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物理實驗教學方法探索(5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初中物理課堂實驗教學的方法
摘要:在初中階段的物理課堂中,有效加入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打開認知的局限,從而能夠掌握正確的學習物理知識的方法,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從而最終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物理素養。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探究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眾多環節中,探究性實驗教學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這個部分在新課改中有明確的要求,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初中物理教師,一定要正確看待實驗教學,在符合新課改的要求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最正確的教學。通過探究性的實驗教學,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基礎物理實驗的實行步驟,并且能夠通過自身的實踐,掌握物理知識的發現規律,從而提升自身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促進自身全面物理素養的培養。
1將課堂實驗和教學進行緊密結合
筆者認為,單純地進行書面知識的教學,學生不足以掌握其要義。單純地進行實驗探究,學生也不能夠領悟這么做的意義所在,只有將兩者結合在一起,才能夠真正發揮探究性實驗的教學功效,才能夠幫助學生真正的掌握相關的物理知識。由此,作為一名優秀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師,一定要學會將兩者結合在一起進行相應知識點的教學,幫助學生真正的掌握相應的知識點。例如,筆者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彈力這個環節使用的就是邊學邊實驗的方式進行教學。首先,筆者先詢問學生,你印象中的彈力是什么樣的?如果沒有了彈力,這個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學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并闡述了自己對于彈力的認知。在此基礎上,筆者給學生明確了自己對于彈力的定義,讓學生尋求自己的認知和定義之間的區別,并尋求其原因,在此基礎上用彈簧測力器進行彈力的實驗,從而豐富了學生對彈力的認知,了解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彈力是什么,有什么功效。邊學習邊實驗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到了彈力的相應知識點。
2將實驗的空間進行有效的擴充
在最基礎的階段,筆者鼓勵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科學實驗儀器在教室內進行基礎的實驗探究,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實驗素養的基礎上,就可以鼓勵學生為了達到研究的目的,自制相關的實驗儀器,在更廣闊的空間內進行相應實驗的探究,從而能夠最大程度的滿足自己對于物理世界的認知。例如,筆者在講述有關壓強的相關內容的時候就鼓勵學生通過自己手邊的素材進行實驗儀器的設計,進行相應的實驗。有些學生發現,之所以小刀可以把橡皮切開,這里就運用了壓強的相應原理。有些同學通過自己的方式尋找到了汽水瓶和輸液管,將之結合制作成了,運用壓強進行輸液的吊水坪。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實驗教學,學生能夠豐富自己對于相應知識的看法,從多角度進行思考,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物理實驗素養。
3鼓勵學生在合作中完成相應的實驗探究
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不僅僅要培養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的能力,還需要培養學生能夠在相互幫助下完成大型實驗探究的能力。因為拋開學校內的物理實驗較為簡單,學生一個人就能夠完成實驗探究,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如果真的需要進行實驗探究,大多數還是需要多人合作完成,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在學生階段就養成合作探究的能力。由此,教師需要有目的性的設計一定的大型物理實驗,讓學生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夠完成,從而提升學生的實驗能力。例如,筆者在講述物理的浮沉條件的相關內容的時候,給學生準備了三組對照實驗,一組里面設計的鹽水,一組里面設計的白開水,一組里面設計的油水,在里面放入雞蛋,觀察其浮沉條件,在此基礎上改變每一組的配比,再此觀察其中雞蛋的浮沉條件。這個實驗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夠完成,并且需要詳細的分析。筆者讓五人一組進行實驗,在一節課下,只有少數的小組能夠達到教師的要求,尋找到想要的規律,這就是學生合作能力不足的體現。由此,筆者告知學生合作探究需要的注意點,并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多舉辦相應的大型物理實驗探究,從而豐富了學生對于合做實驗的認知,提升了自身的合作探究能力。
4有效通過生活素材尋求實驗的探究點
筆者認為,課本上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但是生活中的物理知識是無窮無盡的,由此,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并對之進行自身的探討總結,從而發現其出現的規律。通過這樣的鼓勵性實驗教學,學生就能夠養成觀察身邊發生的事情的好習慣,從而能夠隨時隨地的進行思考,隨時隨地的鞏固自身的物理知識,最終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和鍛煉自身的物理綜合素養。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階段,科學合理地開展實驗教學對于學生的物理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也是新課改賦予教師的使命。作為一名優秀的初中物理教師,一定要打破思維認知,積極準備豐富多彩的實驗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從而強化學生的實驗思維,培養學生的全面綜合實驗素養。此路漫長,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錢愛華.初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4,(32).
