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體育類學生管理人性化與法制化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體育類高校學生管理模式轉變的背景
(一)社會結構的轉變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社會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了滿足,消費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加。為了適應社會的變化,體育類高校需要落實全面性人才的培養。因此,有必要改變體育類高校傳統教學方法和管理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發展狀況,轉變傳統價值觀,以提高學生管理效率,促進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所以說,在社會結構變化的背景下,改變傳統的學生管理手段,提高大學生管理的人性化程度,是更好地滿足學校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
(二)思想價值觀的轉變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受教學環境、教學方法和信息獲取的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目前,體育類高校學生的主要群體為“90后”和“00后”,這些學生在生長過程中受網絡觀念的影響較多,隨著其復雜價值觀的發展,開始體育類高校的獨立生活后,不同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校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導致學生行為上存在明顯的差異,這與學生思維方式的改變有關。因此可以看出,環境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有很大的影響,為了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培養,減少負面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我們應更加重視學生管理,認識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從發展的角度,幫助學生分析其思想價值觀念。
(三)教育觀念的變革隨著課程改革的落實,體育類高校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和教學課程發生了明顯變化。高等教育觀念的轉變,是新社會經濟形勢下的必然要求,學生管理也已成為體育類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的重要措施。因此,體育類高校學生管理必須適應教育觀念的變化、進行改革,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當今社會發展過程中,大學生受到網絡、社會、家庭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他們的觀念變化迅速,體育類高校教育要與時俱進,結合時代特征,落實對學生創新創業思想的培養,才能夠促進到大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培養大學生的獨立性和鮮明個性,提高大學生的身心素質。在學生管理過程中,傳統的管理方式難以滿足現代社會對學生培訓的需求,根據新時代社會人才的需求,體育類高校學生管理需要學生進行人性化管理,結合學生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才能提高整體教育水平。
(一)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大學生培養是為國家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的重要途徑,但由于成長環境的不同,現階段大學生的性格特征和思維方式變化迅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學生的行為經常與既定的管理體系相沖突。在許多情況下,學生的合理要求或新觀念不符合學校的規定,造成學生與學校間較大的矛盾。因此,在學生管理上,需要遵循人性化管理原則,以學生的個性需求為點,對學生的管理要符合科學發展的核心理念。
(二)法治化管理的必要性目前,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已經意識到法治在維持社會穩定與和諧中的重要性。我國自古以來,以中原為核心,抵御外來入侵的農業文明,就決定了中央集權制度下,以法治治理群眾的社會形態,以維持國家的平穩運行。根據國家政策,在體育類高校中實施法治化管理,是一項長期、不可動搖的戰略。不僅如此,依法實施大學生管理也是現代教育文明成熟的重要標志。黨和國家提出的“依法治國,建設法治社會主義國家”的思想已廣為接受,作為治國的基本戰略,體育類高校必須堅定不移地開展,并將其落實在學生管理的過程中。
三、體育類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與人性化的辯證關系
(一)法治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制度支撐大學生人性化管理的前提是,學生要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在有意識的自我控制下,努力學習,不要養成不良習慣,并以優秀的成績畢業,最終成為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但是,對于大量學生來說,從以前教師和家長督促的他律中,迅速過渡到自律是不現實的,很多學生突然失去了外部約束,只依靠自己不成熟的價值觀和思維取向去生活,行為、想法很容易發生偏離,嚴重者甚至使多年的寒窗苦讀毀于一旦。因此,在體育類高校實施法治管理,運用制度約束學生的行為,并對學生進行積極指導,是引導學生向著正確道路前進的助力,從法治化管理對學生人性化管理起著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二)人性化管理是法治化管理的助推器每個學生都具有無限的潛力,在許多情況下,學生們看似充滿想象力或古怪的想法,或許正是天才的靈光乍現,能創造性地解決學術研究困難的關鍵。因此,體育類高校學生的管理需要充分融合人文關懷,以人性化管理推動法治化管理,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感受到學校和老師的關懷,心中充滿感激之情,從而更努力的去學習,并致力于科學研究。樹立榜樣不僅對其他學生有積極的影響,而且有助于體育類高校建立更好的管理體系。
四、體育類高校學生管理實現法治化與人性化共存的方式
