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對學校教育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依托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中的相關板塊資源,探討促進家校共育、教師研修、學生發展三方面開展實踐的有效做法,力爭在教育的新常態中實現平臺資源的長效化利用,以實踐促進家長、教師、學生的成長,實現平臺教育資源功效的最大化。
關鍵詞: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實踐性學習;學生核心素養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簡稱智慧平臺)于2022年3月試運行,設有專題教育、課程教學資源、課后服務、教師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實踐經驗6個板塊,現有資源總量達到2.8萬余條。本文以合肥市師范附屬小學(簡稱我校)為例,研究我校針對智慧平臺各種資源的學習、交流和使用,探索智慧平臺與學校教育融合應用的方式和途徑,賦能家長開展家校共育,提升教師隊伍建設水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個性化成長,構建智慧平臺有力助推學校日常教育的新生態。
一、指引家校共育
線上線下相結合齊頭并進智慧平臺中的家庭教育板塊包含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指導。我校采用“線上自學+線上共學+線上線下分層答疑”的形式,探索利用智慧平臺中的家庭教育板塊資源,嘗試從理念到方法指導,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循序漸進地強化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的意識、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1.巧用平臺資源助力家長學習我校歷來重視家校協同育人方式,自智慧平臺建成以來,始終關注和應用平臺上的各類資源。平臺推出家庭教育板塊以后,我校更是若獲至寶,不僅向家長推薦,還用學校微信公眾號將智慧平臺里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相關資源推送給家長,激發家長在子女教育方面進行相關的思考。每一個家長在子女教育方面都會有自己的思考,智慧平臺里的視頻《如何破解育兒焦慮》《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培養孩子創新思維品質》等內容直擊家長內心,這些先進、科學的理論知識能讓焦慮的家長浸潤其中,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操作性強的家庭教育資源,例如微課《培養孩子愛上運動的三部曲》《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和自律》《執行家規必須嚴格》等一經公眾號推送,點擊量立馬飆升,說明這些內容深受家長的歡迎。2.妙用“家長學校”助力家長實踐我校依托校級、年級、班級三級線上“家長學校”共同學習智慧平臺的資源,并對家長進行具體指導。在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校級“家長學校”能及時與家長分享學習平臺資源。例如,2022年4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簡稱疫情)防控期間,借助視頻《疫情期間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面對疫情,如何高質量陪伴孩子》,幫助家長緩解學生的焦慮情緒。年級線上“家長學校”,依據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與家長共學相關資源。例如針對五年級,利用騰訊會議召開年級“家長學校”的學習,智慧平臺上的公開課《如何和孩子談情說愛》《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等資源適時為青春期學生的家長提供了正確的指導。班級線上“家長學校”由班主任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取智慧平臺中的家庭教育資源指導家長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效果顯著。例如,低年級學生自主學習性有待提高,閱讀習慣還需要養成,家長要怎么做才能在這兩方面幫助學生呢?家庭教育板塊中的微課《如何提升孩子自主學習能力》,從意識、氛圍、習慣、評價、合力幾個方面給家長提供了可行性的建議;微課《做孩子讀書的引導者》,從營造書香氛圍、激發閱讀興趣、形式多樣閱讀幾個方面指導家長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3.借用溝通解惑助力家長成長我校不僅推進家長學習這些優秀的資源,還探索出“全體—部分—個體”的線上線下分類答疑幫扶實踐策略,促進家長的思考、內化和運用。我校在家長學習優秀家庭教育資源之前,會通過問卷星或騰訊文檔等設計與教育資源相關的調查問卷,促使家長進行學習前的思考。學完家庭教育資源后,家長可將自己的感受與疑惑寫下來,發到學校特定的郵箱。對于較普遍的疑惑,學校會通過三級“家長學校”或微信公眾號進行答疑幫扶,對于個別的疑惑會由專業人員進行郵件解答。當家長在實踐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我校還會邀請家庭教育指導師進行一對一的幫扶。這樣的層層篩選和指導,為家長賦能,有效促進了家長的思考,并運用所學知識提高了子女教育的質量,促進了家校共育的發展。