[2]宋京學.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0(05).
作者:畢樣才 單位:江西省貴溪市白田鄉白田中學
第二篇:大學物理教學方法中實驗教學的作用
摘要:大學物理知識和規律是由人們經過多次反復的實驗,由實驗所得出的總結,演算得出的。因此實驗教學在物理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在大學物理教學中,應用實驗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在探究實驗過程中,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作用
0引言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是物理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是落后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學習中面臨著一些困難,影響了物理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習是很難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績的,也很難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當前大學物理教學只有重視實驗教學方法才能夠真正地提高物理教學水平,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實驗教學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地位
1.1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基礎
在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也是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在物理教學中可以主動觀察實驗現象,提高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也是一個加深對物理知識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學生可以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理論聯系實踐能力。在大學物理教學之中,實驗教學不僅具有一定的時限性,也具有一定的明了性,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可以更加容易接受物理知識,對于學生理解一些比較困難的知識有著極大的幫助,由此可見,大學物理教學的基礎是實驗教學。
1.2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主要內容
大學物理教學分解為三種因素,實驗,概念體系和教學。由此可見,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主要內容。實驗教學不僅在物理教學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而且對于物理其它方面的教學有著極大的幫助。實驗教學可以形成概念體系與概念體系,教師才能夠進行物理內容的整體教學,綜上所述,實驗教學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學生做實驗的過程就是一個對物理概念和定律消化的過程,也是一個對物理知識增加認識和理解的過程,因此,物理實驗是必不可少的。
1.3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方法
很多學生在學習物理中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是,物理知識是抽象的,是難以理解的,這時物理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是合適的教學方法,可以通過實驗教學,來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解一些定律的時候,可以改變傳統的講解模式,在給學生講解完知識之后,指導學生做演示實驗,學生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就能夠對定律有個全面的理解,通過這種理論講解加實驗教學的方式,學生就能全面理解抽象的物理定律,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使物理課堂變得豐富多彩。
2大學物理教學方法中實驗教學的作用研究
2.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對于學生來說,問題意識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不論是對于學習還是以后的就業都有著很大的幫助。在大學物理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驗教學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完物理知識之后,可以給學生提出探究性的問題,然后指導學生做實驗。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就會帶著問題去做實驗,然后在做實驗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問題。
2.2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物理的探究興趣
興趣的培養對大學生來說也是比較重要的。學生只有對知識產生興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物理知識是比較抽象的,比較復雜的,學生具有了學習興趣,才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單純的理論知識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利用實驗教學,來創造一些教學情境,增加物理課程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然后主動探索知識。教師可以把物理教學中的知識,還原成生活場景,然后再進行實驗演示,讓學生在生活場景中理解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通過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使物理課堂變得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也能夠把抽象的物理知識變得具體化,這樣學生就能夠激發自己的探究興趣,從而提高學習興致。
2.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利用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的學生會通過土電話進行對話,有的會選擇鋼絲,有的選擇鐵絲,塑料繩等,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會根據自己的創新性的想法來進行實驗操作,不僅學會了物理知識,還能對聲音在生活中的應用情況進行了具體的探究,從而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2.4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對于大學生來說,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比較重要的。大學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實驗教學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系實踐能力。教師通過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學生就可以在做實驗過程時對理論知識加以記憶和消化,這種方式比單純的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更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學會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對于以后的就業有著極大的幫助。
3結束語
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的實施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物理教學只有不斷的創新,不斷的改革,才能夠真正的提高教學的發展水平。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教學,教學是物理教學的基礎,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也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在物理教學生只有更合理的運用實驗教學才能真正的體現出物理教學的價值,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鐘士軍.物理探究學習工具設計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2]石娜娜.實驗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D].開封:河南大學,2013.
