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技術物理化學課程考核新模式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更好地適應應用技術型藥學人才培養的需求,提高教學質量,在現代網絡技術的支持下,對藥學專業物理化學課程考核模式進行了一系列優化改革,建立了過程性評價(60%)和期末考試(40%)相結合考核新模式。過程性評價包括:考勤簽到(5%)、隨堂測驗和搶答(10%)、分組主題匯報(15%)、作業和章節考查(30%)。實踐證明,相比于傳統的單一的終結性考核,這種考核新模式促進了教師“教”的創新與學生“學”的主動性,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物理化學;藥學;考核模式;過程性評價;教學評價
物理化學是高等院校藥學專業一門重要的化學基礎課程,它為藥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和實驗基礎。在物理化學教與學的過程中,課程考核是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課程教學目標的重要保障[1]。考核能否做到科學、準確、合理和全面,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學質量的提高[2-4]。近些年,為滿足應用技術型藥學人才培養的需求,我們針對物理化學傳統考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對課程考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借助于現代網絡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我們構建了一套比較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考核評價新體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物理化學課程考核模式現狀分析
傳統教學中,物理化學課程考核一般以期末閉卷考試為主。考核的內容主要為教師講授的內容或教師劃定的考試范圍或指定的考試重點,有的考試內容甚至是從課本例題或課后習題直接給出[5]。這種傳統的課程考核將一門核心專業課程僅以期末一次性考試作為主要評價,考核形式單一,很難測出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而且,這種考核模式重結果而輕過程,不能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監控,不能有效診斷學生學習的情況,甚至可能會引發不良的學習導向,比如部分學生投機取巧,平時不認真學習,期末突擊復習,只為通過考試,這有違教育評價的初衷[5]。這種課程考核模式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因此無法真正做到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藥學專業物理化學教學的要求有其特殊性,其教學目的不僅是使學生學習物理化學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和掌握物理化學知識在藥學方面的應用[6-8]。這就要求學生平時不僅要學習物理化學知識,而且還要注意與藥學問題相融合,懂得知識的靈活應用。這已不僅僅是期末突擊復習所能獲得的,必須著重于平時的學習培養。因此,為適應新形勢下應用型藥學人才培養的要求,有必要開展物理化學課程考核模式改革的研究,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與評價方式,打破以往教師課堂滿堂灌、期末一考定成績的傳統模式。近年來,學校下大力氣構建了網絡教學平臺,該教學平臺融合了PC端和移動端(手機APP),既可作為教師教學輔助平臺,又可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我們物理化學課程組綜合利用該現代網絡教學平臺,對物理化學課程考核評價模式進行了一系列優化改革。
2物理化學課程考核新模式的構建
為了建立公平、公正、全面的科學評價體系,我們首先以座談會和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學生進行了調研,了解學生對考核方式改革的意見。通過調研,學生對改革“期末一考定輸贏”的考核方式表示了強烈的支持,對如何進行改革,學生的意見總結歸納如下:(1)考勤簽到須計分,因出勤率體現了學生對該門課程的重視程度;(2)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加強師生互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有參與有得分;(3)平時考核形式應更豐富,增加平時考核成績的權重,適當降低期末考試成績的權重。在充分聽取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結合課程組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及現代教育技術,我們最終形成了過程性評價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新體系:過程性評價(60%)+期末考試(40%),如圖1所示。借助于學校網絡教學平臺及其同步互聯的手機APP學習軟件,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個電子檔案,每一次考核都有相應的記錄,可充分顯示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態。
(1)考勤簽到(5%)。教師通過考勤,可及時掌握學生的上課出勤情況。利用學校構建的網絡教學平臺,我們建立了物理化學課程網站,開通了授課班級,導入了學生名單。教師和學生利用手機APP軟件可以直接登陸課程網站,進行互動教學。通過手機APP,教師可當場發起多種形式的簽到,學生用手機在規定的時間內按要求簽到即可,這大大克服了傳統的紙質點名考勤效率低、時間長的缺點,而且歷次簽到考勤均記錄在案可查,對缺課學生教師可予以關注并及時反饋溝通。
(2)隨堂測驗和搶答(10%)。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重要的知識點,教師可準備一些小題目,如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等,當場展開隨堂測驗,通過做題來強化和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手機APP上可即時發起測驗,教師只需輸入題目,設定好答案和答題時間。測驗發出后,學生用手機在規定時間內答題,系統可自動評判和計分,教師在手機上可以查看學生答題情況和分數,這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同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也可以在手機APP上當場發起搶答,對參與搶答的同學進行積分獎勵。比如在表面現象這一章,我們引入一些實例作為搶答題:“荷葉為什么出污泥而不染?雨傘雨衣為什么能防雨?農藥中為什么要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劑?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實驗室玻璃儀器洗干凈的標準是什么?……”這些生活中的問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搶答熱情。此外,為了減少課堂上輸入題目的時間,我們事先在課程平臺上完善了物理化學題庫,這樣在課堂發起測驗和搶答時,可直接從題庫中選擇題目,節約課堂時間。
