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綠色建筑技術創新現狀與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推動建筑領域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通過對建筑領域綠色技術創新發展的創新主體、創新環境、創新資源、基礎設施、服務體系等方面的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剖析,提出了解決相關問題的工作建議,為綠色建筑技術創新體系建立以及行業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綠色建筑技術;創新;問題與建議
1綠色建筑技術的內容與應用現狀
綠色建筑技術是支撐綠色建筑目標實現,達成建設領域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論核心的一系列適宜建筑技術的總稱,是一種新型的現代建筑技術系統。綠色建筑技術的本質是可持續發展、與大自然和諧共生、與生態環境系統的相互協調。綠色建筑技術是一個復雜的技術體系,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比如可再生自然能源建筑應用技術(太陽能、地熱能、土壤蓄能、生物質能等綠色能源的建筑應用),建筑節能技術(新型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構造技術、高性能綠色節能建筑材料、建筑節能產品技術等),建筑物理環境控制技術(立體綠化技術、“健康”的建筑材料體系、室內外環境監測技術等),綠色設計技術,綠色智慧建材生產技術,綠色施工技術,建筑數字化智能運維管理技術以及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循環利用技術等等。我國綠色建筑歷經十余年的發展,成效顯著。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全國共評出10927個綠色建筑標識項目,建筑面積超過10億平方米。在此過程中,綠色建筑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不斷融入建筑工程的各個環節,部分在綠色建筑推行早期的綠色建筑技術和產品,已經在當前建筑工程建設中實現了常態化應用,在建筑質量提升、人居環境改善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技術發展與創新讓建筑使用者的體驗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提升。
2綠色建筑技術創新存在的問題
2.1創新主體與市場需求不夠對稱
建筑技術服務商、產品生產商、科研院所等是建筑行業的主要創新機構,作為創新主體承擔著綠色建筑技術創新發展的重要任務。在技術創新過程中,部分創新機構不能準確把握行業需求,在創新目標的設定上,對技術產品研發的定位不夠準確,過度追求“行業領先”,甚至出現了研發方向偏差,以“新”、“奇”、“少”作為衡量技術產品創新的主要指標,使創新成果與當前行業需求不能很好地銜接。創新機構對自身開展技術創新不能進行系統長遠的規劃,對研發成果的轉化缺乏統籌,技術創新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由此,創新成果無法進入建筑工程進行試點應用與示范推廣,不能為行業的綠色發展提供支撐,導致無法實現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和品牌化;真正的市場需求依然得不到有效滿足,創新機構無法從創新中獲益,創新動力不足。
2.2創新環境的氛圍營造不夠濃厚
技術創新氛圍的營造很大程度上源于主管部門在技術創新方面的體制、機制建設。目前,從支持技術創新的角度,主管部門在技術創新領域的日常管理與配套政策的協同機制還有待完善,許多支持創新、倡導創新僅停留在“鼓勵”上,缺少可以落地支持技術創新的政策以及操作細則。同時,行業針對綠色技術采購的制度也還不夠完善,尤其作為政府部門,缺少對綠色技術產品的采購支持與激勵政策,政府對綠色技術、產品的公共投入規模相對有限,在對技術產品創新的引領和示范上有待加強,創新環境的氛圍還需要進一步優化。
2.3創新資源的整合不夠集聚高效
有效的創新資源是實現技術創新的基礎。創新資源來自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等綠色建筑技術產品研發平臺、相關中介以及咨詢服務機構和示范基地等,部分機構以項目科研為基礎,建立產學研機制,整合項目合作各方的有效創新資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就目前而言,依然缺少對行業創新資源的有效整合機制,能在短時間內準確捕獲市場需求,明確創新目標,可以實現橫向、縱向的優勢創新資源聚集,對資源整合效果進行最大化利用;特別是金融資源與建筑領域技術創新的銜接還需進一步探索,創新金融、創新資本支持的缺失,極大地制約了創新資源的有效發揮。
2.4創新基礎設施的完善升級緩慢
良好的創新基礎設施為綠色技術創新提供便利條件。當前,以提高行業綠色技術創新需求、技術創新進展、技術創新成果示范、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信息服務的技術平臺、共享平臺依然不夠完善;綠色技術申報、鑒定、專利申報、審查等領域的制度以及機制建設還有待加強;綠色技術強制性標準的研究、制定進展緩慢,綠色技術產品創新相關標準體系構建、創新機構對相關標準制定的參與度不高;以互聯網為工具的綠色技術創新實踐還需要進一步加快步伐。
2.5中介服務體系能力建設不夠完善
中介服務體系是創新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中介服務機構中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各中介服務機構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經濟實力、抗風險能力差異明顯。在綠色建筑技術領域,隨著綠色建筑的全面推廣與迅速發展,行業并未設定中介服務機構的準入機制,大批規模小、技術弱的小型項目公司進入市場,這類企業對政府的政策依賴性強,一旦主管機構調整相關的應工作政策要求或更新評價機制,取消經濟激勵政策,這些企業的生存發展將非常困難。另一方面,企業技術方向單一、力量薄弱,對綠色建筑理念內涵的理解不夠透徹,對相關標準規范把握不夠準確,在正常的綠色建筑技術、產品應用解讀上都存在偏差,更不能滿足行業對綠色建筑技術產品創新進行系統準確服務的需求。同時,這些企業資本薄弱,融資能力和市場抗風險能力差,為了生存發展,企業對服務質量把關不嚴,在經營上搞“價格戰”,給中介服務市場的發展、以及綠色建筑技術創新帶來影響。