二、促進教師成長
理論實踐相交互雙管齊下智慧平臺的教師研修、教改實踐經驗資源為教師的線上教學、線上研修提供了支持。教師研修是每所學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校利用每周分學科組的備課會、周三業務培訓會等形式依托智慧平臺資源進行研修。1.以德為先豐富知識構成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離不開教師的學識和能力,更離不開教師為人處世、于國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價值觀。一位教師合格與否,首先看的就是教師的道德情操是否高尚。智慧平臺中的師德師風專項資源給我校教師的師德培養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水。我校組織全體教師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師德師風的講話、聆聽人民教育家的故事、領略優秀教師的風采、觀看師德警示錄,每次培訓會結束,教師都會有感而發,自覺撰寫心得發布在學校工作QQ群,互相交流和學習,使之成為自己研修的行動自覺。優秀的師德師風資源讓教師不斷堅守本心、反思自身行為,提升自己的師德素養。要給學生一瓢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一名優秀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才能在教學中做到旁征博引,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智慧平臺中的教師研修板塊既有談“教育懲戒”、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方面的內容,讓教師知法守法;又有“五育”并舉、政策解讀、教育改革等指導性內容,為教師掌握國家的教育方針等提供了窗口;還有各方面的專題研訓,如《學習的真相》《探索歷史真實之美》《城市,也是兒童的》《巖石知道地球的故事》等視頻資源,可以幫助教師開闊視野。我校年級組每月的培訓會是學習這類知識的主陣地,為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以課為本提升專業能力精深的專業知識是教師教好一門課的有力保障,我校各學科備課組利用每周的備課時間共同觀看智慧平臺上的具體課例或者前沿專題講座,如視頻《如何進行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學完之后進行及時評課或心得交流。高頻互動的評課、交流促進了教師思維的碰撞,深化了學習的內涵,實現了組內教師的相互接納、認同,讓教師有歸屬感,讓備課組成為學校最小單位的學習共同體。學習是為了運用于實踐,第一次備課觀看完具體課例后,組內會安排所有成員進行同課異構,所有人講完教學設計后,大家評課,推選一位教師進行試講,錄制視頻并展示,接受其他備課組的評價與建議。“觀課例—評課例—敘教學設計—課例展示”的過程,實現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水平。
三、推助學生成長
啟智潤心相融合并肩前行智慧平臺的各種資源為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實踐提供了支撐。我校以智慧平臺為載體,以教學方式的變化為助推器,探索規模化辦學背景下實現學生個性化教育和多元發展的路徑。
1.培根養正
錘煉時代少年專題教育資源在班隊會里“大展身手”,不僅學生學習的情緒高漲,在班級交流時,學生的思維碰撞也更深入,生生、師生互動更高效。優秀少先隊活動課展示、愛國主義教育、品德教育、勞動教育、生命與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每一項都是班隊會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品德、強化安全意識的寶貴資源。專題教育資源或是生動形象的視頻,或是圖文并茂的解說,形式豐富、種類多樣,在傳授知識、樹立意識、塑造品格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專題教育資源融合到學科教學里,不僅為教師減負,也為課堂增效。語文課上,教師結合品德培養中的最美人物、優秀傳統文化等資源講解課文;道德與法治課上,教師將憲法等法治教育資源與教材整合,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視野;勞動課上,勞動教育板塊的很多資源可以直接引用,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教師線下加強操作性技能的關注和指導,線上線下結合,高效交互。
2.啟智增慧
