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網絡安全中的云安全技術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網絡安全中應用云技術已經成為順應時展的必然趨勢,不僅能提升技術優勢,也能保證信息管理維度和管控要求的同步升級,正是基于此,相關網絡管理部門要深度學習和研究云安全技術,踐行有效的推廣計劃。本文從云安全技術的內涵、特征以及優勢分析入手,對現代網絡安全中云安全技術的應用模式展開了討論,旨在為相關管理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現代網絡安全;云安全技術;模式
1云安全技術概述
1.1云安全技術內涵分析
近幾年,由于網絡技術的大面積普及,網絡安全問題成為了社會關注的重點,如何建構系統化的網絡管理模型,需要相關部門結合實際需求提升管控層級的實際水平,并且利用新型管理技術進行管理升級。云安全技術是一種新興技術,是在云計算和云存儲項目發展起來后產生的技術體系。并且,在經過網絡技術和云計算技術后,云安全技術融合了相關優勢,提升整體管理效果和管控需求,確保升級模型和運行維度的最優化。在技術運行機制建立過程中,不僅能有效處理網絡計算過程以及未知病毒,也能對不安全行為進行集中判斷,從而建構系統化的升級模型和安全控制規劃,從根本上升級網絡信息安全要求。在云安全技術實際操作過程中,能實現對數據和信息的綜合管理,確保相關管理維度能得到有效傳遞,通過網狀客戶端有效監測網絡中相關軟件的實際問題,并且針對具體問題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值得一提的是,能對互聯網結構中的木馬病毒以及惡性程序軟件進行集中的處理和消除。并且,要對其進行綜合維護和集中管理,確保新信息傳達機制能得到有效處理和綜合控制,利用Server端自行分析和系統化處理。從而有效升級整體控制模型的實際效果,積極建構優化客戶端模型。也就是說,在云安全技術應用模型中,要結合互聯網維度提升整體管理效果,確保相關平臺的有效性。既能監測帶有惡意性的軟件,也能有效處理系統中的病毒,確保管理效果和應用模型的最優化。云安全技術不再是以往的單機殺毒模式,轉變成為網絡化防毒模式,將傳統被動管理維度轉變為主動管理。
1.2云安全技術特征分析
在云安全技術運行過程中,要結合技術模型的基本特征,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模型,能實現病毒查殺能力的縱向提高。也就是說,在技術應用體系中,能結合相關管理維度和處理措施,對“云安全”項目進行綜合分析,確保病毒軟件體系的穩定性。在云技術應用過程中,需要結合相關技術模型進行綜合分析,并且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自身改良。其一,多數安全廠商會結合市場要求和具體軟件結構,開始改進自己的病毒軟件,以滿足市場。在實際軟件結構應用過程中,其實際的病毒處理能力以及收集能力都會得到有效提升。不僅僅是病毒處理能力,對于一些特殊問題也能建立具有針對性的系統模塊。其二,在軟件升級的過程中,技術人員能對相關參數進行系統化升級,并且保證其反病毒對抗時間,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實際處理效率,也就是說,在樣本采集后能直接建立有效的處理措施,保證病毒處理效果的最優化。其三,在實際技術應用和處理過程中,逐步實現了智能化發展框架,也能為用戶提供更到位的服務,從根本上減少相關處理機制對于用戶的影響。
1.3云安全技術優勢分析
在云安全技術應用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軟件處理優勢。對于安全廠商來說,只需要借助網絡渠道實現殺毒處理,減少了人力物力投資,不僅能提升工作效率也能有效處理相關問題。對于用戶而說,要在實際管理機制建立過程中,為了不損壞電腦的能源,提升殺毒效率也能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病毒查殺能力,減少消耗水平。
2現代網絡安全中應用云安全技術的模式分析
在網絡安全中應用云安全技術,針對廣大互聯網用戶,能在提高管理效果的同時,確保管理維度和管理效果的最優化。第一種模式,主要集中在國內,一些軟件安全廠商針對實際問題建立并設計了相關軟件,在軟件中能對病毒以及具體問題進行有效處理。面對的對象主要集中在互聯網用戶,要想實現有效的殺毒操作,就要在用戶的客戶端上安裝相應的軟件,從而對異常情況集中提取并消除,建立針對性的處理報告,根據用戶需求進行系統漏洞查殺。在這種處理模式中,對于發現的惡性程序以及木馬病毒要對其特征進行集中收集和上傳,具體軟件就會在服務器上對其展開有效分析和解構,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相關補丁,對病毒和木馬進行集中處理。第二種模式,是一部分科技公司提出的安全云系統,是一種云端客戶端,能保證其安全性,建立在Web信譽服務體系上。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病毒特征會以文件的形式保留在互聯網的云端數據庫中,進行集中驗證和校對,利用服務器群對其進行綜合處理,優化并行能力的同時,對威脅用戶的病毒展開阻攔操作,從而有效處理,充分發揮其保護網絡的重要作用。在系統運行過程中,不僅僅能有效感知未知威脅,也能提升客戶的實際體驗。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云安全技術應用過程中,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機制和控制模型,確保防御水平的綜合提升,優化用戶的實際體驗,實現計算機保護機制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湯永利,李偉杰,于金霞等.基于改進D-S證據理論的網絡安全態勢評估方法[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4(04):405-411.
[2]劉玉嶺,馮登國,連一峰等.基于時空維度分析的網絡安全態勢預測方法[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4,51(08):1681-1694.
[3]李賽飛,閆連山,郭偉等.高速鐵路信號系統網絡安全與統一管控[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5,26(03):478-484,503.
[4]劉剛,張宏,李千目等.基于博弈模型的網絡安全最優攻防決策方法[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01):12-21.
[5]文志誠,陳志剛,唐軍等.基于信息融合的網絡安全態勢量化評估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6,42(08):1593-1602.
作者:左丹霞 單位: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