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經費項目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隨著高校綜合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高校獨立法人地位的日漸確立,我國高校辦學經費的籌措機制和用途結構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都對高校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將項目管理的基本原理應用到高校經費管理實際中去,就能改變過去那種財務管理方式粗放和效率低下的問題。下面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項目管理的概念
項目管理是指在有限的資源條件約束下,運用系統的觀點、方法和原理,對項目活動過程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實現既定的項目目標。實踐證明,在多個領域實施項目管理能使整體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有效加強和提高,于是項目管理的某些優點逐步被財務管理工作所采用。特別是實行會計信息化后,項目管理在經費管理中的優勢和作用就顯得十分明顯。一般來說,高校經費的項目管理,就是以財務管理的要求作為出發點,在傳統意義上的會計科目核算下,通過掛靠一部分相應的項目來實施輔助性的核算,目的是為管理者控制使用經費、提供更為詳實的會計信息資料服務。這里所指的“項目”,可以是一個責任單位、個人、科研課題、經費類別等等。在剛剛頒布并實施的新《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財會[2013]30號)中,雖然對“項目”沒有給出更確切的定義,卻在頻繁地使用“項目”這個詞語。在《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會計核算手冊(試行)》(教財司函[2014]259號)中,還明確規定了項目和部門編碼規則的內容,供各高校自主選擇使用。由此可見,項目管理是會計信息系統特有的核算方式,專門用于解決現實中需要按“項目”進行會計核算的情況,它能起到會計科目所不能替代的核算作用,能有效彌補單一性會計科目核算方法的缺陷,更能清晰地反映出經濟業務活動的整個過程。同時通過對項目的分級分類的編碼實現對經費來源、性質、管理特殊要求的屬性定義,避免會計科目編碼過長和過分繁瑣,便于操作人員掌握和使用。例如科研項目核算,為了達到項目明細核算的要求,可以將項目名稱設置為明細科目,即科研事業支出——A課題,B課題等,在A課題下再區分“設備費、材料費、其他費用”等,若再往下設明細,總賬科目下的余額表也會拉的很長很長,這種通過設置明細科目以達到分項目核算的方法使科目明細賬顯得極為繁雜,增加了會計信息系統數據的冗余,同時也不利于各項目會計信息的歸集。例如要了解某項目當年經費支出總額,需要匯總該項目在各支出科目下的發生額和余額,工作量會很大,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項目管理體系的構建
(一)規范項目編碼規則
1.項目編碼的設置分為顯示信息和控制信息兩個部分。顯示信息包括項目代碼和項目名稱,是項目的最直觀反映。控制信息是對項目特征的定義,反映為項目編碼實施過程中所設置的屬性。
2.項目編碼顯示信息的規則:項目編碼采取部門代碼加項目代碼并由一定位數的數字組成,一般部門代碼占三位(具體位數根據實際需要,通過核算軟件的系統設置完成),按學院、機關部處、直屬單位等進行編碼,自定位數屬性;項目代碼一般占六位(由于新《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把一級會計科目由原先的三位擴大到四位,所以項目代碼應相應擴大位數以滿足實際需要),并自定位數屬性;項目名稱則根據項目批復文件、合同以及管理等資料設置完成。
3.項目編碼控制信息的規則:由于控制信息是在會計信息系統中進行設置,不需要在項目編碼中直接反映,因此,項目編碼控制信息的內容和數量,由各高校根據財政管理、預決算管理、決策信息提供等工作需求自主決定,但至少應該包括資金性質和預算類別等內容。
(二)設置項目編碼與會計科目的對應關系