[3]明秀坤.探究學習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
作者:梅策香 柳鈺 曾利霞 單位:咸陽師范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第三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地位分析
摘要:當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存在忽視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這不符合第二代認知科學的基本觀點———具身認知觀所揭示的人類認知機理。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在學生習得物理概念和規律以及形成科學精神過程中具有獨特的功能,故實驗教學設計應遵循學生分組實驗優先原則、真實實驗情境優先原則和學生生活體驗素材優先原則。
關鍵詞:具身認知觀;高中物理;實驗教學
第二代認知科學提出三個基本觀點:認知是具身的、認知是情境的、認知具有動力系統。認知的具身性為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為什么具有極其重要性的原因提供了充分和科學的解釋。因此,本文在具身認知觀視域下對當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實驗教學的功能及其設計應該遵循的原則等問題展開分析,試圖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應有的地位。
1當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尷尬地位
1.1國家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提出的要求
眾所周知,國家歷來在各種文本中都明確指出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擁有重要的地位。比如教育部制訂的關于課程的綱領性文本———《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具體目標”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部分分別做出規定:“認識實驗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實驗的一些基本技能,會使用基本的實驗儀器,能獨立完成一些物理實驗”;“經歷科學探究過程,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嘗試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驗證物理規律”;“……能體驗探索自然規律的艱辛與喜悅。”[1]從國家對高中物理課程目標的規定里反映出物理實驗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絕不是可有可無或者處于邊緣化的地位。關于高中物理實驗的教學要求,在其他各級各類的國家教育行政機關出臺的文件中也是明確無誤地做出相應的具有很重要地位的規定和要求。在各種物理教科書的前言中,都會不約而同地指出: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那么,物理教學是毋庸置疑要高度重視物理實驗的教學。
1.2高中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師教學中的尷尬地位
物理學本身的學科邏輯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都要求學習物理要重視物理實驗的學習和教學。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許多物理教師往往是嚴重地忽略了實驗教學,導致高中物理實驗在教學中處于尷尬地位。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是不是實驗僅僅是物理學家在探索物理規律的時候所需要的,而在學習物理時是可有可無的,或者是對學好物理并沒有真正的幫助。帶著這些問題,筆者訪談了一些高中物理教師,有的教師坦誠地認為,對物理學的發展來說,物理實驗是很重要的,對物理教學來說,由于國家的規定和要求,物理實驗也是很重要的,但是,他們認為對提高學生的物理考試成績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幫助。因此,在他們實際的教學中,往往是十分輕視物理實驗的教學,尤其不重視學生分組實驗的教學。一些物理教師為什么持有這樣的觀點,是因為他們發現許多學生在實驗室往往是帶著玩耍的態度做實驗,對通過實驗習得物理概念和規律不感興趣,沒有像科學家那樣研究物理現象,更談不上有科學家那樣嚴謹科學的態度。從教師的角度看,與其讓學生在實驗室鬧哄哄地玩一節課,還不如教師自己在黑板上講解一下實驗,多講幾道習題,似乎這樣的教學效率更高。