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漢語言文學核心能力培養對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漢語言文學核心能力培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漢語言文學核心能力培養對策

    一、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核心能力的內涵

    教師的專業能力可以劃分為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輔助能力。基本能力包括語言能力、交往能力等,是教師完成工作不可缺少的能力,但這不是排他性能力;輔助性能力是教師為了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所需要的輔助能力,如利用信息化工作的能力,這些能力能夠幫助教師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教師的核心專業能力是與現代學校教師的工作任務和對象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是具有排他性的能力,即教師的教學規劃和課程開發能力[1]。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合格的中小學語文教師。那么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具備的專業能力自是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能力培養方向了。顯然,語文教學規劃和課程開發能力是中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核心能力。這是語文教師區別于其他學科教師的本質性標志。具體地說,就是“善讀、能寫、會教”。善讀,是指文本讀解能力。要求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能運用語言文字學、文章學、文學、社會學等知識解讀文本,善于指導學生通過閱讀作品的語言文字,體會作者賦予作品的思想情感。能寫,即文學創作與應用文體寫作能力。掌握較好的寫作方法和技巧,能熟練地創作文學作品和教師工作常用應用性文體,做到表意明確、文從字順。會教,是指語文教學能力,將“善讀、能寫”的基本功綜合運用、轉化為教學能力。這里涵蓋了教師處理教材能力、選擇與整合教學內容能力、教學溝通能力、教學管理能力以及教學評價能力。“善讀”是“能寫”的基礎,“能寫”是“善讀”的應用。“善讀、能寫”是“會教”的根基,“會教”是“善讀”“能寫”的綜合運用。三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共同構成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核心能力。

    二、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策略

    專業核心能力是一個專業存在的靈魂。專業核心能力定位準確,一個專業的培養方向才能明確。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應在專業核心能力課程體系、實踐訓練上下功夫,實現課程教學與實踐訓練一體化。

    (一)構建專業核心能力課程體系

    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要以學科知識和教育實踐知識(包括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為基礎。如何奠定此基礎,其主要著力點就在于專業課程的設置上。而目前高師漢語言文學專業所開設課程孤立、分散、斷斷續續,內在聯系若隱若現,教師教育課程比例微乎其微。且所開設的獨立的語言課程與文學課程事實上并不能直接作用于中小學語文教學[2]。當然,這也是導致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不佳的重要原因。要改變這種局面,必須緊緊圍繞“善讀、能寫、會教”這一核心能力設置課程,建立課程群,打破傳統,跨越學科疆域,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尤其是專業核心能力整合課程,強化課程與培養目標、課程與課程之間的緊密聯系。限于篇幅,本文僅談專業核心能力主體課程,其余將另文論述。對應“善讀、能寫、會教”這一核心能力開設一門主體課程,實現“主次分工,相互扶持”的課程設置目的。如“善讀”層面,開設語言的理解與表達、文本解讀課等主體課程,輔之以經典誦讀、小學語文課文解析等輔助課程,各類文學類課程、語言類課程等基礎支撐課程。這些課程以日常生活語言、中小學語文選文為抓手,以語言的理解與運用、文本解讀方法運用為宗旨,以實踐訓練為手段,致力于學生的語言讀解能力的訓練。在“能寫”方面,設置寫作課為主體課程,應用文寫作、網絡寫作等為輔助課程。借助寫博客、寫各類文體文章、創作網絡文學作品等實踐應用途徑,解決“寫”的難題,貫穿“多寫才會寫,會寫才寫得好”的理念,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會教”層面,依托語文教學法課程,細化教師口語、課例觀摩與分析、見習與實習、班級管理等課程,通過試講、微格教學、說課練習、課堂觀察師生評議等方式訓練學生的教材分析與處理的能力、課題教學及教學評價的能力。此外,許多課程的教學內容應突出教育職業性。各類文學課程、語言課程,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上,多講些與中小學語文教學有關的內容。現當代文學課講魯迅的作品時可以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選文———《藤野先生》、《社戲》、《故鄉》、《風箏》等為主要課例;外國文學課可以重點分析《葛朗臺》、《最后一片葉子》等文;現代漢語課則側重中小學出現的語法、詞匯、修辭知識作系統性的整理與分析。同時,在價值取向上,各類文學、語言課程應側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抓住漢語的根。上述各門課程雖各有分工,各有重點,但都指向一個方向,那就是中文專業培養目標中的核心能力———“善讀、能寫、會教”。

