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廣播電視如何增強新聞傳播力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全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一定要構建融媒體生態系統,通過各種媒介如何增強新聞傳播力。文章討論了地方廣播電視傳播深化改革的必要性與全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增強新聞傳播力的措施。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新聞;傳播力
1地方廣播電視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1.1商業媒體的逐利性
高爾德哈伯指出當今社會信息并不是稀缺資源,缺乏的是注意力資源,由于其稀缺性而轉化為財富。商業媒體為了吸引更多受眾進一步獲得經濟效益,往往會眾多如德弗勒所說的低級趣味內容或出現標題黨等媒介倫理失范現象,這些內容使其獲得了眼球經濟,卻造成了負面的社會影響。商業媒體和互聯網的結合進一步擴大了負面影響的程度和范圍。
1.2地方廣播電視影響力減弱
地方廣播電視是地方新聞宣傳的有力窗口,可以將黨的政策,政策和路線,教育和監督廣大受眾。然而面對網絡媒體的日漸強大,地方廣播電視的影響力日益降低,受眾的注意力與廣告商的資金紛紛流入網絡媒體,且地方廣播電視的話語方式與當代網民有一定距離,加之參與性較弱,議題多為非強制性議題,這就決定了地方廣播電視必須深化改革,只有通過改變溝通和溝通的方式,才能增強新聞的傳播力。
1.3構建融媒體生態系統
互聯網飛速發展,廣播電臺和電視幾乎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網站。后來,他們建立了互聯網電視。App、WeChat公共賬號和官方微博已經成為傳統媒體標準。然而,傳統媒體一直是互聯網公司的模仿者和追隨者。它是互聯網平臺的參與者,并不占據主導地位。在宣傳思想的領導下,傳統媒體對互聯網和受眾的需求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之后的“互聯網”要求互聯網與各種行業整合,并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行業發展服務。但簡單的“互聯網+”或“互聯網”是不夠的。這需要在互聯網思維的指導下深度整合互聯網和媒體。它以技術為基礎,以用戶為中心,以產品和服務為導向[1]。構建融媒體生態系統,提高當代廣播電視的競爭力和影響力[2]。
2地方廣播電視增強新聞傳播力的措施
2.1堅持互聯網思維
構建融媒體生態系統首先必須將互聯網思維作為基礎。即在內容方面通過文字、視頻、音頻、flash、HTML5等方式進行多元化的視覺傳播,使用當代的網絡語言風格,通過免費思維聚合受眾注意力。在渠道方面利用現有的傳播渠道,根據不同平臺特征生產不同產品,擴張渠道,組建平臺化媒體。以受眾為導向,堅持體驗為王,制作良好的界面,提升用戶體驗。在受眾碎化的時代進行分眾化傳播,甚至一對一精準傳播。通過大數據反饋、云計算、數據新聞等形式進行技術支持,并大膽啟用年輕編輯,培養全媒體記者,帶動傳統媒介的轉型,可以利用全媒體記者+融媒體中心多元化傳播渠道形成良好的效果。全媒體記者將圖片、文字、視頻以及VR、微拍傳到素材資源庫中,融媒體中心的文字、圖片、視頻、全息編輯進行裁剪,最終在新聞頻道進行大數據、全息呈現,主持人只需一抬手觀眾就可以看到可視化的數據,甚至可以在演播室模擬太空艙并進入太空艙感受宇航員是如何走路、睡覺。而在微博、微信短視頻、GIF動圖使網民能快速了解,在央視網可以看到有關天宮二號的全部報道,受眾可以主動拉取需要的內容,在網絡中形成很大影響。
2.2要結合技術、用戶、產品、服務
將技術、用戶、產品、服務四個字系統結合。技術是媒體生態系統發展的基礎,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可以改變原先傳播的單一化與單向化。用戶的概念也與先前的觀眾不同。用戶是消費內容和服務然后產生內容和服務的”生產消費者”。該技術是通過大數據掌握這些“專業消費者”的行為和習慣,分析云計算以指導生產實踐。產品和服務同樣是極其重要的部分,從針對不同用戶提供不同產品和服務到將特定受眾群體聚合再朝著場景化的方向發展,根據用戶場景創造需求,進行智能推送。
2.3要不斷更新理念與技術
隨著共享經濟的浮現,當前新的互聯網思維也引入了開放,用戶和共享的概念。此外,技術上支持移動互聯網思維的準確傳遞,準確推送、定制等,以根據不同的細分市場提供不同的產品和服務。當地的廣播電視媒介也必須有一些操作思路,例如用戶中心,產品和服務導向、內容、頻道、平臺、操作、管理集成、移動性、社交、視頻和場景情報。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技術,尤其是新的集成媒體系統和機制。比如某地方日報社大型中央廚房和其市委宣傳部選擇提供超強省級平臺提供平臺和技術支持,斥巨資打造地方融媒體中心,深度融合地方優質媒體及地方日報社“報、網、微、端、屏”資源,雖然這里重心任務在地方日報,但地方廣播電視與地區廣播電視都作為優質媒體,增強新聞傳播力[3]。