除了物理課堂實驗教學的表面現象看起來亂哄哄的會讓物理教師不愿意花更多時間進行實驗教學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下的物理測試題在考查物理實驗維度上的效度非常低,比如一些實驗測試題學生只是通過題海訓練而沒有動手做過該實驗的情況下也能正確回答。此外,影響學生能否正確回答各類測試題的因素非常復雜,表現在因素多,而且多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難以直接揭示出來,導致教師無視或體會不到物理實驗對學生真正學好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重要性和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導致一些教師不明白物理實驗對提高學生學好物理知識與技能以及考試成績具有關鍵性的作用,他們寧可采取題海戰術———一種短視行為,認為題海戰術對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具有更直接、高效的作用。殊不知,題海戰術往往導致學生機械解題,并不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更談不上靈活應用,當問題的情境改變了以后,許多學生就束手無策。忽視實驗的物理教學,既不能提高學生的物理考試成績,又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終身發展。
2具身認知觀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應有地位
2.1具身認知觀視域下認知過程的基本機理
認知的具身性是第二代認知科學的基本觀點之一。所謂認知的具身性是指:“心智有賴于身體之生理的、神經的結構和活動形式。如果說‘活動’實際上是主、客體的相互作用,那么,也可把心智理解為深植于人的身體結構及身體與世界(環境)的相互作用之中。”[2]首先,這里說的“心智”和“認知”是同一概念;其次,身體結構除了人的大腦之外,還包括人的所有其他器官在內,那么,認知不但與大腦有關,還與身體其他器官有密切的關系;再次,認知與人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息息相關,承認了這一點,就是承認了認知與主體經驗的密不可分,因為人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的直接結果相對于人來說,就是經驗的獲得或者說體驗的增加。認知的具身性在第一代認知科學中被嚴重忽略了,然而,認知的具身性思想卻是有淵源的,從認識論的角度看,認知的具身性強調的是整體思想,與古代中國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謀而合,與西方19世紀格式塔學說主張的“現象的經驗是一個整體,不可分解為感覺元素,因為整體不等于部分之總和”[3]的思想一脈相承。此外,西方一大批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像杜威、胡塞爾、海德格爾、皮亞杰、維果茨基等人也持有認知的具身性觀點,并為認知的具身性理論的興起開創了先河。
2.2高中物理實驗在學生習得物理概念和規律過程中的功能
從哲學認識論的角度來說,人的認識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規律。高中物理概念和規律無不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學生要充分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也只能從實驗開始,從實驗現象的觀察開始,把感覺器官感知到的信息通過抽象思維逐步上升到理論性認識。因此,高中物理實驗在學生習得物理概念和規律過程中具有打基礎的作用,是物理抽象思維的邏輯起點。從第二代認知科學的基本觀點之一———認知的具身性來看,高中物理實驗是深度調動學生參與物理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尤其是學生分組實驗,每個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學生不僅是大腦器官參與了學習,而且是全身心地參與了學習,涉及到學生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器官,還會激發學生的第六感覺———直覺的參與,總之,是具身性參與。學生在這些感知過程中獲得的不僅是收集了實驗資料和觀察到實驗的結果,更重要的是由于認知過程的具身性和情境性,給學生后續的抽象思維和意義建構過程提供了必需的豐富的素材和背景。這些素材哪怕是零散的、細微的,背景哪怕是模糊的、變動不居的,按照第二代認知科學理論,這些素材和背景卻是學生展開思維過程和意義建構不可或缺的條件,它們在學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物理概念之間的關系和掌握物理規律和原理的過程中起作用的方式和時機往往是非線性的、混沌的,因此,它們具有不可替代的條件性和支撐性作用。假如缺失這些條件,學生實際上沒有發生真正有物理意義的學習。假如是幾個學生一組進行合作實驗,還會涉及到其他很重要的學習目標,比如學生間的交往、合作等能力目標。
2.3高中物理實驗在學生形成科學精神過程中的功能