    (二)多角度多途徑系統化專業核心能力實踐訓練

    課程是提供系統性理論支撐的平臺,而課堂之外則是將理論化為實踐,形成能力的最佳載體。理論課程體系與實踐能力訓練并抓,兩手都要硬,兩手平衡了,專業核心能力的基礎也穩固了。教育實踐與反思是教師專業核心能力發展的主要途徑。教育實踐內容包括教學實踐訓練、班級管理、教育教學見習與實習等。對師范生來說,教育實踐是理論學習向教學能力轉化的最佳載體,如何設計教育實踐就顯得極為重要。

    1.實施“三全”工程,建構高效的核心能力培養運行保障機制

    (1)明確“三全”指導思想。圍繞前文論述的“善讀、能寫、會教”,實施“三全”工程,展開實踐訓練。“三全”即“全員參與,全程指導,全面訓練”。全員,是指專業核心能力訓練面向全體學員,一個不能少,全員參與。全程,則是指專業核心能力訓練從學生一入校開始實施直至畢業為止,包括畢業實習期間。全面,是指圍繞核心能力進行全面、全方位的能力訓練。在“三全”訓練工程中,還有“一指”(指導教師)。“一指”是指每個技能訓練小組配備一位專業指導教師,負責學生的專業能力訓練,每周定期2學時組織教學活動。指導教師圍繞專業核心能力訓練方案,根據組員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量身定做訓練項目,如指導閱讀、修改文章、讀書交流、指導課堂教學、檢查教案等等,實現因材施教。

    (2)建立訓練組織機制。第一,成立集群式學習小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提高訓練效果、確保培養質量,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合理安排學生投入專業核心能力訓練。分組學習無疑是科學的方式。按約10人一組的標準,劃分若干學習小組,每組學生采用“集群式”學習方式,組員們在一起討論文學、研究文本讀解、修改習作、互評教學、設計教學方案,既可督促自己學習,也可觀測同學學習成效,從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運用學習小組學習,還能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學習意識。第二,組建實訓指導教師隊伍。實訓指導教師是保障專業核心能力訓練順利進行、提升學生專業能力的強有力后盾支撐。因此,我們給每個學習小組配備1名指導教師(由本專業的資深教師擔任),該教師負責指導本組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訓練,從學生入學直至畢業。同時,這些教師接受相關培訓,長期擔任實訓工作,作為實訓指導工作的中堅力量固定下來。第三,成立訓練工作指導委員會。由誰來管理專業核心能力訓練工作,關乎專業核心能力訓練的成敗與否。成立訓練工作指導委員會很有必要。委員會負責專業核心能力實訓文件的制定、管理與監督工作。其成員應以專業課教師為主體,中小學一線教師參與,學院(系)教學管理相關人員牽頭,實現大學與中小學對接、理論與實踐對接。

    (3)落實制度保障機制。關于制度,鄧小平同志有句名言:“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確保實訓有效性,制定相應的制度是決定性因素。比如解決穩定指導教師隊伍、增強學生的訓練認同感、規范教學管理的科學性等問題,必須建立相應的保障制度。第一,保障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指導教師是保障專業核心能力訓練質量的關鍵因素。為此,制定指導教師職責規定、指導教師考核與監測制度,讓指導教師明確指導職責,了解專業核心能力訓練的具體要求,保障指導質量。健全指導教師培訓機制,將指導教師的業務培訓制度化,從根本上激勵教師提高業務水平。第二,保障專業核心能力訓練內容。訓練要有方向、有目標,才能“一訓中的”。制定核心能力訓練方案、專業核心能力訓練考核方案是必須的方向引領。學習論觀點認為,學習是漸進的過程,能力是螺旋式上升的,故專業核心能力的訓練要步步為營,逐層遞進。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可細化、項目化專業核心能力訓練內容。比如,在善讀層面上可以細化為朗讀訓練、演講訓練、閱讀訓練、文本解讀訓練等具體能力項目,并對每一個項目訓練內容做精細的設計。第三,保障專業核心能力訓練管理與監督機制合理的管理與監督機制是工作程序化、規范化的繼續,有效的管理與監督是確保專業核心訓練質量的外部力量。管理與監督出在制定加強中文專業學生專業能力訓練的意見、專業核心能力訓練管理條例等文件的同時,建立專業核心能力訓練監督委員會,成員由學生擔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自主學習、自我管理。

