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創新型人才對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本文探討了以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指出應優化整合教學內容,根據工科各專業特點對教學內容適當增刪;倡導多種教學方法有效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法,同時加強對平時學習過程的考核,注重知識的獲取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大學物理;創新人才;教學改革
一、大學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2010年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我國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高等教育是創新人才培養的沃土。但在當今的高等教育中,“教師講、學生聽”這一傳統教學模式的使用仍很普遍,教師在唱獨角戲,“填鴨式”的滿堂灌,學生沒有時間去思考和提問,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個性。正如有研究者所言:“大一統的班級教學、齊步走的教學進度、單一落后的教學技術、缺乏個性的教學方式,幾乎是中國自有大學以來經久不變的景觀。”這很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大學物理是理工科專業一門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它對于培養大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大學物理課程教學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1)課程內容多而課時少,內容抽象,學生容易失去學習興趣;(2)由于教師很難確認學生是否作了預習,而且大部分學生都沒有主動預習的習慣,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只好把內容詳細地講授一遍(即使是簡單易懂的內容),這樣做,既占用太多的課堂時間,影響教學進度,又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教學形式單一。教師在堂上唱獨角戲,滿堂灌,教師與學生堂上互動少,學習氣氛不活躍,課堂上沒有精彩的知識生成,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從而產生厭學情緒;(4)所有工科專業采用相同的授課計劃、相同的授課內容,實行全校統考,這樣操作雖然簡便,但不利于學生進一步的專業學習;(5)考核方式單一。盡管大學物理課程的期評成績由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按比例綜合計算,但因大學物理課程是大班教學,人數超過120人,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很難了解每個學生是否認真聽課、是否到課;另外,抄作業現象普遍存在。因此,對學生平時成績的考核缺乏合理標準和客觀依據,大部分學生的平時成績無法做到客觀地反映學生之間在學習態度以及在課程學習所花時間多少的差異。所以大學物理課程的考核主要還是通過期末考試實現,考核方式較為單一。
二、優化整合教學內容,適當增加現代物理新知識
1.大學物理課程內容多,但教學課時近年來卻不斷被縮減。因此,為了保證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應優化整合各章節相關內容,使教學內容冗余度減少,知識結構更合理完整。另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物理學在理論和技術上已取得了一批成熟的研究成果,所以我們應將這些新理論新技術適當增加到大學物理課程,充實教學內容,使大學物理課程與科學技術發展保持同步,讓學生及時掌握新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2.我們應在完成大學物理最基本知識模塊教學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工科各專業特點、知識結構和培養要求的不同,對教學內容有所側重,適當增減教學內容。例如:對于電氣類專業,與電磁學內容聯系較為緊密,而力學、熱學的內容用得較少;對于機械類專業,與力學和電學的內容聯系較為緊密;對于化工專業,與熱學內容聯系較為緊密;對于土木專業,與力學的內容聯系較為密切。同時倡導把與各專業相關的物理前沿研究成果融入到大學物理教學中,使知識更具有滲透率,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綜合創新能力。
三、探索新教學模式,倡導混合式教學方法
1.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改革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在唱獨角戲、“填鴨式”的滿堂灌的單一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下學生沒有時間去思考和提問,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個性。新的教學模式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自主學習和實踐的機會。課前教師推送預習內容和提出讓學生思考的問題,倡導和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并敢于提出問題;課上教師有針對地講授重要知識點和解答學生的問題,圍繞重點知識以及相關的問題組織學生開展堂上討論,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課上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課后學生要及時復習和完成作業,達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目的。2.因大學物理內容多、課時少,所以,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要減少與中學高中物理有相似的經典物理內容的講授;另一方面,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授課,減少大量公式的板書,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視頻、動畫、圖示相結合,強化課堂實驗演示效果,更直觀地幫助學生觀察物理現象,將抽象的概念與內容形象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3.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互聯網使用的日益普及,一些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先后出現,如慕課、翻轉課堂、雨課堂等,教師應適應形勢的變化,將翻轉課堂、雨課堂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取長補短,進一步改進大學物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四、改革考核方式
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以及互聯網使用日益普遍的背景下,知識更容易匯聚和獲取,教師和課堂不再是得到知識的唯一途徑;同時,知識也不再是一些高校關注的重點,取而代之的是對學生獲取知識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改革傳統的期末考試單一考核方式,應加強對平時學習過程的考核,注重知識的獲取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期末考試成績占50%,平時學習過程占50%,其中作業占15%,預習和課堂表現(是否進行預習、到課情況、堂上討論、回答問題等)占35%(學生自評10%,互評10%,教師評價15%)。
五、結束語
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培養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應順應時展的新要求,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要勇于探索,與時俱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努力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鐘志賢.大學教學模式革新:教學設計視域[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2]滕利華.借助MOOCs的方法進行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的嘗試[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2016,7(42):125-128.
[3]邢磊,董占海.大學物理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準實驗研究[J].復旦教育論壇,2015,(13)1:24-25.
[4]王長江,徐玲,劉艷峰.云教育背景下的大學物理翻轉課堂:教學框架與實施建議[J].新課程研究,2017,(02)4-6.
[5]于歆杰.化云為雨,潤物無聲—雨課堂使用體會[EB/OL].
[6]臧晶晶,郭麗文.滴水成雨—走進雨課堂[J].信息與電腦,2016,(8):235-236.-125-
作者:龍毅剛 單位:廣西大學物理與工程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