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匠精神下的物流管理專業校企文化融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目前我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工匠精神對于社會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意義,我國深化教學改革,努力向工匠精神方面逐步發展。所以本文通過對于工匠精神進行理解,就目前的校企聯合辦學的現狀,對其中引進工匠精神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并在此背景下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便更好地加強工匠精神在校企文化聯合中的應用,從而使校企文化聯合更加和諧化,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展,從而使學生成為為社會為祖國有所貢獻的人才。
隨著我國的產業鏈條不斷深化,對于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這就需要我國通過各大高校加強對人才的培養,滿足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所以在物流管理方面也需要加強對于人才的培養,使人才在培養完成后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在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于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使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在畢業后可以立即踏入工作,為社會創造相應的價值,為企業帶來相應的利益。
一工匠精神
(一)內涵工匠精神就是在掌握一定的技術及技巧的情況下,對于專門的技能進一步深入研究,從而在態度上遵循著一絲不茍的嚴謹態度,認真負責自己的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從為創造出更好的作品而不懈奮斗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可以使工作人員更加具有職業操守,從而在各種誘惑面前可以保持著自我,不被誘惑所蒙蔽雙眼,所以說可以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更好地完成自己所負責的工作,為自己的部門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和榮譽[1]。所以說工匠精神要求工匠們在制作過程中謹慎細心,對于細節處的把握更加重視,這樣才能夠追求極致,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完成到最好的狀態,注重質量的培養,這樣才能夠使自己的態度更加端正,所制造出來的物品能夠享有更多的榮譽[1]。
(二)時代意義在當今這個時代要不斷加強對于大國工匠意識的培養,從而使每一個人,每一個工匠都可以努力向大國工匠的榮譽不斷奮進,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人們在態度上更加認真進行工作,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技藝,努力使自己工作完成的更加完善,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體現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精神狀態。通過這種奮進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打造中國制造的品牌效應,所以在物流管理專業中也要遵循著這種精神,不斷將工匠精神于物流管理專業相融合,使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都存在著精益求精的思想,從而能夠更加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學業和工作,不斷完善自身的發展,為學校和企業贏得更好的聲譽。
二問題
(一)文化問題在學校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方面,學校教育將工匠精神意識為德育教育問題,從而不再智育教育以及實踐能力方面對工匠精神進行實踐,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因為工匠精神其實質在于實踐,從而從實踐過程中體現學生對于工匠精神的理解,所以說一定不能與實踐相分離。這也是目前校企聯合辦學中文化差異所在,企業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而學校只是加強對文化的培養,所以說這二者之間存在沖突,不能更好地使二者相互切合,使學生既可以滿足學校方面的要求又滿足企業方面的要求,所以說二者需要相互遷就,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促進校企聯合辦學更加順利,在辦學過程中可以更好地體現工匠精神,所以說工匠精神與聯合辦學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2]。
(二)態度問題在態度方面要從老師,學生和企業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是老師方面,老師缺乏引導作用,從而無法使學生向企業方面進行轉變,因為學生認為在學校就是學習課本知識,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使學生的思想進行轉變,可以更好地適應物流管理企業中生活方式與發展方式,使學生擁有著更多的實踐能力。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引導,促進學生在實踐能力方面的發展。學生在此方面存在的問題就是不重視,不對自己實踐能力是否可以滿足企業的需求而擔憂,因為學生沒有踏足到社會過程中,無法對目前的就業嚴峻環境得到深刻的認知,所以在校園中會對就業方面的問題不重視。在企業方面,企業對于校園培養的學生信心并不足,不認為學校中培養出來學生可以勝任企業中的物流管理,所以說在這一方面企業會產生一定的輕視心理,從而不會提供太多的幫助協助工作,這樣就會導致聯合辦學進行不順利[3]。
(三)理念問題在學生層次來說,學生對于知識的理念轉變存在一定的空白期,因此在這一段空白期內不能很好地將課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所以說就會造成在實踐過程中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給實踐工作帶來更多的難度,使學生無法在畢業后就立即上任物流管理企業工作,尤其在物流管理過程中,因為物流管理過于復雜,工程項目較多,所以說學生很難將課本知識與各種工作一一對應進行理解消化,這樣學生就會對物流企業的發展進度造成一定的影響。此外,企業在這一方面會認為,既然花費了精力在學校中進行專業人員的培養,那么培養出來的人才就應該能夠立即為企業帶來相應的利益,所以說雙方在這一方面會出現理念上的偏差,從而導致在融合階段存在著不和諧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會帶動雙方態度的變化,所以說理念問題也是導致態度問題的一個原因之一。
三方法
(一)增加溝通要加強雙方之間的溝通,從而使學校可以對企業的要求進行實時了解,從而對自己的培養計劃可以進行細微上的調整,從而可以更加適應于企業的發展,這樣才能夠為企業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同時企業也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對學生進行了解,從而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物流方面的崗位設定,并且鼓勵學生進行探究與鉆研,培養著工匠精神,可以在校園教學中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可以使學生在物流管理有著高水平的職業素養,這樣為其未來發展以及對于企業做出的貢獻也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所以說要加強溝通是校園和企業之間相互聯系,更加了解雙方的需求,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促進聯合辦學的完成[4]。學校與企業之間要建立交流平臺才能夠提供交流機會。該平臺的建設也可以由學生來進行完成,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在其對于企業的了解,還可以提高學生自主進行管理學習的能力,在工作中可以積累經驗,對自己未來的工作提供一些幫助。因此平臺建設可以完全交給學生進行管理,并且不斷進行人員的革新,對每一屆學生都提供一定的培養幫助。