科學精神的核心要素當首推實事求是的精神。在物理學的領域里,就是尊重物理事實、客觀對待實驗現象、遵循物理規律進行實驗設計、忠實記錄實驗數據、探究物理現象背后的本質和規律。物理學本身具有的獨特品格及其以物理實驗為基礎的實證精神恰好是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精神的絕佳契機。新課程設計了許多探究性的物理實驗,學生在探究性的物理實驗中,要親歷物理研究過程,親自解決自己特定的問題,親自動手做物理實驗,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預想不到的現象和困難,解決過程往往不是線性的,要經歷種種曲折,要嘗試運用各種假設[4],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否秉持老老實實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對學生能否真正學好物理學就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同時,學生能否忠實于自己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和數據,尤其是當實驗事實或數據與預想的或教科書上的結果不一致、不吻合的時候,對學生的科學精神的形成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假如學生在這個時候堅持自己的觀察結果,那么,學生就不會輕易放棄,就會追根究底,要么現成的結論有偏差,要么自己的實驗存在不合理因素,要么兩者都需要修正,這就是探索自然規律的真實過程。換言之,學生的科學精神在高中物理實驗中應該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形成,而不是靠無效的、生硬的說教和灌輸來培養。
3具身認知觀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設計原則
3.1學生分組實驗優先原則
當物理教師遇到某一節課需要進行實驗教學時,而教師又有條件可以在兩種方案中選擇:學生分組動手做實驗,教師課堂演示實驗。按照具身認知觀,教師應該采用學生分組實驗優先原則,即選擇學生分組實驗方案。即使學生分組實驗可能會花費更多一點時間也在所不惜,因為學生親自動手獲得的體驗是教師無法傳遞給學生的,在更多主動、獨立的體驗中獲得的知識的質量往往也是遠高于用其他方式獲得的。這與學生僅僅觀察教師的演示有本質的區別。再者,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對學生學習物理學的興趣的產生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習物理學的難度。
3.2真實實驗情境優先原則
當物理教師遇到某一節課需要進行實驗教學時,而教師又有條件可以在以下幾種方案中選擇:觀察教師演示實驗、觀看錄像中的演示實驗、觀看實驗掛圖或PPT上的圖片、觀看屏幕上的動畫。按照具身認知觀,教師應該采用真實實驗情境優先原則,即讓學生觀察教師演示實驗的方案,而不能貪圖簡便,讓學生看一下錄像算完事,更不能選擇PPT圖片或動畫,尤其是動畫的方案是下下策,因為是假的。即使錄像中的演示實驗做得比教師親自動手做得質量要好一些,也不輕易采用錄像視頻的播放方案,因為學生在真實實驗情境中觀察自己的老師做演示實驗,除了習得知識與技能之外還有助于形成正確科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3學生生活體驗素材優先原則
當物理教師遇到某一節課需要給學生進行舉例說明教學時,而教師又有條件可以在兩種方案中選擇:學生普遍在生活中可能體驗到或觀察過的日常物理現象素材,學生幾乎沒有觀察過的物理現象素材(比如,只有在生產或科研過程中才有的物理現象)。按照具身認知觀,教師應該采用學生生活體驗素材優先原則,即優先給學生舉例普遍在生活中可能體驗到或觀察過的日常物理現象素材,即使舉例的日常素材是司空見慣的也比教師憑空給學生描述的要強,因為學生曾經體驗或觀察過的現象,在教師的提醒下,學生很可能會重新激活體驗,一旦學生過去曾經的體驗被激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學生由于此刻沒有做實驗所造成的缺陷(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把學生生活體驗素材優先原則也歸入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設計原則),再者,抽象難懂的原理更需要具象化的、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其維.“認知革命”與“第二代認知科學”芻議[J].心理學報,2008,40(12):1306—1327.
[3]施良方.學習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盧尚建.高中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研究[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3:192—193.
