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理工科校園文化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理工科高校不僅為我國制造業發展輸送了大量人才,也應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工業文化內容,傳承工業文化,以工業文化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從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活動開展等方面,將工業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
關鍵詞:工業文化;理工科高校;校園文化
隨著我國人才強國政策的實施,有力地支撐了制造業持續快速發展。作為培養新型工業化生力軍的理工科高校,不僅為我國科技創新、重大項目攻關等方面貢獻著重要的價值,也應在弘揚工業文化精神,豐富工業文化價值,全面提升學生工業文化素養上做出努力。
一 工業文化的基本理論和價值
中國的工業起步于洋務運動,此后,中國人在效仿與摸索中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工業體系。中國人在民族富強的道路上經過一百多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條工業化道路。2014年6月,“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作為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事業單位在北京獲批成立,這是我國深入研究工業文化的一個重要信號。
(一) 工業文化的內涵
人類進行工業化活動,不僅改變著物質世界,也在產品中物化自己,將人類的文明融入到了工業發展的進程之中。工業文化體現在物質、行動、制度和精神之中,這些是工業文化的載體,是工業文化展現、表達、傳遞、影響和接受的基礎。工業文化是人類工業生產活動過程中衍生或創造出來的,通過工業生產活動反映出來的工業文化是人在工業生產活動中實現自身發展與完善的動力。工業文化是人類工業生產活動過程中創造出來的社會性產物,社會全體成員應當共同接受和遵守[1]。
(二) 工業文化的價值
工業文化存在于工業主體的心理結構中,凝結于工業主體的心理活動中,它以意識、觀念等各種精神現象的形態對人產生作用。這種內化于人的心理之中,進而形成的價值觀念是工業文化價值的主觀形態。工業文化從工業文明中孕育,從工業革命中發展而來,它是客觀存在的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同時,工業文化的功能主要來自其對生產力以及在此基礎上對生產關系的作用,工業文化功能作用的發揮是工業文化價值的來源,因此,工業文化價值的來源具有客觀性。
(三) 工業文化的范疇
工業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涉及的領域也非常廣泛,不僅包括人類社會在工業進化過程中不斷積累下來的物質財富,也包括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等非物質財富。在工業文化形成、傳播、發展的過程中,工業文化通過物質環境、精神產品、文化活動、政府、企業等不同類型的載體,發揮著引導和保障工業生產活動的作用。從文化性質來看,工業物質文化、工業制度文化、工業精神文化是工業文化存在的三種形式,也是構成工業文化結構的重要要素。工業制度文化反映了工業生產過程中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生產的關系。工業精神文化由人類在工業生產實踐和意識活動中長期育化出來的價值觀念等因素所構成,是工業文化整體的核心部分[2]。
二 工業文化融入理工科高校校園文化的必要性
校園文化是學校特有的文化現象,在理工科高校中,除了教學之外,還有很多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的文化、體育、娛樂活動,這些師生共享的精神文化活動和校容校貌、校風學風等文化環境一起,共同形成了校園文化。
(一) 工業文化豐富理工科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引領、支撐著高校的發展,為高校思想建設提供著根基和保障,因此我國高校普遍都十分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在理工科高校中,校園文化的建設除了要發揮出校園文化的一般導向、規范、激勵、示范等作用外,還應該結合工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將工業精神與工業文化引入到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中。
(二) 傳承工業文化是理工科高校的社會責任
建設制造業強國的根本是人才,高等院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和科技研發的高地。縱觀世界一流高等教育機構,美國既注重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大批創新人才,也注重以社區學院的模式培養中等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德國長期堅持并推行學校和企業“雙元制”教育,突出教育的綜合性、包容性和層次性,為“德國制造”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我國理工科高校責無旁貸地應該成為我國實現宏偉藍圖的強力推進器[3]。在理工科高校中,以院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為代表的制造業高端人才隊伍逐步形成,擁有國際領先的重點學科、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在科技創新、重大項目攻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在高校的理工科教育中,應當重視工業文化理念的傳播,提升大學生工業文化素養,營造濃郁的工業文化氛圍,才能夠使大學生進入工作之后更好地服務于工業化發展,引領工業文化走向更高的臺階。
