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聞傳播中專題攝影的價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隨著傳媒格局的發展變化,受眾可視化閱讀需求越來越高,專題攝影在新聞傳播中的優勢也更加凸顯。許多情況下,專題攝影在新聞傳播中的作用要優于文字勝過視頻,這是視覺語言的影像力量和完整的專題圖片內容產生的作用。那么,什么是專題攝影?如何界定專題攝影?專題攝影構成要素和表現方式有哪些?本文立足于實踐,對具有新聞報道價值的專題攝影進行基本梳理,以便更清楚地認識專題攝影以及專題攝影在新聞傳播中的價值,希望能為從事專題攝影和媒體編輯的新聞工作者提供一點有實用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專題攝影;新聞攝影;拍攝規律;圖片編輯;新聞傳播
媒體人常說,一圖勝千言,圖片在媒體傳播中的價值越來越被重視的原因不外乎三點:一是圖片語言的真實性和生動感是文字無法實現的;二是視覺形象信息在新聞傳播中吸引受眾的速度和力度快于大于文字;三是能讓讀者從中獲得視覺滿足和形象記憶,繼而產生深入思考,放大新聞效能。如何從攝影和新聞學的角度去界定專題攝影,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讓理論界討論了一百多年,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內容與形式的區分和概念的界定上,因此,有必要先就專題攝影的基本概念、構成要素和表現方式進行梳理。
1.什么是專題攝影
從概念上講,專題攝影是用攝影的手段和圖文的方式集中闡述一個主題,完整、細致、深刻地刻畫主題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事物的本質,從而能夠比較全面、概括、深入地反映出事物發展進程和結果。[1]從表現形式上看,專題攝影是以圖片為主體,由多幅圖片配以必要的文字標題、概述和說明組成。從表現內容上看,專題攝影是以專題的方式表現客觀現實中的一個主題,具有主題明確、內容完整、表達深入的特點。從類別上講,可分為紀實性專題攝影和藝術性專題攝影兩大類,紀實性專題攝影是以記錄客觀現實生活為主要目的,以表現現實狀態為原則的專題攝影方式,具有客觀真實特點;藝術性專題攝影是立足于藝術家主觀思想為創作目的的專題方式,是藝術家通過攝影的手段表達思想和觀念的創作形式。以服務于新聞傳播為目的的專題攝影大多數屬于紀實性專題攝影的范疇,具有新聞屬性的可稱為新聞專題攝影。新聞專題攝影是針對某個特定的現實對象而進行采訪拍攝編輯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是以傳播為目的的表達新聞主題,具有新聞時效性、客觀紀實性和傳播目的。從專題攝影的內容與形式構成來看,紀實性專題攝影區別于其他攝影創作的最大特點是具有完整的主題表達和深入的內容刻畫,是多幅圖片有機組合配以標題、概述和圖片說明作輔助的組合形式。比起單幅照片拍攝,專題攝影作品要承載更多的信息量和更明確的思想觀點,因此,專題攝影的拍攝工作量也更大,標準也相應更高。紀實性專題攝影既有新聞性,也可以弱化新聞性,當表達內容不同時拍攝方式也有很大的區別。拍攝某一固定的客觀對象時,可以有計劃有策劃地實施,這類選題拍攝時間相對較長,創作過程常常跨越時間和地域的局限,如20世紀末李少白拍攝的《長城》、李楠拍攝的《最后一代小腳女人》、王福春拍攝的《火車上的中國人》等專題攝影創作都不是在短時間內完成的。[2]而面對突發性新聞事件的專題拍攝,則不會給拍攝者充分的時間和條件,拍攝者則要以最快的速度拍下突發事件的進展過程和典型內容,然后根據拍攝內容進行專題性補充和梳理。專題攝影在新聞傳播中能給讀者帶來更完整的視覺閱讀和更深刻地思考,是一些攝影記者喜歡的一種新聞創作和報道方式,也是報刊和網絡媒體經常采用的新聞傳播形式。專題攝影的表現形式雖然是以多幅圖片構成,一組專題少則三五張,多則上百張,但不是所有的組圖都可以稱之為專題攝影,一般性的組圖在內容上沒有明確的主題表達,不具備構成一個完整的主題故事,圖片之間也沒有合理的邏輯關系和內容統一性,這樣的組圖是不能稱為專題攝影的。組圖與專題攝影的根本區別在于前者缺少對一個采訪拍攝主題的深入思考和由圖片文字形成的完整統一的表現。專題攝影用于新聞傳播的基本條件要具備新聞性、主題性、圖片表現力和圖文組合形式。
2.專題攝影的拍攝規律
