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新聞傳播輿論現狀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輿論借助于網絡新聞傳播成為主流。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網絡新聞傳播輿論已經成為了傳播的重要手段,輿論借助于網絡新聞進行傳播依然成為社會主流的意識形態。人們陪伴互聯網的時間已經遠遠超過了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傳統媒體已經從一家獨大的時代過渡到與網絡媒體平分天下的時代。更甚者,網絡媒體在有些方面的傳播力已經遠遠超過傳統媒體。由于受到發行量、廣告利潤等方面的影響,有很多報紙都已經停止發行紙質版,轉而發行網絡版。可見,網絡傳播手段在當今新聞行業發展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將來的新聞傳媒行業必定會有更大的使用空間。
2.網絡新聞傳播輿論成為大眾的心理需求。
網絡新聞傳播輿論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社會大眾的需求心理,就一般傳統的傳播手段而言,由于更新速度較慢、新聞形式過于陳舊,畫面感、聲音等各個方面都較為欠缺,無法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心理。而網絡傳播則大大彌補了這些缺陷,豐富多彩的新聞信息和多渠道的新聞獲取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大眾對于新聞的獲取,聲音、視頻、畫面等極具視覺效果的媒介方式讓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找到各種信息。這極大地滿足了社會大眾的審美趨勢和心理需要,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網絡新聞的受體數量,長此以往,新型的網絡傳播方式必定會進一步革新,這樣使用網絡獲取新聞信息的大眾越來越多,而傳統媒體的使用人數則大大減少。可以說網絡傳媒和受體數量這是一個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過程,它們之間呈現出正相關的關系,這是新媒體時代必然出現的結果。
3.過量的網絡輿論沖擊了人們的價值觀。
網絡信息具有較強的視覺感和畫面感,借助于聲音、視頻等形式來呈現,盡管在一定程度上給大眾帶來了感官上的放松,但是過量的網絡輿論沖擊了人們的價值觀,讓人們在網絡新聞面前幾乎無所適從,變得被動。盡管網絡新聞滿足了社會大眾的心理需求,但是過渡依賴于網絡新聞,人們開始迷失自我,對于人生價值的實現幾乎淡化,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娛樂至死”現象的產生,人們只是一味地追逐感官的刺激,造成人生觀、價值觀偏頗的現象。同時,大量假新聞的出現,在社會大眾中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危害了社會的穩定和進步。總而言之,過量的網絡輿論不應該是網絡傳播的初衷,必須要通過多種方式來改變這一局面,不斷營造健康的網絡新聞環境,為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提供真實、可靠的新聞信息。
二、網絡新聞傳播輿論的特點分析
1.網絡新聞傳播輿論的優點分析。
網絡新聞傳播的最大優點就是時效性、無限性、可儲存性和互動性。網絡新聞是以網絡為載體的新聞,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體、互動等特點。突破了傳統的新聞傳播概念,在視、聽、感方面給受眾全新的體驗。網絡新聞將不再受傳統新聞者的限制,受眾可以自己的新聞,并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快的傳播,而且新聞將成為人們互動交流的平臺。網絡新聞傳播極大地方面了人們對于新聞的需求,人們可以從中獲取想要的信息和資源,節省了不必要的時間,對于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有極為有利的影響。
2.網絡新聞傳播輿論的缺點分析。
在網絡化時代,過多的網絡新聞傳播輿論在很大程度上對社會產生了負面的作用。網絡新聞傳播渠道的去中心化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網絡輿論的復雜性,各種信息良莠不齊,造成“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現象。各種各樣的網絡假新聞隨之出現,網絡新聞的惡俗化傾向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媒介素養。快餐化、個性化、私秘化、獵奇化的閱讀方式讓人們的心態趨于浮躁,人們不再重視個人素質、文化水平的提高,甚至出現道德滑坡現象,這些都是網絡新聞傳播輿論的負面影響。網絡新聞傳播輿論的過渡泛濫,讓人們曲解了對于新聞的認識,不利于提升他們的新聞素質。因此,只有大力發揮網絡新聞傳播的優點,克服其缺點,才能夠讓網絡新聞傳播輿論呈現出健康的狀態,這正是新聞行業的目標所在。
三、網絡新聞傳播輿論對策分析
1.相關工作者要提高新聞的可信度。
對于網絡新聞傳播輿論而言,要想實現健康化的發展,就首先要求相關工作者提高新聞的可信度和科學性。這對相關的新聞工作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讓他們在工作中不斷強化個人的責任心和判斷力,學會辨別和處理相關的新聞信息。新聞工作者的工作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網絡新聞傳播輿論的發展。在新聞的之前,要對這些內容進行有效地分析和整合,考慮到新聞信息的可信度,對虛假信息進行篩選,盡可能給大眾提供科學、真實的信息,這是至關重要的。要考慮它們在社會大眾之間有可能產生的輿論心理,如何有效地避免這些不良現象的產生,這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總之,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必須要提高工作的自覺性和責任意識,從媒體的源頭來對新聞信息進行把控,只有這樣才能夠鞏固新聞秩序,為網絡新聞的傳播打造良好的環境基礎。
2.加強對于網絡新聞的監督力度。
要想實現真實、可靠的網絡新聞傳播輿論,就要加強對于網絡新聞的監督力度。要完善立法,制定并完善網絡新聞傳播的法律法規,并給出相關的處理和解決辦法,通過法律來約束網絡新聞的傳播。在這個基礎之上,還要進一步細化工作步驟。首先,必須要對網絡傳播環境進行監控和凈化,對不良信息、虛假信息的網站、論壇及個人進行警告和處理;在網絡新聞傳播輿論時,相關的工作人員應該加大監督力度,整治不良的謠言散布者,提高網絡新聞的質量。提倡大家真實、可靠、科學的新聞信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對于網絡新聞加強監督不僅僅是網絡傳播的需要,同時也是社會大眾的內心需求,只有不斷加強對于網絡新聞的監督力度,才能夠從整體上優化網絡傳播質量,提供給大眾積極向上的可靠信息,這對于整個社會的進步及和諧發展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3.提高社會大眾的媒介素養。
實現真正健康的網絡新聞傳播輿論,還要不斷地提高社會大眾的媒介素質。對于社會大眾而言,媒介素質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從根本上決定了大眾對于新聞信息的鑒別力和吸收能力。相關的媒體工作者應該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鼓勵并建議大眾了解基礎的媒介知識以及怎么正確使用媒介;在使用媒介的過程中,還應該學會相關的技巧和知識,有力抵制錯誤、虛假信息對自己有可能造成的損失。作為媒體的受眾,應該準確鑒別和分析媒介信息,提高個人的信息防護能力和信息免疫力。更重要的是,媒介受眾要提高個人的文化內涵,在網絡時代不應該隨波逐流,一味地去尋找感官的刺激,最后成為“娛樂至死”的犧牲者。而應該自覺提高自我媒介素養,同時還應該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合理地利用網絡傳播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夠重新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不至于迷失自我,在網絡化時代下更好地生存。
四、結束語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網絡新聞傳播已經成為新聞傳播的重點。網絡新聞在帶給社會大眾海量信息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諸如輿論化明顯、快餐化等現象,這對于社會輿論而言,是極為不利的。在認清網絡新聞傳播輿論的兩面性之后,要對之采取一定的措施:相關工作者要提高新聞的可信度、加強對于網絡新聞的監督力度、提高社會大眾的媒介素養,只有如此才能夠在網絡新聞傳播背景下,實現輿論的合理性,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作者:金春郊 單位:湖北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