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城市低收入家庭學前教育投資現狀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對低收入家庭兒童的學前教育情況大力關注,這是實現我國教育公平的有效方式,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措施。當前,城市低收入家庭在子女學前教育上的投資遠遠不夠,甚至有的父母由于收入的原因而剝奪了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的權利,這一現狀應引起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為了真正實現教育的公正,我國政府應主動承擔起學前教育的部分成本,逐步構建起學校、政府和家庭三方共同承擔學前教育的體制,真正為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大的教育幫助。
[關鍵詞]城市低收入家庭;學前教育;教育投資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期,在這個關鍵期內,涌現出很多社會問題,尤其是城市低收入家庭學前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嚴重阻礙著教育教學的順利開展。結合實際情況來講,在教育投資上,受家庭收入的限制,很多低收入家庭的子女無法與中等收入以上的家庭子女享有同等的教育資源,這加劇了我國教育的不公平,如何解決好這一問題,應是我國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城市低收入家庭學前教育投資中的問題
城市低收入家庭包括遭遇各種災害造成的貧困家庭、單親困難家庭、城鄉低保家庭等,這些家庭年收入低于當地平均水平。家庭學前教育指一切場合與形式的學前教育,包括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機構教育,是兒童應享有的福利與權利。當前,我國兒童依然面臨著教育資源不均衡、學前投入不足等問題,多地缺少針對學前教育的政策,對于低收入家庭學前教育方面的救助政策較少,導致低收入家庭兒童在學前教育方面面臨嚴峻的問題。缺乏親子互動、投入分配不科學、經濟投入明顯不足,都對當前低收入家庭學前教育造成極大的挑戰。
(一)學前教育投資費用日益增長
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家長們愈發重視子女教育問題。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不惜代價和成本。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城市家庭中在子女教育上的支出平均每年占家庭總支出的45%。再加上傳統“寧可窮了自己也不能窮了孩子”的思想影響,城市中越來越多的家庭愈發注重子女的教育,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希望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后擺脫窮困。城市中的早期教育不斷推高學前教育投資意愿,在投資趨勢上,被訪者更加傾向于在確保子女穿好吃好后再考慮子女教育上的需求,在教育需求上,廣大家長最關心的是為孩子選取收費合理的幼兒園,之后是在圖書與玩具上的投入,最后是考慮收費昂貴的早教班和興趣班。城市低收入家庭要為子女學前教育投入全部費用,包括輔導費、伙食費、書籍文具費、學雜費等。隨著民辦幼兒園保教費、城市辦公等費用的提升,給低收入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學前教育費用在家庭總收入占比中增加。
(二)存在辦學水平低、教學質量差的現象
在收入的影響下,城市中很多低收入家庭的兒童不得不到辦學水平低、教師教學質量差的私立幼兒園中就讀。很多私立幼兒園中的教師多數都是沒有幼師資格證書的臨時教師,個別教師由于入職后沒有接受繼續教育,其水平很難達到現代教育教學的要求,其教學質量可想而知,教學質量低導致生源質量下降,生源下降就影響了幼兒園的收入,收入下降教師薪資待遇水平就下降,難以招聘到有水平、有素質的教師,進而陷入惡性循環狀態中,這樣的現實情況使很多低收入家庭的家長放棄了讓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
(三)父母文化程度素質較低,與孩子的溝通、交流較少
低收入家庭父母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大都是初中或初中以下學歷。父母的學歷水平越高,在子女學前教育方面的投入也會增加。低收入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不僅會影響兒童學前教育,而且會影響家庭平均收入水平。低收入家庭月收入大約在3000元左右,會影響到學前教育的支出水平。通常,在家庭中都是由父母負責對子女的教育。但是在城市低收入家庭中,祖父母管理兒童的占比也非常高。由于兒童父母忙于生計,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比較少,缺乏對孩子學前教育的重視。大多數家庭是由母親參與孩子的家庭教育,父親參與家庭教育非常少。從心理健康的角度有這樣的說法: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混亂的孩子。家庭結構變化帶來的不僅是家庭教育基礎的破壞,還有更大的負面影響。從家庭心理健康的角度講,單親家庭的二人關系常常會造成親子關系過于緊密,家長因情感的訴求無法滿足,常常會更緊密地拽住孩子,將孩子作為情感的傾訴對象,孩子變成家長負面情緒的垃圾桶。在隔代教養中,祖父母更加注重孩子身體的成長,忽略了孩子學前教育的發展。隔代撫養與父母的關系疏離,由于無法與父母建立親密的關系,對家庭本身組成就產生懷疑,更影響在學校和社會中與他人建立人際關系,衍生出更多的心理和社會問題。
