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司法矯正專業群心理實訓課程建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國家法治建設對司法行政隊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司法矯正專業群學生將來的工作崗位與工作對象決定了其心理技術實操能力必須與學生個體的人性發展相統一。心理實訓課程對于司法矯正專業群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學科內涵,針對司法矯正專業群心理實訓課程的過程、形式和評價體系進行了建構,對心理實訓課程的環境平臺與實訓師資提出相應的要求,有利于將司法矯正專業群學生培養成為既有心理理論和技能,又有活力和創造力的司法行政系統的新生力量。
[關鍵詞]司法矯正;專業群;心理實訓課程
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發展,“平安和諧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的提出,對司法行政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改革必須與時俱進。司法矯正專業群②培養的學生將來從事的職業多是監獄、戒毒所、社區矯正機構的干警或工作人員,是未來司法行政隊伍的專業后備力量?;谒痉ǔC正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工作崗位分析及心理課程特點,以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發展為目標,探索心理實訓課程的建構,有利于司法矯正專業群學生專業技能與自身成長并行,成為既有理論和技能,又有活力和創造力的司法行政系統的新生力量。
一、心理實訓課程對于司法矯正專業群人才培養的內涵
(一)心理實訓課程強化司法矯正專業群學生心理素質,成為素質過硬的“矯正人”司法矯正專業群學生未來的工作對象是具有違規、違法行為和心理特點的人群,是特殊的“人”。這類人群犯罪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學科都給出了這樣或那樣的解讀,原因可以歸納為其生物遺傳因素,家庭、學校、社會等環境因素,或者兩者復雜的交互影響作用。但從“人”的層面基本可以這樣說,這些人或多或少地并未成功發展到具有成熟的人性的層面,因此縱橫交錯的如孩童般的本能與欲望成為其成人軀體無法駕馭的沖突與行為。在違法心理問卷調研中發現,大多數違法者在行為發生時存在難以自控以及不能把違法行為和制裁后果在意識中進行連接的情況,而多次坐牢的人更顯示出這樣的特點[1]。從這一意義上說,這些特殊的“人”在違規或違法行為中并未進行理性的自由意志選擇,而自由意志的存在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核心,是人類社會創新和發展的核心。尼采說:“與怪獸搏斗的時候要謹防自己也變成怪獸。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辫b于司法矯正專業群學生未來職業的工作對象特點,需要心理實訓課程幫助他們通過心理成長具備更穩定的人格功能和更成熟的情緒能力,成為心理素質過硬的“矯正人”,從而能夠應對這群特殊的“人”帶來的心理風險。
(二)心理實訓課程助力司法矯正專業群學生人格成長,培養有血有肉、充滿情感的“矯正人”司法矯正專業群學生多享受“從政法院校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也就是說這些高職大專的學生將因為自己所學專業的對口性能夠通過便捷機制入警,但入警之后司法矯正工作的專業能力和其人格力量很多時候是合二為一發揮作用的。不論是與服刑人員、矯正對象或戒毒人員的溝通、心理疏導,還是進行專業心理矯治工作,有血有肉、充滿情感的人本身的作用與司法矯正工作共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國家和社會的殷切要求,在對“大國工匠”的理解上,人們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偏重知識和技術,事實上,高素質卻是在技能之前。知識和技能其實不能在司法矯正中直接發揮作用,而融入了知識和技能的有靈魂的“人”才是工作成功的核心。司法矯正專業群的培養目標是司法矯正行業高素質技能人才,他們特殊的工作崗位性質與工作對象要求他們不是醫生卻需要了解醫心之道,不是教師卻要通曉改造之法。這樣的司法矯正人,需要是有德行、有意志的,可以與自身欲望并行的理性的社會人;也需要可以共情違規違法人員,將他們引入正途的活生生的真實的人,而不能是只會使用知識和技能的工具人。
二、司法矯正專業群心理實訓課程教學過程構建
心理實訓課程教學目標是在“習”的過程中構建具有符合司法矯正人的精神需求的心理實訓理念,使心理實訓課程成為學生的自發性和創造性空間,將技能目標與素質目標嵌套合一,促進其專業人格向成熟性發展。
(一)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強化司法矯正專業群學生的專業能力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實現了從認知層面向應用層面的實踐技能發展。根據司法矯正專業群相關工作過程中心理技術使用環節設置實訓課程的情境或項目,有效融合社會需求、學生個性需求與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需求。如設立“與矯正對象溝通”“對矯正對象進行心理評估”“心理疏導模擬”等,以類真實工作過程為情境,通過學生對已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使用,提升其崗位適應性。同時,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訓實踐行為,結合自身對工作的感受,建構對崗位工作的理解,尋求創造性的問題解決過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就是要讓學生體驗工作中自己的自發性需求,探尋心理技術的使用、技術與自身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在自身感受形成中發掘真實的自我,對自身的人性層面形成認知、反思和覺察的過程,從而形成能夠應對一定心理風險的專業能力。
