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教育下電大教師管理能力優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網絡教育相對于傳統教育在形式和內容上都發生了巨變,電大教育的目標群體、教學方式和教育資源更加開放和靈活。傳統的電大教育相對滯后的教育觀念、信息技能、教學模式和師生關系面臨著挑戰。通過系統化的網絡教育體制機制創新,加強教育理念、信息技能等方面的建設是實現網絡教育背景視野下電大教師教學管理能力提升的較優路徑。
[關鍵詞]網絡教育視野;電大教師管理能力;優化路徑
一、引言
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網絡教育平臺的出現優化了人們信息獲取的方式和途徑,也成為優化教學效果的手段之一。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和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在體育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使用現狀的基礎上,對電大在校師生對于體育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的平臺優勢、內容形式、溝通方法、其他功能等方面的使用意向進行調查分析。調查得出師生對網絡教育平臺大多持支持態度,并通過師生對由系統和第三方平臺提供的多種功能的不同使用意向,得出體育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注意采用的內容形式、功能類型等發展策略。為網絡教育平臺成為一種切實有效的輔助教學手段提供理論與現實依據。
二、網絡教育視野下電大教師管理現狀
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電大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要提高電大教學質量,就要重視教師隊伍建設。處于知識經濟環境下,高校教育從精英化轉向大眾化,電大職業教育因此而遭到了沖擊,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電大教育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特別是電大教師很多都是兼職,其職業素養以及教育水平都難以滿足學生的教育需求。文章針對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提升電大教學質量的相關問題展開研究?;鶎与姶笫俏覈姶蠼虒W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建設應該作為基層電大建設的重點部分,從而促進開放大學的進一步發展,讓電大在現代遠程教育中搶占制高點。本文以目前高校教學的微信應用情況為基礎,剖析現存應用狀況的優勢和劣勢,深入分析微信全面應用于高校教學存在的機會和威脅,最后對高校教育的進一步改革和現代化建設提出合理的建議和期望。本課題以體育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的使用現狀和未來的發展策略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電大在校學生300名、電大教師53名為調查對象,對愿意使用網絡教育平臺的師生進行問卷調查。根據本文需求,利用中國知網、中國期刊網以及電大圖書館數據庫等在線網絡數據庫進行收集并查閱關于網絡教育平臺開發的詳細情況以及網絡教育平臺與體育學科教學相結合方面的資料,并對材料進行系統的整理、歸納和總結,為研究提供線索和理論依據。
(一)問卷的發放和回收。本次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調查一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288份,其中有效問卷280份,有效回收率93.33%。在280份有效問卷中,有9份選擇了“不愿意使用體育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下文只對選擇“愿意使用體育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作為輔助教學手段”的271份問卷進行分析。本次對在職教師進行的調查一共發放問卷53份,回收問卷48份,其中有效問卷45份,有效回收率為84.91%。在45份有效問卷中,有4份選擇了“不愿意使用體育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下文只對選擇“愿意使用體育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作為輔助教學手段”的41份問卷進行分析。
(二)問卷的效度檢驗。為確保問卷的有效性,邀請研究體育教學方面的專家對問卷設計初稿進行了評價,采用五級量表進行問卷的效度檢驗,檢驗內容包括問卷的設計、內容和結構三個方面。再根據專家的意見進行必要的修改與補充。從專家評價結果來看,問卷設計能達到本研究任務的要求,具備有效性。對所問卷所得的調查數據進行數理統計,并且運用Excel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根據本研究的需要,采訪相關體育教學方向的專家、教師以及有過運營網絡教育平臺經驗的專家,全面了解網絡教育平臺的可用功能及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三、網絡教育視野下電大教師管理能力分析
