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普通話網絡課程傳播圖景及可適性探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普通話網絡課程傳播圖景及可適性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普通話網絡課程傳播圖景及可適性探究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技術變革使傳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技術賦能的網絡課程逐漸滲透在生活之中,本文從駐圈、破圈、立圈、融全四個方面介入,探討普通話網絡課程傳播景觀與機理。具體而言,從平臺、時空分析普通話網絡課程的優劣勢,與傳統課程對比進而探尋不同場域的新價值,并根據自身可適性分析如何把握其特色并應用于實踐中。

    【關鍵詞】普通話;網絡課程;傳播圖景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互聯網迅猛發展,網絡逐漸普及到各個家庭。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3.25億,占網民整體的32.1%。互聯網與教育的結合,加速了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網絡課程平臺、智能媒介使學習變得智慧化、互動化,突破了傳統教學中的限制,更多人享受到了學習的便利。但普通話網絡課程的使用現狀如何?傳統與網絡課程體系有何異同?在實際中如何結合院校及學生特點構建課堂體系?在未來應如何彌補不足發揮其優勢?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一、駐圈:理性分析,觀察網課傳播之圖景

    (一)普通話語音網絡課程開設基本情況:依托高校、課程數量多

    現為高校廣泛運用的網絡課程平臺有知到(智慧樹)、中國慕課MOOC、網易云課堂、騰訊課堂等,在中國慕課中搜索“普通話”關鍵詞,有100條相關結果。在知到App中搜索關鍵詞,共有9門課程。騰訊課堂中有448門相關課程,認證課程有18門。總體來說,在全網包括網課平臺、短視頻平臺、微信公眾號平臺等都有普通話相關課程。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中國傳媒大學開設的“語言傳播的發聲藝術”、浙江傳媒學院開設的“普通話語音與發聲”、上海戲劇學院開設的“影響力從語言開始”等。

    (二)普通話語音網絡課程優勢:時間自由、空間自由、優化配置

    其一具有時間自由度。網絡平臺24小時開放,可任意選擇學習時間段,并且視頻內容可以反復觀看,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視頻具有倍速播放功能,比如使用1.25倍速播放課程時,既能吸收知識又能節約時間。其二具有空間自由度。網絡課程依托手機、電腦等可移動媒介,因此靈活度高,不受空間限制。進行普通話發聲練習時,需要對著鏡子糾正自己的舌唇位置,如此就可以選擇在空閑教室、寢室或操場進行學習,優化教師和學習資源配置。數字教育資源的多元化發展,縮小了由于地域限制帶來的資源不平衡,打通了地域區隔,提高了知識服務共享度,即使是在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學生也依然可以選擇優質課程,接觸更新、更系統的知識。

    (三)普通話語音網絡課程使用存在的問題:時間短、距離感、反饋滯后

    其一,時長普遍較短。由于沒有學生的參與,不需要維持課堂秩序,也沒有學生與老師的互動,這類網絡課程時長普遍較短,一般在十分鐘左右,因此在有限的時間內,只會針對側重點進行教授,不夠深入。其二,演播室錄制,無法還原真實課堂,部分教師會選擇利用提詞器,由講課轉變成念課,缺少與學習者的交流感和親切感,容易導致師生之間的距離感。其三,無法進行及時反饋。由于互聯網屏幕前后信息存在滯后性,錄播課無法及時反饋學生的需求,直播課只能文字評論或連麥語音,缺少面對面的細節糾正。

    二、破圈:打破桎梏,探尋不同場域新價值

    (一)傳統課程體系:理論課+實踐課、大課+小課

    普通話語音與發聲是播音專業學生的基礎必修課,在傳統播音主持教學中,某高校招生簡章提到,開設普通話課程主要為了培養媒體及相關行業播音主持人才及播音教學研究人才。基本課程內容大致分為語音訓練部分、發聲訓練部分、綜合運用訓練部分。大部分高校的播音專業教師在授課時基本遵循教科書的設置體系,例如,使用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語音發聲(第三版)》,按照語音篇、發聲篇、綜合運用篇學習。在課程活動的結構上,大多學校秉承著理論課+實踐課、大課+小課的一套教學流程,在大課中講解理論知識,小課注重實戰訓練。

    (二)網絡課程體系:普適性、專業化

    在普通話語音網絡課程中,它的面向性更廣泛,對于教師、公務員、導游、新聞發言人等需要具備普通話交流和運用能力的職業有普遍適用性。以知到App中浙江傳媒學院開設的普通話課程為例,其課程大綱分為十章共47節課,在課程結構設計中,知識講解與教師示范相結合,選用有審美性、適用性的稿件進行練習。例如,老師在講解雙唇音時,先講述雙唇音的概念,講述b、p、m如何發音等理論,再進行發音示范,后講解易錯點,最后示范文章朗誦。

