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解決鄉村學校教育教學的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目前,鄉村教育已迎來了全面振興時期,其辦學條件、設施及環境都已經有了質的提升。甚至一部分鄉村學校的環境建設已經超越了城鎮學校,但鄉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還仍落后于城鎮學校。顯然,提高鄉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是全面振興教育的重要任務。然而,鄉村學校教育教學仍然存在著缺陷,這些缺陷制約著鄉村學校的發展。
一、鄉村學校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校長層面
校長層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管理意識方面。在基礎教育階段,很多鄉村學校教育管理者對教育認識不全面,認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是提升教育水平。其實,學校和教師的一切教育和管理,最終是促使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我們培養的學生是祖國未來事業的接班人,所以我們不僅要關心學生學習的成績,更要關心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習慣以及學生學習的動機。因此,為學校選擇一條切合實際的發展之路則是校長的擔當與責任。
(二)教師層面
農村小學師資力量依舊薄弱,管理和交流制度也嚴重缺位。盡管農村小學教師隊伍的建設有了很大的進步,但農村小學教師隊伍老齡化嚴重,新生力量不足。除此之外,留守兒童越來越多,教師工作負擔加重,壓力增大,焦慮成疾,其職業感與從教的幸福感也降低了。
(三)學生層面
由于農村大部分學生向城市轉移,造成學生人數驟減,并且大多數學生是留守兒童或殘疾兒童等。農村小學招生越來越困難,小學生數量日漸減少,使得學校不得不縮小辦學規模,也就有一些地方開始讓較小規模的學校進行合并或者停辦,使得學校辦學質量更加惡化,生源又會減少,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四)家長層面
家長思想較為落后,主要表現在他們最為關注的就是孩子的分數,在他們的印象中,分數決定著孩子的未來,能考高分就是好孩子。這種強烈的需求造成家長與教師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二、以閱讀提升鄉村教育教學質量的實踐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本人始終圍繞“讀書”來開展學校的工作,具體策略包括:強化閱讀理念,營造閱讀氛圍,轉變家長教育觀念,構建閱讀課程,引進新型閱讀模式,實施有效評價,開展閱讀活動。通過以上策略,努力培養師生的閱讀習慣,有效提升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一)強化閱讀理念
學校一定要強化閱讀理念。比如我校的辦學理念為“以讀立校、以思啟智、以寫育人”。所謂以讀立校,重點突出了“讀”,讓學生在閱讀中,修其身、立其德,增加其可塑性;以思啟智,重點突出“思”,讓學生牢記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發展其智力;以寫育人,既包括寫作文,又包括寫字,學生在寫作文的過程中會不停的進行判斷和選擇,美與丑、善與惡、是與非,在這里也不斷的交融和碰撞,我們要求學生每寫完一篇文章,其思想也要得到不同程度的啟迪或升華;寫字的過程更是學生修身養性的過程,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把字寫得規范,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性格。
(二)營造閱讀氛圍
創建“書香校園”最重要的就是校長要做到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因此,筆者用自己的閱讀行動去引領教師,而教師用自己的閱讀行動去影響學生。校園里,處處都可以看到師生讀書的身影,甚至每天就寢前,學生都有40分鐘的閱讀時間。學生把讀書當成習慣,不浮躁、不作秀,默默的積累,學生書讀得多了,自然就能幫其開拓視野。
(三)轉變家長教育觀念
大多數家長最為關注的就是孩子的分數,在家長的印象中,分數決定著孩子的未來,能考高分就是好孩子。小學階段,我們有必要向家長解釋孩子年齡小,學習能力尚未形成,而閱讀則是提高孩子學習能力成本最低的有效途徑。我們要努力轉變家長的觀念,讓他們理解并懂得在小學階段應該把目標放在孩子的習慣養成和能力培養上,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
(四)構建閱讀課程
只有將閱讀課程化,讀書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校構建課程體系可分為基礎類閱讀、拓展類閱讀、社團類閱讀三大類型。學校在課程表中加入閱讀課程,這樣保證了閱讀的持續性和連貫性。學校要求每班每天有固定的閱讀時間,這樣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還能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基礎類閱讀是以語文課為途徑。教師以教材中的單元文章為基礎,通過課堂教學設計讓學生掌握閱讀一篇文章的方法。當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掌握了閱讀單篇文章的方法后,我們就要為學生推薦一些名家的作品,進行語文主題學習或群文閱讀,讓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讀,還要設計仿寫片段讓學生進行仿寫,這樣就建立起閱讀和寫作的通道。拓展類閱讀是以整本書閱讀為例,主要是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逐漸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社團類閱讀是通過學校創辦文學社、課本劇、小記者站、午間論壇社等社團,給學生提供閱讀展示的機會與平臺。
(五)引進新型閱讀模式
學校有必要引進新型的閱讀模式,比如品牌閱讀課程,它是國內首套分級閱讀體系,科學的分級書單有效的解決了“讀什么”的難題。豐富的電子平臺猶如一個“拐杖”,初期讓學生在閱讀的路上蹣跚學步,隨著閱讀級別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隨之增長,逐漸養成獨立的閱讀習慣。這種閱讀體系的引入,不僅有效的解決了家長閱讀陪伴的問題,也會使教師轉變角色成一個學習者,和學生一起去學習、交流與溝通。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知識不斷擴展,也能促使教師積極去閱讀。
(六)實施有效評價
我們用“成績+閱讀量+特長”的綜合成績去評價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同時,學校取消了每學期的月考、期中和寒假期末的全鎮統考,變為每學年只進行暑期一次統考,其目的是讓學生適應考試氛圍及節奏,并發現不足。學校還建立了簡單的閱讀考級體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改變作文評價機制,作文評價采用百分制,其中“文”“字”各占一百分,取其平均分為最終得分。
(七)開展閱讀活動
教師為學生發放“閱讀存折”,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學校為師生打造各種主題形式的讀書交流活動,每學期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演講、征文等活動,讓學生轉化閱讀成果,生成閱讀能力,再次激發閱讀興趣。閱讀其實是生命和生命的對話,教師、學生、文本都是有生命的,當他們聚合在一起,對話的通道就建立了。對學生來說,閱讀必須由自己進行,不能由教師替代。教師的閱讀指導相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啟蒙,不應該用自己的閱讀理解綁架學生。學生自主閱讀,才能提高自身寫作能力和理解的能力,最終形成學習能力。
作者:趙國彬 單位:朝陽縣波羅赤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