(二)轉變思路要轉變單一式教學的教學思路,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雙師型師資隊伍,這樣才能夠利用雙師型師資隊伍,在學生在理論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方面進一步發展,促進學生不斷保持著工匠精神,對于物流管理內容進一步探索,從而才能夠對于校企文化更加了解,為自己未來的社會生活提供一定的心理準備,從而可以在畢業后更加適應于物流中的競爭和壓力,并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發揮自己的價值,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的經濟財富。所以要針對雙師型師資人才進行建設,可以從企業中進行引進或者使教師加強在實踐知識方面的學習,來進一步培養更多的雙師型教師。在此方面可以針對性的培養一些學生,使其在公司內進行工作,同時也可以在學校內擔任雙資教師。經過這一反復的培養可以使雙師型師資隊伍不斷得到拓展,有利于學校辦學思路的轉變,并且還不需要耗費過多的精力去招聘一些雙師型專業人才,可以通過自身培養來不斷強化團隊建設,以提高對于學生的培養能力,使學校和企業之間聯合更加緊密化。
(三)加強思政建設在學校的思政教育過程中,要加強對于學生工匠精神方面知識的傳授,從而使工匠精神深入學生內心,學生對工匠精神產生敬畏之心,這樣在日后的學習和工作過程中都可以奔著工匠精神這一方面去發展,可以以工匠精神為準則來不斷提高學生對于自身的要求,所以說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過程中加強工匠精神,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發展能力和競爭能力,因此在學校思政課程中不斷加強對于工匠精神意義的傳授,使學生更好地將工匠精神與自身相結,不斷發展自身,完善自身,這樣才能夠促進自己早日完成相應的學業,為社會做出相應的貢獻,更好地成為物流管理專業的精英人才[5]。在進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使學生真正理解工匠精神這一內涵,需要使學生切身體會到工匠精神的具體含義,因此可以組織學生去拜訪一些具有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以提高學生對于工匠精神的認知程度,可以明確自己的目標,并且朝著目標努力前行,以實現自身的優化發展。能夠將學業與工作相結合來不斷完善自身建設,對于知識的掌握能力進一步提高。并將其合理的應用出來,使自己在工作中更加的認真負責,盡心盡力為物流管理事業提供更多的貢獻。
(四)強化實踐技術在強化實踐技術這一方面,要使企業對學生進行開放,從而將更多的內容開放給學生進行實踐工作,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真正理解到物流管理的實質工作,并針對這些工作對以后的學習可以有著側重點的把握,就更好地提高了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能力,可以促進學生在實踐能力方面也有著一定的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為自身企業提供更多的人才,來不斷拓展他們對于工匠精神的探究,這樣就可以為企業贏得更好的聲譽,促進企業在物流管理方面不斷發展。在實踐方面可以加強新技術的引用,可以設計虛擬模擬環境來使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不僅不會造成經濟損失,還能夠使學生在自己犯的錯誤中吸取到經驗,來對自己自身進行完善。因此要加強科學技術的合理應用,可以對于實踐技術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減少實質工作利用模擬虛擬工作來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還可以在虛擬環境中對于學生的工匠精神進行培養,對其工作責任心和工作質量進行嚴格控制,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在未來的日常工作中仍可以繼續發揮此良好習慣的作用,帶來更好的工作效果。
(五)融入工匠精神的現代學徒制在目前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物流管理企業還可以向學校發展現代學徒。從而可以對學徒進行專業師傅的親自的教學,可以使學徒對于物流管理工作更加的熟悉,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可以盡快地適應管理工作,并且在知識授學過程中還可以更好地將實踐與知識相結合,提高學徒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并且要安排專業的人員進行學徒的教育,從而可以提高工匠精神在現代學徒制中的應用,使學徒對自己的工作更加認可,更加深入探求,從而將學徒制度的價值體現出來。在現代學徒制中,為了提高人們的工作責任心和工作質量可以建立相關獎賞制度和責任制度,將每一個問題的責任追究到個人,并且在學徒制中進行排名將每一個學徒的名次展列,來提高學徒之間的競爭力。不僅僅要從學徒這一方面去入手,還要從其老師方面進行提升,學徒的排名靠前老師也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因此老師在教育過程中就會傾囊相授,不會有半絲的隱藏,有利于學徒制中學生的快速成長,并且能夠獨當一面,真正的發揮自己的專業作用,為公司的物流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幫助,并且能夠盡心盡責的融入工作環境中,減少錯誤的產生。
四結語
所以說要加強對于校園企業等各方面的工匠精神培養,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到工匠精神的內涵,并將其與自身相結合,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為培養大國工匠做出相應的貢獻,因此要不斷加強校企聯合培養計劃的拓展,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實現自己價值的體現,使自己心懷工匠精神,在自己所涉及的領域可以更加的深入探究,為學校以及企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朱雪麗.工匠精神融入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探析[J].物流技術,2019(5):32.
[2]柏小劍.基于工匠精神培養的產品設計專業課堂教學改革[J].牡丹,2017(9):256-257.
[3]張總.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職機械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7(9):74.
[4]謝燦.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配送管理實務課程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8(29):123.
[5]環蓉.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教育中的機制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9,6(46):12-14.
作者:馬文君 單位:山東外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