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業學校對接區域產業專業建設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基于弘揚延安精神,立足全國發展大局,貫徹“兩個大局思想”,切實加強中西部結對互助協作,實施蘇陜協作的背景,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與陜西省鎮巴縣結對,通州中專與鎮巴縣職業中學對接,開展以專業建設為抓手,以促進學生專業成長與服務就業為導向,以專業帶動產業發展為目標的校際合作,有利于職業學校專業建設更好支持鎮巴縣區域特色經濟的發展。
一、鎮巴縣產業與職業中學專業介紹
鎮巴縣地處陜西省最南端,面積3437平方公里,總人口29萬,其中農業人口占比90.45%。全縣農產品資源與礦產資源豐富,其中特色農產品主要涉及茶葉、臘肉、魔芋產品、豆干、核桃、板栗等。礦產以大理石材、原煤、水泥及錳礦為主。鎮巴縣職業中學坐落于鎮巴縣城西北角,占地20000平方米。校內教育教學設施與功能齊全,擁有各類專業實訓室18個,專任教師76人,“雙師型”專業教師33人。學校開設計算機應用,計算機平面設計,電子技術應用,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焊接技術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學前教育等專業,其中計算機應用與電子技術應用為地方優勢特色專業。
二、電子商務專業對接地方產業的可行性分析
現代職業教育是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發展為宗旨,以契合產業升級發展,直接創造價值為目標,以樹立終身教育理念培養符合地方經濟建設所需※張健的技術人才為己任的一個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的教育類型。為辦好現代職業教育必須推進“三個對接”,即專業設置對接產業需求、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準、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首先,鎮巴職業中學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專業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計算機專業師資隊伍;學校計算機應用與計算機平面設計兩個專業為地方特色優勢專業;學校擁有超過1200名在校生的規模,學生基礎知識較扎實,學習熱情高漲;學校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學生專業的發展,想方設法提升專業品質,打造品牌專業。其次,通過走訪調研發現,鎮巴縣特色農產品品種豐富、品質上乘,富有地域特色。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該縣成立了電商孵化基地,旨在通過該平臺擴大鎮巴縣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推動本縣特色農產品的外銷,帶動特色農產品產業的升級發展,調動農戶生產積極性與增加農戶的收入,使貧困山區的農民從根本上擺脫貧困。最后,從國家現代職業教育的宏觀要求出發,以推進鎮巴縣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加快鎮巴縣職業中學品牌專業建設為契機,實現電子商務專業與當地特色產業的對接,以技能推動產業發展,以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帶動品牌專業建設,以品牌專業建設促進招生與就業,實現優勢互補的雙邊良性發展。
三、專業建設初步思考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一是專業建設的初步思考建立在對鎮巴縣現有產業和行業的走訪調查的基礎上。由于時間原因,沒有能夠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可能導致對產業及產業結構造成誤判,從而使得關于計算機應用專業電子商務方向的專業建設的思考不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的需求。二是因為沒有對全校學生及初中潛在生源進行系統的問卷調查,不能把握學生對于該專業的認知及認可情況,從而可能造成該專業適應性生存的問題。三是對學校現有的計算機專業課教師的專業化方向把握不準,容易形成專業建設后期如師資力量不足、專業方向不明確、課程開發滯后等的問題。電子商務方向的計算機應用專業受到社會青睞,企業用工需求量較大,學生就業前景廣闊的前提下,實現特色優勢專業與當地特色產業的對接,是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職業教育自身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我們的專業建設應站在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大局上,充分考慮自身的優缺點,揚長避短,以銳意進取的開拓精神努力實現該專業與產業的完美對接。使鎮巴縣早日打贏脫貧攻堅戰。四、對接區域產業下的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的初步思考現代職業教育的興起源于產業的發展,職業學校專業結構適應區域內經濟產業結構,以推動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鎮巴縣第一產業比重較大,尤其以茶葉、臘肉等農產品產出為主。鑒于區域內農產品內銷能力的限制與區域外特色農產品品 牌效應的局限性。首先,學校的專業建設應結合實際,對接當地產業,以學校現有的師資與實訓條件,依托鎮巴縣電商孵化基地開展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其次,專業課教學注重以學生學的能力的培養為中心,以入學即入職為目標,以項目教學為手段,提升學生創業與就業能力,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有生力量。