(四)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勻
當前,很多地區存在學前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部分低收入家庭子女無法進入幼兒園學習,有些優秀的教育機構會向經濟發達地區靠攏,從而導致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教育經費分配也存在差異,大部分教育經費會分配給公立幼兒園,公立幼兒園費用低,但入園門檻比較高,有些低收入家庭孩子很難獲得入園機會。
(五)低收入家庭父母時間投資方面比較匱乏
教育投資方式不只是金錢方面的投資,還包括時間投資、物質投資等。當前,城市低收入家庭主要是通過金錢投資的方式讓孩子能夠接受基礎教育,但在時間投資方面比較匱乏。有些家庭迫于經濟壓力,不得不犧牲教育時間,陪伴子女的時間非常有限,教育輔導子女的機會也比較少。學前教育資金投入有兩方面:(1)最基本的教育支出,包括書本費、文具費、伙食費、保教費等;(2)擴展性的教育支出,包括課外書費、課外輔導費、興趣班費。當前我國學前教育中,興趣班費、家教費、課外書籍費占比逐漸提高,低收入家庭基本教育支出在學前教育中的占比最高,而且在逐漸增加。由此可見,低收入家庭兒童輔導班費、課外書籍費用的支出受到制約。
二、導致城市低收入家庭學前教育投資困境的原因
(一)家庭收入的影響
影響家庭教育投資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如我國對教育的投入、家庭收入、家長的社會地位、家長教育觀念等,其中家庭收入是約束低收入家庭進行子女學前教育投資的重要因素。有關數據表明,我國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人均消費支出遠遠低于我國平均水平。在人均收入較低情況下,衣服和食物所占的比例日益提高,教育文化娛樂類的消費比例日益下降,這就表明低收入水平的家庭唯有在達到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上,才能夠將更多的財力投入到子女學前教育中。從教育投入情況來講,低收入家庭人均教育投資在600元左右。但隨著教育投資水平逐漸下降,教育投資比例不斷縮小。結合人均教育投資600元來粗略計算,假設一家三口有個孩子要上幼兒園,一年內學前教育投資經費為2000元。按照中等城市幼兒園入托費一年3500元進行計算,大約缺口一半的教育經費,充分表明在低收入家庭中學前教育經費已經是一項巨大的資金負擔。
(二)政府的責任缺位
教育公平作為社會和諧發展的前提,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投資問題與我國政府在分擔學前教育成本的缺位有著很大關系。政府與家庭應該成為分擔教育成本的主要力量,若是政府公共教育投入水平低,家庭必須要承擔大量的教育成本。從全球趨勢而言,政府需要成為基礎教育階段投資的主體。在學前教育投資上,政府與家庭的混亂關系不斷拉大收入不均衡家庭在家庭教育投資上的差距,家庭收入分層日益凸顯學前教育分層狀況。少數公立幼兒園得到了政府大量經費的支持,并以吸收“贊助費”的方式保證了幼兒園資金運作的充足,造成更多的優質資源向公立幼兒園涌進,而很多低收入家庭只能選擇收費低、質量低的私立幼兒園,導致兒童不能平等接受教育機會。
三、提高我國城市低收入家庭學前教育機會的對策
(一)政府加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力度
當前,我國教育經費投入不均衡情況嚴重,在教育經費總投入中,學前教育經費只占到2%左右,沒有彰顯出學前教育應有的價值。學前教育階段是兒童啟蒙的關鍵期,也是終身學習的起點,在國民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要認識到學前教育的緊迫性與重要性,創設學前教育資源,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加大投入力度,以各種形式擴展學前教育資源,減輕城市低收入家庭壓力。政府要投入更多的教育經費,適當提高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比例,通過立法方式確保學前教育專項經費投入,并完善各項監督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對學前教育經費使用情況進行考察,保證專款專用。在使用學前教育經費上,要對之前的“扶優強優”分配經費制度大力改革,加大力度扶持公辦薄弱園,并構建起覆蓋面廣、教學質量高的公辦幼兒園,并轉變公辦幼兒園服務對象,盡可能多地接收低收入家庭與殘疾家庭的孩子,促使公辦幼兒園向保障性與公益性方向穩步發展。
(二)強化認證低收入家庭資格
強化確認低收入家庭資格工作,更大程度上資助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學前教育費用。在確認低收入家庭資格過程中,先要深入統計和調查低收入家庭收支狀況,對于低收入家庭的收入與支出詳細了解和登記,對于達到低收入標準的家庭,政府應該給予一定的教育資助。構建低收入家庭子女學前教育數據庫,將滿足低收入標準的家庭錄入數據庫內,每年結合具體狀況實施增減,并評估現有的家庭,不滿足標準的刪除,達到標準的留下。
(三)加強監管學前教育定費和收費
