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為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了關鍵支撐。“十四五”時期,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我國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確立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是貫徹落實國家軟件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未來五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行動方案。
一、高質量發展成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時代主題
在黨的領導下,我國軟件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過了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十四五”時期,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處于新的時代坐標,具備乘勢而上、大有作為的廣闊空間。立足國內,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進入結構優化、快速迭代關鍵期。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頂層設計持續加強,逐步形成完善政策體系,產業實現平穩快速發展,規模效益快速增長,創新體系更加完善,融合應用日益深化,產業綜合競爭力實現新的躍升。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產業發展的韌性和潛力全面顯現,在信息基礎設施、完備產業體系、廣闊市場空間、高效動員體制等方面彰顯發展優勢,在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領域長板加速構建,具備實現新的更高目標的基礎條件。放眼國際,發達國家紛紛將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作為重塑全球產業鏈競爭優勢的戰略選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演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作為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深刻影響國際產業分工和力量對比,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內世界各國關注和博弈的焦點。面對外部環境的復雜變化,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的明顯增加,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強化了經濟全球化的逆流,加劇了各國圍繞產業主導權的競爭和博弈,保障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任務艱巨。面向未來,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面臨新的歷史使命。應對全球軟件產業格局重構帶來的新挑戰,面向經濟社會數字化發展的新需求,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面臨新的歷史使命,不僅要繼續擔當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更要成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撐。我們必須著眼長遠、把握大勢、系統謀劃、真抓實干,繼續發揮體制機制優勢和大國大市場優勢,堅決打好關鍵軟件攻堅戰,推動軟件產品、軟件企業更多地在價值鏈中高端深度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逐步從技術、標準、市場的模仿者、跟蹤者、后發者轉變為趕超者、創制者、引領者,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必須加強戰略部署,在生態建設和發展環境上,狠下功夫,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推動產業競爭力的“高端突圍”。
二、把準推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
《規劃》把握軟件產業發展的規律和趨勢,呈現了“四大”亮點。一是通過“補短板、鍛長板、優服務”提升軟件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規劃》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軟件產業鏈的概念,對產業鏈上游、中游、下游進行了分類。針對操作系統、數據庫、開發支撐軟件、設計仿真類工業軟件、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工業控制軟件等短板弱項加緊技術攻關,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增強關鍵軟件產品供給;針對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具有一定并跑、領跑能力的領域加緊前沿技術布局,強化產業應用,鍛造長板優勢。從全產業鏈維度,提出要優化信息技術服務能力和水平,全方位增強軟件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二是突出“應用牽引、整機帶動、生態培育”的產業發展規律。《規劃》深刻把握軟件產業發展規律,堅持“好軟件是用出來的”發展理念,強調重大應用、重大工程對產業發展的牽引作用,強調用戶單位、特別是制造業企業要開放更多的應用場景,深入推進基于整機的“軟硬協同”、以應用為牽引、上下游產品適配優化的“產用協同”,脫胎于開源模式的“創新協同”,由骨干企業帶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企業協同”,以及基于高水平建設中國軟件名城、軟件名園的“空間協同”,推動軟件產品在應用中迭代升級,全面打造共建共享共贏的產業生態,以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實現更高水平發展。三是緊跟開源發展、“軟件定義”等產業發展的新趨勢。開源以開放、平等、協作、共享為理念,集眾智、采眾長,促進多方協同和技術迭代演進,推動產業生態完善,已成為全球軟件技術和產業創新的主導模式。“軟件定義”通過拓展產品的功能,變革產品價值創造模式,賦予企業新型能力,催生新型制造模式,推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蓬勃興起,也已成為生產方式升級、生產關系變革、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規劃》針對開源生態構建、“軟件定義”創新應用培育作出大量任務部署,將有力支撐我國軟件產業在新的賽道上搶占發展先機。四是強化軟件價值導向。我國“重硬輕軟”現象依然嚴重,軟件價值失衡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轉,國內軟件業務收入占信息產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軟件市場價格長期受抑制,對軟件企業可持續發展造成制約,也影響到產業綜合競爭實力的提升。為此,《規劃》在發展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中均提出要提升軟件價值,通過建立軟件價值評估體系、完善軟件市場機制、加強軟件知識產權保護等,不斷強化軟件價值導向。
三、譜寫“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新篇章
一是堅持創新引領,推動軟件全產業鏈升級。針對我國關鍵基礎軟件領域存在的缺乏原始創新能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高端供給短板明顯等問題,突出關鍵軟件重點項目、重大工程的風向標作用,著力穩固上游、攻堅中游、做優下游,做好工程化攻關,提升基礎軟件、工業軟件、行業應用軟件、新興平臺軟件、嵌入式軟件、信息技術服務等供給質量和水平,加快鍛造形成具有比較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的長板領域,推動產業價值鏈邁向中高端。二是夯實產業基礎,全面提升產業保障能力。加快標準體系建設與應用推廣,積極吸納政產學研用各方力量,建立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協同推進機制。加快制定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等重點領域技術標準、評估測試標準。完善軟件價值保障機制。建立推廣軟件價值評估體系和軟件成本度量標準,開展軟件價值體系試點示范和應用推廣工作。持續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建立完善軟件和數據能力成熟度評估體系,強化軟件評測和質量保障能力。深化供應鏈知識產權風險管控,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三是深化協同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動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創新組織方式,充分發揮重點行業示范作用,形成國家支持、行業創新、相關領域積極配合的創新機制。以大型軟件系統建設為牽引,指導軟件行業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加大研發投入,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重點突破。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貢獻原創成果為導向,推進完善攻關項目的全流程評價。四是推進融合發展,釋放數字經濟新動能。以行業應用為牽引,核心業務場景為突破口,深化軟件在制造業、建筑、能源、金融、物流、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智能化發展。以地方數字化轉型為抓手,堅持市場需求導向,促進關鍵軟件供需對接、深化應用、優化迭代,形成地方優勢產業鏈,激發經濟利益增長與核心技術突破的良性循環,為數字經濟開辟廣闊的發展空間。五是多方共建共享,全面打造生態競爭優勢。堅持以開源作為軟件協同創新的重要路徑,支持開源基金會、托管平臺、開源社區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重點開源項目培育。加快建設軟件協同攻關和體驗推廣公共服務國家平臺,實現與地方平臺的協同共建,建立覆蓋全國的公共服務體系。高水平建設中國軟件名園,強化產業特色定位、價值聚焦和內容差異,形成發展合力。
作者:蔣艷 單位: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