(3)分組主題匯報(15%)。為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精心挑選了一小部分教學內容或與之相關的知識作為自主學習的主題,要求學生分組,選定某一主題,圍繞該主題完成資料查閱、PPT制作等準備工作,然后在課堂上由小組代表上臺進行主題學習情況匯報。比如在講授熵增原理時,我們將知識點擴展到了“負熵”和“耗散結構”,然后給出了三個相關的討論主題“熵增原理在生命體中的應用、熵增原理在管理中的應用、熵增原理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教師在手機APP軟件上創建這三個主題的分組任務,學生通過軟件選擇分組并接受任務。匯報結束后,教師根據匯報內容、PPT制作、講解效果等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并在手機上給予組員評分。分組主題匯報把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教學效果顯著提升。
(4)作業和章節考查(30%)。課后作業和章節考查是必要的考核手段,通過作業和章節考查,學生可檢測自己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并進行教學調整。傳統上上交作業和進行考試都是紙質的,教師要出題出卷并評改計分,費時費力,造成很多教師不愛布置作業和進行平時考查。現在有了網絡技術的支持,教師可隨時在課程網絡教學平臺上作業和考試。對于客觀題,設定了答案后,系統還可自動評改計分。比如化學熱力學部分共有四章:熱力學第一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多組分體系熱力學和化學平衡。每章講授完后,我們都會在課程平臺上該章的作業,作業從題庫中抽取,并附有答案解析,學生通過電腦或手機APP完成作業后,可查看自己的分數和錯題解析。熱力學部分講授完后,我們還會針對熱力學部分在課程平臺上一次章節考試,用于考查學生對熱力學知識點的總體掌握情況。通過平時作業和階段性考試,可以做到隨學隨考,從而避免學生平時不學、期末突擊的陋習。
(5)期末考試(40%)。期末閉卷考試,是課程考核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通過系統性的復習,接受期末全面考核。期末考試不僅考察了學生對物理化學知識的掌握,而且可以作為衡量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對于物理化學期末試卷命題,我們堅持基礎知識占70%,綜合提高占30%,而且所出題目盡可能與藥學相關,比如熱力學部分盡量選用具體藥物合成路線求算熱力學變量的題目;相平衡部分盡量選用跟藥物分離純化和藥物劑型設計改進相關的相圖;動力學部分盡量選用通過半衰期計算給藥時間、判斷藥物的有效期和穩定性等相關題目。這樣出題既能檢測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又能考查學生的靈活應變能力,也符合專業培養的要求。
3物理化學課程考核新模式的實施效果
物理化學由于內容龐雜、概念抽象、邏輯性強、推證繁復[6],使得學生普遍反映物理化學枯燥乏味、難懂難學。以往的物理化學教學“重教”而不“重學”,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沉悶,教學效果欠佳。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技術逐漸走進課堂教學。借助于學校構建的網絡教學平臺和同步互聯的手機APP軟件,我們在建立物理化學課程網站的同時,也對物理化學考核評價模式進行了改革,更加注重過程性評價,以多種考核方式對學生學習狀態進行評價,以此促進教學相長。在授課過程中,我們也非常注重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通過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和手機APP軟件,可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比如,我們在課程平臺“討論”版塊上了一些討論題和思考題,用于對課本知識點的引申及開擴思維。學生參與討論留言,教師可回復點評。在手機APP軟件上,學生可以單獨給教師發送信息,教師可回復解答。而在班級群聊里,同學們可在群里互相討論,暢所欲言,教師也可在群里通知、答疑解惑或征求意見。通過這種多向信息交流互動,改變了傳統的單向知識傳遞的師生角色定位,建立了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共學關系[1,9-10],師生情感充分溝通,師生關系和諧,有利于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物理化學課程考核新模式從藥學專業2017級開始實施,對比2016級學生,物理化學的平均成績和合格率都顯著提升,且高分段的人數也有所增加。在課程結束后,通過手機APP對學生展開簡易的問卷調查,統計結果顯示:92.6%的學生認可考核評價新模式的標準設置;88.9%的學生認為這種課程考核模式更為公平、公正;83.3%的人認為這種考核模式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培養自己主動學習的能力。我們也收集了一些學生的反饋意見,對考核模式的不足之處制定了相應的措施,目前在藥學2018級、2019級的教學過程中正逐步調整改進。
4結語
基于網絡技術的過程性評價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物理化學課程考核新模式的構建,在監測學生學習進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師生交流等方面起到了顯著的作用,從而提升了教學質量。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學生的參與是過程性評價取得成功與否的關鍵,教師要明確評價標準并告知學生積極參與。另一方面,雖然有了網絡技術的支持,大大降低了教師的工作強度,但過程性評價涉及廣、細節多,仍會占用教師部分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對教師的水平也要求較高,這就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奉獻精神并能不斷學習以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將繼續加強對課程考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進一步提高該模式的實施效果。
參考文獻
[1]伍義行,胡華軍,張永勇,等.藥學專業形成性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與思考[J].藥學教育,2013,29(3):1-4.
[2]唐樹戈,牟林,鄭其格,等.高等院校物理化學課程教學實踐的研究[J].教學研究,2015,38(3):81-83.
[3]賴雪飛,謝川,龍沁,等.結合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的化學課程評價探索[J].大學化學,2016,31(6):16-20.
[4]李國林,張曉妍,宿琳媛,等.互聯網+環境下應用型大學應用型課程考核評價問題及對策研究[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8,17(3):86-90.
[5]歐陽躍軍,唐莉莉,吳峰,等.地方本科院校物理化學課程考核模式的現狀調查及分析[J].廣州化工,2015,43(24):212-214.
[6]傅賢明,李春來.兩類不同專業背景物理化學教師教法的探討[J].藥學教育,2008,24(6):16-17.
[7]傅賢明,李春來.藥學專業物理化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9):661-663.
[8]傅賢明,魏金婷,阮麗琴,等.藥學專業物理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5,18(2):94-96.
[9]歐陽躍軍,唐莉莉,吳峰,等.應用型本科院校物理化學考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化學教育,2016,37(6):18-22.
[10]曹小華,雷艷虹,嚴平,等.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在無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8,39(6):15-17.
作者:傅賢明 許麗蘭 鄭瑤濱 盧詩 陳健敏 單位: 莆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