要加強相關方面立法工作,通過制度保障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權利,強化法制建設,使學前教育更加規范化、現代化、制度化,構建全面的學前教育管理機制。為了對幼兒園機構的收費行為進行規范,政府需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強化對學前教育定費、收費的監督,構建起多部門的聯動機制,如工商部門、物價部門、教育部門審核和備案幼兒園的收費,并進行公開。對怎樣制定科學的學前教育收費標準,可實施聽證價格制度,以學前教育成本與家庭可支配收入為主,對幼兒園等級、地區經濟發展能力、教學水平等要素綜合確定,對幼兒園的定價與漲價情況廣泛征求社會建議,以確保幼兒園的收費控制在科學的范圍內。同時,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監督和管理學前教育收費,禁止出現亂收費的情況。要加大對一般性幼兒園的扶持力度,使其處于和諧、平等的發展條件。加強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幼師待遇,并為教師提供再培訓、再教育的機會,為其提供學習、交流平臺。加強民辦幼兒園規范管理,為其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引導幼兒園結合自身情況與幼兒園的發展需求,不斷完善內部發展。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為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教育資源。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擴大操場的占地面積,讓幼兒擁有寬廣的活動空間。激發教師的創造力與想象力,通過廢舊物品改造制作更多的藝術品,裝飾教室,使環境更加優美,同時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游戲活動器材。加強對衛生飲食的重視,及時進行生活用品與餐具的消毒,把控飲食安全問題,不斷完善幼兒園管理規章制度。幼兒園也要充分結合本地資源,編寫園本教材,開展園本課程,使學前教育更加豐富,滿足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學習需求。
(四)構建完善的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
想要提高低收入家庭子女學前教育的機會,政府必須承擔一部分學前教育成本。在學前教育過程中,要想明確政府與家庭的責任,必須對學前教育成本合理核算。政府可以負擔的學前教育成本是滿足教學水平要求的成本,而不能是少部分人受益的教育成本,我國應結合實際情況,明確學前教育最低水平的要求,從而核算實現最低水平學前教育的成本。政府所承擔的學前教育成本應對辦學規模、辦學地區、辦學層次等差異有所考慮,對于公益性與普惠性幼兒園,不論是民辦性質的還是公辦性質的,都要給予更多的經費支持與鼓勵。同時,政府在承擔學前教育部分成本過程中,還要考慮到每個家庭的支付水平,實施按階梯收費的形式,切實降低低收入家庭在教育上投入的成本。
(五)父母要重視學前教育,把握學前教育的客觀規律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載體,也是兒童接觸社會的基礎。學前教育會受到家庭結構、家庭收入、父母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影響,低收入家庭父母要重視學前教育,為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言行舉止,關注孩子的成長。低收入家庭家長應把握學前教育的客觀規律,關注與孩子的相處方式。兒童期是行為習慣與基本價值觀念的養成期,要正確引導兒童,讓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六)讓公益組織介入家庭,幫助家庭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
目前,社會中有越來越多的公益組織,可以讓其中愿意為低收入家庭兒童服務的公益組織介入家庭,開展公益項目,不僅在物質層面上進行幫扶,也在家庭教育上進行支持。比如組織家庭教育授課、家庭間的娛樂活動。有長期愿意投入某固定家庭的志愿者充當假期或周末的爸爸或媽媽,也能打破家庭二人關系模式,使家庭關系多元化,減少單一關系的糾纏。對隔代教養兒童家庭也可以適當介入,幫助家庭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
四、結語
綜上,政府有責任和義務讓每個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及時接受學前教育,唯有做到這一點,才能真正促進我國的健康發展。為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更多教育上的幫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需要政府長期努力,積極發揮主體作用,在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加大監管力度、主動承擔部分學前教育費用等措施下,為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多的幫助,確保完善學前教育保障,讓每位學前兒童都可以與城市兒童一樣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切實維護好每位學前兒童接受教育的合法權益,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黎微,鄭碧群,陳錦霞.福建進城務工者學齡前子女行為問題現狀[J].中國學校衛生,2017(3):378-380.
[2]李萌.我國家庭學前教育成本分擔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4(6):101-107.
[3]宋占美,阮婷.美國處境不利兒童補償教育政策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12(4):115-117.
[4]賈少玲,劉家瑛.學前教育區域均衡發展的財政投入政策選擇分析———以陜西省為例[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4):56-58.
作者:陳艷 單位: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