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聞輿論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媒體是信息時代的產物,它的出現改變了以往以傳統媒體為主導的媒體格局。在新媒體環境中,新聞信息的傳播方式改變了,呈現出許多新特點,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新聞輿論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把握面臨挑戰。新聞輿論工作和意識形態安全息息相關,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緊緊把握新聞輿論意識形態話語權至關重要。本文從新媒體環境下把握新聞輿論意識形態話語權的重要性、新聞輿論意識形態話語權面臨的挑戰、原因分析、新聞輿論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構途徑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輿論;意識形態;話語權
一、新媒體環境下把握新聞輿論意識形態話語權的重要性
黨的報告指出:“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新聞輿論工作和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息息相關,在新媒體環境下把握新聞輿論意識形態話語權對維護國家安全至關重要。新媒體平臺改變了以往單向線性的傳播模式,受眾可以在新媒體平臺發表觀點,進行評論。由于非專業新聞者新聞素質的匱乏,一些虛假新聞和不當言論在網上傳播并產生不利影響。“沉默的螺旋”理論表明新聞輿論場的強大作用。自媒體引發的一些輿論是非理性的,可能掩蓋事情真相,誤導受眾,激發一些受眾的非理性情緒,從而可能影響社會秩序。當前,我國正處于一個社會轉型期,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有變化和變遷。國外敵對勢力利用互聯網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企圖動搖我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思想根基。[1]如果不充分把握新聞輿論意識形態話語權,新聞輿論就可能往錯的方向發展,新聞輿論陣地失守則可能破壞國家安全。
二、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輿論意識形態話語權面臨的挑戰
(一)西方敵對勢力的文化入侵。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存在“數碼鴻溝”,導致信息交流不對等。[2]西方發達國家擁有強大的互聯網技術,在互聯網上占據一定的優勢,西方敵對勢力大肆對別國輸出價值觀念。西方敵對勢力企圖利用互聯網平臺對我國輸出不良思想進行和平演變。西方敵對勢力宣揚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等不良思想。另外,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新自由主義思潮、“普世價值”這幾種帶有西方話語的思潮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其滲透模式有隱蔽性,不易被察覺。這種“非政治化”的意識形態滲透可能沖擊我國的文化認同。如果不及時有效地把控,我國的意識形態陣地則可能受到影響。(二)國內虛假新聞傳播,輿論控制能力受到影響。以往是以傳統媒體為主導的新聞傳播格局,單向線性的傳播模式讓受眾接收新聞而不能新聞,新聞的權威性可以得到保證,媒體可以較好地控制輿論場。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以往的傳播格局,信息雙向傳播。新媒體對信息的篩選能力可能比傳統媒體弱。當國內虛假新聞在網上傳播,可能導致網絡輿論控制能力受到影響。
三、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輿論意識形態話語權受到挑戰的原因分析
(一)新聞來源出現問題。新媒體具有傳統媒體不具有的許多特性。信息雙向傳播,受眾既可以接收新聞也可以新聞,發表言論;新聞的來源呈多樣性,可能沒有像傳統媒體那樣經過嚴格的審查。當新媒體虛假新聞,信息迅速傳播,可能引發許多網民關注,形成相應的民間輿論場。“沉默的螺旋”又將影響擴大化。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則可能導致新媒體的話語權和引導力受到影響。[3]新聞者專業素養不足是導致虛假新聞產生的原因之一。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者可能是一個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訓練的網民。他們的媒介素養、道德修養可能都比不上專業的新聞工作者。有些新聞者還沒有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就新聞,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不一定能夠得到保證。網民對新聞的評論不一定能夠做到客觀、公正、全面,以偏概全的言論可能誤導受眾。有些新聞者受市場經濟利益驅使,虛假新聞。(二)網絡輿論引導運作模式存在不足。商業化的運作模式與網絡新聞輿論引導和管理的責任感之間產生了矛盾,導致網絡新聞輿論公共管理可能無法正常運行。[4]商業運作模式可能導致有時忽略了社會效益而追求經濟利益。如果商業運作模式過度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網絡新聞輿論的公共管理則面臨挑戰。新媒體平臺具有較強的開放性,網絡輿論引導模式運作較為困難。
四、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輿論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構途徑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思想,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針對新聞傳播活動和新聞現象所形成的看法。堅定不移地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根本指引有助于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因此,要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我國的新聞工作,將工作原則貫穿在新聞工作過程中。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建構新聞傳播規范。第一,要堅持真實報道原則。新聞報道中的每一個具體事實都要準確無誤。新聞報道能夠揭示事情發生的原因和本質。第二,要堅持黨性原則。新聞報道的內容要積極宣傳黨的理論基礎和思想體系,準確無誤地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新聞媒體要接受黨的領導,遵守黨的組織原則。第三,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新聞報道的內容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強化黨在新聞輿論話語權建設中的領導作用。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指的是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在從事新聞活動時所必須遵守所屬階級或政黨所規定的各項行為準則。在我國,新聞工作都要堅持黨性原則。首先,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新聞媒體要準確、生動地宣傳馬克思主義。