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慶陽香包文化產業發展問題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化是民族血脈的延續、民族精神的客觀呈現,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化產業的發展。慶陽香包是重要的傳統民俗文化,審美、藝術與醫學價值較高,發展香包文化產業利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在新形勢下,慶陽香包文化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急需要抓住發展機遇,大力發展香包文化產業,是傳承與發展慶陽香包文化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香包文化;文化產業;慶陽市
在21世紀,文化產業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朝陽產業,在多方面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如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等。在世界范圍內,文化產業日漸成為經濟發展浪潮中的新增長點,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將文化產業作為自身發展戰略的關鍵性組成要素。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民俗文化產業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性組成要素,是加快現代化城市發展步伐,促進現代服務業持續發展的核心力量。作為中華民族最早繁衍生息地之一,甘肅省慶陽市有著深厚的民間民俗文化底蘊,香包民俗文化便是其中之一,以此為中心的多樣化民俗藝術已出現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比如,刺繡、剪紙、皮影等。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慶陽香包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不斷顯現,其體現在多個方面。
一、慶陽香包文化產業發展的價值蠡測
(一)發展香包文化產業有利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慶陽香包,是甘肅慶陽地區社會大眾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有著悠久的歷史,充分展現了該地區特色文化,有著濃濃的鄉土氣息、原始民俗信仰氣息,是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集中體現。在新形勢下,大力發展慶陽香包文化產業利于科學轉化慶陽香包民俗文化,客觀呈現其具有的經濟效益,還能借助香包,在無形中更好地傳承甘肅慶陽地區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慶陽香包而言,上面的刺繡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民間戲曲、神話傳說,在一定程度上客觀呈現了甘肅慶陽人的歷史、現在乃至未來,發展香包文化產業是這一民俗文化更好存活以及延續的重要保障,能夠在傳承、發展地區特色文化的同時,促進甘肅慶陽地區經濟全面發展。
(二)香包文化具有較高的審美、藝術與醫學價值
從某種角度來說,甘肅慶陽香包有著較高的審美價值、藝術價值以及醫學價值。甘肅慶陽香包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圖案極具特色,形式、造型乃至圖案的文化寓意深刻,是甘肅慶陽人們對生活、自然乃至文化態度、思想的真實寫照,客觀折射了甘肅慶陽香包歷史文化,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藝術價值,借助香包,可以深刻體會甘肅慶陽人民本色。同時,甘肅慶陽香包還具有較高的醫學價值,是當下中醫藥學研究方面的關鍵性素材,比如,古代醫學衛生歷史。香包中的各類香料經過專業鑒定,屬于傳統中藥配方,也就是說,香包香料香氣成分有著較高的藥用價值,能夠刺激人的大腦,提升人體免疫系統功能,促使人體健康,還具有殺菌、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等功效。甘肅香包文化產業發展利于多層次充分展現慶陽香包多樣化價值,充分展現地方特色。
二、慶陽香包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甘肅慶陽香包文化產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以民間民俗文化為中心,塑造慶陽香包文化品牌效應的同時,大力發展特色香包文化產業,走上了“小香包、大產業、大效益”的道路。在新形勢下,政府部門高度重視甘肅慶陽香包文化產業發展,根據慶陽香包特點、價值等,大力舉辦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等,為慶陽香包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從整體上說,甘肅慶陽香包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并不樂觀,急需要加以優化完善,使之更好地應對瞬息萬變的社會市場環境,促使慶陽香包文化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一)慶陽香包銷售模式單一化
在慶陽香包文化產業發展中,銷售模式單一化是其顯著特征。至今,慶陽香包文化產品仍然采用傳統落后的銷售模式,過分注重實地銷售,慶陽香包市場化程度低,不利于慶陽香包文化產業、市場二者順利對接。同時,隨著科技迅猛發展,互聯網時代到來,互聯網銷售模式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傳統慶陽香包銷售模式,促使慶陽香包文化產業發展迎來全新的挑戰,不利于該產業的穩定發展,也會影響慶陽香包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二)過分注重經濟效益,忽視文化傳播
在慶陽香包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甘肅慶陽地區部分開發商、生產者過分注重香包的經濟效益,并沒有準確把握香包所具有的藝術價值、社會價值等文化的傳播,導致慶陽香包成為單純的市場商品,不具備多樣化價值,無法客觀呈現甘肅慶陽地區文化特色。同時,在利益驅動下,部分生產者借助以次充好等手段獲取更多經濟利潤,不注重香包質量,批量生產香包,粗制濫造,香包藝術價值、審美價值、藥用價值等明顯降低,不具有濃濃的鄉土氣息,還在一定程度上擾亂香包市場,蒙騙消費者,影響慶陽香包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三)缺乏正確的定位與專業人才
從某種意義上說,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產業發展離不開科學的定位。但在實際中,慶陽香包文化產業定位模糊化,缺乏合理化、系統化的規劃,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同時,香包文化產業處于初始發展階段,市場發展規模不大,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慶陽香包知名度以及名譽度有待提高,以小規模經營為主,加上不同企業在慶陽香包文化產品方面的定位各不相同,不利于香包文化產業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農民是慶陽香包核心生產者,他們大都不具有較高的文化程度,不具備專業的香包生產經營技能,專業人才缺乏,導致生產的香包庸俗化,沒有客觀呈現地區文化特色。
