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機制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機制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機制研究

    摘要:

    目前,校媒合作模式已成為高校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的有效路徑,為新聞傳播類相關專業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優化人才培養效率奠定了基礎。分析校媒合作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的案例,從組織領導、實踐教學、內容生產、質量評價、學術研究方面著手,構建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機制。與此同時,校媒雙方應該在學生媒體實踐時間、指導老師薪酬激勵、設備資源共享平臺方面加大條件保障建設力度。

    關鍵詞:校媒合作 卓越新聞傳播人才 新聞事業

    隨著我國新聞事業的快速發展,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教育進入繁榮時期,辦學專業點逐漸增多,招生規模成倍增長。但是受傳統人才培養觀念影響,長期以來我國新聞傳播類專業教育理念滯后于媒體實踐,普遍存在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手段落后等問題,嚴重制約人才培養效率。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于2013年6月份聯合下發《關于加強高校新聞傳播院系師資隊伍建設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計劃,不斷深化高等新聞傳播教育綜合改革,提高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質量;并且要求高校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實踐教學環節,逐步推動新聞教學與新聞實踐相結合。在此背景下,很多高校積極行動起來,與相關媒體機構建立緊密聯系,構建校媒合作辦學平臺,探索校媒合作辦學模式,以期培養出適應時展要求的高端新聞傳播人才。

    一、校媒合作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的重要意義

    1.靈活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新聞傳播類專業的行業背景主要是各級各類媒體,隨著信息與傳播科技的發展,我國媒體行業出現了三種動態化發展趨勢:一是傳播技術現代化,視音頻采錄設備等更新換代速度加快,需要新聞工作者盡快學習適應;二是傳播理念創意化,在媒體市場競爭日趨加劇的背景下,要想更多更好吸引受眾注意力,必須在版面設計、節目策劃等方面體現獨到之處,需要新聞工作者具有極強的創意思路;三是傳播平臺網絡化,網絡深度介入新聞傳播過程,新聞工作者在線索收集、內容制作、信息傳播、效果反饋等方面越來越依賴網絡平臺。但是,由于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注重對專業教育進行總體規劃設計等原因,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人才培養目標一旦確定下來便很難更改,加上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更新換代不及時,容易出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媒體行業標準動態化調整脫節的問題。校媒合作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可以促使高校緊密聯系媒體行業發展動態,準確把握媒體行業標準變化情況,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為任課教師修正教學內容提供條件。

    2.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目前,提高教育質量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旋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中心任務。新聞傳播類專業屬于應用性極強的專業類型,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是學生在學習中掌握采集、編輯、制作、創意等方面實踐能力的高低,這就意味著高校在保證學生學好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需要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構建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加大各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施力度。校媒合作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的教學方式,打破了高校與媒體的界限,將實踐教學環節推向新聞工作一線,促進實踐教學與新聞工作有機融合。一方面,學生以“準新聞工作者”身份進入實戰情境后,必須要按照媒體要求限時完成工作任務,需要調動在校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從課堂教學中的被動學習轉換為實踐情境中的主動思考;另一方面,學生在完成媒體給定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可以深入了解新聞工作所應當具備的知識素養和工作方法,切身感受自身差距并產生情緒感染,促使學生以更好的心理狀態學好專業知識和技能。

    3.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效率。

    隨著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長,就業工作已經成為高校核心工作之一。就新聞傳播類專業而言,多年來全國媒體機構及就業崗位總量增長相對有限,每年數以十萬計的新聞傳播類專業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且有相當一部分不能實現對口就業,極大影響了高校人才培養效率。校媒合作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可以在高校學生就業方面達到三種效果:一是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廣泛接觸新聞工作,可以深入了解媒體行業人才需求方面的具體要求,及早建立良好就業意識;二是高校在媒體建立各種實踐教學平臺,為媒體充分了解高校人才培養情況創造條件,疏通了人才需求渠道,可以極大減少學生就業趨向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實現“在哪實踐學習,在哪實現就業”的理想目標;三是高校通過與媒體合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生對口就業后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為媒體后續發展提供人才資源保障。

