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課堂教學信息技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要將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的組織者、指導者,在教學過程中居于主導地位。要教好信息技術課程,作為教師,首先要明確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理念,并將其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這是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之一。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成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公民。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必備的軟硬件條件和積極健康的信息內容,營造良好的信息氛圍;既要關注學生眼前的學習,更要重視學生后續的發展,為學生打造終身學習平臺;關注全體學生,充分考慮初中學生起點水平及個性方面的差異,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要貼近初中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要鼓勵學生將努力所學的信息技術創造性地應用于生產、生活等各項實踐活動之中;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實際,運用合適的信息技術,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建構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要千方百計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對某個問題產生興趣,才會啟動思維,才會主動去尋找解決它的辦法,才會主動獲取相關的知識,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也是激發創造力的必要條件。同理,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疑是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要注意聆聽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并針對不同問題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截了當地回答,有的演示一遍操作過程,有的和他們作簡短的討論,有的則用另一個問題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輔導過程中,我注意與他們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護他們心中萌發的興趣之芽,并用適當的鼓勵和表揚樹立他們成功的信心、決心。近幾年,每當我接手新的班級時,總會發現其中有一部分學生從未使用或極少使用過計算機,根本不具備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能力,完全是個“電腦盲”。此時,我十分注意聆聽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并針對不同問題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接了當地回答,有的演示一遍操作過程,有的和他們做簡短的討論,有的則用另一個問題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輔導過程中,我注意與他們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護他們心中萌發的興趣之芽,并用適當的鼓勵和表揚樹立他們成功的信心、決心。
三、要根據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科特點
邊講邊練,精講多練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重在操作性的課程,強調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有些內容不宜講得過多,否則,學生反而覺得稀里糊涂糊的。通常情況下,一堂課只適宜安排15 分鐘左右進行講解、示范。講一個問題時就讓學生同步操作,然后布置類似的練習讓學生動手實踐,等他們掌握以后再講下一個知識點。這樣,每堂課講授的知識學生們都能應用于實踐并得到鞏固,最終達到熟練掌握。有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適當調整教學內容,精講重點、難點、疑點,把時間最大限度地留給學生操作實習。對于一些重要的、較為煩瑣復雜的操作,盡可能地利用多媒體教學網絡,一邊演示一邊講解。這種直觀、獨特的教學方式往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自己嘗試的興趣。這樣既縮短了教學時間,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要十分重視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能力的核心。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種方向擴散,提出各種設想、多種解答,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靈活深刻地理解知識,有利于把這些知識廣泛應用于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促進學習活動順利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解決實際問題與培養創新能力有機統一起來,如指導學生用計算機編輯文稿,用窗口畫筆畫出簡單的彩圖、制作書簽和卡片,用計算機建立自己的學習檔案,幫助老師完成考試成績的計算與管理等;也可通過輔助教學,來發揮計算機的工具性優勢,向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感性知識和大量材料,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直覺力;還可以通過解決學習上的實際問題,學以致用,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五、要充分利用教學評價手段
對學生的學習給予及時點評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偏差,這時就要求教師及時給予點評,糾正錯誤。對于表現好的學生也要及時給予鼓勵,使他們有信心向更高的目標攀登,更上一層樓。如在制作某一課件的教學中,先給學生拋出題目,讓學生動手制作之后再由教師點評。點評時要多鼓勵,多找優點,即使指出存在的問題也要注意用詞和語氣,要有利于學生激勵學生奮發上進的熱情。
作者:湯士明 單位:揚州市江都區宜陵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