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加強財務分析促進企業經營決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對于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國家財稅機關、企業管理者而言,采用財務分析來評價企業經營業績、衡量企業財務狀況、預測企業發展趨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競爭日趨激烈,要保持良好的運行和發展,就必須確保各項決策的正確性,要想提高決策的正確性,就必須重視企業財務分析工作。文章從企業財務分析現狀展開討論,就財務分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法,以提高企業決策的正確性。
[關鍵詞]財務分析;財務人員素質;預算管理制度
1財務分析對企業決策的重要意義
企業財務分析涉及公司各項業務,預算控制、風險控制、成本控制、存貨管理、稅收策劃、資金管理、往來賬款管理、財務指標預警等各項財務工作都需要進行分析。財務人員編制財務報表以及管理用報表的目的,不應單純是為了編制財務報表而進行數據統計,而是要分析出每個數據所要表達的含義,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企業財務數據分析得到位與否,管理得到位與否,意味著一個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把企業比喻成一輛汽車,那企業的負責人就是這輛車的駕駛員,帶領企業發展前行,而財務部門就是這輛汽車的駕駛艙,財務數據就是駕駛艙里的儀表盤,財務部門把各項數據匯總到儀表盤中,駕駛員可以清晰地看到汽車的各項狀況。比如,收入和利潤板塊分析,就像車上的導航系統,讓我們清晰地看到哪些市場板塊或者產品類別是收入增長快、盈利空間大的,那我們的市場或者產品重點就應該朝這個方向大力拓展。又如,資金現狀分析以及資金使用計劃,就像車上的油量指示燈,一旦資金流入量與流出量的比例低于某一限額,指示燈就會報警,說明企業需要加大應收賬款的回收力度或降低資金支出額度,甚至通過提前籌融資等方案解決將要面臨的資金問題。企業需要進行存貨情況分析,存貨管理的目標就是要尋求訂貨成本、持有成本和短缺成本三者之和最小化。比如整批購買在價格上通常會有優惠,這樣一來就能降低訂貨成本;但是,過多地存貨會占用大量資金,并且增加倉儲費等持有成本,而存貨采購量不足又會導致短缺成本的增加,這時就要分析計算出經濟訂貨量,使得存貨總成本最低。另外,正確地分析成本費用是企業降本增效的方法,也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缺乏成本分析或者沒有正確地分攤成本將會導致企業對不同產品定價失誤;缺乏成本控制將會導致企業成本超支,降低企業利潤。因此,成本費用應當進行橫向和縱向分析對比,要將事后分析與事前、事中分析相結合,才有利于找出偏差原因,從而采取措施及時改進成本管理工作,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綜上所述,如果不懂得進行財務分析,就可能給企業造成損失。財務部門就是駕駛艙的儀表盤,首先要掌握這些儀表盤的使用方法,通過儀表盤分析出的交通工具或者說企業背后存在的經營管理問題,這就是財務工作在企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2目前企業財務分析中存在的問題
2.1財務分析范圍的局限性
傳統的財務分析體系往往只停留在財務數據上的分析,而忽略很多非財務信息,財務分析對象通常局限于財務報表,沒有真正地與各項業務活動聯系起來。如果只是進行簡單的財務數據或比率分析來判斷企業經營成果的優劣,這種分析很難客觀、準確地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事實上財務報表中的數據與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都有著直接的關系,財務分析與業務分析脫節,就無法從整體上把握企業的經營狀況。特別是在有些行業,在企業發展的特殊時期,短期內會計報表中的財務數據可能差強人意,但是從長遠來看是值得投資和持續經營的,這時就必須進行非財務分析,來判斷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
2.2傳統財務分析的缺陷
傳統的財務分析方法存在很多缺陷,主要表現在:一是分析角度不對。財務分析如果沒有站在管理者立場上,不從經營者角度透視企業全貌,就很難站在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對企業進行分析與評價。比如對資產負債率進行分析,從債權人的角度看,資產負債率越低越好;對投資者來說,負債比率高可以提高股東的實際報酬率;從企業經營者角度來看,負債比率的高低取決于經營者對企業風險所持的態度。相比之下,經營者在做決策時才會既考慮其收益性,又考慮由此而產生的風險,能夠審視度勢,做出最優決策。二是現有企業的財務分析只停留于對企業財務指標和會計核算處理的層面,缺乏對財務核算結果的進一步分析和總結,很難給企業的經營管理提供全面、有效、準確的決策依據。三是財務分析期間跨度長、缺乏時效性,每周、每月進行財務分析比每季度、半年才分析一次更利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2.3財務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
在企業財務分析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需要依靠財務人員的經驗進行判斷和估計,如果判斷或估計不準確、表述不清晰,或是摻雜了個人偏見,就會使財務分析大打折扣,難以準確地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使企業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因此,優秀的財務人員首先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還要具備良好的分析判斷能力、專業勝任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
3.1擴大財務分析的范圍
分析企業的經營業績、經濟價值、財務風險等僅僅依靠財務數據是不夠的,必須進行業務活動分析和財務數據分析,同時還要結合行業背景、發展戰略、經營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全面評價企業現狀。財務分析除了采用傳統的分析方法外,還應重視對財務風險、內部控制、盈利質量、資金效率、存貨占用等各方面的分析。在分析完企業的行業背景和財務狀況后,還應該與企業歷史水平、與行業平均水平進行對比分析,認清自身的缺陷和劣勢,找出企業的優勢,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3.2克服傳統財務分析的缺陷
對于財務分析人員來說,首先要能夠挖掘出管理者的需求,站在經營管理者的角度開展財務分析工作。沒有誰比經營管理者更了解企業,而正確分析和決策的基礎就是充分地了解企業最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管理水平。其次,要認識到財務數據缺陷的存在,在分析時保持清醒的頭腦,分析公司的基本情況、會計處理方法對利潤等財務指標的影響,分析會計主要項目的詳細資料,同時了解企業各項業務活動、管理水平以及當前所處的發展狀況,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結合財務數據對企業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最后,在進行財務分析時加強時效性,因為如果錯過了時機,分析就失去了意義。比如,將存貨周轉率從年度考核轉變為季度考核,從公式上看,存貨周轉率衡量的是一個期間的經營狀況,而不是一個時點的財務狀況,所以一年考核四次與一年考核一次相比,前者更容易提早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糾偏。
3.3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素質
隨著企業對財務決策信息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對于財務分析人員工作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當今企業更需要的是知識功底深厚、分析能力敏銳、辦公軟件操作熟練、團隊協作及溝通能力強、文字表述及語言表達能力突出、能承受較強工作壓力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很多工作財務人員都要做到前面,把時間和精力用在事前管理,而不是等發生問題了才事后處置。財務人員要從“事后財務核算”走到“事前管理、事中把控、事后分析”;從小財務思維轉變成大財務視角,提高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把財務數據分析工作做好,才能更好地幫助企業防范財務風險、規劃未來、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為企業提供決策支持。
參考文獻:
[1]杜新坤.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外企業家,2016(36):48-51.
[2]李新.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市場,2019(6).
作者:王璇 單位:通號工程局集團電氣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