    2.采用多元方式,組建專業核心能力實踐訓練體系

    (1)建立課前3分鐘朗讀制,強化訓練文本朗讀能力。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以“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作為課文朗讀的總要求。學生要學會有感情地朗讀,教師則更應具備相應的朗讀能力。建立課前5分鐘朗讀制,所有專業課的課前3分鐘用于朗讀,每個同學都要參與其中,讀完課文后由師生共同評價。采用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與朗讀能力。朗讀的文本以中小學語文課本、中外優秀詩文為主,直接與中小學語文教學一線結合起來,在朗讀中培養學生的課文誦讀能力與理解能力。

    (2)設立讀書報告會,訓練文本讀解能力。“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3]每周一次的讀書報告會、交流會,提供學生闡述閱讀理念與感受的平臺,讀書要交流,思想要碰撞,讀書報告會既可以促進交流,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在讀書報告會的基礎上衍生讀書講壇,將優秀的文本讀解讓更多的學生欣賞,傳播至校園的各個角落,提升文學讀解的文化意義。

    (3)采用“三百”方針,延伸寫作能力訓練。“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能力更是中文專業的核心能力。中山大學中文系所實施的“三百”(讀一百本書,寫一百篇讀書筆記,作一百篇文章)方針就是一個很好的先例,順應寫作與閱讀能力的過程性,將閱讀與寫作的訓練結合,延續于大學四年中不間斷的練習。我們在繼承中大好傳統的基礎上,利用文學刊物,如班刊、系刊、主題刊、手抄報等延伸寫作能力訓練。要辦好這些刊物,不但要有好的文筆,還要有好的策劃、排版設計以及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不失為一舉多得的妙事,既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也順勢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與合作精神。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越不寫,就越不會寫,越不會寫,就越不敢寫”,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沒有終南捷徑,只有艱苦實踐,只有多寫,寫多了自然文順、手順,“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因此設計好寫作的專項訓練顯得至關重要。

    (4)藉助網絡平臺,強化網絡寫作能力、信息運用能力。在當下網絡信息時代,網絡作為超級媒體,其根本特點就是突破信息交流、傳送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集多種現代信息手段于一身,利于雙向交流與學習。將網絡學習引入能力訓練,符合現代大學生求新、求變、求異、求趣的心理,讓學生通網絡平臺閱讀電子書、瀏覽文字信息等;網絡寫作,如建博客、機微博、寫QQ空間、制作個人網頁等。既可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可評價他人作品。網絡作文便于自己修改、同學評價,利于指導教師“面批”,增強修改成效的同時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也能提高“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5)引入競賽機制,提升專業綜合運用能力。通過各類的技能大賽,綜合提高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在競爭的舞臺中既訓練學生必備的心理素質,也考驗學生的專業能力。譬如,舉行詩文朗誦賽、演講賽、征文賽、博客大賽、教學設計大賽、課堂教學大賽、說課競賽、課本劇表演賽等等。通過競賽,提供學生專業能力綜合運用的平臺,鍛煉學生的膽略與競爭意識,在競爭中促進自己成長,提升專業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性色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福利| 成人影院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成人a在线观看| 成人三级k8经典网| 久久精品成人无码观看56| 欧美在线成人午夜网站|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欧美一部|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国产一区亚洲欧美成人| 成人伊人青草久久综合网破解版|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www成人看片|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免费| 久久成人无码国产免费播放| 成人a一级试看片|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欧美成人全部视频|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直播|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免费播放| 成人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成人a一级试看片|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麻豆tv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绿色|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