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學校教育變革與傳統文化的傳承結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校教育變革與傳統文化的傳承結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學校教育變革與傳統文化的傳承結合

    摘要: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學校教育和民族傳統文化傳承早已不再平行發展,前者承擔了更多的文化傳承任務,對后者有重要的路徑意義。學校教育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學校教育變革的持續推進必然會影響文化的傳承結果。要使民族傳統文化的學校傳承更加順利,就必須把教育變革和民族傳統文化緊密結合起來,使教育變革的過程成為民族傳統文化更加深刻地浸透于學校教育的過程中,以學校教育變革的推進推動民族傳統文化進一步傳承,這一點在民族傳統文化原有傳承路徑解構時尤為重要。

    關鍵詞:教育變革;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結合

    一、教育改革與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的關系

    首先,教育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的路徑。民族傳統文化主要通過社會生活自然傳承,民族成員對于民族社會中各種文化知識的習得往往是通過參與或者口傳心授獲得,傳統社會生活的運作實際上就是民族傳統文化知識的傳承過程。[1]而在民族社會轉型發展下,傳統社會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民族傳統文化原有的傳承模式逐漸解構。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教育成為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傳承路徑,且隨著民族社會的自然傳承影響淡化,學校教育對于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意義越發突出。學校教育對于民族傳統文化傳承有重要路徑意義,在學校教育的改革過程中,其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影響也在發生變化,如學校對于課程內容的變動,能夠決定民族傳統文化在課程中的滲透,而學校對于課程方式的變化,會影響到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效果,學校對于學生培養的重心變化,直接關系著民族傳統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的比重或者是受重視程度。因此,對于民族傳統文化來說,傳承路徑變化了,關于民族傳統文化的學校傳承思路也要變化,才能使民族傳統文化在學校傳承得以順利進行。其次,學校教育變革的目的是讓教育更加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使學生的培養更加有效,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同時也是為了通過學生的更好培養使學生更好地服務于民族、國家和社會。不同環境條件下學生對于教育的需求各不相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也各有差異,學生的教育自然也需要有所差別。文化是學校教育變革的土壤,學校教育必須和本土文化相結合,才能使學校教育在本土文化語境下獲得更多的支持。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民族地區的文化根系,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教育變革也需要扎根民族傳統文化,將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追求滲透到教育生活的各個領域,才能使教育改革擁有堅實的文化土壤,才能使培養出來的學生養成本土文化氣質。[2]

    二、教育改革與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結合

    學校教育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路徑,教育改革形成的各種路徑變化必然會影響到學校教育對于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意義的發揮。要使民族傳統文化更好地借助教育改革傳承,同時也通過民族傳統文化為教育變革提供更多的文化滋養,就必須促進民族傳統文化與學校教育變革的結合。

    (一)使教育目標擴展至民族傳統文化傳承

    教育目標是教育活動的導向,有什么樣的教育目標,教育實踐活動就會向著教育目標對應的方向前行。雖然當前教育變革有各種目標,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下教育改革深化的重點,但是從教育改革歷來的目標來說,各種教育變革的目標都定位于學生的培養和教育意義發揮上,這一點是由學校教育的目的決定的,在此定位上不斷進行變動符合學校教育的本質意義。但是這種局限于學生培養和教育意義實現的目標變動,也使得學校教育變革無形中通過目標設定把其他學校教育應有的功能目標排除在外,或者是有所忽視。因此,在學校教育變革時強調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意義時,對于兩者的結合一個重要途徑便是在學校教育變革目標上擴容,把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基本目標,在已有目標基礎上,形成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的教育目標。通過這樣的目標引領,使得學校教育在變革中能夠繼續或者是更好地發揮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作用。對于這一結合的實現,關鍵在于學校教育對于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功能的重視,傳承傳統文化是學校教育的一個基本功能。但是,由于體制及實用價值追求等方面的原因,學校教育很容易把人的培養局限為知識能力的培養,而忽略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在教育變革中就容易忽略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只有學校對這個文化傳承功能有所重視,才能在變革目標中有所體現;其次在于學校教育變革中對于傳統文化的強調,文化傳承是學校的基本功能,但是這個功能的發揮關鍵在于學校自身的理解,在學校重視傳統文化時,其在變革中自然會在目標中對這一點有所體現。反之,在學校對于民族傳統文化不夠關注時,其在變革目標中也不會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進行突出;另一方面也在于學校方面關于民族傳統文化的變革意義認知,民族傳統文化是學校教育變革的文化土壤,有了民族傳統文化的關聯,才能使學校教育本土化,也才能使學校教育從本土文化中獲得各種滋養,但是在現有教育中,在學校意識到民族傳統文化的根系意義時,其才能在目標設定時對這一問題進行關注。[3]