    二、校媒合作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的機制構成

    1.組織領導機制。

    高校應該積極主動與意欲合作的媒體機構取得聯系,協商建立專門的組織機構,依據實際情況設立具體工作目標。例如,嘉應學院與梅州廣播電視臺合作成立“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基地”,雙方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高校與媒體共同培養人才,關鍵是要在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基礎上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明確合作方式和各自任務,明晰雙方分別承擔的權利、責任與義務。構建目標清晰、程序合理、運行順暢的組織領導機制,是開展校媒合作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的前提條件,不僅可以保證人才培養的高效率,而且可以保證合作過程的常態化。

    2.實踐教學機制。

    從高校方面來說,校媒合作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是一個實踐教學過程,其目標應該是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讓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廣泛深入接觸新聞工作,以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動態化調整,著力豐富實踐教學環節,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如何以程序化的方式保證實踐教學水平成為校媒合作的關鍵問題。從目前情況來看,校媒合作辦學體現實踐教學程序化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走出去”,例如,浙江萬里學院在與東南商報社合作中,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全程參與社區新聞報道、社區活動策劃與執行、社區全媒體創新、非廣告社區業務經營等活動;二是“請進來”,例如,上海外國語大學與新華社合作開辦“多語種國際新聞人才特色班”,邀請多位有豐富國際新聞報道經歷的記者、編輯講學,力圖讓學生擁有國際化新聞報道視野;三是“環節化”,例如,山東財經大學與“搜狐焦點”泰安站簽約建立學生實習基地,學生到四年級實習環節時可以選擇進入該實習基地實習。新聞傳播學科既具有理論性又具有實踐性,實踐教學是學科發展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基本手段。

    3.內容生產機制。

    從媒體方面來說,校媒合作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是一個內容生產過程,青年學生富有朝氣并極具創造性,以各種方式參與到媒體新聞工作中,可以為媒體的內容生產帶來新鮮元素。例如,吉林教育電視臺選派部分領導干部、記者、編輯走入校園,擔任客座教授、工作室負責人或雙師型教師,指導學生拍攝制作電視節目,推出《校園新主播》等系列節目;北京電視臺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共同發起“臺校新人培養行動”,學生可以組隊研發、策劃并制作適用于北京電視臺四大新媒體平臺的原創媒介內容產品。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參與內容生產,可以極大擴展受眾市場,產生立竿見影的效益。學生參與內容生產,實際上創造了另外一種非常富有創意的實踐教學方式,即高校教學資源從封閉到開放的轉變,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創造的轉變,教學方式從模擬訓練到置身實踐的轉變等。

    4.質量評價機制。

    在校媒合作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的過程中,如何構建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是重要環節之一。從目前情況來看,校媒合作辦學如何評價人才培養質量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評選優秀實習生,例如,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高校,在每屆學生畢業實習結束后,都會舉行實習工作總結會,遴選并表彰在媒體實踐學習中成績優異的學生;二是發放合格證書,例如,重慶文理學院制定了《卓越采編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化考核辦法》,注重將學生個人實踐學習經歷、成績與現場筆試、面試考察相結合,凡符合規定者,由二級學院負責發放“重慶文理學院卓越新采編人才榮譽證書”;三是綜合測試考核,例如,成都學院建立了由專家評閱組、新聞工作者等多方參與的評估機制,對相關專業開展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情況進行全面評估。有學者指出,評價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質量應該按照系統科學的反饋機制制定政策執行效果的評估反饋體系,指明了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的重要性。

    5.學術研究機制。

    校媒合作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可以為校媒聯合開展學術研究搭建良好平臺。從高校方面來說,高校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媒體實踐過程中觸發問題意識,使得學術研究方向更有針對性。例如,三江學院曾與現代快報社合作舉辦“校媒聯合培養應用型新聞人才研討會”,眾多專家學者圍繞傳統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弊端、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等進行研討。從媒體方面來說,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體制改革、內容創新、發展方向等問題需要厘清,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學術資源予以指導。例如,華中科技大學與湖北經濟頻道合作成立“高校媒體雙向論壇”,華中科技大學需要定期選派專家學者到湖北經視講述國內外廣播電視的新理論、新觀點、新知識。