作者:盧尚建 單位:溫州市教師教育院
第四篇: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目前,在我國新課程改革教學活動中,物理作為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理性邏輯思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物理實驗教學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逐漸成為教師關注的教學問題。本文將簡要分析,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方面的相關內容,旨在進一步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效率,促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接受物理教學活動。
【關鍵詞】合作學習;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應用
在新課程改革發展的前提下,高中物理教學更加重視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強調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應用的優勢,應通過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優化教學模式和創新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如何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積極的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激發學生參與物理實驗教學活動也非常重要。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重視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究,對于其自身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模式的重要性
目前,在高中物理實驗課程教學中,很多物理教師已經開始關注到改變傳統實驗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在開展物理實驗教學中,由于物理教師對合作學習模式的認識不夠,在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環節,仍停留在表面形式,很難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效率。我們都知道,合作學習不但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學習品質。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及主體意識,為學生參與物理實驗活動提供一個相對輕松、良好的平臺,使學生可以自由的發揮自己的能力,參與物理實驗的整個過程。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的改善傳統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學生被動聽教師指揮進行實驗操作的問題,物理教師更多的時候是扮演著引導者,及時的幫助學生解決在物理實驗中存在的問題。
2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2.1“不講先做”,激發學生探究的好奇心
高中物理實驗同理論一樣重要,強化實驗教學是新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重要要求,也是高中物理課程發展的需要。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實現“不講先做”,激發學生探究的好奇心這這教學目標。在開展物理實驗活動的環節,物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首先進行物理實驗,激發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好奇心,在學生完成實驗活動后,再進行物理知識的講解,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因此,“不講先做”,激發學生探究的好奇心,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參與物理實驗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物理學習素質的提升。
2.2“邊講邊做”,強化師生、生生合作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邊講邊做”,強化師生、生生合作,也是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應用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物理教師可以在學生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邊講邊做”,在理論知識講解的同時,規范學生物理實驗操作的行為,在觀察學生進行物理實驗的過程中,及時的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使學生可以通過與同學之間的合作,與教師之間的合作,順利的完成物理實驗探究的過程,提高自身參與物理實驗的能力。因此,“邊講邊做”,強化師生、生生合作,是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中非常重要的內容。
2.3“邊做邊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邊做邊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也是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應用的主要內容之一。在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活動中,物理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物理實驗的環節,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活動,在每個物理實驗活動結束后,對物理實驗的過程及實驗結果進行總結,在這一過程中,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與運用,使之可以更加全面的學習物理知識。因此,在物理實驗教學中,重視“邊做邊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這一點也非常重要。
3結語
綜上所述,物理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重視實驗教學的開展,有利于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物理原理的構成與發展,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效率。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通過發揮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應用的優勢,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物理實驗活動的積極性,使之可以及時的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重視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金波.探究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速讀(上旬),2014(10):209-209.
[2]姚偉佳.淺談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小作家選刊,2016(08):156-156.
