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信息技術的文化產業管理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在促進文化產業飛速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產業結構的單一和產業環境的混雜,使得文化產業的管理問題變得勢在必行?;诂F代信息技術下的文化產業管理,文化產業內部的行業協會自我監管應作為主要的管理主體,加強文化產業的自我修正和凈化,而政府監管作為補充性的存在,主要在技術引導、法律法規的跟進方面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文化產業管理;內部監管;多方協作
文化產業在我國可以說是一種既古老又年輕的經濟形態,之所以古老是因為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任何與文化有關的枝節都可以由此形成一個專門的產業,這是從廣義范圍來考察;作為一門在近代剛剛誕生的學科,文化產業則無疑是因人們認識世界能力的提高才得以應運而生,故而在狹義范圍來講它又是年輕的。隨著時代的推進和科技的發展,文化產業也呈現出一種與時俱進的多變性,它總會體現出某一時代獨特的風尚,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講,文化產業也是時代和社會的縮影。在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開始受到波及和影響,文化產業同樣不例外。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高效自不待言,但優勢背后所隱藏的眾多問題也不容小覷,只有完善對文化產業的相應指導和適度監管,才能保證文化產業在信息時代能夠平穩健康地發展。
一、信息時代文化產業面臨的新問題
1.產業結構的盲目化,單一化
在現代信息技術和市場作用雙重影響下的文化產業,由于短暫出現的利好現象,很容易導致業界范圍內自發性的盲目跟風,據《2006年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發展測算報告》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態勢驚人,2006年中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值5123億元,比2005年增長17.1%,年增速高出同期GDP增速6.4個百分點,快于同期第三產業年增速6.8個百分點。如果不加以正確積極的引導,會破壞文化產業的良性生態環境,形成一種整體上的無序混亂狀態,而文化產業之間則會因為同質化嚴重而缺乏核心競爭力,長此以往對文化產業的穩步發展將會是莫大的阻礙。例如,電視真人秀類節目自引進以來,各種不同類型的真人秀可謂是帶來了一呼百應的神奇效應,然而太多的雷同與相似,已經使電視機前的觀眾漸漸產生了審美疲勞,真人秀節目的瓶頸期或許已經悄然來到。這也就為其他文化產業的運營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唯有優化產業結構,打造屬于自身的優勢名片,才能在眾多同類模式中脫穎而出,成就獨一無二的文化品牌。
2.產業環境的混雜性,無序性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也給文化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開放性,國內外文化市場壁壘的打通一方面使得國外優秀的文化產業迅速進入中國,縮短了世界優秀文化之間的距離,為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另一方面許多文化產業的發展受到急功近利心態的驅使,出現了涉及暴力、色情、危害國家安全、利用文化產業詐騙斂財以及跨境作案等不良社會風氣,文化產業正呈現出魚龍混雜的危險局面。而產業環境的低俗惡劣則會大大限制此后文化產業的可持續增長,使其陷入畸形發展的泥潭從而裹足不前。僅僅憑借文化產業自身的市場運作與協調,已經難以掌控整個復雜多變的形勢,況且市場調節的固有弱點和缺陷也決定了其無法肅清環境的種種污穢,引領文化產業界走向光明的未來,因此文化產業的管理問題就顯得極為重要。
二、文化產業管理有賴多方協作
處于信息技術大爆炸時代的文化產業,無形中與網絡技術、互聯網大數據、跨國資本等產生了密切的聯系,因此要想實現對我國文化產業的有效管理,不是單憑某一方的力量就可獨自解決。這就有賴于多方力量的共同參與,彼此既有分工側重,又能做到齊抓共管,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相對來說覆蓋全面的監管體系,達到較好的理想效果。具體來說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試點管理以及尋求合作性的突破:一是依靠文化產業內部形成的行業協會組織予以自我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對文化產業的發展給予包容和自由,這也是充分發揮市場自我調節作用的有力保障;二是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由政府承擔監管文化產業的部分責任,并且作為文化產業行業協會組織的必要補充而存在,遇到出現監管不力或是違規包庇現象時,國家和政府的監管便會及時彌補所出現的漏洞。