    (二)課程內容改革選擇時吸納更多民族文化

    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內容選擇是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是在變革中和民族傳統文化的結合點。[4]民族傳統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課程價值,民族文化中蘊含著民族成員的價值觀念和思想精神,同時也包含著大量的民俗知識和民族知識經驗,這些都是民族成員本土生活發展的基本文化基礎。只有具備了這些知識經驗和思想精神,民族成員才能和本土生活融為一體,也才能得到最基本的文化滋養,形成扎實的文化根系。在學校教育的課程改革中,可以在內容選擇時把民族傳統文化涵蓋在內,這不僅有利于學校教育目標的實現,也有利于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對于這個方面的結合,關鍵在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校對于民族傳統文化的價值肯定。學校在課程內容選擇時必然要選擇最適合學生培養的文化內容,如果學校未能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化人價值給予充分肯定,必然不會把民族傳統文化納入課程內容中,因此實現課程內容和民族傳統文化的吸收首先在于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價值肯定,這一點關鍵在于學校教育的領導者的文化價值認知。第二、民族傳統文化的合理選擇。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一個龐大的文化體系,不同文化內容對于學生的教育意義不同,而學校課程能夠給予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時間有限,在此情況下,就需要在引進民族傳統文化內容時有所選擇,只有這樣,才能使民族傳統文化的教育意義充分發揮的同時又能最大程度地推進民族文化傳承。第三、民族文化的教育價值發揮。學生培養和教育意義實現是學校教育改革的立足點,雖然在教育改革時可以強調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但是這種強調需要圍繞學生培養的目標實現,即民族傳統文化在課程內容中的引進以其教育價值的發揮為前提,只有這個價值意義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得到更好培養,課程改革時才會重視民族傳統文化的吸收。在學校課程改革中民族文化的價值意義得到發揮時,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三)立足傳統文化建構教育變革模式

    各個學校在進行教育改革時都會選擇不同的變革模式,建立合適的變革模式是學校教育變革成功的關鍵,這種變革模式建構實際上也是民族傳統文化與學校教育的重要結合點。基于民族傳統文化的教育意義發揮,可以立足民族傳統文化建構教育變革模式。[5]學校教育變革模式包括變革理念、變革制度、變革流程、變革評價等要素,因此教育變革模式對于傳統文化的立足實際上也是通過以下幾種要素對于傳統文化的立足來實現。首先,基于民族傳統文化制定教育變革的制度規定。制度規定是學校教育變革的主題思想表現,也是學校教育變革的秩序空間,是學校教育變革模式的重要要素,對于民族傳統文化的立足點意義發揮,可以從民族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和各種民族禁忌習俗出發來確定教育變革制度或原則,使得教育變革制度能夠體現民族秩序精神。其次,基于民族傳統文化設計學校教育變革的流程環節。教育變革模式的流程設計是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民族傳統文化的立足點意義發揮,可以基于民族傳統文化對應的思維方式或者思考習慣來設計流程環節,使學校教育制度變革和民族傳統文化的文化思維保持一致。例如,在普通體育課程設計中加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再次,基于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確定學習教育變革的基本理念。教育變革理念是學校教育變革的靈魂,對于民族傳統文化的立足也必須在教育變革理念中體現出來,即在相關理念的設定中,融入民族傳統文化精神,使得教育變革理念成為民族傳統文化的變相呈現。最后,把民族傳統文化傳承情況作為學校教育變革評價標準之一。學校教育變革以評價標準為牽引,教育變革的最終目的是要符合相關評價標準,評價標準是學校教育變革目標的體現。對于評價標準的設定,一方面要考慮到教育變革的學生培養目標,即學生通過教育變革發展如何;另一方面則要考慮到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目標,即民族傳統文化是否在學校教育變革中得到推動,等等。在學校教育變革的各種要素都基于民族傳統文化出發,體現出民族傳統文化精神時,不僅可以使相關模式的建立具有堅實的文化根基,同時也能以相關模式在學校內的運作,而使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浸潤在學校教育中,促進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6]

