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新聞傳播發展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互聯網+”的趨勢,是當前時代背景下不可否認的大趨勢,意味著各個領域的發展都在逐漸與網絡信息技術關聯起來,新聞傳播相關工作亦是如此,但是網絡化的趨勢,會給新聞傳播發展帶來改革的契機,但同時也必然會帶來巨大的調挑戰,為此必須要權衡利弊,思考如何在“互聯網+”趨勢下審時度勢進行改革,確保未來的工作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新聞傳播;發展探討
一、“互聯網+”趨勢給新聞傳播帶來的契機與挑戰
(一)契機
“互聯網+”趨勢,給我國各個領域的工作所帶來的正面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對于新聞傳播領域來說更是如此,作為傳播信息的產業,其發展毫無疑問對于信息技術是最為依賴的,因為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新聞信息的傳播分享,能夠在分秒之間,遍布多個平臺,被千萬人甚至是上億人同時看到,這是新聞傳播企業的主要工作目標。此外,信息平臺能夠確保新聞信息來源的多樣化與實時性,以往新聞媒體要得到新聞信息,需要委派記者到現場去進行取材,但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智能化信息設備,如智能手機、智能平板等等,幾乎人手必備,這大大拓寬了信息來源的渠道,這讓新聞媒體有了更多新聞信息素材可以選擇,進一步體現出了便利性的優勢。最后還要考慮到信息環境下新聞信息傳播形式的優化,我們都知道,在缺乏網絡技術支持的時代,紙媒是主流的新聞信息傳播渠道,而報紙雜志的出版制作,都需要耗費大量的紙張,耗費大量的林業資源,而利用信息渠道進行傳播,則能夠大幅度減少資源耗費,這亦是重要的優勢,而且與當前的環境保護國策相符合,可見“互聯網+”趨勢下,新聞傳播領域的發展有著更大的優勢[1]。
(二)挑戰
萬事萬物皆有兩面性,“互聯網+”趨勢給新聞傳播領域帶來的,也并不只是好的影響,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這是新聞媒體相關人員都要面對的事實。而具體是怎樣的挑戰,怎樣的問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展開分析。首先是信息審核的壓力更大,因為在“互聯網+”趨勢下,要拓寬信息來源的渠道,就要廣開言路,讓社會大眾都有新聞信息反饋投稿的通道,但是隨著信息越來越多,自然也會有更多惡意編造的虛假信息以及引導輿論的負面思潮產生,信息越來越多,越來越雜,審核的壓力也自然越來越大。其次是新聞傳播產業整體運行尚缺乏完善的規章制度作為支撐,所以依然有許多目的不明的自媒體或是個人賬號借助法規漏洞進行未授權轉載,甚至是對新聞內容的隨意更改,對于新聞節目片段,也可以斷章取義的剪輯,達到吸引眼球,引導輿論的效果,這擾亂了新聞領域的風氣。最后還要考慮到新聞領域從業人員的素養問題,在當前的新聞傳播領域中,許多新聞工作者已經并不重視新聞的真實性與傳播意義,迅速傳播、引導輿論、吸引大眾注意,成為了最主要的目標,這與網絡時代背景及大眾審美變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網絡時代給所有新聞企業都帶來了更大的競爭壓力,許多民眾的新聞審美也產生了轉變,對于追求本真的嚴肅的新聞信息,普遍不會給予重視,而更加關注夸張的、吸引眼球的新聞內容,這也直接導致許多新聞工作者摒棄了最基本的職業原則,忽視了職業道德要求,產生扭曲的發展意識,開始為了博取注意而不擇手段,這顯然是十分不利的局面,新聞的最基本要求便是真實,畢竟還有許多追求新聞真實性與實際意義的新聞讀者,希望能夠看到有質量、有實際發展意義的新聞內容,而非嘩眾取寵的花邊新聞,但是許多新聞工作者已經逐漸看不到這樣的呼聲。這些問題都影響著新聞傳播工作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影響著新聞的可信度,所以必須要得到充分的重視,否則新聞領域將走向發展的瓶頸。
二、基于“互聯網+”的新聞傳播發展策略
(一)進一步提升新聞工作者綜合素養
