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職信息技術論文2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
1信息技術能力對于中職生的重要作用
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電子營銷方式的不斷進步,商業的發展出現一個很有發展前景的新方向,為當代中職生的就業提供了一處很好的發展平臺,給他們指明了一個新的就業方向,對于剛剛畢業的中職生有很強的吸引力。但是電子商務及電子營銷等的發展都需要很直觀、視覺沖擊力較強的文字材料、圖片資料及視頻資料。這就要求中職生在學校生活中穩扎穩打,做好基本功,尤其是電腦的制作能力更是需要活學活用、觸類旁通。因此,計算機課程已在許多年前便成為在校中職生的必修課程。但是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卻沒有順應時展的變化,依然停留在教授計算機基本操作知識的基礎之上,給中職生的計算機教育留下很多的遺留問題,加之現在的中職生對計算機制作能力培養興趣的缺失,以及網絡上各種不良信息對中職生的影響,共同造成現代教育對中職計算機專業信息技術能力培養的缺失。
2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方法
傳統的信息技術能力教學可以用圖1來表示。可以看出,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單純的教學關系,缺失了學生實踐的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是教師卻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同時忽視了實踐的應用,所以畢業以后的中職生一般是理論較強而實踐不足,兩者的錯位失衡給用人單位造成一種誤解,即當代的中職生只是徒有這么一個學歷,而沒有確切實在的本領。這就要求教師在傳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給自己的學生創造一種知行合一、學行相應的學習環境,用更完善的方法來培養他們的信息技術能力。
要培養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興趣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課堂理論一般掌握速度較快,如果進行重復教學,則可能導致學習效率的低下,并不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學活動的展開。因此可以留出足夠的時間,結合Word、Excel、PowerPoint等的學習,讓學生自由比拼,展示作品,給予獎勵性政策等。這樣不僅能夠開拓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的理論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為對信息技術有興趣的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平臺,能夠使這類學生在更為廣闊的平臺上發展自己;同時又對非此類學生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為他們提供了上進的良好的環境,創造了學習的和諧氛圍,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并在興趣的引導下不知不覺中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目標。從而形成教學相長的教育形式,達到育人育己之目的。
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全面提高素質教育理念首先,教師要明確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促進他們的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在計算機制作能力培養教學中,要與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相整合,不僅要使學生在現代這種信息化社會中樹立良好的價值觀、道德觀、職業觀,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更要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學生在課后實踐活動中遇到的要解決的問題比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要掌握的問題更系統,更有復雜性。所以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就毫無疑問地需要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系統分析,運用實際方法來解決,教師要輔導學生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工具進行多學科整合。學校樹立正確的課程觀念,用發展中的課標來衡量現今的學校課程課程觀念決定了中職教師和中職學生在課程中的價值取向問題。課程觀的好壞直接影響中職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態度。所以,中職院校對于中職生信息技術能力培養的課程觀,應在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競爭趨勢的前提下,課程設計方法應在市場經濟的統一大背景之下,根據國家、社會的需求,全面開展中職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然后據此開發課程,決定教學目標。以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培養為中心,通過對教學實踐中各個要素進行整體設計與實施,并與工作崗位對接,從而使課程內容從理論性知識的掌握逐漸過渡到與現今社會相適應的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
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傳統的學校教育相結合,在全方位的統一體中提高中職生的信息技術能力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在中職生的整個信息技術能力培養教育過程中缺一不可。學校、家庭對于中職生的信息技術能力的教育要做好定位。學校中進行的基礎性教育并不是無關緊要的,而是不可替代的。對于中職生在計算機制作能力的培養方面進行有益的引導,并為他們提供盡可能多的物質及精神支持,使他們有一個相對適宜的能力培養條件。同時加大宣傳教育,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并為中職生的就業提供一個良好的就業條件,使他們不被迷惑,不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左右,保持警惕的眼睛和永不止息的上進心。總之,中職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不能拘泥于過去的教學方法因循守舊,要不斷開拓創新、推陳出新,不斷地從教學實踐中總結新的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競爭力的教學方法,從而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新時期的工作者。
