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三三三新聞傳播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三三三”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包括“三全”人才培養理念的凝練、“三融合”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三層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形成三個方面。它是在全媒體環境、創新創業背景、OBE人才培養理念三個因素下提出的,并從機制、體系、路徑等方面進行了創新。
關鍵詞: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專業實踐;媒體環境
0引言
而當下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普遍存在著專業設置單一媒體化、課程體系交叉不夠、教學模式陳舊、教育理念與傳播現實差距明顯、專業細化導致業務技能分割、跨媒體技能培養相對滯后等問題,因此迫切需要在人才培養理念、專業課程設置等方面尋求轉型突破與創新發展,強化新聞傳播類專業人才培養與媒體、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的聯系,協同進行課程體系建構以及教學內容的開發與設計,突出跨學科、跨專業的課程整合以及多元媒介的滲透,依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就業意向,融通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進行差異化、多元化培養?;搓帋煼秾W院傳媒學院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構建了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以行業標準為目標的“三三三”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
1“三三三”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1.1“三全”人才培養理念的凝練
“三全”即“全媒體、全流程、全方位”三個視角。一是“全媒體視角”。數字技術、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媒介環境和傳播形態發生了深刻變化,全媒體傳播、全媒體競合、全媒體運營成為傳媒業發展的趨勢。作為一個需要緊跟時展的行業,更加應該擁有全媒體的視角,形成全媒體理念,掌握全媒體技能;二是“全流程視角”。要求學生對各個行業的全部工作流程能夠了解和掌握,在課程安排上做到跨專業之間的融合滲透,致力于將學生打造成全面發展的人才,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三是“全方位視角”。傳媒人代表著社會的良知,引導著大眾正能量的發聲,這就要求學生在德行、品行、個性、學識、能力等全方位發展,不僅具備厚實的專業基礎、扎實的專業技能和一定的創新能力,更要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1.2“三融合”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三融合”指各課程板塊與教學環節的融會貫通。首先是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嵌入式”融合。提高新聞傳播類課程課內實踐課時比例,每門課程實踐訓練與理論講授課時比例均達到甚至超過1∶1,加上課外技能訓練、見習實習等環節,實踐課時超過總學時的30%。二是課內實踐教學與課外技能訓練的“延伸式”融合。以淮陰師范學院傳媒學院為例,依課程內容,課外為學生延伸拓展訓練內容,設置課外技能訓練環節,給學生團隊布置項目任務,通過《新記者報》、模擬電視臺、微電影創作、微信推送等技能訓練項目,培養學生專業技能。三是學校與行業的“互動式”融合,立足校內淮師新聞網、翔宇網、校報、廣播站等媒體平臺實施專業技能訓練,同時與地方媒體、文化傳播公司、企業合作,聘請專家定期授課和講學,組織學生赴《淮安日報》社、淮安電視臺、廣告公司實訓,從而形成從理論到實踐,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園到行業全方位貫通,建構“記者編輯進課堂,教師學生進媒體”的新模式,推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全面改革。
1.3“三層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形成
“三層次”即根據新聞傳播類專業培養目標,在深入分析傳媒專業能力構成要素的基礎上,按照從學生基本技能、綜合技能到創新技能的能力層次遞進式目標,構建了由“基礎性實踐———綜合性實踐———創新性實踐”組成的“三層次”立體化實踐教學平臺?;A性實踐指圍繞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展開的一系列實踐教學項目。它依托于課程,著眼于“點”,分項訓練與傳媒實務相關的專業技能,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科基本能力,包括攝影、電視攝像、數碼圖像處理、視頻編輯制作等基礎課程的實踐。綜合性實踐是指學生在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多個領域的知識與技能而開展的拓展型、加強型和提高型的實踐教學內容,主要落實在技能訓練與媒體實習等。實施項目制管理,項目包括電視專題與欄目實踐,電視編輯與節目制作實踐、電腦圖文設計實踐、新聞采訪與寫作實踐、報紙編輯與電子排版實踐等,同時增加了與新媒體相關的課程,如:網頁設計、多媒體素材與制作、網絡編校軟件應用等。綜合性實踐著眼于“面”,通過創造性組合,強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創新性實踐指靈活運用知識自主開發和設計、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意能力而開展的一系列綜合性、設計性實踐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它著眼于“體”,通過舉辦“傳媒文化節”,組建創新團隊參與高級別學科競賽等和產學研結合,獲得創新性實踐成果?!叭龑哟巍睂嵺`教學“點、面、體”有機結合,循序漸進,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形成了一個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創新應用、創業實踐為一體的培養機制。
2“三三三”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產生的背景
2.1全媒體環境倒逼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2015年,我國全面進入4G網絡的規模商用階段,普及率快速提升,移動數據流量爆發式增長,增速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互聯網+、大數據對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產生著深刻的變化和影響,它不再是各種生產要素的簡單相加,而是深度融合到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產業形態的創新,如:公共服務平臺的協同融合發展,移動媒體平臺的融合發展,文化創意平臺的融合發展等,因此媒介融合已成為現代傳媒業發展的顯著特征。媒介融合的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手段層出不窮,傳播方式日益豐富,對傳媒人才需求的領域、結構、類型、規格、層次和數量都在發生著變化,呈現出多層次、多元化、高水平、復合型的變化發展趨勢,這一態勢必然催生出新的傳媒生產理念和新的人才教育理念。在向全媒體化轉型的過程中,既有創新意識,又具備新技術和融合技能,也擅長策劃和經營管理的跨界復合型人才是最具競爭力的。而當前傳媒人才培養教育模式顯然與現實之間存在不小的距離,跟不上時代前進的腳步,難以應對媒介轉型的挑戰,因此構建適應全媒體時展趨勢的“三三三”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傳媒人才培養的適切性顯得尤為緊迫。