(一)網絡教育平臺的優勢及師生的使用目的和需求。移動學習的優勢在于其學習行為因需化、學習形式便捷化、內容活動互動化、實現方式數字化以及學習環境情境化,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也屬于移動學習的一種,滿足學生在課堂中無法滿足的需求。本次調查針對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所具備的優勢進行調查: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在師生眼中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自主進行知識學習以及學習資源共享,分別有60.52%的學生和75.61%的教師選擇自主學習,以及有46.86%的學生和75.61%的教師選擇學習資源的共享。43.17%的學生認為在線進行知識檢測是其最大的優勢,而教師卻不太認同這一觀點,僅有17.07%的教師選擇。35.06%的學生偏向于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可以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互動,這一觀點也受到了教師的認可,有56.1%的教師選擇。33.58%的學生和24.39%的教師選擇了其能夠及時接收通知消息的作用,以及只有25.83%的學生和2.44%的教師選擇了1對1問題答疑。由此可知,學生與教師對于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的優勢認知集中于自主學習、資源共享等簡單直接的功能方向,更多的是知識點的講解或文件資料的分享。相比較來說,及時接收通知消息、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和1對1答疑的作用,在師生眼中都比較不重要,用網絡教育平臺進行交流也的確不如微信群聊、短信通知等方式更加方便及時。
(二)通過網絡教育平臺與師生交流的使用意向。受傳統體育教學觀念的影響,傳統體育教學往往過多突出教師的中心地位,教師則更多把注意力放在備課,講授、示范動作和組織教學方面,而學生在教學交流與交往中總是處于被動的地位,教學過程學生的一切活動總是圍繞著教師所布置的內容進行,導致師生之間缺少溝通交流。而當代大學生雖然在課上交流互動比較活躍,但是在課余時間是很少一起討論,其主要原因在于同學們課下閑暇的時間不固定,所以很難聚在一起討論問題。通過網絡教育平臺進行線上交流的方式,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本次調查電大在校大學生對于通過網絡教育平臺與教師交流的使用意向:81.18%的學生愿意在線上進行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88.93%的學生愿意在線上與教師進行交流討論。且在這88.93%(241人)愿意在線上與教師進行交流討論的學生中,有58.92%的學生認為線上一對一交流最為有效,26.97%的學生認為通過在圖文消息的底部進行留言可以很好地促進師生間的交流,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14.11%的學生則選擇了由教師發起的投票進行。而本次調查電大在職教師對于通過網絡教育平臺與教師交流的使用意向:95.12%的教師愿意在線上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85.37%的教師也表示愿意在線上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對這85.37%(35人)的愿意在線上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的教師進行調查后發現,有51.43%的教師認為線上一對一交流最為有效,40%的教師認為通過在圖文消息的底部進行留言可以很好地促進師生間的交流,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8.57%的教師則選擇了由教師發起的投票、學生參與投票的方式,此結果與學生的意見相差不大。三種方式各有利弊,一對一交流的方式更具有針對性,解決問題最為經濟有效,而文末留言的方式則更多的局限于解決由文章內部的知識而發現的問題,其優點在于較為私密,可以選擇是否對外公布,而通過教師發起的投票,則主動權在于教師是否想了解、了解哪些方面學生的內心想法。
四、網絡教育視野下電大教師管理能力優化路徑
(一)充分利用平臺的各項功能,挖掘其教學價值,完善此類網絡教育平臺的用戶體驗。網絡教育平臺作為一個具有通訊溝通、社交屬性、平臺架構功能的交流平臺,為移動學習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應用方式。平臺系統以及第三方外接平臺所提供的功能多種多樣,不應局限于基本的圖文推送,不斷開發,以滿足師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要。
(二)不同種平臺之間互相借鑒,充分發揮網絡教育平臺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以教師個人為單位建立的網絡教育平臺和以學校(院)為單位建立的網絡教育平臺盡管成立主體不同,但都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體育學習和活動。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要,相互借鑒不同平臺之間的優缺點,完善自身功能。
(三)以圖文推送形式為主,適當增加視頻消息,以平臺互動為輔。平臺推送的內容因其形式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使用效果,使用學生喜歡、認可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效果。因此,應首先保證圖文推送的形式,并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視頻形式的消息,平臺互動為輔助形式,在必要情況下再使用語音形式推送消息。
參考文獻:
[1]周珺,陳東.全媒體環境下成人網絡教育模式探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3).
[2]王竹立.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困局與出路———兼論網絡教育模式的創新[J].遠程教育雜志,2014(2).
[3]郭,陳麗,陳庚.互聯網基因與新、舊網絡教育———從MOOC談起[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3(4).
作者:李穎 單位:福建廣播電視大學三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