三、工業文化融入理工科高校校園文化的途徑
(一) 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工業文化
將工業文化融入理工科高校的教育內容中,將工業文化滲透到課堂教學環節中。課堂教學是高校傳授知識的傳統方式,在理工科專業中開設與工業文化相關的課程,擬定相應教學大綱,通過介紹工業發展史、傳統工業文化、現代工業文化、當代企業文化等方面,拓展學生專業知識面,貫徹理工科人才培養發展戰略,有層次地開展工業文化教育。讓學生無形中系統地感知工業文化的內涵,感受工業文化的魅力。在理工科高校中還可以通過公共必修課的形式系統地進行工業文化理論體系的講授,或者可以在思想政治課程中,將工業文化作為德育教育的內容,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核心內容,讓學生充分了解“大國工匠”“工業4.0”等國家相關的工業發展政策,深入了解國家工業發展的現狀。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科特點,以選修課的形式,開展工業文化的課堂教學,將工匠精神、工業產業等相關內容引進課堂,提高工業文化知識的傳播效率。高校教師不僅要通過“言傳”為學生傳播工業文化知識,使學生獲得對工業文化的認同,還應該在平時的“身教”中,將工業文化的意識顯現于教學過程中,體現在與同學直接交往的過程中,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教師是工業文化融入高校理工科教育的關鍵,提升教師的工業文化理論水平,一方面要求教師要重視工業文化在理工科教育過程中的作用,結合自身專業特點,通過寬厚豐富的專業知識積累,采取學科滲透的形式,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融入工業文化。開闊視野,更新觀念,將工業文化觀念引入到專業教學過程中。另一方面,學校也應當多為教師創造學習工業文化知識、深化工業文化認識的機會,安排相關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如訪學、學術研討會、進修等方式,學習和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使其形成系統的工業文化價值觀。沒有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的輸入,高校工業文化水平就難以得到提高[4]。
(二) 在社會實踐中樹立工業文化精神
為避免在實踐的過程中只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能,忽視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的情況,高校可以邀請國內優秀的企業家、勞動模范、技能大師等高水平工業技術人才到學校,進課堂,與學生進行工作經驗交流,利用企業的優秀文化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素質教育,搭建工業文化建設交流平臺,讓學校和企業之間切實的產生聯系,形成合作共贏的文化關系,使學生在融入企業文化的過程中體會到工業文化對工業發展的巨大作用,為企業輸送合格的人才。高校還可以選擇優秀的工業企業,建立校企合作的工業實習基地,通過學生的實習活動,了解企業文化,體驗企業文化在企業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在實踐中進一步了解企業文化的內涵,在實踐中完成大學教育的育人機制,豐富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將職業道德教育落到實處。高校不能固守于封閉辦學,要抓住校企合作的契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將工業實踐基地建設成為學生認識企業、了解職業發展的一個窗口。學生在加深對工業理論知識理解的同時,樹立職業道德意識,在企業文化中,逐步培養大學生敬業、艱苦奮斗和腳踏實地的職業道德精神,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三) 在校園開展工業文化主題展覽
結合不同地域的工業發展實際,在理工科教育中融入學校所在區域的特色工業文化,通過主題展覽和文化長廊的形式,將該地區的優秀工業文化引進校園,讓理工科院校的師生們直觀地感受到當地濃厚的工業文化氣息,營造一種工業文化氛圍,使工業文化成為理工科高校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在工業文化主題展覽的過程中,同學們通過搜集工業發展史相關圖片、實物,能夠增強其對工業文化相關知識的興趣。在校園中的工業文化元素,能夠起到宣傳工業文化的效果。
理工科高校要成為我國邁入先進工業國的“創造源”,擔負起科技創新的重任。要緊緊圍繞工業發展的關鍵領域和重點領域,面向國家戰略需求與科學技術前沿,發揮學科優勢,解決國家重大科技難題,打造協同創新平臺基地,助推國家產業升級轉型。同時,理工科高校應當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以滿足智能制造的時代要求,真正實現跨學科、跨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 王新哲,孫星,羅民.工業文化[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
[2] 趙芳.工科院校校園文化的工業文化元素植入研究[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12(12):61-63.
[3] 申素英.高職院校學生工業文化素養的現狀與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9):77-79.
[4] 趙學通.高職院校文化使命:工業文化的傳承與創新[J].中國高教研究,2013(09):103-106.
作者:鄭慧 姜姝 單位:長春理工大學 吉林省工業文化研究中心 吉林省委新長征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