[3]陳健龍.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速讀(上旬),2014(12):199-199.
[4]王其陽.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及實踐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8):4-4.
作者:陳東華 單位:江蘇省常熟市王淦昌中學
第五篇:虛擬實驗促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摘要:物理學科是初中教學的重中之重,而物理實驗又是物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好物理實驗對提升學生物理整體學習水平具有促進意義。誠然,物理實驗是物理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識的直觀體現,而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成績,優化物理實驗方法與策略十分必要。本文介紹了一種新型、高效的物理實驗教學方法,即“虛擬實驗”教學策略,并闡述了運用虛擬實驗促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水平提升的有效策略,以饗讀者。
關鍵詞:虛擬實驗;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原則;有效策略
新課改的實施對初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它強調,初中物理教學要更加關注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實現,更加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更加注重學生質疑、探究與創新等能力的培養。毋庸置疑,物理實驗是實現以上基本要求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徑,故如何巧用物理實驗教學方法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水平是初中物理教師面臨的棘手任務。虛擬實驗是一種依托現代先進科技的實驗教學方法,它極大提升了教師“教”和學生的“學”的效率。
一遵循一定原則,做好虛擬實驗的開發制作
開發與制作迎合學生“學”和教師“教”的虛擬實驗是運用虛擬實驗促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基礎與前提。因此,教師要遵循一定原則,做好虛擬實驗的開發與制作。目前,科技領域交流流行的虛擬實驗開發工具主要有Flash軟件、Java軟件、C++、VRML等,教師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運用恰當的虛擬實驗開發工具制作最能構建高效初中物理實驗課堂的虛擬實驗。關于初中物理虛擬實驗開發,教師可遵循以下原則:科學性原則、仿真性原則、沉浸性原則、易操作性原則、實用性原則等。即教師在開發虛擬物理實驗時,要盡可能采用科學的開發方法,確保信息真實,不誤導學生,盡可能迎合學生最近發展區,充分調動學生興趣與激情;仿真性要強;所開發的虛擬實驗要最能提升物理實驗教學質量。例如,在“小孔成像”(樹林光斑)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Flash軟件開發虛擬實驗,而教師所開發的虛擬實驗要能夠達到“讓學生懂得小孔成像原理,影響小孔成像‘像’大小的因素,并能夠輕松、認真、仔細、高效地完成物理實驗”的最終教學目的。再者,所開發的虛擬實驗操作性和實用性要強,在學生簡單拖動鼠標時能輕松達到完成每一步“小孔成像”步驟,讓學生通過電腦操作虛擬實驗享受親臨物理實驗的真實體驗。總之,虛擬實驗開發是其實施的基礎,教師要重視并做好開發環節。
二巧用虛擬仿真演示型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興趣
物理實驗一直是學生物理學習的重難點,很多教師在實驗進行過程中往往采用自己先動手實驗,然后學生觀察實驗的方式進行教學。但不可否認的是,學生的觀察相對于教師的演示實驗具有滯后性,當學生經過仔細觀察依然難以掌握實驗步驟和實驗現象后,其學習積極性便會驟減,這不利于學生的物理實驗學習。但是,虛擬仿真演示型教學模式則能很好解決這一問題,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學生物理實驗積極性。教師的實物儀器實驗演示不利于學生觀察、記憶與鞏固,采用虛擬實驗仿真演示型教學模式能極大克服這一弊端,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天平的使用”物理實驗中,如何培養學生精準、科學使用天平的能力是物理教師的主要任務。但是傳統的實物儀器演示教學不能使坐在教師每一個角落的學生觀察到教師的實驗,這對學生的天平實驗學習很不利。因此,教師可以采用虛擬實驗演示的方式,讓學生有足夠的觀察和學習時間,繼而高效提升其天平使用準確性與高效性。首先,教師要確定好虛擬實驗目標。可將該實驗目標確立為:會調節與使用天平,會運用天平稱量固體、液體質量,并學會增減砝碼,能夠準確、科學地記錄測量結果。其次,對學生興趣、能力等進行分析,確定虛擬實驗演示和講解次數。教師要基于學生的興趣、認知以及能力等確定虛擬演示實驗次數,提升學生的接受能力。最后,要強化討論,提升學生的質疑、探究等能力。
三以虛擬探究分組型模式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實驗旨在培養學生的質疑、析疑、探疑、解疑、動手操作、創新等能力,虛擬實驗教學中的虛擬探究分組型教學模式能對學生探究等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該教學模式可簡單稱為“分組協作”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的基本步驟為學生分組協作進行虛擬實驗操作、對虛擬實驗操作進行討論總結、學生分組合作儀器實驗驗證、展示實驗結果、分析實驗結果、教師進行反饋評價等。該教學模式以分組的方式實現了虛擬實驗與儀器實驗的融合,極大提升了學生合作、探究等能力。例如,關于“太陽光的色散和驗證紫外線、紅外線的存在”的物理實驗教學,教師可以采用虛擬探究分組型物理實驗教學模式開展實驗教學。首先,教師要將學生進行分組。分組可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繼而,在教師演示后后讓不同組的各個組員共同參與虛擬實驗操作(一組的成員參與一個實驗操作),虛擬實驗操作后,可先讓組內成員就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和總結。接下來,教師指導小組進行實物儀器實驗,讓學生借鑒虛擬實驗操作經驗指導現實操作,提高現實儀器實驗操作的準確性。例如,對于紅外線的驗證,學生可分組進行以下儀器實驗:將三支玻璃泡涂黑的初溫相同的溫度計分別放在色散后紅光的外側、可見光區、紫光外側,相同一段時間后紅光外側溫度計示數升高最多。最后,要進行實驗結果展示,討論與評析。綜上可知,虛擬實驗教學模式為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革與發展開辟了新的路徑,它是一種科學、現代、高效且迎合新課改理念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具有雙向的促進意義,故初中物理教師應強化重視。但毋庸置疑,用虛擬實驗促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是一項繁瑣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一蹴而就,教師要立足教學實際,以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促進虛擬實驗教學實施,以全面提升初中生物理實驗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李璐.虛擬仿真實驗室應用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
[2]邢如玲.虛擬實驗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3]畢於生.虛擬現實技術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2.
作者:錢寶冬 單位: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第二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