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智慧教室環境下物理教學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中物理學科是自然基礎科學,是基于觀察與實驗的科學,還是數據規律研究科學,涉及面廣,從微觀的原子世界到漫無邊際的宇宙世界,如何把如此廣泛的知識景象展現給學生,一直困擾著物理教師,智慧教室的建立為解決該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學校智慧教室所建立的硬件及軟件,實現了物理教學的“互聯網+”模式,使“智慧物理課堂”的理念得以施行,平臺以教師個性化教學、學生個性化學習為理念,分析教師和學生個體特征及情景,提供全方位、全時段的網絡通信,有效支持物理教學的過程分析、評價,形成智能決策的開放教學環境。利用教學云平臺,物理教學整合教師、學生、網絡等有效的資源,通過大數據使各單一系統形成了有機互聯平臺。
關鍵詞:智慧教室;物理教學;應用研究
一、教學研究
由于學校規模大,教師數量多,同時受時間與空間制約,每位教師的教學思想不能得以展現,網絡教研依托“互聯網+”教學云平臺,開展以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為目的的教學研究活動,網絡教研依托“互聯網+”教學云平臺創建了高效智慧的網絡互動平臺,為發揮集體備課和教師個性化提供可操作的良好平臺。網絡教研,最大程度實現了教師個性化與集體智慧的融合。(1)機動靈活的教研模式。集體教研時中心教研組長提前布置教研內容和任務,主備人按要求將教學設計、設計解讀、教學課件、課堂實錄等相關資源通過教學云平臺,中心組長組織教師或由教師進行及時評價,就共性問題展開研討,在平臺上提出自己的見解,這些事情可以同步進行,也可以一段時間內完成,每位教師的思想就可以最大限度展示出來,教研活動可以留下相關資料進行反復思考和斟酌,通過集體智慧與教師個性結合,真正磨出一節好課,使集體教研發揮最大功效。(2)網絡化教研的大數據應用,以教學云平臺為載體建立課題研究的網絡平臺,引導教師將個人的教學資源,如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優質課實錄等教學成果在平臺上。教師本人及教師發展管理部門就可以通過數據采集動態全程地掌握教師的成長經歷,做出適時評價與發展規劃,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師發展。(3)資源建立與共享,互聯網和教學云平臺具備強大的資源空間,互聯網資源的使用方便快捷、內容豐富,如學科網、金太陽教育等網絡平臺,校本資源庫則以教學云平臺為載體,需要教師上傳資源,資源包括教學各方面內容,如教學案例、實驗設計、教學微課等。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終端設備隨時瀏覽相關資源并進行評價,根據評價更新改進資源。互聯網資源與校本資源的結合使物理教學資源具有更全面、針對性更強、共享更加及時等優點。
二、教學系統
1.預習
智慧教室中的學生終端可以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的預習模式,教師利用教學云平臺及時預習目標、內容、資源等,學生可通過終端(平板電腦)掃描二維碼進入平臺,查看并完成預習任務,教學平臺相比傳統方式提供更加豐富的預習資源,例如資源可以是文字性內容、聲音、視頻、圖片等,同時可及時反饋預習情況、預習成果,教師可通過電子文檔、圖片、視頻語音、在線直播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檢查,通過數據的整理進行針對性的課堂教學設計,使教學設計更加具有個性化。
2.APP及各種軟件在物理課堂中的應用
物理課需要沉浸感,如何激發學生興趣是物理學科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課堂中適當使用多媒體聲音、影像、互動等功能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可使學生沉浸在課堂環境之中,針對物理實驗中危險系數大、實際實驗效果不明顯、大型實驗等難以在課堂中完成的現狀,可借助APP或其他適合軟件來達成目標。智慧教室中數字化裝備如傳感器應用為中學物理中探究磁場、電場等特殊物質提供了新的途徑。
3.智慧教室提供的互動平臺實現了個性化教學的可能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發言的機會,也可以對不同層次學生發送適宜的問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互動功能夠讓分組教學提高時效性,及時形象地完成組間交流,互動平臺中實時的數據傳輸專注于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現,實現了每個學生自定義學習經驗的累積,使教師可以持續地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生和教師通過先進的技術平臺展開互動式交流,教師可以及時跟蹤學生的學習過程,充分評價每個學生的互動情況,通過及時的反饋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三、教學評價
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標準關鍵看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作業的反饋是教學針對性的評價根據之一,基于終端和網絡的使用,可以使反饋發生歷史性變化,例如運用樂樂課堂在線作業,教師可以得到作業情況的同步反饋,比傳統手段具有快捷、準確等特點,同時可以把每次的反饋融入大數據中,已達成對學生動態、長期的評價機制,進行有效的教學管理。
四、課堂翻轉
教師有時難以發現每節課中的細節,智慧校園提供的教學云平臺可提供課堂實錄,教師可以通過反觀自己的課堂實錄進行總結和反思,可以把亮點編輯成微課、優質課,課堂中學生也不能一直保持高度的關注度,導致學生在課堂中某個環節聽講效果不良,學生由于一些特殊原因缺席某節課,此時學生可以通過教學云平臺觀看課堂實錄進行補課,還可以對重點內容進行反復的研究,同時還可以對教師的授課進行評價,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五、結語
智慧教室的建立使物理教學在“互聯網+”模式中得到了新的提升,在知識共享的今天,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正在發生改變。教師不再是單純的傳道授業者,學生也不再是單純的學習者,兩者之間界限越來越模糊,角色都是在大數據下共同發展的主體,“云”“網”“端”三者的建設和融合,整體推進新的課堂模式建立。借助移動端即時通訊應用等師生使用性較高的社會化媒體,快速、低成本地建設高質量的校園移動應用,打造新型的物理課堂模式。
參考文獻
[1]沈潔,黃宇星.智慧校園及其構建初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1(6):122-125.
[2]黃榮懷,胡永斌,楊俊鋒,等.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開放教育研究,2012(2):22-27.
[3]楊現民,陳耀華.信息時代智慧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63.
作者:劉向輝 單位:河北省遷安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