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綜合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相對欠缺已成為業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文章分析了新時代國內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現狀及不足,提出了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路徑及對策。
關鍵詞:物流管理;課程體系;人才培養
一、引言
相對于傳統人才培養,新經濟的發展對傳統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最近幾年,通過對多個企業方對所聘用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滿意度的調研問卷以及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市場統計的信息來看,17%左右的畢業生能夠基本獨立完成崗位工作,其余的83%左右的畢業生不能獨立完成工作,仍需經過兩到三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實踐才能夠做到獨立工作[1],物流管理本科畢業生的理論應用于實踐能力相對欠缺已經成為物流行業普遍關注的問題,此外,這也反映出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作為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實施載體———課程體系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課程體系不合理,課程的設置與企業的需求不對應等問題。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通過系統科學的專業課程體系來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要落實到具體的課程教學環節,因此,課程體系設置是否合理會直接影響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研究分析目前國內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現狀,找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設性意見具有重要意義。
二、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現狀及不足
目前,國內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存在如下問題:
(一)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不夠系統科學自從教育部批準高校設置物流管理專業以來,先后已有較多所高校先后設置了物流管理本科專業[2]。然而,大部分高校僅僅在原來相關的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增設或調換了物流相關課程,或者把同類兄弟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拷貝過來作為自己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并沒有在課程設置上作科學、系統的分析與論證,更沒有將培養方案中畢業生的培養定位及自己院校的專業特點考慮進去,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課程體系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二)實驗室建設缺乏針對性,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國內有些高校在建設物流實驗室的過程中僅僅片面追求實驗室建設的先進性,未將院校以及專業特點考慮進去,從而導致實驗室建設缺乏針對性,沒有結合院校自身的專業特色設置相關實驗課程。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在實驗室建設中缺乏崗位能力調研,存在企業崗位設置缺位的問題,實驗室建設缺少企業實踐運作環節,從而導致實驗課程的實戰性不強,不能有針對性地提高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實驗室的利用率也較低,物流管理實驗教學的質量也不高。
(三)理論課程的設置與實踐課程銜接不好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性較強,因此實踐課程在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實踐課程是物流管理專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能夠使學生深入理解物流知識,并進一步提高其在物流管理實踐中的動手能力。然而,當前大多數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存在實踐環節課時數偏少,實踐教學的具體內容較簡單、單薄,并且與物流管理理論相關性較差等現象。與此同時,部分高校也對建立校內、外綜合性物流實習基地不重視,因此造成學生的物流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之間銜接不好。因此,針對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各高校應對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展開研究,以構建科學、系統、強化實踐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三、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路徑
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需以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并且參考教育部物流教學指導委員會下發的《關于物流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文件的要求制定相關培養方案[3],以制定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編寫教學大綱—創新實踐性教學條件為建設主線,關注整體效益,注重系統優化,以實踐作為檢驗的標準,不斷調整提高。在新時代電商物流背景下,要求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該體現跨學科專業融合的特點,突出辦學特色,并且以對接產業鏈為前提,積極推進產學研相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注重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素質教育協調發展。根據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相關要求,根據高等教育“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認識實踐、課程實踐、綜合性課程設計、職業能力形成綜合性實踐四階段的實踐教學體系[4]。第一階段—認識實踐,即通過去企業認識實習,在實驗室仿真模擬,使學生了解物流管理專業相關工作內容;第二階段—課程實踐,即通過軟件操作、研究報告等方式組織物流相關課程實踐,通過實踐使學生更深入掌握物流專業課程知識;第三階段—綜合性課程設計,即運用管理學、運籌學、系統論等相關理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第四階段—職業能力形成綜合性實踐,綜合運用理論與實踐知識,利用實驗室硬件設備模擬企業實際運行環境,學生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相關的數據整理、分析,提出解決方案,并完成模擬企業運行,既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又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用于實踐的能力。
(一)與相關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以保證物流管理實踐教學的前沿性和有效性,可主要開展以下幾種活動:(1)認識實習。認識實習主要包括拓展性閱讀、專業性講座、去企業實地參觀等,通過拓展性閱讀及專業性講座,可以使學生了解目前物流行業發展狀況、行業趨勢等前沿知識。通過去企業實地參觀,可以加深學生對行業運作的感性認識,為之后學習的課程及以后工作打下基礎。認識實習一般可以安排在大一第二學期。(2)專業實習。可以安排學生在大二之后進行物流管理專業實習,選擇知名物流公司作為在校生實習基地,要求學生采用頂崗方式在企業開展一個月左右的專業實習,通過專業實習可以達到如下目標:一是鞏固之前所學的物流管理理論及實踐知識;二是通過崗位實踐,可以深入了解物流行業現狀及具體崗位職責;三是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認識到自身知識的不足,從而在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中保證學習有針對性。(3)校企聯合進行人才培養。為充分發揮高校和企業雙方優勢,發揮高校為行業、社會提供人才的功能,使高校能夠為企業培養更多具有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同時也為學生的實習實訓、就業等提供更大空間,需加強同業界知名物流企業開展人才聯合培養合作,在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基礎上,校企雙方需建立長期緊密的人才培養合作關系。(4)畢業實習。畢業實習是指學生在畢業之前,即在完成全部課程之后到企業現場參與一定實際工作,通過綜合運用全部所學專業知識及有關基礎知識解決專業技術問題,獲得獨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業務上、能力上得到全面鍛煉,并進一步掌握專業技術的實踐教學形式。畢業實習在大四階段完成,是培養合格物流管理人才的重要實踐環節。校方可通過多種渠道建立與相關物流單位的友好合作,逐步建立足夠數量的校外教學實踐培訓基地,以使學生在畢業前能得到較好的崗位實踐訓練。
四、結束語
高等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本文在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上進行了一些改革性的思考,新時代物流管理本科課程建設要從課程體系的設置上破舊立新,開拓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特色,重點改革實踐課程教學環節,真正地走出一條創新之路,從而把物流管理專業教育辦好。
參考文獻:
[1]白璐璐,崔文.互聯網時代下應用型物流人才需求分析[J].現代營銷,2018,(3):178-179.
[2]張小雪.基于崗位勝任力的應用型物流人才能力需求分析[J].中國市場,2018,(7):177-178,180.
[3]嚴若紅.我國物流人才需求現狀及培養對策[J].中國商論,2018,(4):19-20.
[4]丁立.探討物流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模式[J].教學研究,2009,(4):363-364.
作者:潘新宇 甄建艷 單位:唐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