梳理項目類別,排定項目類型。在對項目進行管理中,把一組具有相同性質或類似性質的項目歸為一個“項目大類”進行管理,可以通過項目大類的劃分,對科研項目、日常預算經費等分別管理。不同項目大類可設置不同的項目屬性以及相應的附加信息,以滿足不同類型項目管理要求。項目類別劃分后,進行項目類型設定:教學類項目,單位代碼按序依次給定,項目類型依據單位性質和經費管理要求等編排;科研類項目,部門代碼宜掛靠項目負責人部門代碼,項目類型可按項目性質或資金來源部門設定。依此編碼規則,直至把所有收支項目全部納入項目管理之中。在確定項目類別類型之后,要仔細梳理項目并進行排序,凡是單獨核定的支出項目都應編碼管理。在設定項目代碼的同時,必須指定項目掛靠的科目。所有的項目支出都可以根據項目支出具體內容掛靠到科目的最低一層,即末級科目。一般情況,只需限定在較高層次的幾個科目中,否則在實際核算中會帶來不便。當然,各高校可以根據本單位財務管理精細化水平和要求而定。
(三)對項目實行分類管理
根據高校的特點和經費管理方式的不同,可把項目分成三類:日常維持經費、常規專項經費、建設性專項經費,所有分類是針對校內二級單位而言的。對經費進行分類管理的優點,可使財務管理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可控性,促進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從項目管理模式來劃分,可將項目分為三組:敞開式項目、捆綁式項目和對應式項目。它們的約束條件有一定層次,隨著條件滿足情況,其管理難度逐步升級。理想化的管理狀態是利用對應式項目管理的模式進行經費管理,但由于它對人員素質、人員分工、領導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基礎工作支撐程度等要求甚高,所以此種管理模式很難在所有項目中實施,只能做到循序漸進。目前只適應于競爭性項目和專項類項目,其特點是經過一定程序篩選上報并有可行性報告和完整預算報告的項目,此類項目都有指定的牽頭單位或個人負責,預算支出內容又經專家或上級部門的審定,因而對其掛靠的支出科目可以具體指定,目的是為了項目實施后指標對比檢查和防止經費互相挪用。
三、項目管理的具體應用
1.經費預算指標下達的核算:學校年度預算經一定程序批準后,財務部門及時向二級單位下達經費預算指標并進行賬務處理,其中預算分配到單位的經費在輸入會計科目的同時要輸入部門碼—項目碼。會計分錄如下:借:預算收入—預算總戶貸:預算分配—×單位(部門碼—項目碼)
2.經費預算指標調整的核算:這里主要是二級單位經費預算指標互相調整,包括切塊經費在各單位內部二次分配,但不包括賬務串戶調整。會計分錄如下:借:預算分配—甲單位(部門碼—項目碼)貸:預算分配—乙單位(部門碼—項目碼)
3.發生各類支出時核算:借:××支出—××費—×單位(部門碼—項目碼)貸:銀行存款(現金)材料:應收及暫付款(部門碼—項目碼)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出現支出在不同項目之間的串戶現象,不能通過“預算分配”科目進行調整,而是使用支出科目進行調整,否則會導致支出明細科目反映的信息不準確,不利于項目的成本核算。例如甲單位項目支出誤入乙單位項目支出,調整會計分錄如下:借:××支出—××費—甲單位(部門碼—項目碼)借:××支出—××費—乙單位(部門碼—項目碼)(紅字)
4.單位或個人借款業務核算:對單位或個人發生借款業務進行項目核算,是為了防止由于借款未能及時報銷而發生的經費透支現象。在借款時,即以借款金額扣除該項目的經費預算指標,報銷時收回的余款,增加其經費預算指標可用度。此時,可將單位或個人借款科目看作項目的支出類科目。會計分錄如下:借:其他應收款—教育經費借款—×人(×單位)(部門碼—項目碼)貸:銀行存款(現金)
5.會計年末結賬核算:會計年度終了前,財務部門首先要對各類項目進行清理;其次,打印出項目收支賬及余額表進行核對;最后進行調賬、結轉、清理。該收回的項目指標收回,該滾動結轉下年使用的指標結轉下年,該完工項目及時清理,年底預算經費指標通過會計核算軟件結轉做清零處理。會計分錄如下:借:預算分配—×單位(部門碼—項目碼)貸:預算收入—預算總戶總之,項目管理應用于高校財務管理尤其是高校經費管理,實現了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完美結合,大大提高了高校管理控制經費的水平,增強了財務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標志著高校財務管理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作者:許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