新聞媒體可以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宣傳正確的理論主張,要緊密聯系人民群眾,關心人民群眾的生活,了解人民群眾的需要。新聞工作者要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觀察和報道;要善于把理論宣傳融入具體的新聞報道和新聞評論中,讓人民群眾在接收新聞時能夠潛移默化地接受其中的觀點。其次,要同黨中央保持一致。新聞報道要全面準確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并且要運用人民群眾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宣傳。要把握好宣傳時機,要始終堅持黨對新聞工作的領導。各級各類媒體都要自覺服從黨的領導。各類媒體各有特色,但是都是黨、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都要堅持黨性原則。新聞媒體在涉及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政治性問題上要同黨中央保持一致。(三)加強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輿論監管制度建設。新聞輿論監督具有監測社會環境的功能,可以發現政治、經濟和社會運行中的異常情況,讓人民群眾參與進來,促進權力部門自律,有效制約權力濫用的情況。同時,讓黨和政府找到問題和不足,推動黨和政府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新聞輿論監督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第一,要堅持黨的領導。第二,要讓人民群眾參與進來,開設多樣渠道讓人民群眾反映意見,認真聽取合理意見,及時作出反饋。(四)加強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輿論導向的社會監控,加大對違規違紀行為和新聞錯誤事件的查處力度。在自媒體時代,輿論場包括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社會大眾可以通過自媒體發表觀點,快速發展民間輿論場。可以將這兩個輿論場的優勢結合起來,增強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輿論引導能力。構建完善的輿情預警機制是新媒體環境下有效引導新聞輿論的合理措施。把握好新聞事件的前期話語權,針對突發新聞事件,第一時間把握輿情發展關鍵,避免出現謠言。可以借助各類輿情監測軟件,掌握大眾對問題的看法,正確引導輿情發展。建立健全有效的防范體系有助于避免新聞輿論出現錯誤的情況。網絡新聞輿論自由度高,以匿名方式展開,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防范體系確保網絡新聞輿論的健康發展。第一,可以構建一支專業性強的網絡新聞輿論管理團隊。第二,可以構建網絡新聞輿論監控平臺,定時關注新聞輿論的重要網站,及時處理突發狀況,確保網絡新聞輿論的正規性和合法性。要加大對違規違紀行為和新聞錯誤事件的查處力度。在新聞領域,要在新聞法制建設的基礎上,對公民和法人依法享有的新聞傳播活動的權利與義務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逐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法治體系,對違反新聞法治規定的行為實施法律規范,加大對違規違紀行為和新聞錯誤事件的查處力度。(五)加強新聞從業人員隊伍建設,強化新聞從業人員作為黨的“喉舌”的理論自覺、行為擔當和行為自律。新聞媒體能否讓廣大受眾了解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本國政府和人民對所發生事件的立場和態度,贏得話語權和主動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新聞隊伍的整體素質高低。新聞媒體擔負著引導社會輿論、弘揚正氣的重要使命,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要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業務水平。新聞隊伍建設包括新聞事業管理人員、新聞事業從業人員、新聞事業后備人員隊伍建設。新聞隊伍建設必須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新聞工作者的“德”包括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場、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新聞工作者的“才”指的是業務能力,包括系統掌握新聞工作的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創新能力。新聞從業人員應該有理論自覺、行為擔當和行為自律。首先,要提升新聞媒體隊伍的理論自覺,應該加強新聞隊伍理論學習,堅定政治立場。學習理論有利于正確宣傳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新聞工作者要樹立大局意識,把集體利益、長遠利益和全局利益放在首位。其次,要加強新聞媒體隊伍的行為擔當和行為自律。新聞職業道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新聞工作者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愛崗敬業。新聞工作者應該熱愛新聞事業,盡職盡責,認真完成新聞任務。第二,有強烈的責任感。新聞事業對黨、對國家、對人民有重要的責任,因此新聞工作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新聞報道要做到客觀真實,新聞評論要科學準確。第三,樹立服務人民的意識。新聞工作者應該時刻關注民生,緊密聯系群眾,了解人民群眾的需求并幫助解決問題。最后,要提高新聞媒體隊伍的業務水平。良好的知識素養和專業素養是新聞工作者完成高質量的新聞報道的關鍵之一。新聞工作者要掌握黨的理論和路線,應該認真學習政策、法律、紀律,掌握新聞業務知識。[5]除了掌握基本的新聞理論之外,新聞工作者還要學習新媒體采寫編技術,順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潮流。
五、結語
在新的媒體格局下,合理利用新媒體有利于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緊緊把握新聞輿論意識形態話語權。要始終堅持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貫穿在新聞工作過程中,堅持黨在新聞輿論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中的領導。另外還要加強新聞監督,做好社會監控工作,對違規違紀進行處罰。新聞工作者要能夠順應新媒體發展潮流,堅持正確的立場,提高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曾長秋,凡欣,朱林.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J].求實,2014(1):39-42.
[2]袁其波.互聯網時代我國意識形態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下),2018(10):56-61.
[3]王立武.論媒體格局變革下話語權與引導力的重要性[J].新聞研究導刊,2018(2):1-2+42.
[4]吳彤.網絡新聞輿論的公共管理困境與對策[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7):156-160.
[5]《新聞學概論》編寫組.新聞學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237.
作者:黃菲菲 單位:湖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