(一)以學生為中心,建立學生自主管理讓班級屬于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是實施學生管理的指導思想。關于班級管理的問題,我們應該對每個學生說:做到自我管理,做班級的主人,做有意識成長的人。以學生為中心,建立學生自主管理,是實現學生管理法治化與人性化共存的關鍵之一,科學的學生自主管理,應以自律、自主、自立、自強為核心,并使每個學生都將其作為行動標準。在班級內部建立“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崗位制度,強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執行學習管理任務時,才能夠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是建立學生自我管理的支持力量。
(二)充分了解學生,讓班級管理工作有的放矢體育類高校學生管理實現法治化與人性化需要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最大程度地將班級管理權歸還給學生。為了做到這一點,體育類高校老師必須首先充分了解學生,只有真正了解學生,才能在課堂管理上做到游刃有余,建立一個良好、系統的學生自我管理的體系。要想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從學生入學開始就需要做好準備工作,為了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對全班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判斷,可以要求學生寫一份個人的基本情況表,如興趣、愛好、特長等,以便組織學生進行班級管理。應當強調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對于單親家庭和留守兒童家庭的學生,應該集中精力給予盡可能多的機會,使其能夠更好的融入班級生活中。另外,也可以鼓勵學生在入校時進行自我介紹,以便每個學生都有舞臺展示自己,也方面老師了解學生的性格,選擇合適的班委。
(三)培養學生形成遵紀守法的意識素質高的人,更容易遵守法律,也更了解法治的重要性,這是因為系統的教育,能夠使他們的內心有所畏懼,能夠順從大多數設定原則和底線,并不允許其他人踐踏。體育類高校要實行學生法制化和人性化結合的管理模式,必須培養學生的守法意識,從思想根源上讓學生重視法律規制。在平時的教學中就將法治觀念融入其中,讓學生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讓學生的日常行為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標準。例如,今年我國在應對時,體育類高校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智能設備,教育學生遵守法律法規,積極與流行病預防和醫務人員合作,避免給國家造成其他負擔。當學生有遵守法律法規的意識,人性化的管理才能夠更好的執行。
(四)培養教師形成服務型教育的思想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主體,通常代表權威,尤其是一些資深的教授,在教學中往往不容質疑。在許多情況下,教師這種高高在上的態度,會使其忽略學生的合理訴求,從長遠來看,這將嚴重損害師生之間的關系?,F代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生開展教學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但仍有一些教師的思想觀念還沒有徹底轉變,在管理學生時,不能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不能將學生放在與自身平等的位置。教師在運用規范管理學生的同時,應以自己的行為榜樣,帶有對制度的敬畏之心,逐步形成服務式教育的觀念,把教學過程看作一種以教育為主的服務,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全方位為學生解答問題,并以高尚的品德感染學生,尊重學生的權益,認真考慮學生的合理見解,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五)在規章制度設計中融入人性化考量體育類高校的規章制度是否能夠滿足學生的需要,取決于設計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融入人性化考慮。通常,規則不容易被破壞,但是如果發生廣泛的違反行為,就表明規則設計中存在漏洞。體育類高校規章制度設計的初衷,是為了指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和行為規范,防止學生與社會上不良習俗、陰暗事物聯系。在很多情況下,規章制度的不合理,不完全是設計思想的偏離,也可能是設計者害怕承擔責任,害怕發生事故的影響下,沒有仔細篩查可能的行為,進行了一刀切,使得規則制度在執行時,無法取得好的效果。有效的學生管理,需要科學的規章制度,而規則制度的完善,首先需要在現有管理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體育類高校人才的實際情況和人才發展的需要進行調整,淘汰生拉硬套的管理方法,實行人性化管理,充分利用管理方式的優勢,提高對學生的管理效果。其次,為提高體育類高校學生管理的效果,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可以建立體育類高校管理者的績效評價機制,將人性化、法治化管理,作為管理人員績效評價指標,讓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合理見解和要求,而不是將自己的主觀判斷作為判斷一切的唯一依據,在處理事情時,在向學生解釋規則制度設計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對具體問題進行詳細分析,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為學生創造健康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李晶.淺談“以人為本”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與實踐[C].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第十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2020:3.
[2]陳庚蓮.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管理創新的思考[J].農家參謀,2020,2(23):269.
[3]王滿英.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課程教學過程管理——以A高校為例[J].辦公自動化,2020,25(19):32–34.
作者:唐元磊 單位:天津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