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物業管理的實踐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在高職物業管理專業理論實踐的基礎上,針對當前存在的課程目標模糊、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內容陳舊和課程評價單一等問題,基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物業服務行業的需求,進行課程體系設計,旨在通過專業建設提升高職物業管理專業的競爭力。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
課程體系的概念最早由麥克唐納(1965)提出,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國外理論界形成了德國的雙元制課程結構、美國的社區學院課程結構及澳大利亞代表的技術與繼續教育課程結構等。國內職業教育研究與實踐在20世紀末,在充分吸取西方發達國家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形成了基于“產學合作”“工學交替”和“訂單式”等模式的課程體系。高職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理論研究成果不多,王軍(2006)通過行業調研確定了目標崗位群,在崗位能力分析的基礎上進行課程設置,李春波(2008)針對高職物業管理專業培養規格、理論和實踐課程體系等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實踐中形成了以服務理念為中心的深圳模式、以技能為中心的上海模式和復合型的北京模式三種類型。總的來說,基于行業需求進行課程設置,成為高職物業管理專業課程改革的廣泛共識。但是,在移動互聯網突飛猛進的時代背景下,現有的理論研究明顯不能支撐實踐發展的需要,高職物業管理專業教學課程體系不能適應行業需求的局面。
1高職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分析
隨著計算機通訊技術的發展,物業服務行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狀態,從而對物業服務人才的能力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高職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大致可以歸結為主客觀兩個方面,從客觀的角度而言,教材建設落后導致課程體系的改革。以裝修管理課程為例,裝修管理工作在物業管理實踐中非常重要,尤其在新項目入駐階段,物業管理員大部分時間在處理裝修管理相關工作,但是目前各大出版社卻沒有相應的教材。原因在于,物業管理屬于小眾專業,教材編撰成本高、收益低,限制了出版商組織相關教材編寫的積極性。從主觀的角度來說,高職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不能適應社會需求。下面具體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設置和課程評價等角度進行分析。
1.1課程目標模糊
課程目標從屬于人才培養目標,當前高職物業管理專業大多將培養定位為“一線高端技能型人才”,從高職教育整體來說,這沒有問題。但是,具體到高職物業管理專業而言,至少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定位過于抽象,不能反應高職物業管理專業的特征。物業管理要求從業人員更多的是溝通、協調、文案撰寫等能力,這顯然與理工類專業的技能有很大的區別。二是規格偏低,不能適應行業需求。據測算,“十二五”期間,浙江全省物業管理人員年均需求超過1萬,而同期全省每年畢業生人數不足300人。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畢業生從基層崗位到中層的時間在3~5年。需求與供給的巨大缺口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人才培養僅僅定位為服務“一線”,這樣勢必不利于畢業生長遠的發展。
1.2課程設置不合理
課程的新舊是相對于行業現狀而言的,物業服務行業轉型升級對高職物業管理專業傳統的教學內容提出了挑戰。近五年來,物業服務行業發生了急劇的變化,資本市場開始青睞物業服務行業,先后有彩生活、中海及綠城等物業公司先后上市,物業服務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機遇,物業服務行業亟待轉型升級,對于物業管理人員來說,必須適應物業服務行業對人才的專業化水平的要求。傳統物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大而全,涉及建筑、工程、管理等學科,試圖涵蓋物業服務公司涉及的全部業務范圍,在新形勢下,物業管理人員的核心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課程設置與畢業生的能力結構相對應,傳統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建筑及制圖、物業設備設施、園林綠化等技能方面的課程偏多,而培養學生運用現代管理和技術的信息管理、房屋智能化、電子商務等課程偏少。
1.3課程內容陳舊
