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媒介融合下的新聞傳播教學改革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媒介與生活相互交融,滲透在人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媒介融合成為了一種時代趨勢,人們正式步入了媒介融合時代。新時期給新聞傳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高校跟上時展的步伐,全面推動新聞傳播教學的改革工作,以滿足新聞行業的發展需求。因此,本文從媒介融合的角度著手,分析當今新聞傳播教學理念,進而提出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傳播教學改革的措施。
【關鍵詞】媒介融合;新聞傳播;教學理念;教學改革
新技術的到來驅動了時代的更迭,如今網絡的覆蓋范圍越來越廣,人們也正是進入到了新媒體時代。新媒體的到來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傳統媒體的市場占有率逐漸減少,這使得傳統媒體必須要與新媒體融合才能夠進一步發展,也就是媒介融合。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傳播人才的定義也發生了變化,同時也要掌握信息技術、創新技能、服務意識,這樣才能夠跟上時展需求。因此,相關高校必須要全面創新人才培養理念、拓展人才培養渠道,提升人才綜合能力,從而滿足新聞傳播行業的崗位需求,更好的適應時展進程。
1.媒介融合相關闡述
媒介融合是指受到多種、不同的媒介影響,通過不斷融合、互通形成了綜合媒介體。隨著網絡技術覆蓋范圍不斷增加,新媒體的出現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沖擊,各大傳統媒體紛紛向新媒體方向靠攏,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有機整合起來。
2.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傳播的教學理念
2.1人文理念
新聞傳播學科更加傾向于人文課程,并且具備多種學科特點,包括政治學、法律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等。在媒介融合環境下,新聞傳播學科要借助多元媒體,以還原事實真相、追求真理,切實反應現實問題。在新聞傳播教學改革當中,不同媒介形態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學生全面貫徹人文教育理念,在信息組織、社會反思當中更好的運用知識,發揮人才價值。
2.2實踐理念
媒介融合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務實,人才必須要具備專業能力,這不僅僅包括新聞傳播的基礎知識,同時也要注重實踐能力,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實現全面性發展。媒介融合的大環境為教學內容的拓展提供了途徑,學生可以綜合利用各種媒介進行信息采集、網絡信息編撰、網絡信息傳播等實踐操作,在實踐當中不斷找出個人能力的不足和短板。
2.3發展理念
新媒體本身就是時展的產物,跟上時展步伐才能夠長久不衰。新聞傳播與社會發展、時展都有著直接聯系,隨著新聞內容的更加豐富和傳播方式的更加多樣,現代化新聞傳播人才必須要具備發展理念。在新聞傳播教學當中,要對教學理念、方法做出改變,針對社會現狀培養符合時展的人才,提高人才的適應性,這樣才能夠滿足新聞傳播崗位要求。
3.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傳播教學改革措施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教學應以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傳播的教學理念為導向,從多方面進行改革,包括教學思維轉變、課程改革、師資隊伍強化、學科方向拓展、實訓實習等,要全面方位、多角度地進行改革,才能夠發揮最終的改革效益。
3.1轉變教學思維
新聞傳播學科的發展相對是比較滯后的,當今媒介融合產業飛速發展,如果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體系,必然難以培養符合市場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這就需要高校全面轉變教學思維,在教學體系中加入各類媒體信息及其相關內容,打破固有的新聞傳播方式。如今,進行新媒體管理的多數都是一些熟知網絡技術的人員或是傳統的老員工培訓而成,專業的新聞人并不多;所的新聞信息很多也都是自己拍攝編寫,缺少內容的專業性。可見,媒體融合產業對新聞傳播專業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所以,高校教育更應該認識到時代環境,在向學生傳授新聞理論知識時,不僅要加強專業技能的培養工作,還要找出媒介融合的運作規律。