1.行業內部監管:靈活自由
行業協會等內部組織因為置身其中的緣故,對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和相應弊端非常熟悉了解,因此實施監管也更加富于針對性和策略性,這是依靠產業自身力量實現內部凈化的有效途徑。以網絡文化產業為例,各大網絡運營公司不應只是傳播散布信息的傳聲筒,更應該作為獨立的企業法人,承擔自己所應履行的責任和義務。正如有學者指出的:“網絡文化企業應成為網絡文化市場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生產主體、創新主體與管理主體,實現開放式的跨部門、跨行業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現代信息技術影響下的這類行業協會,也已經漸漸跨越了國家和地區的范疇,開始走向了國際化合作,各類超脫于政府之外產業協會合作論壇、產業學術研討會的積極召開,正說明了行業內部也已經充分展現出自我監管調節的意識,正努力為實現文化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探討可行的出路。
2.政府輔助監管:查漏補缺
由于文化產業涉及范圍廣,加之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助力下傳播速度快,很多對國家和人民不利的內容也乘虛而入,成為文化產業發展和管理的巨大隱患。世界許多發達國家針對這一現狀,尤其是在國家信息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紛紛加大了政府監管的力度:像是法國專門設有“信息系統安全中央局”;瑞士的聯邦委員會設立了國家“信息戰略小組”;加拿大、韓國、日本也成立有專門的政府機構全權負責信息安全方面的重大事宜。這些國家的經驗充分表明,在涉及國家安全的文化產業領域,政府的必要監管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空間和自由,因而政府在其發展中的作用應該是引導而非強制,在尊重市場自主的原則下,政府所行使的監管職能是為文化產業的內部監管查漏補缺,或者在行業內部的監管機制運轉失靈時形成有效的補充,以確保文化產業的正常運轉。具體來講,政府在從事文化產業監管時需要從兩個方面下足功夫:一是技術層面的應對,二是法律方面的約束。面對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政府若想實施有效的監管手段,技術水平的提高乃是必不可少的準備。有學者認為:“為了對付新的信息,就需要增補控制機制。但新的控制機制本身就是技術,它們反過來增加信息的供應量。當信息量的供應量無法控制時,個人的心寧神靜和社會生活的宗旨就必然普遍崩潰而失去防衛?!币蚨粌H要運用技術來進行合理有效的監管,同時還要警惕技術提升可能帶來的風險,提高防范意識,使現代信息技術真正能為我所用。此外,相關法律法規的跟進也是在監管文化產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有學者對國外文化產業的管理問題進行了比較研究之后發現:“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與網絡文化產業的強大和網絡文化產業法律相對健全性是一致的。其制定的政策標準和條款非常詳細,便于具體操作,并體現出若干的共性?!庇纱丝梢?,法律法規的制定對文化產業的管理與發展來說,并不是限制和束縛,而恰恰是一種保障,是文化產業得以健康穩定發展的堅實后盾。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引領下的文化產業步入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技術進步所帶來的雙面效應,以及魚龍混雜的產業環境,都在呼吁文化產業的管理也應該穩步進入常態化和正軌化,這不僅需要產業內部協會組織加強自我監管,同時也要求政府監管應作為補充機制提供一定的輔助作用,只有多方協作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文化產業管理的有效和高效。
參考文獻
[1]胡惠林.2008年《中國文化產業藍皮書》總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8.
[2]解學芳.網絡文化產業管理體制改革:技術創新驅動的缺位與突破[J].社會科學研究,2011,(5):30-34.
[3][美]波斯曼,何道寬(譯).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0-72.
[4]臧志彭,解學芳.網絡技術視域下的國際網絡文化產業管理研究[J].學術論壇,2012,35(7):99-104.
作者:付斌 單位:四川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