培育強國少年(1)學生自學與教師指導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學習能力學科教育資源實現了對學生共性學習基礎上重難點的個別化指導。智慧平臺上的每一條課程資源里都有視頻課程、任務單、課后練習等學習清單。這樣的學習清單涵蓋了課前、課中、課后的任務,讓學生的學習更具目標性和層次性,能從整體上把握整節課,學起來更高效。例如《美術(二年級上冊)》的第三課《豐收了》,任務單中告訴學生課前要準備剪刀、膠棒等工具,課上設置了欣賞豐收視頻、回憶果實外形顏色等五個循序漸進的任務,并通過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了上完這節課所要達到的要求,最后還推薦了撕貼畫、豐收場景中人物的畫法等學習資源。學生只要根據任務單的指引,在課程中一步一步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同時精準地進行個別化指導,關注到每一名學生,就能助力學生超越“最近發展區”,實現“跳一跳,摘個桃兒”。(2)常規課堂與信息技術相碰撞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學科教育資源閱讀包含教育科普、兒童讀物、詩歌、散文、小說等各類經典名著。學生可以在圖書館借閱智慧平臺上的相關圖書,進行整本書閱讀。在分享交流時,學生可利用學校暢言智慧課堂中的各種功能,對智慧平臺中的電子圖書進行圈畫、聚焦、總結等,全班交流心得,讓閱讀入心入腦,效果事半功倍。智慧平臺上高質量的學科資源、完善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構建了智慧校園,支撐了學校日常教育工作,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添磚加瓦。
3.潤心鑄魂
賦能個性少年我校在提供課后服務方面不斷探索,總結經驗,以學生健康成長為根本出發點,合理規劃服務時間和服務內容,采用了“5+1+N”模式,得到廣大家長的認可。其中“5”是一周的五天,“1”是15:30至16:20課后第一時段的托管服務,“N”是第二時段16:30至18:00的各種個性化課程。智慧平臺上各類豐富的課后服務資源,成為我校課后服務有力的資源保障。(1)依托智慧平臺激發學習興趣課后服務時間,教師利用智慧平臺上的各種資源激發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其中的科普教育涵蓋了海洋、航空、科技、生命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在托管時間里為廣大學生提供了科學盛宴,不少學生經過科普教育的感染,求知若渴,在課間和課外繼續搜尋更多的相關資料和知識來充實自己。有些學生自發動手繪制相關手抄報或用卡紙、黏土等制作相關科技作品,整個校園里洋溢著“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學習氛圍。文化藝術板塊中的詩詞大會、線上博物館、非遺文化及攝影等相關知識,在課后托管時間中也滋養著廣大學生的心田,播撒下一顆顆熱愛傳統文化、追求藝術美的種子,等待將來某一天的枝繁葉茂、碩果累累。(2)創新育人框架豐富學習渠道課后服務資源提供了多個研學基地,有“八一南昌紀念館”等紅色基地,也有“動力的革命、科技的縮影”等科技基地,還有關于民族團結的體驗課程等。在科普教育欄,可以利用VR技術全景漫游各省市的科技館;在文化藝術欄,可以走近中國國家博物館數字展廳及各大學博物館,足不出戶,就能讓學生拓寬視野、增長見識。2022年4月,我校借助智慧平臺,拓寬育人渠道,創新研學實踐路徑,創建了“線上專題研修+線下實踐體驗+建立課程資源庫”的實踐育人框架,讓線上“云研學”活動精彩紛呈。首先,我校在研學之初反復研磨,挖掘智慧平臺的資源優勢,結合學生特點確定了實施步驟,利用班隊會進行宣傳和方案解讀。其次,在接下來一周,各班借助智慧平臺進行線上VR全景參觀。再次,安排學生交流感受,線下展示實踐作品。最后,每班評選出5份優秀作品,通過學校電視臺的錄制和播放,進行全校展示。至此,線上線下混合式研學活動落下帷幕。整個研學過程(見圖1)強化了學生愛黨、愛國、愛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不僅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科技夢的種子,也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四、結語
《荀子·勸學》有云:“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李白的七律《上李邕》也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可見古人早就總結出經驗,學習必須“善假于物”,成就抱負與事業也需借助時勢的幫助,對學生的培養更是如此。隨著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各行各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亦應與時俱進,善假于信息技術和線上資源,助力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我校來說,“物”和“風”就是智慧平臺,教師要在教育的新常態中,利用智慧平臺的資源,攜手家、校、社,促進每名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作者:劉燕 王進林 單位:安徽省合肥市師范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