(二)以學生心理體驗覺察為核心,提升司法矯正專業群學生的溝通與矯正能力學習體驗是需要個體心智全程參與的部分,在現實學習中,學生會存在情緒、大腦和身體相分離的狀態,會影響學習的狀態和效果。體驗不是一種單純的智力活動,從根本的生存上說,所要體驗的不是這件事或那件事,而是體驗生存本身,生存就是有所體驗地存在[2]。心理實訓課程在課程設計之始應將學生作為具有自主性的存在,而不是某個課程設計的刺激而產生的單純反應體,心理實訓課程設計是為學生體驗提供支持性、保護性環境,是為了學生在心理實訓課程中享有真實的體驗。以學生的體驗為核心,允許學生體驗表達和流動的課程設計,就是允許學生個體真實性的存在,實訓教師是這種支持性環境的一部分,是學生心理實訓體驗的陪伴者、見證者、鼓勵者,能夠讓學生在心理實訓課程環境中安全地體驗。重要的時刻有時不是教師技能講授的精彩之時,而是學生對自己的感受和成長大吃一驚之刻,將已學知識和技能通過自身體驗感受心智化、言語化,在現實情境中形成自主性反應,才能以成熟的心智應對司法矯正專業群相應工作崗位的矯正工作需求。
(三)以學生人格成長為目標,強化司法矯正專業群學生職業信念職業是謀生、謀事與謀道的綜合,職業技術能力是技術和人的意志以職業為意志的結合[3]。司法矯正專業群學生對于心理技術的使用能力本身受其人格水平的局限,心理技術能夠用來幫助矯正對象診斷、溝通和解決心理問題,心理實訓課程是司法矯正群學生的技術能力實施和訓練的過程,也是學生本身感受心理技術的使用能夠讓自己人格成長、自身受益的契機,只有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到心理技術使用和幫助的力量,才會發自內心地熱愛和發展相關的技術和職業,從而具有正確的職業與專業態度。在心理技術服務領域中,專業倫理是重中之重,當前司法實踐中出現了心理測量量表濫用、心理測量結果的運用被異化與被試者的合法權益保障缺失等諸多問題[4]。心理實訓課程的目的和作用發揮的前提均是受訓者心理技能與自身融合而成的對專業規則的遵守,司法矯正專業群學生從心理實訓課程得到的個人成長,幫助其形成人與技術合一的職業道德體系,最終形成穩定的職業價值體系和職業信念。
三、司法矯正專業群心理實訓課程組織形式
心理實訓課程的應用效果本身取決于其對于“人”的適應性,學生的主動性來自環境對其需求的適應性,通過層層遞進推進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融合。根據學生個體“人”的成長規律來進行課程形式組織,能夠發揮心理實訓課程的作用,讓學生個體自我人格與司法矯正人的職業人格共同成長發展。
(一)長程穩定模式一些心理技術具有相對長時性,如正念技術,在對服刑和戒毒人員的身心健康促進、非理性核心信念矯正、成癮和沖動行為情緒的控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循證效果[5],但其與矯正對象療程性心理咨詢技術等都需要時間的周期。在這個時間周期中,個體心理感受從量變達到質變,具有人本身精神的萌發、生長、成熟和穩定的過程。欲正人者,先正己。長程穩定模式的實訓課程組織形式可以讓學生以自我體驗的方式完整感受心理實訓技術的作用效果及原理。從開端到結束,每一次的使用都有自己的感受和變化,而不是單純進行某種體驗,使長程性心理技術依然停留在課本描述層面。同時,通過實訓課程交流研討與不同同學的反饋,能夠有效對技術的使用產生信心,有利于自己在使用過程中對問題的應對。長程穩定模式心理實訓課程可以伴隨學生學期課程穿插進行,通過時間和頻次的安排,將長程心理實訓課程與相關心理課程并行,采用符合學生學習感受和技術特點的靈活的組織形式達到實訓效果,并與心理理論課程形成相輔相成的雙贏效果。
(二)短程集中模式相對于長程靈活的心理實訓課程組織形式,短程集中的模式適應各種心理矯治流派理論與技術的實訓。如動力取向心理咨詢技術、短程焦點解決技術、藝術表達心理治療技術、沙盤游戲心理治療技術等。使用短程集中模式,能夠使學生達到沉浸式的體驗,沉浸是這樣一種狀態:“個體在環境中擁有連續處理事件的流暢注意力,是識別出潛在創新的巨大優勢?!盵6]從根本上說,能力是在實踐中形成和提高的,要提高某一方面的應對能力,就必須創設足以引起需要這方面能力的主觀體驗的相應情境[7]。短程集中模式借鑒“工作坊①”的工作原理,以實踐為核心,按照實踐的要求學習理論,而不是以理論為核心,按照理論學習的要求輔助實踐[8]。工作坊是一種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能動性、互動溝通性強、形式多樣的新型教學模式[9],工作坊的實踐教學模式被許多專業領域的教學所借鑒[10],在我國目前臨床心理技能培訓活動中,有相當數量的技術培訓以工作坊的模式開展,獲得較好的效果。短程集中模式在足夠的時間、空間、工作情境和人員的保障下促進實訓學生理論認知的深化、技能訓練的充分空間以及實訓體驗的連續性,從而保證學生實訓效果和實訓目標的達成。
四、結語
司法矯正專業群心理實訓課程的建構,來自司法矯正專業群學生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和崗位要求,也來自司法矯正專業群學生作為未來“司法矯正人”本身成長成熟的客觀規律和自然需求,需要學校環境從學生成長需求和心理實訓課程設置出發進行教學平臺的搭建和支持性政策,從而為司法矯正專業群心理實訓課程的開展和效果達成提供有效的保證。實訓教師是心理實訓課程開發與實訓實施的主體,在心理實訓課程中,教師的專業實操能力決定了實訓課程的成效。教師如果本身不具備或專業實操能力不強,在實訓課程開展過程中就會出現課程內容組織滯后;教師如果沒有司法矯正行業本身的崗位經歷,在行業需求和社會發展方面就難以選擇具有時代價值和意義的實訓課題;教師如果人格水平有限,在心理實訓課程體驗度和感受性上就無法與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同頻,推動學生自身體驗的覺察與感受敏銳性的提升。因此,打通司法矯正專業群實訓教師“人格”和“能力”雙型成長途徑在心理實訓課程建構和實施中刻不容緩。
作者:師瑋瑋 單位: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