每個行業都有不可違背的基本原則,因為如果沒有基本的原則存在,行業發展將必然不受控制,愈發混亂。新聞傳播領域亦是如此,在這一領域當中,作為新聞從業者,無論是新聞記者、新聞文案還是新聞編輯,都要具備新聞領域工作人員所需要具備的專業技能、具備做新聞工作所需要的覺悟,具備基本的職業道德,以嚴謹求實的態度對待每一篇新聞,才能做好新聞傳播工作。因此新聞傳播企業對于內部的所有新聞工作者,上到管理人員,下到文案及網絡平臺新聞賬號管理人員,都要進行嚴謹的、系統化的培訓,培訓過程當中,除了要傳授新聞領域工作所需要的專業技術與理論知識,還要同時開展思想教育,幫助員工養成新聞職業道德理念,并且強化各級新聞工作者的崗位相關素養,包括新聞分析判斷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調查能力等所有相關素養意識。此外在培訓結束后,必須要開展嚴謹的業務考核,特別是針對新聞的質量,必須要嚴格篩選,責任落實到個人,避免相關人員出現夸大事實博取關注的心理[2]。
(二)為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的管理工作提供參考幫助
我國新聞領域當前的管理體系缺乏完善性,這是我們都意識到的無法否認的事實,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平臺的拓展,使得許多不真實的,或是惡意的新聞信息找到了漏洞,開始廣泛傳播,影響社會輿論,這是政府管理部門管理也很難完全覆蓋的領域,所以只有通過各方的信息反饋,以及改革意見,才能夠確保新聞傳播管理機制更加完善,確保新聞領域的工作管理有法可依。所以對于網絡上新聞無授權轉載、惡意篡改、斷章取義的剪輯,在發現的第一時間,都應當進行收集,及時向政府部門反饋,作為修正規章制度的根據。這是保證新聞傳播體制真正逐漸走向完善,確保在信息化時代下新聞傳播企業、新聞當事人等各方利益都盡可能不受侵害的重要途徑。借助來自各方的反饋,才能夠確保未來的管理網更加緊密,防止新聞領域的“漏網之魚”出現。但是要達成這樣的目標,首先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必須要展開積極的宣傳,將打擊違法新聞信息的意識傳播到新聞企業當中,傳播到社會大眾當中,這樣才能通過反饋,完善規章制度,保護所有相關人與機構的利益。
(三)廣開新聞言路
當前時代下,新聞領域的發展需要以廣泛的信息來源為基礎,而這巨大的新聞信息需求是無法單純依靠新聞傳播企業內有限的工作人員去完成的,因為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都隨時有不同的新聞事件發生,所以如果不能做到廣開言路,廣泛收集信息,新聞傳播企業則很難獲取一手新聞信息。所以新聞船舶企業在自身的官方網絡平臺上,有必要開設新聞投稿的渠道,給社會大眾以投稿的機會。這樣才能夠保證信息獲取的即時性,保證不錯過重要的新聞。而且除去網絡渠道以外,還可以開設二十四小時的緊急投稿熱線,盡可能確保不遺漏,才能讓各個新聞板塊更加充實。但是與之相對的,企業也要更加重視篩選,應當建立起專門的審核部門,在收到一手新聞時及時對新聞信息進行驗證調查,盡快完成新聞審核,確保新聞真實性,這是必要的前提條件。
(四)發揮糾正作用
網絡信息繁雜,這一點在以上亦曾談及,惡意的新聞篡改、未經授權的轉載,惡劣思潮的傳播,這些都并不是我們能夠一時控制的,所以針對目前網絡上的根據原本新聞進行捏造的虛假新聞信息及未經授權的轉載等行為,新聞傳播企業必須要及時進行澄清,并且嚴厲追責,這樣才能避免大眾受到誤導,盡可能快的制止錯誤信息的傳播。為此新聞傳播企業應當組建內部專門的審核隊伍,在新聞后,特別是在一手新聞之后,要通過搜索網絡關鍵詞等方式,查找是否存在惡意杜撰、剪輯或是隨意轉載的情況,一旦發現應當及時與方展開交涉,明確相關責任,解決糾紛,如果對方始終拒絕承擔責任,則應當盡快展開合法追責,并且澄清聲明,這是對企業自身負責、對新聞相關人負責的工作思想,是解決新聞權益問題的重要途徑,所以相關新聞傳播企業都應當提起重視,懂得維護自身及新聞相關人與機構的利益不受損失[3]。
三、結語
“互聯網+”是當前時代的大勢所趨,在網絡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新聞傳播領域面對著更大的優勢,同時也面對著更嚴峻的挑戰,所以只有審時度勢發揮優勢,并正視問題去解決,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體現我國新聞企業的實力。
【參考文獻】
[1]董秋桐.淺談“互聯網+”的新聞傳播發展[J].傳播力研究,2018,2(14):230.
[2]韓洪影.“互聯網+”電視新聞發展研究[D].南寧:廣西師范學院,2017.
[3]朱學芳,常艷麗,宋璞.新聞圖像的網絡傳播現狀研究與發展方向初探[J].公共管理高層論壇,2005(02):308-32
作者:安東 單位:黃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