    三、校媒合作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的條件保障

    1.協調學生媒體實踐時間。

    校媒合作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遇到的首要矛盾是時間資源分配問題,高校需要完成指令性教學任務,對學生和教師的時間安排有剛性要求,媒體需要完成規定報道任務,對新聞工作者的精力投入也有硬性規定。因此,校媒合作過程中如何有效取得學生、教師、新聞工作人員三者時間資源最大公約數成為基本條件。基于這個原因,在校媒合作洽談中,雙方需要達成以下共識:一是高校應該靈活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有針對性地為學生騰挪出專門用以參與媒體實踐的時間;二是高校選定專門教師擔任指導老師,應該有針對性地適當減少指導老師相關課程教學等方面工作任務;三是媒體選定新聞工作者擔任指導老師,也應該有針對性地適當減少相關新聞報道任務,為學生參與媒體實踐提供強力支持。

    2.完善指導老師薪酬激勵。

    高校教師和新聞工作者聯合擔任學生媒體實踐學習指導老師,在減少正常工作量的情況下,勢必會影響到個人收入,因此建立校媒合作指導老師薪酬激勵制度是必然選擇。但是從目前部分校媒合作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的案例來看,很多高校傾向于認為教師擔任學生媒體實踐學習指導老師是本職工作要求,很多媒體則傾向于認為新聞工作者擔任學生媒體實踐學習指導老師是單位信任的表現,雙方都對指導老師薪酬問題諱莫如深。為保證校媒合作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機制的順利運行,應該基于待遇分流原則,可以由高校方面負責按照相關標準妥善解決教師擔任指導老師的薪酬,媒體方面負責按照相關標準認真考慮新聞工作人員擔任指導老師的薪酬。

    3.構建設備資源共享平臺。

    基于傳播技術現代化的要求,學生在媒體實踐學習中,電腦、照相機、攝像機、燈光設施、服裝、道具、非線性編輯系統等設施是必備之物,如果過度擠占高校或者媒體的常規設備資源,勢必會影響到高校日常課程教學或者媒體的日常新聞工作。因此,校媒合作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機制運行中,校媒雙方應該借助多種渠道建設設備資源共享平臺,例如,可以充分利用“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建立媒體實驗中心,引入社會辦學力量建立媒體信息中心,校媒雙方出資建立媒體研發中心,等等。在當前網絡深度介入新聞傳播過程的背景下,新媒體傳播已成未來發展趨勢,所以建設校媒設備資源共享平臺時,應該側重考慮將傳統專業技能和網絡相結合,能夠將報刊新聞、廣播電視節目等融合成為在網絡平臺下展示的產品。

    四、結語

    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計劃是培養未來高端新聞傳播人才的客觀要求,也是國家構建現代新聞事業的重大舉措。有學者指出,卓越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是教育機構與媒體機構共同的任務,需要對學生實踐學習做出嚴密的定性與定量規劃。因此,高校應該在當下蓬勃興起的校媒合作模式下科學設計人才培養路徑,從多個方面入手積極探索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機制,為我國現代新聞事業的穩步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參考文獻

    [1]葉信治.走出大學教學盲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高等教育,2012(19).

    [2]王淵明.積極探索卓越傳媒人才培養的新模式[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1(11).

    [3]陳富祥.校媒合作:傳媒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展望[J].甘肅教育,2013(24).

    [4]馬諦.校臺合作,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創新播音主持人才培養模式研討會綜述[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11).

    [5]黃進,楊琨,李勇.共建新聞學院全面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成都學院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12).

    [6]史安斌.全球傳播與新聞教育的未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韓永青 李天福 單位:重慶文理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四虎影视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小明天天看成人免费看|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 亚洲成人自拍网| 成人白浆超碰人人人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四虎www成人影院| 成人欧美精品大91在线| 国产成人三级经典中文 |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 四虎成人免费网址在线|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成人精品视频99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成人a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性色区|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h成人黄漫画嘿咻破解版|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 成人在线免费网站|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不卡| 成人国产mv免费视频| 成人在线激情网|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成人在线综合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