探討專題攝影的傳播價值,有必要了解它的創作規律,研究其作品的表現力,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發揮專題攝影在新聞傳播中的作用。我們立足于新聞專題攝影的創作規律和作品表現力進行分析,無新聞目的的紀實性專題和藝術性專題攝影不在此探討。新聞專題攝影首先是在遵循新聞規律的前提下,進行的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因此,不能也無法用絕對的規則去界定它,科學的辦法是研究掌握新聞專題攝影創作的規律,讓從業者提高新聞意識和拍攝能力,才可能創作出優秀的新聞專題攝影作品。遵循新聞規律要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原則,真實是對新聞事實的尊重,客觀是報道新聞的態度。其次要遵循專題攝影主題突出、內容完整的構成規律,一個新聞專題攝影如同一篇文章,有一個主題、一個內容核心和一個完整的故事,采訪拍攝要做到主題明確、核心突出、內容完整,在視覺表現和構成上要做到圖片形象典型、邏輯關系合理、文字表述到位。第三是加強策劃,提高拍攝能力,執行拍攝前必要的策劃準備不能缺少,專題攝影的采訪拍攝是對一個新聞對象多視角多層面的呈現,如何拍攝一個專題的圖片、怎樣設計分鏡頭、遇到突發性事件要注意哪些問題等等,都是檢驗拍攝者專題能力、經驗和攝影水平的關鍵。專題攝影創作通常需要拍攝者先了解拍攝對象的背景信息,盡量掌握相關的資料,也包括影像資料。同時,圍繞主題進行策劃,策劃包括如何提煉主題、如何拍攝主題圖片、如何安排相關分鏡頭以及怎樣和拍攝對象見面等等。遇到有報道價值的突發性事件時,拍攝者的第一反應該是如何盡快趕到第一現場,盡量靠近關鍵的人和事,盡快拍下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內容,然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相關信息的補充拍攝。強化拍攝手段,是完成專題攝影的關鍵條件,在圖片視覺語言構成上,要注重視角的變化和景別的區分,所謂視角變化通常是指拍攝者的拍攝角度和構圖方法,在拍攝中所采用的全景、中景、近景、特寫、仰拍、附拍等手段,面對不同人物和不同環境應該有判斷調整拍攝視角和構圖方式的意識。專題攝影在影像表現上要注意情和景的表達,這是細致刻畫新聞對象的關鍵,情是人物的情緒變化而產生的瞬間個性特征,也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包括人的情緒、神態、動作等;景則是對環境的運用,拍攝人物時要善于利用環境信息,尋找烘托主題的最佳視角,在圖片中交代人物所出現的地點、時間以及相關信息,兩者結合好才能更有效地增強圖片的信息量和表現力。注重專題攝影圖片組合關系,一組專題圖片通常要有一幅典型性主題圖片,這幅圖片具有代表該專題所要表達的主題要義,其余圖片圍繞主題體現這組專題不同層面的內容,構成專題內容完整并使圖片層次合理。有些輔助性的圖片可以不具備獨立完整的內容,只表達專題內容的一個局部信息,圖片之間要形成相互關聯的邏輯關系,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主題故事。
3.專題攝影的表現力
提高圖片和專題的表現力是一個探討質量的話題,這個話題的關鍵是從事專題攝影的創作者,提高專題攝影的表現力就是提高創作者的認識能力和表達水平。關于專題攝影的表現力問題,一方面體現在拍攝專題的內容構成能力和主題表達能力,另一方面體現在影像的認知能力和鏡頭語言的表達能力。專題攝影內容構成常用的形式有故事、肖像、系列等,常用的表達手段有講述性、對比性、系列性等。其中講述性適合表達新聞事件或故事,有開始、過程和結果;對比性是對同一個新聞對象發生變化前后的對比,這種對比通常采用同一視點拍攝,表現在一定的時間跨度上發生的變化;系列性是表達同一層面中的人物或場景的系列組合。從拍攝者的基礎能力談一下,拍攝專題通常要求拍攝者具備兩方面的能力,一是用影像語言審視拍攝對象的能力,無論是策劃性專題創作,還是突發性新聞拍攝都需要進行必要的專題構思,這種構思有采訪拍攝前準備的,有面對采訪對象闡發的。二是使用相機表達新聞對象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是技術方面的,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所有的拍攝技術都是受意識決定的,拍攝者的專題觀念、拍攝水平和經驗起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攝影意識決定著攝影行動和方法。拍好專題攝影作品,相關的技術能力更加重要,拍攝者要掌握并善于使用攝影獨特的形象語言。攝影作品是通過相機功能拍攝完成的,影像畫面是由相機的光學原理和成像原理形成的,比如影像的虛實效果、廣角鏡頭帶來的畫面夸張和長焦鏡頭產生的影像透視壓縮效果等等,這都是攝影獨具的影像表達特點和優勢,是拍攝專題中發揮技術表現力不可忽視的力量。任何規律都是在實踐中產生的,是實踐經驗的提煉和總結,認識規律、掌握規律是專題攝影創作的基礎,打破規律、創造規律是專題攝影創作不斷探索的方向。