作者:趙鳳 馬建 李炤坤
第二篇
1 信息技術課程的理念及現狀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引入到中職階段也僅僅只有10年多一點的時間,還沒有形成成熟的學科體系和教學方法,在目標、地位、內容和教材等方面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探索和解決。同時,由于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同,很大程度上信息技術課在學校的地位就是“副課”,學生不重視,甚至有些學校不開信息技術課,使得信息技術課流于形式。目前,中職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仍以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為主,學生大多只是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消化教師講授的知識,并未積極主動地去思考課程的關鍵內容,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未得到應有的體現。雖然有上機操作練習,但也僅是參照教師事先做好的范例。
目前,信息技術課程的考核方式雖然采用了上機考核的方式,能比較好地反映學生對該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但不能全方位體現學生對于課程總體技能的掌握和知識點的運用。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中職信息技術教學本身的特點及教學方式改革的需求,決定了信息化教學模式成為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教學良好的應用模式。職中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進入職中以后的信息技術在筆者看來很大部分是對小學、初中教學的重復。學生懷著一顆憧憬的心來,但是收獲的卻是失望。重復的教學內容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其次,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需要一定的教學時間及相對的教學自由性。信息素養是建立在技術的熟練上,不能因為說要培養信息素養而因噎廢食,忽視了技術性。但從現實來看教學時間少及教學跨度大,學生很容易忘記,下一節課需要一段時間對軟件進行回憶。職中信息技術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淪為了一門純技術課,一門純理論課,一門考查課。
2 中職信息技術教學的創新思路
2.1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是一門現實性很強的學科。比如,教師節到了,怎樣親手做一個電子賀卡給自己的老師、買了路由器怎么設置等。這些問題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從目的出發,更有針對性,學生也更感興趣、更愿意學。新課改下的信息技術學科有其獨特之處,教師要打破固有的教學框架,精心設計符合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特點的教學結構,運用多種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講解Frontpage時學生只會做題而不會建網站,可以把這部分教學修改為:“建站規劃”“初建網站”“網站優化”“動態網頁”“網站”等。通過這樣的優化教學結構學生對建設網絡家園就有一個系統的掌握,能夠完成一個優秀的作品。教師也要從原來的角色轉變過來,不再是一個技術的教導者,而應成為一個能力的引導者。不再囿于傳播知識,而更多的應該在學生面前體現怎么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引領學生,指導學生。
2.2 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
使用現代化教學設備進行教學有利于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進行信息技術教學不只是要講解好教材上的內容,因為如果單純地對教學內容講解會使得課堂十分枯燥,學生學習的熱情降低。要營造好的教學氣氛,提高中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就要從其興趣著手,使用現代化設備,通過視覺和聽覺等刺激激起學生的好奇和興趣,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讓學生掌握信息基礎知識,還能把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使用信息技術解決現實問題中,學生學習的欲望也會得到提高;另外,教師在計算機應用教學的過程中,對信息技術的講解要有針對性,讓學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學習知識。
2.3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信息技術是計算機應用的主體,學生應該對基礎的知識加以掌握,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信息技術過程中,要掌握很多的技術知識,好的學習習慣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加上教師的輔導,學生就能更好的掌握信息技術知識。要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關鍵在于培養學生學習熱情以及其動腦能力,學生要敢于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更加深入的理解信息技術知識。在選擇教學方法上,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育,從學生實際的信息技術知識水平出發進行分層教學。改革傳統的信息技術考試方法,把信息技術考試分為筆試和實際操作,通過不同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驗,總結學生的優勢和不足,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2.4 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在運用現代教育手段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說,觀念的轉變是根本性的變革。信息化教學模式是針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而提出的,是適應21世紀人才培養的素質需求而發展起來的,作為教師應該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以系統的方法兼容各種教育理論的精髓,來構建信息化教學模式。
作者:徐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