    (四)糅合傳統文化開展教育實踐活動

    由于學校教育變革對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的目標確定,開展更多實踐活動成為學校教育變革的重要任務。在強調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和教育變革的結合時,關于教育實踐活動和民族傳統文化的結合自然成為兩者結合的一個重要問題。對于這兩者的結合主要在于把傳統文化糅合進教育實踐活動中。其一,基于民族傳統文化習俗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如民族體育項目的開展。民族文化內涵豐富,包含了民族習俗等各種文化知識,這些豐富多樣的民族文化習俗對于個體的素質培養有不同效果,實踐活動開展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各種素質能力。在實踐活動開展時,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民俗實踐活動,可以是體育活動也可以是文藝活動,總之,使實踐活動和民族文化習俗二合一,在整個過程中,特定素質培養的實踐活動有了很好的實踐創意來源,而民族傳統文化也由于學生的實踐參與促進了文化的傳承。其二,基于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培養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精神是民族精神所在,關系著民族成員的氣質培養,而培養具有本土文化氣質的學生也是學校教育變革的重要目標。在相關實踐活動開展時,對于民族傳統文化的糅合,還包括實踐活動中對于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培養的要求。其三,遵照民族文化規定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民族實踐活動必然按照一定的規則制度來進行,制度規定是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要素,而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中包含著倫理道德、鄉規民約等各種制度文化。在進行民族傳統文化和教育實踐活動的糅合時,還可以通過對各民族制度文化的遵守來實現教育和民族傳統文化的融合。毫無疑問,學校教育是民族傳統文化重要的傳承路徑,這一點也在實踐中得到證實。雖然各方面對此問題有所關注,但是當下民族傳統文化的學校傳承還不盡如人意,存在各種問題。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情況和學校教育的發展密切相關,在當下學校教育改革持續推進時,由于教育改革目標的更加貼近實際,為民族傳統文化的教育傳承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和改善契機。民族傳統文化要和學校教育的各種要素變革進行結合,乘著學校教育改革的春風,使民族傳統文化在學校教育中得到更多、更深刻、更廣泛的傳承,充分發揮學校對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的路徑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明宏,王德清.少數民族地區學校教育與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之聯動共生[J].民族教育研究,2011,(4).

    [2]李睿.學校教育中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的路徑選擇[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5.

    [3]靖東閣,孫海東.學校教育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存在的問題及出路[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4,(6).

    [4]李志鵬,何勤勇.藏民族傳統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的傳承現狀分析[J].西藏教育,2012,(5).

    作者:王歡 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體育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人aaa| 成人一a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国产精品高潮| 成人合集大片bd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欧美成人精品大片免费流量|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国产v片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第一页| 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 成人免费看吃奶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成人性生活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成人毛片在线观看|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女人毛片视频在线|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久久综合欧美成人|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天天成人综合网| 成人无码嫩草影院| 色综七七久久成人影|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大帝| 国产成人av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