與課程設置相對應,課程內容是從微觀的角度探討課程設置的更新。計算機通信技術及電子商務對行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一方面,物業管理員的工作越來越多依賴于微信、QQ、APP等手段來完成,電子巡更、網絡夜查、網絡分配維修單等業務逐步推廣,具備保潔和保安功能的機器人開始應用,業主的物業服務體驗正在發生變化。另一方面,電子商務給物業公司帶來了開展增值服務的機會,物流行業“最后一公里”問題要求物業服務行業有相應的對策。這些變化對物業從業人員的思維、能力,乃至物業公司管理體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這就要求物業管理專業常規教學應全面及時關注行業的變化,根據物業服務行業的需求安排教學內容,采用新的教學手段。
1.4課程評價單一
課程評價包括考核主體、考核方式、考核內容及比例等。傳統的考核主體以教師為主,缺少學生互評和企業評價,學生互評在考察學生溝通協調和團隊合作等方面的管理能力上具有特殊的優勢,企業評價則在實訓實習環節具備無可替代的作用;傳統考核方式以卷面考核的方式為主,這種方式難以考察學生運用現代管理的手段和技術,可以嘗試增加項目實施和網絡作業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傳統考核內容以物業管理理論和知識為主,缺少反應人員素質的內容,適應物業服務行業的新要求,合理調整考核內容及其比例,以達到全面科學地評價學生素質的要求。
2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和實施
2.1課程體系的設計目標
課程體系設計與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課程體系的設計應體現高職物業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培養目標、能力結構、就業崗位及其發展。下面從這三個方面闡述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目標。物業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可定位為:培養適應信息化時代需求的高端物業管理與服務、房地產經營與管理領域,掌握現代物業服務與管理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從事物業管理、房地產經營及其相近工作,且具有職業生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規格須包括:具有運用計算機處理日常工作信息和專業交流的基本能力;能記錄、收集、處理、保存各類與專業活動信息資料處理的能力;具備運用計算機網絡及現代信息化設備的能力。本專業主要面向浙江各主要城市物業管理行業,重點是物業服務企業、政府系統及其他事業單位后勤服務中心、大型企業后勤部門、街道與社區、業主委員會等與物業管理相關的服務管理行業。
2.2課程體系的結構
高職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包括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兩大部分,本文以專業課程為討論對象。高職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分為專業基礎、專業實務和素質拓展三個模塊,包括18門理論課程和3次頂崗實訓實習。為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需求,設置了電子商務實務、智能建筑概論、物業信息管理和智慧社區管理4門課程,相應的實訓項目在頂崗實習中分別設置相應的實訓項目。
2.3課程體系的實施
物業管理專業“三進三出”交替培養模式是對于三年制高職學生來說,先后三次進入學校學習,三次走出校門參與企業實訓實習,從而形成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第一次專業認知實訓安排在第4學期;第二次專業綜合實訓安排在第5學期;第三次畢業實習安排在第6學期。從專業課程的開設時間來看,專業基礎模塊的課程主要在第1、2學期,此階段還需完成公共課教學,專業實務模塊的課程主要在第3、4學期,此階段還需完成考證培訓,素質拓展模塊的課程則安排在第5學期,新生始業教育、短期課程實訓、專業認知實訓、專業綜合實訓和畢業頂崗實習按照課程進度分別作相應的制度性安排。
3結語
本文是從移動互聯網時代需求的角度,思考物業服務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立足于課程體系優化,推進專業自身建設,提升高職物業管理專業競爭力的角度展開的。招生冷與就業熱并存是影響高職物業管理專業多年來生存發展的主要矛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可以探討從職業形象、社會認知和專業建設等多方面展開討論。因此,后續還需要從多方面探討物業管理專業發展的問題,從而促進高職物業管理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魯捷.物業管理實務課程體系建設探析[J].育與職業,2007(03).
[2]李春波.高職高專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09).
[3]羅紀紅.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D].重慶大學,2008.
[4]左文進.現代服務業視角下高職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代經濟,2014(22).
[5]尹明.“互聯網+”背景下室內設計專業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03).
作者:左文進 余家樂 單位: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