4.專題攝影的編輯
專題攝影拍攝完成后進入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編輯,從流程上分析專題攝影的選編規律,有利于檢驗專題攝影的拍攝成果,更好地提升傳播效果。首先是拍攝者的初選工作,有經驗的拍攝者往往會在拍攝過程中構思產生出專題的結構和層次,完成拍攝后,即根據之前的計劃和拍攝中的思考以及媒體發表的需要對所拍圖片進行初步選編,怎么選?選多少?常常是一件令人糾結的工作,按照專題攝影作品結構特點,選編圖片應該具備的主題明確、視覺形象突出、組合合理、標題準確、概述及圖片說明文字完整到位的標準著手,但拍攝者往往有多選圖片的愿望,舍不得拋棄一些內容相近的圖片,常糾結于細微的差別,這種珍惜自己勞動成果的心理有時會影響編輯專題攝影的傳播效果。圖片編輯則是根據媒體欄目要求和容量審視拍攝者提交的專題稿件,圖片編輯通常會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是審視拍攝者的圖片質量和專題架構,有時圖片編輯不滿足拍攝者提供的初選圖片,也會要求提供更多的圖片進行再選擇,圖片編輯也常常能把拍攝者認為不滿意的圖片“拯救”出來。第二是對專題結構進行審視,在圖片數量上進行把控和圖片組合層次上下功夫,保證內容完整的前提下注重專題的簡潔和傳播效果,避免組圖中出現內容、形象和視角雷同的現象。圖片選擇原則是質量第一,既包含圖片拍攝質量,也包含專題結構質量,拍攝質量主要看圖片的視覺形象表達、影像語言運用是否獨特新穎。對圖片數量的把控則根據表達主題的需求而定,在完整表達主題的前提下,能用一張圖片表達的內容層次決不用兩張。第三是對專題攝影的標題、概述和圖片說明的撰寫與推敲,這是專題攝影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的創作環節,精彩的標題和高質量的圖片說明是提高攝影專題質量的重要手段,反之,也會大大削弱攝影專題的質量和傳播效果。圖片的選編和標題說明的撰寫工作通常是由拍攝者獨立完成,有時也會和編輯共同完成。圖片編輯還要立足于傳播目的,兼顧媒體呈現方式,熟悉并參與媒體的版面設計。設計是呈現專題攝影的最后一道工序,要把它視為專題攝影創作的一部分,好與壞都直接影響著傳播效果。
5.專題攝影在新聞傳播中的價值
梳理清楚了什么是專題攝影和專題攝影的拍攝規律、表現力以及編輯、呈現等問題,基本清晰了專題攝影的構成和獨特的形象視覺信息價值,為回答專題攝影在新聞傳播中的價值問題打好了基礎。從傳播的角度來看,專題攝影作品的傳播價值,既有一般新聞作品的共性價值,也有專題攝影作品獨具的個性優勢。共性價值是可信度高的視覺信息傳播,專題攝影與單幅新聞攝影作品都具備這一特點,也兼具標題新聞、短新聞的文字傳播價值。專題攝影更為突出的還是體現在完整深度的主題價值,這是專題攝影的信息容量和視覺表現力決定的,也是專題攝影深度表達一個新聞主題的優勢,是超過一般性新聞報道的獨特價值。從閱讀影響力上看,影像視覺信息在新聞媒體上吸引讀者的速度優勢顯然快于文字,在增強關注度、提高有效閱讀率方面也是一大優勢。專題攝影的組圖優勢更能滿足人們對新聞信息的深度視覺閱讀需求和心理感受,專題攝影對新聞的多角度關注、多視角表達,更能增強受眾記憶,同時,圖片影像典型性的瞬間表現所形成的視覺沖擊力和穩定性閱讀方式,也是專題攝影在新聞傳播中的一大優勢。專題攝影用完整的圖文方式記錄表達一個新聞主題,使新聞形象成為紀錄歷史的一種手段,具備了歷史可以“觀看”的功能,產生了特殊的史料價值。
參考文獻
[1]曹晶華.專題攝影的故事構成手法初探[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0.
[2]郎樹臣.探究報紙專題新聞攝影報道的主題表現[J].視聽,2016(11):128-129.
作者:張和勇 單位:中國殘疾人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