3對建筑領域綠色技術創新的工作建議
3.1突出需求導向,引導技術創新價值
突出市場需求對技術創新的引導,聯合產業資源,建立創新需求信息平臺,不定期市場需求,推動創新機構在符合市場需求、適宜工程應用方面的技術創新;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或僅僅將技術創新的獲得感停留在對某一領域的技術、產品的研發突破上,要引導研發機構解決行業需求,真正讓行業、社會大眾在綠色技術應用方面有更多的體驗感、獲得感。具體而言,要通過平臺搭建,傳導綠色建筑創新發展的技術產品需求,如可有效提高外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性能的高性能產品,可大幅提高適應環境、減少維護需求的屋頂,以及墻體種植綠植的設備等。
3.2強化政策保障,促進創新環境優化
由主管部門組織研究并制訂相關制度、政策,完善對綠色技術創新的日常管理與配套政策的協同機制,讓綠色技術創新的推進有章可循、有據可依。通過進一步探索和研究,將綠色技術創新的機制、制度以及對綠色技術發展的基本思路、核心理念等內容納入相關法規,通過更高層面的行業立法,建立并強化對綠色技術創新的保障力度,著眼綠色技術創新從研發前期到工程應用、行業推廣等全過程,政府機構率先建立對綠色技術產品的采購機制,加大對綠色技術產品研發的資源投入,不斷優化綠色技術創新環境。對綠色建筑發展而言,政府機構應率先做好示范,對政府投資項目應首選高星級綠色建筑開展實踐,并在工程采購序列固化對綠色建筑技術產品的前置要求;同時加大綠色建筑的立法進程,將綠色建筑技術創新列入法制文件,為綠色建筑技術和產品創新建立法律依據和環境保障。
3.3高效聚集資源,培育壯大創新主體
有效整合各研發平臺的優勢資源,強強聯合,聚集有效的創新力量,突破關鍵技術;探索政府引導基金、財政補貼、金融機構介入等多種形式的資本支持方式;優化行業的人才引進機制,完善人才激勵政策,加強各平臺之間的人才交流,引導行業企業提供工程化示范載體,從人才、智力、項目等多方面豐富創新資源,培育具有行業競爭力的創新主體。就綠色建筑發展而言,應發揮產學研用等各方主體在調查研究、實驗檢測、工程應用等各領域的優勢,引進綠色金融對綠色建筑技術產品創新進行資金支持,一方面發揮資源集聚效應,另一方面提高綠色建筑技術、產品創新的資金保障。
3.4建立綠色通道,完善創新基礎設施
對綠色技術創新從項目申報、技術鑒定等方面提供綠色通道,并給予優先立項等支持。完善評獎評優評價等激勵辦法,加大各類評優過程中對綠色技術創新的支持權重。把在綠色技術創新領域的科研投入、集成應用等,作為勘察設計綜合企業、建筑業特級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晉級的重要審查內容;建設工程項目招標向擁有綠色技術專利、成果以及獲得科技進步獎的項目,綠色建筑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高新技術企業等機構傾斜;建立符合綠色發展需求的專家隊伍,加快完善綠色技術標準體系,為創新成果進入市場提供完善的標準保障;鼓勵著眼信息化、智慧化的、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一代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為技術創新提供更好的工具、創造更好的條件。尤其是對綠色建筑技術產品創新的項目,要增加在政府獎項評選中的入圍支持力度,或設置專項綠色建筑技術產品創新獎項,并提高獎項級別,對綠色建筑技術、產品創新獲得者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以及項目立項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
3.5加強中介監管,建立服務評價體系
對服務機構的咨詢業績、資金實力、人才構架、經營模式等進行摸底調查。組織中介服務建立行業協會或成立發展聯盟,規范技術文件格式、內容范圍以及深度要求,搭建行業自律平臺,規范中介服務機構的經營發展;同時,扶持一批有技術、有規劃、有組織、有業績的咨詢服務中介機構,鼓勵其參與政策研究和技術創新,搭建中介服務機構與金融資本的對接平臺,突出中介服務機構的優勢,使其切實發揮作用。重點對綠色建筑咨詢服務機構的技術能力予以引導規范和提升,改善服務機構對項目重包裝、輕咨詢,重資料組合、輕技術指導的行業現狀,建立并發揮對咨詢服務機構的評價機制和評分作用,對分值持續偏低的中介服務機構實行淘汰制或制定相應限制措施,督促整改,提升服務能力,在保障綠色建筑質量品質的同時,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4結語
綠色建筑技術產品創新是建筑領域綠色技術創新的核心內容,是實現建筑領域綠色技術創新的關鍵。當前,國家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憲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各地推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在建設領域,綠色技術創新迎來了一個嶄新機遇,要通過對綠色技術創新的市場引導,完善政策保障、高效聚集創新資源、提升創新基礎設施水平、強化中介服務能力建設,進一步推進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規?;l展,進一步提升建筑技術對建筑業產值的貢獻,對促進建筑領域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楊元華 趙輝 楊修明 單位:重慶市建設技術發展中心 重慶市建筑節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