2.4加強媒介融合
近幾年與移動互聯網對地方廣播電視步步緊通,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完美結合改變了傳統網絡入口,便攜、移動的特點更使網絡與媒介的結合不可阻擋。因此當地電臺、電視需要進行全媒體轉變,多屏互動相結合,運用互聯網的思維來深化改革,不斷尋求溝通渠道,媒體形式,資源要素等的突破,培育新主流媒體。比如某省廣電以地方衛視為核心,構建內容+平臺+應用+終端的用戶生態圈,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真正的融合起來,從服務受眾到服務用戶,將內容產品轉化為IP資源,將系統內的身份轉化為市場主體,增強新聞通信力[4]。
2.5加快資本運營
在特殊管理股等政策的推動下,為了聚集更大的市場份額實現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傳統媒體應以資本為組帶,探索新型業務模式。互聯網資本可以投向傳統媒體,地方廣播電視的各種媒介也可以進行臺網聯動。
2.6變革話語方式與用人機制
面對互聯網影響下傳播格局的重大轉變,地方廣播電視媒介的改革必須以提升新時期的輿論引導力為落腳點,這就需要變革舊的話語方式,努力貼近受眾,提升其行為認同度與情感認同度。此外,地方廣播電視多為事業單位,運行效率較低且市場反應能力差,而用人體制和薪酬問題使得不平等現象加重,優秀人才大量涌向新媒體,這就需要建立健全的用人機制。
2.7關注民生
當地廣播新聞如何取得突破性進展成為其重要議題。作者認為,廣播公司必須首先要具備與時俱進,創新思想的意識。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和發展,廣播公司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適應變化。我們必須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并始終從受眾的角度考慮問題,明確地方群眾的心聲和實際需求,加強與群眾的聯系,引起大眾的情感共鳴,只有在這些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我們才能制作出聽眾傾聽的新聞節目[5]。作為傳統媒體,廣播的優勢在于輿論權威。這是許多新媒體所沒有的。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點,選擇更多人傾聽,關注民生新聞的高水平,充分發揮廣播作用。某地方廣播電視新聞廣播“公民熱線”專欄是車站十大金牌之一。近年來,它在民生新聞報道中取得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顯著成效。此列使用主機接聽熱線。記者采訪了有關部門的情況,監督處理,實施新聞監督和報道,不僅縮小了媒體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而且充分發揮了社會功能。在報道新聞事件的同時,利用媒體的力量,解決了許多普通民眾,特別是農村弱勢群體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并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影響力。同樣,在這些地區,以“城市快車”為主的電視欄目也是極受歡迎,欄目的概念、定位、生產都比較成熟,真正起到了訪問輿論的作用。感受并解決地方人們憂慮關心的問題,不僅有助于節目本身的發展,而且可以增強新聞信息的傳播力度和范圍,一舉兩得[6]。
3結論
從根本上看,技術、用戶、產品、服務四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以技術為基,以用戶為核心,以產品和服務為導向可以促使融媒體生態體系良好運行,而貫穿其中的即互網思維。只有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真正促進媒體融合產業的健康發展,通過各種媒介從而增強地方廣播電視的新聞傳播力。
參考文獻
[1]劉影.自信與擁抱——黑龍江電視的融媒體之路[J].西部廣播電視,2016(6):42.
[2]黃旭升.新聞編輯技巧在廣播電視的應用[J].山東紡織經濟,2017(7):26-28,17.
[3]賈永強.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黨報新聞傳播力的策略[J].視聽,2018(3):121-122.
[4]王曉斌.全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如何增強新聞的傳播力[J].傳播力研究,2018(6):118.
作者:郭慧娟 單位:太原中影人藝術培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