三、慶陽香包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一)正確認識,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職能作用
發展慶陽香包文化產業,政府部門要與時俱進,全方位正確認識這一產業,高度重視慶陽香包文化產業發展,優化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優化完善相關設施,科學設置專門人員,全方位動態監督香包市場,規范香包市場秩序。在此過程中,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多樣化職能作用,比如,引導、監督,制定科學的香包市場準入標準、嚴把香包“價格、質量”,注重香包品牌注冊,促使慶陽香包文化產業更好地與國內外市場接軌,占據一席重要位置。同時,政府部門要出臺針對性的政策等,加大宣傳力度,促使核心企業正確認識香包文化產業發展,大力支持、鼓勵他們優化創新香包文化產業,注重技術創新,在最大化降低慶陽香包生產成本的基礎上,充分展現慶陽香包多樣化價值,有效提高慶陽香包經濟效益,大力發展慶陽香包文化產業。
(二)兼顧香包經濟效益和文化價值,科學定位香包文化產業
在新形勢下,甘肅慶陽地區要全方位正確認識香包民俗文化產業,不要過分注重經濟效益,要將經濟效益的提高,藝術價值、藥用價值等的客觀呈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兼顧香包產量與質量,生產更多高質量的特色香包,刺激消費,加快香包文化產業發展步伐。同時,甘肅慶陽地區要客觀分析香包文化產業特征、優勢等,根據香包文化產業發展道路上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準確定位香包文化產業,明確發展目標,統籌兼顧,制定合理化的“長、中、短”期發展計劃,根據具體發展情況,優化調整香包文化產業發展內容,優化發展形式,確保香包文化產業發展一系列工作有序開展。
(三)優化銷售模式,注重網上商城合作
在新形勢下,甘肅慶陽地區不能再采用傳統單一化銷售模式,要優化利用互聯網技術,注重互聯網銷售模式的應用,不斷拓寬香包銷售渠道。在香包文化產業發展中,要注重網絡營銷模式的應用,利用網絡形式,不斷拓展香包銷售渠道,借助香包網絡視頻直銷模式,優化利用多媒體技術集“圖片、文字、動畫”等于一身的特點,在網絡作用下,和不同地區客戶實現及時溝通、交流,促使客戶全方位正確認識慶陽香包文化產業,有效提高他們滿意度,認可慶陽香包,不斷增加慶陽香包銷售量。在此過程中,甘肅慶陽地區可以借助微信、博客等多樣化平臺,展示慶陽香包,多和消費者交流、互動,不僅能促使不同層次消費者正確認識慶陽香包以及相關的民俗文化,還能全方位了解他們在香包方面的多樣化需求,優化香包生產、銷售形式,達到科學銷售慶陽香包的目的。此外,在運營發展中,甘肅慶陽地區要多和網上商城合作,實現網商銷售,利用先進的技術,借助信息化手段,構建合理化的電子商務網站,借助新媒體大力發展慶陽香包電子商務,比如,微信、香包網上商城,大力建設慶陽香包官方網站,優化慶陽香包實地銷售形式,促使慶陽香包文化產業不斷向前發展,促使世界各地更多的人認識、了解慶陽香包,更好地傳承、發展慶陽香包民俗文化。
(四)注重規模化生產,強化專業人才培養與引進
在發展香包文化產業過程中要注重規模化生產,這是香包文化產業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要多層次優化香包傳統產業發展模式,優化利用“農戶+基地+公司”的模式,實現香包大規模生產,促進慶陽香包“小生產、大市場”順利實現,注重香包生產基地建設,促使香包生產逐漸朝著規模化方向發展。在生產過程中,香包生產者要準確把握香包多樣化價值,有效提高慶陽香包內涵與附加值。同時,要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科學設置培訓機構,大力培養香包生產者,在全面、深入了解慶陽香包文化的基礎上,掌握必要的生產技術,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科學生產慶陽香包。要注重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引進,優化調整香包人才結構,不斷發展壯大香包隊伍,注重香包文化產業的科技創新,不斷提高慶陽香包附加值,使之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形勢下,要運用發展的眼光,全方位正確認識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產業,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多樣化職能作用,優化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等,確保慶陽香包文化產業發展具有法律與制度保障,為其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要根據香包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兼顧香包經濟效益和價值,科學定位香包文化產業,優化銷售模式,注重與網上商城合作,注重規模化生產,強化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等,以此改變慶陽香包發展現狀,優化創新香包文化產業,充分展現香包多樣化價值,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好地傳承、發展慶陽香包這一重要的民俗文化,彰顯地方特色。
參考文獻:
[1]康芝梅,李自強.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背景下的慶陽民俗產業開發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14(10):100-102.
[2]李自強.慶陽香包民俗文化資源產業化開發的策略與構想[J].隴東學院學報,2015(4):93-96.
[3]任潤竭.“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產業的機遇與發展策略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4):111-112.
[4]趙鐵軍,惠懷海.文化節的營銷策略研究———以慶陽香包文化節的營銷策略為例[J].隴東學院學報,2012(4):123-125.
[5]王曉紅,辛旭東.民俗文化的田野與產業化困境———以甘肅慶陽香包文化為例[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6.
[6]張治榮.“一帶一路”背景下慶陽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現實與構想[J].隴東學院學報,2016(3):132-136.
[7]劉強斌,薛磊.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策略[J].發展,2017(1):77-80.
[8]鄭蓓媛,張可樂.談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產品的發展現狀及保護[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12):263-264.
[9]張興平,李惠芬,萬自洋.淺議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科技視界,2013(12):19-20,52.
作者:周紅軍 單位:蘭州財經大學長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