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媒體教學輔助系統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當前豐富的信息化教學手段給教學理論的實踐提供了技術支撐,可以形成面向師生教學活動的標準化平臺和評價體系。在匯集往年多媒體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教育心理學和計算機信息技術設計一套支持多媒體的在線存儲、演示、互動、評分的教學輔助系統。它也可以應用在“多媒體技術”為基礎的相關課程的實踐教學中。實現老師教學課件演示、個人頁面定制化、學生作品互評打分和優秀作品專題共享等動態功能。系統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導向設計功能模塊,通過多個獨特設計潛移默化的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水平。
1現狀分析
1.1新教學需求
涉及多媒體課程的教學模式傳統上較為原始,往往采用被動學習的方式。但是學生在掌握基礎技能后,還應當具有根據實際需求和多樣的信息技術自行深研的能力。此類課程需要師生對多媒體資源同步操作,進行技術細節的分析研究。如果教師僅通過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缺乏實際操作和互相交流的氛圍。同時老師也需要規范化的歷年教學原始資料,促進今后的教學。
1.2學生實踐需求
多媒體相關教學的上課時間比較限定,師生之間課下交流較少。學生在課后的作業完成過程中利用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對多媒體素材進行加工操作。最終通過老師的批改來鞏固學習。而傳統的作業批改往往只有單方向的評語和評分,從老師的視角進行的解答有時不能詳盡解答學生疑問,進而影響課程的實踐。學生有分類存儲和展示得意作品的需求,同時保留不同學習階段的作業。
1.3提升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涵蓋技術種類和細節較多,存在入門容易但精通較難的情況。學生在課程的中后期存在較大的水平差異。需要針對不同個體的興趣變化和心理活動來匹配不同的資源和評價。需要能夠客觀的、準確的對單一學習者提出多項評價指數,既讓他看到自身進步,同時又給出可達的激勵目標,并自動匹配合適的資源。
2系統設計
2.1從權限設置上尊重學生的選擇
系統采用分權限管理的方式,在合理范圍內允許學生做出自己的選擇。專業課教師具有較高權限,可以集中管理學生信息;管理欄目屬性,欄目是否允許互評等;強制刪除特定多媒體作業和評論等。給學生合理范圍內的充分選擇權利。學生可以配置自己的作業的是否共享、允許評價、參與某專欄、匿名等。
2.2匯集豐富的作品及教學案例
利用多種技術保證作品上傳和存儲的穩定高效。采用分類型存儲的構架,對圖片、視頻、動畫、音頻等不同的類型的素材采用不同形式頁面展現。學生可以上傳和管理自己的多媒體作業,配置多類型標簽。通過案例教學能有效拉近理論知識和教學實踐之間的距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老師可以上傳經典的教學課件,并配置多個樹狀自學任務;學生可以在觀看后直接留言互動,并且可以與其他匿名的同學比較任務進度,每個任務都有優先完成獎勵和排名。
2.3師生平等互動
階段性的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自己的作品在界面上有優點區、缺點區和進步區的明顯區分。師生平等的對已經對班級內共享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互相評分。同時用戶都具有匿名評論的權力,保護學生隱私和自信心。通過學生有效的反饋互動,激發老師的通過教學帶來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通過發言和登陸的積分等方式鼓勵學生的參與,最終形成師生的教與學良性循環。
2.4細化作品指標體系
作品的指標體系細化為多個,比如構圖、配文、配樂、構思、動畫、技術、點擊量、引用量、綜合評分等指標。這些指標評分來自于老師的評分、學生的互評和系統數據分析,老師的評分權重相對單個學生高。分析每個學生用戶的指標,針對不同的分項單獨給出進步量和絕對量的展現,針對性的向特定學生推薦相應作品供其學習。從樂觀型解釋風格出發,幫助學生在面對困難、失敗或挫折時做出一種積極樂觀的理解。從這些指標中選該生的進步部分,在其登陸后頁面的顯著位置以圖形化的方式展現,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和進步面,同時以百分比的方式提供在全體學生中的客觀排名。
2.5頁面公有部分的定制化
多種模式豐富公有首頁動態展現,支持多元素高級查找功能。在慕課視域下,教師的角色不再以知識的傳播者為主,而是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情境創設者、信息導航者。配置根據時間衰減的算法,綜合因素形成作品“綜合排序”指標。形成用戶的學習評價指標體系。綜合老師評分、作品觀看次數、課件學習進展、互評指標多因素自動抽取優秀作品和課件豐富頁面。通過團體的競爭在不影響學生自尊心基礎上激發學生動力。支持在多班級或小組學習同一課程的時候,按照總體評分指標進行競爭排序動態展現。
3結束語
建立的新型多媒體教學系統可以積攢大量的資料,有效的給老師后期教學工作提供實踐教學基礎,方便教學的逐年改進。下一步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手段擴大系統的影響面和學生的參與度。
參考文獻
[1]張春莉,權元元.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實證研究——以教育心理學課程為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01):44-48.
[2]陳銀平.積極心理學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5(07):87-90.
[3]胡珊,邢濤.慕課視域下“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J].現代教育技術,2015,25(06):78-82.
作者:趙正利 單位:中國海洋大學教育系 中國海洋大學網絡與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