3.2改革教學課程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也是勢在必行,這就需要高校對新聞專業課程重新審視。在現有課程體系當中,有機整合各類教學資源以及課程體系,打破理論與實踐的界限,將二者充分融合,在實踐當中融合理論知識。現代化教學模式都是根據理解知識設置實驗室,對新聞教學設施有機整合,加強課堂體系融合。如在基礎課程改革當中,新增更具實踐性、專業性的課程,如數字傳播技術、音視頻制作等,改變過去的印刷媒體課程體系。
3.3強化現代化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對現有的師資資源進行整合。想要實現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目標,必須要結合媒介融合發展趨勢,不斷強化師資隊伍,讓教師掌握更多的媒介融合知識,全面打造“三跨”師資隊伍,即跨專業、跨學科、跨媒體,打破新聞傳播課程教學的局限性。其次,打造雙師型教師。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新聞傳播實踐工作當中,包括跨媒體采編、新聞經營等,將掌握的新內容、新技術、新方法、新趨勢融合到新聞傳播教學當中。也可以外派骨干教師參與到新聞傳播崗位中,掌握市場中全新理論和技術,這樣教師在后續教學才更有針對性、有效性。最后,加強和各個媒體單位的合作,雙向交流,共同培養復合型人才,媒體單位可以派出有經驗的骨干人員到高校參與教學或講座。在教學初期,由于磨合度不夠因此要避免條框,更多是采用聯合教育方法,定期到校園中展開講座,也可以在網絡平臺上開設論壇,供學生、教師、媒體人員共同交流,將行業新動態、崗位經驗更好的傳遞給學生,拓展第二課堂,形成多元化互動。
3.4拓展學科方向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不斷融合,推動了高校學科發展的進程,也進一步強調了學科與時代相結合的教學方向。拓展學科方向可以進一步細化學生的專業方向,強化工作技能。讓媒介融合成為一種特定專業,打破傳統新聞傳播知識體系的弊端。讓媒介融合專業的學生,以數字新聞傳播、跨媒體傳播、網絡新聞文化傳播等課程為核心學習內容,有利于媒介融合的專才培養。學科方向的拓展,要以媒介融合作為框架,找出現行教學內容體系中的漏洞,不斷補充完成整個教學框架。當然,教學方向拓展不僅要考慮開放性,同時也要考慮兼容性。術業有專攻,要求教學方向拓展不能離開媒介融合的大框架,雖然無法將新聞傳播人才的計算機能力培養成IT類專業人才的能力一樣,但要在媒介融合框架中掌握相關計算機知識,依然是以新聞傳播為主。
3.5加強校內外實訓實習
首先,做好校內媒體實訓工作。校內實訓是利用校園的實訓教學資源,如學生自辦電臺、日常作業等等,全方位對學生某項技能展開訓練,對學生所學知識不斷鞏固,同時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展開實踐課程的渠道有很多,如校園新聞網、校園報刊等等,這些工作都有完善的新聞信息傳播流程,可以更好的掌握專業技能。還要配備數字化新聞傳播平臺,從而更好的順應媒介融合時展。其次,強化校外媒體合作。高校與媒體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如頂崗實習、專業實習等,學生在真正的崗位中掌握個人的不足,不斷提升學生實踐能力。通過長期合作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鍛煉學生的工作能力,如新聞撰寫、新聞策劃、多媒體傳播等,同時鼓勵學生敢于創新、勇于創造,可以將自己的創新想法與單位人員溝通。媒體單位可以聯合高校定期開展網頁制作、新聞寫作競賽等活動,可以進一步發揮學生的潛能。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媒介融合背景下,為了能夠全面加強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質量,必須要全面開展新聞傳播教學改革工作。結合新時期新聞傳播教學理念和要求,同時改變傳統教學思維、創新教學課程、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拓展學科方向、加強實訓實習等措施,將傳統的“重理念輕實踐”教學體系轉變為“實踐為主,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體系,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發展,適應媒介融合時展需求。
參考文獻:
[1]高玲麗.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傳播教學改革探析[J].華人時刊旬刊,2015(11):666-667.
[2]苗娛寧.試論媒介融合趨勢下的新聞傳播教學改革[J].學周刊,2017(11):37-38.
[3]靳舍.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傳播教育問題分析[J].新聞傳播,2015(1X):100-101.
[4]陶曉紅.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聞傳播變革與新聞教育改革[C]//決策論壇——企業黨建與政工創新工作發展學術研討會.2016.
作者:熊一如 段雨辰 單位:重慶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