    三、立圈:本體延續,把握特色學科主動性

    (一)開創高校特色課程:引進資源、結合優勢

    首先,引進優質資源,包括網絡課程資源、技術設備資源等。西部地區許多高校缺乏優質教師資源和足夠的現代化設備,軟實力與硬實力相對較弱。因此在本校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可以積極引進其他高校的學習資源,與周邊高校合作教學,以線上的方式定期進行遠程指導,再配備專業的演播室錄音室設備等,既增加了軟實力,又推動了硬實力的發展。其次,結合學校特色與優勢,打造精品課程。在普通話課程革新過程中,要結合學校新發展理念與學生特點,讓普通話課程更有靈活性與針對性。不同的方言區存在發音習慣的差異,例如,貴州地區方言平翹舌不分、邊鼻音不分,甘肅地區方言前后鼻音不分,東北地區存在調值不準等問題。針對本校學生的發音問題,可以將網絡課程融入到傳統課堂當中,學生在網絡課程中聆聽、模仿教師的發音,由本校教師指導每位學生練習。

    (二)打開教學新思路:新式思維、多元技能、傳播文化

    首先,培養新式教學思維。教師在從教過程中,會逐漸形成固定的教學思維與教學模式,因此教師應打破傳統思維,積極利用互聯網進行探究式、互動式、啟發式教學,突破傳統課堂模式。可以將網絡課程融入課堂當中,注入更多趣味性的活動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其次,培養多元化技能。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育設備,讓課程變得智能化、現代化。例如,在講解發音器官時,可以使用觸摸式動畫、3D投影、AI技術等,讓學生真切理解并運用。比如在演示雙唇音b、p、m發聲時,將如何成阻、持阻、除阻的過程視覺化呈現,區分b、p的不送氣與送氣力量集中點,區分m的鼻腔通道等。最后,將地域傳統文化與歷史背景融入課程。在進行語音發聲的綜合訓練時,除了名家名篇外,還可以加入關于當地傳統文化的文章。例如,在遵義、井岡山等革命根據地,可以加入紅色文化,綜合運用所學傳承傳統文化,使教師從單一內容的傳遞者轉變為內容的制造者。

    (三)發揮學生能動性:主動創新、平臺實踐

    首先,培養融媒體思維與創新能力。新媒體時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具備與時俱進的互聯網思維,也需要積累實戰性經驗。可利用喜馬拉雅FM、蜻蜓FM等網絡電臺,B站、抖音等視頻平臺,將每日練聲練習、播讀練習等上傳至平臺,彌補課堂的時空局限性,并可創建老師評價、學生互評、自我評價、觀眾評價等多元評價體系,有利于學生全面了解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從而找到短板多加練習,發揮長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與優勢。其次,除了音視頻平臺外,還可以開設微博、微信公眾號等作為班級日志,班級學生輪流作為班級記者,如有班級活動或參加學校比賽時,可以派出班級記者將活動寫成新聞稿件在平臺上,既能培養作為文字記者與圖片記者的能力,又能記錄班級的成長與風采。

    四、融圈:立體共生,塑造藝術學科智能化

    首先是內場與外場。與其他文學類專業不同,傳媒類、藝術類專業不僅僅要學好理論文化知識,更需要根據本行業所需人才增加實踐性課程,探索“學用融合、講練一體、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專業教學模式。可以聯動當地的媒體單位或地區普通話測試中心,讓課堂走出校園,實現產學結合。如將班級分為小組,輪流到媒體單位進行實戰學習,利用設備進行直播或錄制,形成完整的課程鏈,其他小組的同學可在教室中觀看與學習,進行多屏互動。其次是線上與線下。在肺炎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成為各高校普遍的教學方式,為期一學期的教學通過網絡開展,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大部分學校按照課程表時間進行直播授課,但沒有統一的授課平臺,由于平臺參差不齊、功能不同,會出現無法導入PPT、網絡卡頓、學生上網課時玩游戲等情況。但線上教學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所以需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把線上方便快捷、涉及范圍廣的特點與線下針對性強、交流感強的特點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課堂效果最大化。最后是錄播與直播。在線上教學中,面對的可能是全國學生,如果全部采用直播的方式,優秀教師的課程安排無法統籌協調,所以可以采用錄播與直播相結合的方式,一些理論課程、次重點課程可以錄播,重點課程和需要互動討論的課程進行直播。例如,在進行普通話概念、普通話屬性、普通話基本特征這些概念性知識學習時,可以采用錄播的方式,在進行發音發聲學習時,采用直播的方式,二者結合以提高學習效率。

    五、結語

    “互聯網+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數字教育平臺,構建起一個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相應地,各高校也在積極響應“互聯網+教育”這一發展趨勢,播音主持專業教育更需要從傳統教育模式中解放出來,利用新媒體網絡學習資源,讓學習移動化、云端化、社交化,利用現有資源對普通話語音發聲這門課程進行革新,進行更高效、更有針對性的教學,為培養播音員、主持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CNNIC.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互聯網數據資訊網,2021-08-27.

    2.遵義師范學院人文與傳媒學院學校概況[EB/OL].遵義師范學院官網,2020-10-19.

    3.王璐,吳潔茹.新編播音員支持人訓練手冊:語音發聲[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279.

    4.董峰.應用藝術類一流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的內涵與重構[J].藝術教育,2019(12):13-16.

    5.趙冬梅,吳士健,孫繼強.發展互聯網經濟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問題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6(11):173-178+183.

    作者:郭美婷 單位:遵義師范學院人文與傳媒學院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成人短视频完整版在线播放|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人77777在线播放| 成人影院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777777被爆出|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欧美综合成人网|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成人a毛片视频免费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校园激情|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四虎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 国产成人精品动图|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乱码大片a毛片|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