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一流學科建設困境與應對策略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加快一流學科建設是西藏高校向一流大學沖刺的重要途徑,是當前需要迫切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在一流學科建設中,西藏高校面臨著學科專業競爭力不強、一流學科數量少、特色學科優勢不明顯、學科建設領軍人才缺乏等困境,采取特色發展戰略是西藏高校破解困境、加快一流學科建設的最佳選擇。準確把握西藏特色的內涵、正確處理好“通行標準”與西藏特色、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之間、一流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一流學科建設中科研與教學之間的關系,抓好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建好特色學科、開展學科績效評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較好的出路。
關鍵詞:西藏高校;一流學科;困境;出路
學科建設是大學建設和發展的龍頭,是大學發展的基石,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重要載體。當前,關于一流學科建設的研究較多,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創始人、武漢大學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主任、邱均平教授通過對上千篇有關世界一流大學(學科)的論文的研究,發現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的研究集中在借鑒性的研究和我國大學的整體情況研究,未深入到各個學校或各個學科[1]。為此,該研究以西藏高校為研究對象,對西藏高校在一流學科建設方面面臨的困境以及出路等問題進行探討,以期為西藏高校一流學科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1現狀及困境
周海濤、胡萬山認為中西部高校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主要存在基礎能力建設滯后、改革發展內生能力不足、教育投入精準度較低、政策支持模式有待優化與實施效果不佳等問題[2]。西藏高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上述問題。另外,還存在其他方面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科專業競爭力不強。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9—2020)數據顯示,2019年,在12個學科門類中,西藏高校現有11個,缺少哲學門類。在11個學科門類中,4★學科只有文學一個,沒有5★+、5★、5★-學科。5★和4★專業數量偏少,主要集中在3★、2★和1★上[3]。這反映出西藏高校學科門類不齊全,在學科門類競爭力方面還比較弱,專業建設與發展仍然處于中等偏下水平,整體實力還不強。(2)一流學科數量少。目前,在一流學科方面,西藏高校中一流學科數量太少,只有西藏大學生態學這一個學科進入一流學科建設行列,其他學校一流學科數目前仍為零,沒有進入ESI學科排行的學科。由于歷史因素、地理因素等特殊原因,西藏高校的規模都不大、實力也不強,學科建設雖然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仍然未能從根本上改變與內地高校存在較大的差距的現狀。(3)特色學科優勢不明顯。西藏高校(西藏民族大學除外)由于地處高原,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一些學科也具有相應的特色,如藏語言文學、藏醫、藏文信息技術處理、建筑工程、生態學、民族學等,但是這些學科在一些具體的指標上與一流學科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一些特色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動力不足,尚未把特色優勢充分發揮出來。(4)師資力量薄弱,學科建設缺乏領軍人才。西藏高校師資力量薄弱,存在“雙師型”教師數量不夠,不能有效支撐應用型、技術技能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需求,比例較低的現象。普遍存在缺少高水平學科帶頭人,缺乏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學術領軍人物等問題,且呈現出高水平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滯后,人才引進困難的窘境。
2戰略選擇與實施
對于處在經濟較為落后地區的西藏高校而言,特色是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突破點,也是西藏高校的優勢所在,實施特色發展戰略是西藏高校的最佳選擇。
2.1準確把握西藏特色的內涵
(1)堅持黨的領導。在辦學過程中,西藏高校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扎根西藏實際辦教育,始終堅持大學姓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和“四個服務”,牢牢把握西藏社會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把培養政治可靠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頭等大事,始終如一。(2)要體現西藏優秀文化傳統特征。鮮明的文化基因、與時俱進的文化,不斷增強的文化自信力和世界影響力是西藏在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基礎上的又一重大優勢,西藏高校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充分體現西藏優秀文化傳統,增強識別大是大非、抵御國內外敵對勢力和達賴分裂集團思想滲透的能力,引導各族師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中華民族的認同、中華文化的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3)要體現西藏發展戰略需求。西藏高校“一流學科”建設工作,應以國家和西藏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主動服務西藏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主動聚焦國家對西藏“兩屏四地一通道一前沿”的戰略定位,突出西藏特點、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緊緊抓住“一帶一路”“雙一流”建設、對口支援等大好機遇,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西藏“兩屏四地一通道一前沿”發揮重要作用,為全面建設富裕西藏、和諧西藏、幸福西藏、法治西藏、文明西藏、美麗西藏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4)體現地區特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低、教育事業起步晚、人才匱乏、交通不便。西藏高校長期以來一直以“跟跑者”的姿態出現,目前競爭力排名落后的狀況仍未從根本上轉變,發展仍然面臨諸多困難。根據地區發展實際,如何探索實踐建設具有中國特點、西藏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實現由“跟跑”變“并跑”直至“領跑”,實現“彎道超車”仍然是擺在西藏高校面前的一個難題。
2.2科學處理好4個關系
