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物理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物理學科作為一門最基礎的自然學科,其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文化,如何在教學中滲透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是我們教師應該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核心素養養成教育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被賦予新的使命,養成教育,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力,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倡和關注。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睂W生的發展核心素養被稱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關鍵,新課標的升華,中考評價的核心,確保課程改革萬變不離其宗。物理學科作為一門最基礎的自然學科,在初中階段是學生的啟蒙階段,其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文化,如何在教學中滲透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是我們教師應該研究的課題。核心素養是對三維目標的具體發展和深化,尤其是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深化。核心素養的目標要求更高,層次更深。那么我們如何在教學中滲透物理核心素養呢?經這么多年的教學體悟,下面,筆者提出幾點粗淺的見解。
1滲透觀察是學好物理的前提
物理的觀念(核心知識)即物理中的基本公式、單位、規律、概念、定律、現象、性質等,是物理概念和規律在頭腦中的升華,是從物理學視角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也是經過科學的發展,物理先輩們幾代共同努力的結晶。我們在教學中既要關注物理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學科特點,還要考慮初中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因此物理的觀念的建立首先要以觀察為前提,觀察生活中的自然現象,觀察身邊的生活。伽利略曾經說過“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中得來。瓦特敏銳地觀察到了水蒸氣推動壺蓋這一現象后,改進了蒸汽機的關鍵部位,而使蒸汽機的效率大為提高;伽利略目睹教堂里的吊燈晃動的現象,發現了鐘擺的等時性;牛頓觀察到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思考蘋果為什么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飛呢?進而發現了萬有引力等等。這些事例在學習物理的第一課就要跟學生介紹,滲透觀察是學好物理的前提。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物理,但是卻缺少一雙“視而可見”的眼睛。我們需要帶著一顆探索的心來尋找生活中的美。其次,熟記核心知識也是學好物理的基礎。根據人體的遺忘曲線,要加強理解和記憶。記住了它們更有利于去理解它們,準確的記憶才會體會微小的差別,這也是對我們考試的一個責任。記憶并不是死記硬背,機械記憶。有相同規律的知識歸納記憶,例如:物質的屬性,特性類———質量、密度、慣性、比熱容、熱值、電阻等。易混、易錯的知識對比記憶,例如:反射與折射、熔化與凝固、重力與壓力等。零碎的知識還可以構建知識結構圖來加強記憶,例如:學習完每一章以后構建本章的思維導圖。
2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
培養學生能正確運用科學思維方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效替代法、比較法),目的就是要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探究是學習物理的必經過程,因此實驗是助你理解物理知識的最佳途徑。為此實驗是我們物理學科的一大主旋律,在中考試卷滿分120分中占36分。如果在學習中只是注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忽略知識獲得的過程和方法我們就是因小失大了。怎樣給學生滲透這些科學思維呢?那就是再現實驗———還原實驗現場,創設實驗的情境,弄清當時實驗的歷史背景和環境,激發鼓勵學生更換角色,進入其中摸索和體悟這些科學方法的建立和運用。
3核心能力的養成
科學探究是一種程序性知識,學生對探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各要素意義的認識在物理學習中有重要作用。科學探究包括七要素。這些探究環節中“觀察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等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唯一渠道。學生通過“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等活動可以培養自身的直覺思維。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意識”、“設計探究方案和獲取證據的能力”、“分析論證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意愿與能力”。則是培養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全面發展的核心要素。學生首先是個體,要有自己的見解和思想,但是我們也要讓學生知道自己也是社會的一部分,要想適應以后的社會生活就要學會交流與合作。正確的評估是對自己做實驗的一個客觀評價,更是在以后生活中客觀評價自己的一個訓練。而能正確評價別人的實驗,發現實驗中的不足,是對實驗的理解的升華。
4引導學生認識科學本質,在理解物理與技術、社會、環境關系的基礎上,形成對科學和技術應有的正確態度以及責任感
科學態度與責任(核心價值)這部分的要求是讓學生認識科學本質,在理解物理與技術、社會、環境關系的基礎上,形成對科學和技術應有的正確態度以及責任感。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樹立不盲從,不迷信,養成尊重事實、重證據、重實踐的科學態度。具有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這部分教學任務在教學中往往是我們作為教者容易忽略的部分,因為在考試評價中很難體會到這部分內容。但是隨著教改的進行,讓我們認識到這部分內容的缺失對學生影響是巨大的。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是能力的培養。我們對學生的教育影響不是一時的,有可能是一生。物理學在產生、形成、發展的過程中人們不是為了物理學而研究物理學,而是為了有助于人類、社會以及個體的發展而研究物理,所有這些都涉及了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這些關系都含有豐富的哲學思想。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也曾經說過“物理學的原理有它的結構,這個結構有它的美和妙的地方,而各個物理學工作者對于這個結構的美和妙的地方的感受,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因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一個工作者會發展自己獨特的研究方向跟研究方法,形成自己的風格”。為了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因此提出了核心素養的要求。中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包含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責任擔當、實踐創新都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不斷的滲透。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是我們的宗旨,是我們畢生奮斗的目標。
作者:楊秋紅 單位:遼寧省海城市牌樓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