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困境及提升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對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內涵和地位進行了闡述,從高等教育大眾化、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互聯網沖擊三方面深入分析了當前工作所面臨的困境,并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提出相應的提升策略,希望能給新時代高校管理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學生管理工作;困境;策略
一、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內涵和地位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主要分為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兩大工作內容,教學管理顧名思義就是圍繞科研教學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如課堂教學、學科知識競賽、科研項目創新、專業課程課外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論文撰寫或設計等教學活動,而學生管理則是對除教學以外的日常性事務工作進行管理,可細分為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與服務、黨建工作、就業指導、教育精準扶貧等工作內容。長期以來,高校學生管理以班級或專業為單位,以班主任或輔導員為主體,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抓手,強化理念灌輸、專業技術知識學習、人文素質培養,為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貢獻了力量。從以上管理工作的內涵和內容可以看出,學生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整個高校的正常高效運轉,離不開教學科研人員教學生以知識,同時也需要非教學人員對高校后勤、黨建、招生、就業、心理、貧困資助等各項非教學事務進行有序的管理,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乃至于將來,兩者都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互不可缺的。因此,在做好教學管理工作的同時,十分有必要分析當前學生管理工作所面臨的困難,探索破解困難的各類方法,以達到完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目的。
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困境
在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也日益提升,這也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高要求,以培養出適應和促進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筆者認為,現階段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主要面臨著以下幾點困境:
1.高等教育大眾化過渡引起的工作困境
我國自1999年進行高等教育改革后,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過渡,高校招生人數激增,在校大學生數量成倍增長,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數量逐漸增加,國民的素質整體提升,無疑促進了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高等教育大眾化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如生源質量的整體下降,且當今大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這一代大學生集物質豐富、社會家庭寵愛于一身,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爭強好勝,人際交往過程缺乏耐心和包容心等缺點,服從意識較弱,容易對學校的管理產出抵觸情緒,從而做出一些抵觸行為,導致一些校園暴力、心理或精神方面問題頻發,這給學生工作增加了不少難度。
2.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導致的工作困境
自全國高等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至今,高校學生住宿、出行、餐飲等其他在校生活方式隨著后勤服務社會化發生了巨大變化,如有的學校的學生可以選取不同價格的宿舍類型入住,就會出現不同專業、不同院系混住的情況,這深刻影響著傳統的以年級和班級為單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的工作模式,工作實操難度和工作量陡增。有的學校教學與住宿不在一個地區,學習和生活分隔開來,學生經常在校園和城市之間穿梭,這給學生管理工作增加了不便。諸如此類由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引起的工作難題,如果引導不當,管理松懈,極易造成約束過少,學生在思想、行為上呈現出慵懶散漫的狀態。
3.互聯網時代沖擊下造成的工作困境
互聯網的發展給大學生帶來了豐富的教育資源,提供了發揮自我才能的廣闊舞臺,在影響教學教育工作方式的同時,也深刻影響著意識形態的傳播。人人都是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能掌握話語權。現今大學生年齡一般在16-23歲之間,正處于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關鍵時期,極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響,特別是互聯網上廣泛傳播的不良意識形態,如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對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也嚴重影響了高校思想教育效果,加大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和工作量。
三、提升高校學生工作策略
1.強化“以學生為本”的工作原則
學生工作應秉承并不斷強化“以學生為本”的工作原則,即開展一切工作均以實現學生利益最大化作為根本。在學生管理和活動組織方面,全方位多維度盡可能全面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和活動的積極主動性,引導學生自覺抵制互聯網不良思潮的錯誤影響,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正能量,通過各類校園社團活動提升學生各項能力和水平,增強其綜合競爭力。在學生成長引領方面,學生工作從業人員應增強與學生溝通的親和力和凝聚力,既做學生成長之路的導師,又爭當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親密朋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及時關注到每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異常心理動態情況,并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引導或教育方式,因材施教。比如在與貧困學生交流的時候要關注他們的自尊心,盡可能地提供幫助。
2.采取差異化、個性化的管理方式
學生管理工作雖然繁雜,耗費大量精力,卻也不是沒有章法可循。筆者認為,大學生在本科四年求學階段中,每個階段都有它獨有的特點,那么學生管理工作就不能從入學到畢業都采取同樣的方法進行管理,而是應該因勢利導,根據各個階段學生的特點采取差異化、個性化的管理方式,方能事半功倍。首先,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差異化管理,如大一新生剛入學,有些學生還未成年,側重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避免學生從高中階段直接過渡到大學后的徹底反彈,出現遲到、早退或者曠課乃至于掛科、迷戀網絡、厭學等一些極端的不良習慣;大二、大三學生已經適應了大學校園生活,且這個階段的學生基本都已成年,具備自我管理能力,可通過班委、學生會等,進行學生的自我管理,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培養鍛煉學生的溝通、協調、組織等能力;大四階段學生,面臨升學、就業等壓力,大部分學生即將實現從學生到職場人士的角色轉變,這個時期要注重對進行學生就業、升學等方面的引導,多開展就業、考研、出國深造等政策精神的宣貫,及時幫助學生解答就業、考研等方面的困惑,幫助他們順利實現轉變或繼續深造。
3.建設一支強有力的學生工作隊伍
班主任和輔導員是學生工作隊伍的主力軍,教育部對輔導員和學生比例也有相關要求。但從近年的趨勢看來,輔導員隊伍因受職業發展不清晰、職稱晉升存在困難、自身職業信念和素養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失,導致各大高校輔導員和學生比例嚴重失調,這對做好學生工作是極其不利的。
參考文獻:
[1]黃金虎.新時期高校學生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3).
[2]謝莉娜,鐘鳴.新形勢下大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7).
作者:唐瑋琳 單位:貴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