2.2創新創業背景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2015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再次提出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國務院辦公廳也印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以創新創業為內核,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標準、人才培養機制、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創新創業實踐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在此背景下,傳媒專業作為應用實踐性強、緊密結合科技前言發展的專業,應主動順應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發展趨勢,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優化學科布局和學科結構,推動學科交叉融合滲透,加強協同創新,改變傳統教育思維觀念,通過推進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提升高校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和抓手,積極探索適應創新創業發展要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意能力,激勵大學生勇于實踐、善于學習,為建設新型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的創新人才保障。
2.3OBE人才培養理念支撐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以淮陰師范學院為例,學校目前正在實施基于學習產出的OBE(Outcomes-basedEducation)教育理念,全面推進本科人才培養綜合改革的要求,逐步實現從傳統教學型向現代應用型轉型發展的目標。OBE教育模式是一種以成果導向、產出導向、目標導向和需要導向為目標的教育,它的一切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課程設計都是圍繞實現預期的學習結果。美國學者斯派帝撰寫的《基于產出的教育模式:爭議與答案》把OBE定義為“清晰地聚焦和組織教育系統,使之圍繞確保學生獲得在未來生活中獲得實質性成功的經驗”。西澳大利亞教育部門把OBE定義為:“基于實現學生特定學習產出的教育過程。教育結構和課程被視為手段而非目的。如果它們無法為培養學生特定能力作出貢獻,它們就要被重建。學生產出驅動教育系統運行?!币虼嗽贠BE理念的指導下,傳媒專業作為應用性強的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必須以國家社會及教育發展需求、行業產業及職場發展需求、學校定位及發展目標需要、學生發展及家長校友期望、國內外同專業發展的現狀為起點逆向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出綜合素質高、應用能力強、創新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
3“三三三”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三三三”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在培養機制、體系與路徑三方面體現出創新之處。
3.1機制創新
“三三三”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著眼于全媒體時代和社會需求多元化對新聞傳播人才的要求,抓住業界轉型的新契機,主動建立“校媒協作”的人才培養新機制,突出“融合”的專業培養理念,強調學生專業體系的融合,不局限于培養學生全媒體素養和能力,更注重與行業協作培養學生復合型的專業實踐能力,了解媒體單位、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等不同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從實務部門對人才實際需要出發,聘請行業媒體專家兼職授課、舉辦講座、課題合作、學生實習等方式協同培養專業人才,整合、優化課程,設置課程模塊,加大實踐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比重,科學有效地制訂人才培養模式方案,在人才培養上做好對接,培養學生的新聞內容生產、傳媒產品設計制作、大數據新聞呈現能力等,從而順應新聞傳播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發展的趨勢。
3.2體系創新
“三三三”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強調“三個融合”,貫通課程培養體系。通過理論和實踐課程的“嵌入式”融合、課內和課外的“延伸式”融合、學校和行業的“互動式”融合,將課內外教學與媒體實戰無縫對接,強化課堂教學的實踐成分,完全按照媒體的設施、媒體的標準、媒體的氛圍,讓不同階段的學生參與到實戰演練中,迅速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實現理論與實踐貫通、校內與校外聯通、業界與學界互通,教學與科研共通,建構全方位的課程教學與實踐訓練體系,推動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
3.3路徑創新
“三三三”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以項目制為驅動,以業界合作為平臺,將項目制引入行業實訓,帶動實踐創新團隊建設,不同興趣、不同專業方向、不同年級的學生組成項目團隊,學界和業界的深度合作又豐富了教學內涵,有助于實現知識、能力的交叉融合和互補,提高實踐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從而凝聚集體力量打造精品,既提高了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也培養了合作創新能力,推動了學生與行業和社會的接軌,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認知能力得到極大的發展。因此,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進一步探索人才培養的新途徑,培養有人文情懷與跨學科理論知識,掌握全媒體理念與技能的創新實踐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為業界創新型人才儲備和校園智庫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證。
參考文獻:
[1]廖聲武,聶遠證.校媒合作培養新聞傳播人才[N].中國教育報,2016-05-12.
[2]唐景莉.創新引領改革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訪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劉川生[J].中國高等教育,2016(6):23.
[3]盧麗君.提升高校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訪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校長龔克[J].中國高等教育,2016(6):31.
[4]官建文,唐勝宏,許丹丹.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報告(2016)[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5]谷正氣.深度轉型:地方本科高校發展的現實選擇[J].中國高等教育,2016(05):27.
[6]宋雅娟,鄭子琳.新媒體時代,如何培養新聞與傳播專業學生[N].光明日報,2014-05-03.
[7]顧佩華.基于“學習產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頭大學的實踐與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2014(1).
作者:曹靜宜 史暉 單位:淮陰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