(1)處理好“通行標準”與西藏特色的關系。關于世界一流學科的評價目前主要有基本科學指標(ESI)、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U.S.News)、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cuaa.net)和武漢大學版、上海交通大學版等幾種通行標準。周光禮認為,學科評價的標準有學術性維度和實踐性維度兩個維度,從學術邏輯來看,一流學科的評價標準是客觀的,是國際可比的;從社會需求邏輯來看,一流學科的評價標準是主觀的,是有地方特色的[4]。因此,西藏高校在一流學科建設過程中,要做到“通行標準”與西藏特色的有效結合,在準確把握特色內涵的基礎上,立足西藏區情、校情,彰顯自身特色,打好特色牌、走好特色路。(2)處理好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之間的關系。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與一流學科建設具有緊密的內在邏輯,當代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給予的基本經驗,都是精準選擇學科突破口,做法上普遍以個性化的學科建設理念指導大學學科建設,以學科發展促進大學的發展。西藏高校要成為世界一流大學,也應以一流學科建設為突破點,重塑大學學科建設理念,首先建成若干一流學科,在此基礎上爭取早日成為世界一流大學。(3)處理好一流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翟亞軍通過對世界一流大學學科建設模式的實證分析,認為世界一流大學學科建設模式是一個由主體學科、主干學科、特色學科和支撐學科組成的學科體系,學科之間互相聯系,互為支撐,有機地統一于一體[5]。當前,西藏高校在一流學科建設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攀比性傾向,在一流學科建設過程中,為實現發展目標,一些高校會將資源向一流學科、特色優勢學科傾斜,必將發生對有限資源的爭奪戰,而其他一些學科的生存與發展必將受到影響。為避免產生學科之間差距過大,教育公平局面被打破,教育資源的分布向不平衡發展等不良現象的發生,正確處理一流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也是擺在西藏高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4)處理好一流學科建設中科研與教學之間的關系。大學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人才培養的水平決定大學的高度,培養一流人才才是一所大學的最終目的,創建一流學科,決不能僅僅是顯性指標上的趕超,不能脫離育人這一根本。有研究表明,教育教學和科研質量是一流學科實現轉型發展的關鍵核心與發展瓶頸[6],不能顧此失彼。在一流學科建設中,大量資金投入一流學科,更多的會流向科研,而教學則容易被忽視和冷落,進而影響人才培養水平。西藏高校在提高其整體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同時,要統籌好兩者之間的關系,科學制定發展戰略,并提供更有效的組織管理和服務。
2.3抓好4項重點工作
(1)優化學科專業布局。西藏高校要注重提升學科與西藏區域經濟發展的契合度,優先設置和建設與該區特色優勢產業緊密相關、新興產業急需的學科專業,大力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和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學科整合集群和協調發展,培育和發展前沿交叉學科,推動新型交叉學科形成。要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對學校現有專業進行優化,大力發展社會需求量大的長線專業,形成與學校發展目標和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基礎性專業發展穩定、特色專業優勢明顯、專業內涵建設逐步深化、專業結構與布局合理的發展新格局。(2)建好特色學科。特色學科在一流學科建設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建一流學科需要在特色學科上發力,要不斷開拓創新,培育學科優勢和特色,并在發展的同時衍生出新的拳頭品牌和特色優勢,依托優勢特色學科沖刺一流學科。要積極構建綜合性學科體系,努力形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學科群,用一流的整體環境加快培育一流學科,用一流學科帶動一流大學建設。要積極實施特色學科群建設工程,大力推動“一流學科”建設工作,以國家和西藏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做強特色學科。(3)開展學科績效評價。國家“雙一流”建設方案明確指出,“以績效為杠桿”對學科實施“動態管理”。開展學科績效評價,對西藏高校一流學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西藏高校可以從聚焦機制建設,如績效考核常態機制、動態調整機制、激勵機制、優勝劣汰建設機制等;聚焦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如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對口支援等大好機遇等;聚焦國際國內前沿,如提高績效意識、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內部活力等;聚焦西藏特點,如服務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西藏經濟社會長足發展現實需要等方面向一流學科發力。(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的高低、能力和素質的強弱,對一流學科建設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西藏高校要加大對現有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加大對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培訓力度,為學校各類人才搭建發展平臺。要充分發揮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和青年骨干人才隊伍的示范引領作用以及傳幫帶作用,推動人才隊伍梯隊建設,將高端人才隊伍建設與學科規劃、重大項目、基地建設相結合,帶動孕育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教學、科研和學術帶頭人。要加大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發揮其領頭羊作用,帶動形成一大批教學、科研和創新團隊,產出一流成果,帶動一流學科建設整體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邱均平,樓雯.985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成效研究———基于“武大版”世界大學評價結果的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5(2):115-116.
[2]周海濤,胡萬山.“雙一流”建設背景下中西部高校發展的機遇、問題與對策[J].高等教育管理,2019(6):20-22.
[3]邱均平.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9-202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
[4]周光禮.世界一流學科的中國標準是什么[N].光明日報,2016-02-16(13).
[5]翟亞軍.大學學科建設模式新解———基于世界一流大學的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3):42.
[6]鄭浩.世界一流學科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以ARWU和THEWUE(2012-2015年)中工科排名為例的實證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6(9):47.
作者:孔令先 單位:西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