(一)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從鎮巴縣現有網絡銷售的規模與人才需求的角度出發,確定培養以技術服務與商務服務兩個專業方向的人才為目標。技術服務方向主要從事電子商務網頁設計、站點的管理、網絡編程及網絡技術維護等工作。要求學生具備網站的架設、購物網頁設計及一般性網絡故障維修與維護的能力。商務服務方向主要從事品牌推廣、客服服務、客戶管理、網絡業務與網站的推廣等。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熟悉商務活動的流程與管理,了解關于網絡安全方面的法律與法規等相關知識。
(二)建立配套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的建立,首先應結合區域企業行業的實際情況,與電子商務企業與行業進行深入的交流,并進行廣泛的調研,與企業、行業專家進行研討,共同確定工作任務所需的職業能力,通過對職業能力的分析,構建課程體系。其次可借鑒通州中專較為成熟的課程體系,并結合區域經濟發展所需人才的培養目標對課程體系進行調整。最后堅持將崗位技能需求、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求與課程內容相融合,培養具有明確方向性的專業技術人才。
(三)推行理實一體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1.探索項目引領,推行雙場合一,實施學做結合的教學方式。依托鎮巴縣電商孵化基地,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變講授式教學為仿真式、體驗式的實踐教學。采用以項目任務為導向,結合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等的教學方法,推行寓“情”于“境”,以“情”導“思”,以“思”促“行”的學習過程,采取與企業生產過程有機相融的學場與職場相關聯的雙場合一模式,實現教學過程中的參與體驗,學訓交替,教學相長。以此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與職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及學生的創新、組織、操作能力。2.推行網絡微課,開展線上線下全方位教學形式。通過網絡運行,開放式管理,建設具有專業特色,專業實用性的教學微課資源庫。通過教學微課資源庫的建立與使用,使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學習能力、不同專業發展方向的學生都能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自主選擇學習,滿足個人多樣化學習的需要,鞏固學習成果,提升學習能力。3.實施開放式考核評價。開放式考核評價以促進學生個性與未來發展為核心。注重平時的項目任務完成情況的過程考核,以能力提升代替分數提高,考核過程中著重考察學生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核結果納入過程考核,完善學生考核評價內容。4.以職業技能大賽促進教學。職業技能大賽是各專業技術領域新技術的比拼,通過參與職業技能大賽,指導教師與參賽學生必須將自身的專業水平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在此過程中一方面教師鞏固了已有知識,同時發現自身的不足,及時完善知識結構與提升技能。為今后更好地開展教學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學生在備賽過程中提升了自身職業素養,提高了職業技能與自學能力。為其他學生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促進了學生的學。5.校企合作與實訓基地建設。校企合作是一種注重培養質量,注重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學校通過企業反饋與需要,有針對性培養人才,結合市場導向,注重學生實踐技能,更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企業也不必為培養人才擔心場地問題,實現了讓學生在校所學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讓學校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實現優勢互補,節約了教育與企業成本。努力開展鎮巴職業中學與鎮巴電商孵化基地的校企合作,并積極將鎮巴電商孵化基地建成職業中學校外實訓基地。首先,學校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產業對專業能力的要求,鍛練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滿足學生的職業體驗,使專業完美對接產業。其次,鎮巴電商孵化基地也能從學生頂崗實習中找到自己所需的緊缺人才,免去了上崗前的職業培訓,節約了企業成本。
最后,建成后的實訓基地可實現人力資源、智力資源、設備資源的共享,開展就業與再就業培訓,科研與技術開發,技術推廣應用與各種社會服務。更好地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幫助鎮巴縣打贏扶貧攻堅戰。6.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工作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學工作的好壞取決于教師。為了將電子商務方向的計算機應用專業建設成學校特色品牌專業,應以“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將教師送往企業一線進行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充實自身理論學習,強化自身技能訓練,真正成為雙師型專業教師。聘請業內專家到校對專業教師進行培訓,引領學校專業建設。最后學校應通過一系列的激勵措施逐步推進專業教師的業務能力的提升。一是開展專業教師專業能力大賽促進專業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二是要求專業教師開展科研活動,提升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三是推行專業課教學改革、專業課校本教材的開發,以此提高其專業和課程建設能力。
作者:張健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