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對策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社會的不斷進步及科技的突破使得人們生活水平直線提升,信息需求也不斷提升,在此背景下,傳統媒體所承載的信息量及傳播速度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新媒體應運而生。在媒體融合環境下,新聞傳播行業若想持續穩定發展,最為關鍵的就在于對新媒體人才的培養。本文分析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現狀,并提出相應改進對策。
關鍵詞:融媒體;新聞傳播;人才培養
一、前言
在智能技術層出不窮的現代,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不斷更迭,傳媒技術也相應不斷更新,從而形成了融媒體時代。當前,媒介融合成為了傳媒行業發展趨勢,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之間的融合形成了較為特殊的媒體行業現狀。通過社會調查數據,我國網民數量超過了6.3億人,互聯網與手機移動端成為了我國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1]也成為了人們娛樂交流的重要載體。融媒體背景下,新聞傳播方式日新月異,要使新聞傳播行業順應時代不斷發展,培養綜合性的新聞傳播人才至關重要。當前我國在新聞媒體人才培養方面,還未完全從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中脫離,導致新聞傳播人才無法適應融媒體發展的需求。基于此,分析融媒體背景下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對策,對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尤為重要。
二、融媒體時代新聞人才培養現狀及問題分析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學者在媒體融合的基礎上提出了“融媒體”的概念,也就是指“各個媒體行業為了滿足社會及經濟的發展需求,通過互聯網與數字技術的支持,實現媒體形式與傳播方式的融合”。在融媒體背景下,我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從針對性傳播人才培養轉換為綜合性人才培養。雖然高校對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體系進行了改革,但是仍未實現根本性變化,其中最為重要的幾個問題如下:首先,缺乏先進性的培養目標,無法滿足融媒體發展的需求。當前互聯網時代,媒體行業發展迅猛,但是媒體行業的發展與媒體技術的發展相比總是處于落后狀態,通常高校剛制定出一套新型的人才培養方案之后,媒體行業又出現了持續更新的技術與變革,自從“融媒體”概念出現之后,高校除了增加了數字媒體專業之外,并未出現實質性的更新培養方案。當前,我國高校的新聞教育模式仍然較為保守與傳統,更多還是依賴于課本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融媒體時代的綜合性新聞傳播人才需求。[2]其次,新聞傳播人才教育缺乏實踐性。我國教育行業中最為嚴重的問題就在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中同樣如此。當前,我國新聞教育模式仍然為公共課程→專業課程學習→畢業實習。學生僅有的實踐機會就是幾個月的畢業實習,雖然該階段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但是時間過短,實踐仍然嚴重缺乏,導致學生期望、媒體行業需求與學生技能之間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融媒體環境下,高校無法供應媒體行業需要的新聞傳播人才,大力培養的傳播人才已無法順應社會與行業的發展需求。最后,我國新聞辦學水平參差不齊。我國新聞教育行業歷史悠久,但是不同院校之間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軟件及硬件都有明顯差距。新聞專業的應用性較強,但是大多數教師都缺乏實踐經驗,甚至很多教師都不是新聞行業出身,專業素養、教育思想等嚴重落后,更加阻礙了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
三、融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對策
融媒體背景下我國新聞傳播人才嚴重不足,而培養與打造全新的專家型新聞工作是時代及行業的發展需求。成為全媒型人才,不僅要掌握最為基礎的理論知識,同時還需要突破傳統的思維限制,樹立全新的傳播理念與思維。想要成為新聞傳播專家型人才,就需要在該領域進行深刻的研究。當前,在融媒體環境下,媒體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已經不限制于新聞的收集與,而更多表現在新聞的整合與深度挖掘上,不斷提升新聞的價值及內涵。另外,在融媒體背景下,受眾有多元化需求,新聞需要不斷細化,將“小新聞”轉變為“大傳播”,將新聞拓展與深入到知識與服務相融合的領域。[3]以上需求對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順應時代需求培養知識結構綜合型與專家型人才,為此高校可以從以下幾點加以改革:
(一)優化課程,培養融合型知識結構新聞傳播人才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與傳媒業態及傳媒技術有密切聯系,往往新聞傳播專業課程會受到媒體中介的影響,專業化有較強區分性,但是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為了培養專業復合型的新聞人才,就需要對課程加以融合。為了培養綜合性人才,就需要修訂與改革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方案,完善教學課程系統,以動態教學模式應對當前多變的媒介社會的迅速發展,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課程壁壘,從而實現課程之間的相互滲透與影響,在新聞采集、編寫、評論、策劃及傳播等多方面加以整體性運作,打破不同課程之間的隔閡,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4]另外還需要對教學內容加以改革,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并且在教學中融入新型的教學技術,綜合運用文字、圖片、音頻及影像,結合實際案例,開展現場型與任務型的教學,促進跨專業、跨院校與跨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同時也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突破專業限制,在教學中貫穿跨媒體、跨文化及跨學科的融合知識結構及教育理念,使得新聞人才具有更強的創新性。
(二)教育學科交叉,培養融合型新聞傳播人才融媒體發展背景下,新聞傳播人才的關注點已經不再是傳統的新聞傳播知識,而更應該將其他學科知識融入新聞傳播工作,提升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性,在強調新聞傳播學生新聞基礎能力的基礎上,引入其他學科體系。這不僅意味著專業內不同課程壁壘的打破,同時也需要縮小各個專業之間的鴻溝,從而培養能夠適應多元環境的新聞傳播人才,不斷加深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聯系。從國際化角度來看,培養多學科集成與交叉的復合型人才成為了全球新聞傳播教育的發展趨勢,例如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就與其他學院合作創建新聞學—計算機學、新聞學—商學等雙學位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新聞傳播人才的跨學科交叉培養。在我國,武漢大學及人民大學在新聞傳播人才培養中,就不斷淡化專業分割,以大類培養模式強調學科間的融合,而復旦大學則是引入“2+2”教學模式,在新聞傳播教學中融入其他學科的基礎教育體系,實現了新聞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融合,從而實現了人才的綜合性培養。
(三)將理論與實踐融合,培養綜合能力強的新聞傳播人才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要高度重視實踐教學,改善傳統新聞教學中“紙上談兵”的弊病,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培養實踐性強與理論知識扎實的人才。為此高校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不僅在教學體系內部進行結構改革,還需要增加實踐教學在課程教學中的占比,例如在開展傳統的新聞寫作與編輯課程的同時,增加網絡策劃、媒體寫作、人工智能分析等實踐性較強的學科。[5]另外,高校還需要打通校外實踐渠道,與新聞媒體企業合作,為學生走向社會提供支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四、結語
互聯網的發展對新聞傳播行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新聞傳播人才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以時代需求為基礎,培養更專業、更全面的綜合性人才,以推動新聞媒體行業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靜.媒介融合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理念與方法[J].新聞傳播,2017(18):55-56.
[2]張軼,李博浩.媒介融合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理念與路徑[J].新聞研究導刊,2018,9(18):243-244.
[3]郝建榮.媒介融合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理念策略研究[J].傳媒論壇,2018,1(12):129.
[4]吳凱之.媒介融合、文化強國及對新聞傳播教育的新期待——文化建設背景下新聞傳播類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研究[J].管理觀察,2014(34):12-16.
[5]薛倩.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類人才培養與創新的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17(20):38-39.
作者:吳斌 單位:天津市和平區新華職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