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我國文化產業的特點與發展趨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經濟全球化時代下,文化產業的發展成為了國家綜合國力評判的重要因素,文化軟實力作為一個國家重要的產業之一,以其獨特的影響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推動著國家經濟、政治穩步發展。文章簡要介紹了文化產業的相關特點及其特殊性,分析了近幾年來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文化產業;特點;發展趨勢
當今社會已經步入了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提升國家的國際競爭力不再僅僅依靠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文化產業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在此基礎之下,文化發展成為了時代主題,各國也將文化產業的發展當做國家戰略目標實施,紛紛出臺相關文件,對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扶持。在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對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都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一、文化產業的特殊性
文化產業的產品屬性決定了文化與其他物資產品有著極大的區別。(1)從產品需求來看,文化產業產品與其他物質產品最根本的區別在于,文化產業提供的產品用于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而物質產品的消費人群沒有明顯的傾向性。物質產品面向所有消費者,提供給人們物質需求,解決生活所需;(2)從產品的生產者來看,文化產業產品主要是一些有能力進行文化生產的腦力勞動者,主要提供文化服務。而物質產品的生產者多種多樣,既有體力勞動密集型也有體力勞動,他們分別與腦力勞動相結合。還有一類是資本密集型產業,這些物質生產與文化生產有著本質的區別。(3)從產品的消費對象來看,文化產業的消費對象是虛幻而難以判斷的。市場上出現一類文化產品可能受到所有人的追捧也有可能無人消費,因而生產文化產品具有不確定性,也需要承擔一定的市場風險。文化產業的生產者不可能預估到市場的具體需求,因而也不能面向特定的人群創造易于消費的產品,不像物質產業,明確摸透了市場,打開市場的缺口,站在消費對象的角度模擬消費,清楚地了解消費對象的消費心理,而文化產品的消費對象可能是所有人群也可能是部分人群。(4)從產品的屬性來看,文化產業的產品具有獨特的個性和不可復制性,每一個文化產品都是經由文化創造者思索而來,是他人難以窺探的,因而具有獨一無二的性質,任何一個文化產品的創造者所創造出來的產品都不可復制,屬于知識產權范疇。(5)從產品效益來看,文化產業的從產品屬于隱形資本,具有無限的可開發潛力,是看不見的市場效應,越好的文化產品越能引發市場供應,形成品牌意識。而物質產品的產值就是固定的,市場需求多大,產值就是多大。(6)文化產業的產值是長久的,正如人們所說,藝術家有國界而藝術沒有,藝術就屬于文化產業的一種,它可以長長久久的被人們牢記,源遠流長,傳揚中外。(7)從產品的共融性來看,文化產業的產品更容易與其他產品產生共融。文化產業可以無形的融入任何一個產業形態之中,形成特定的企業文化內涵。人們常說的酒文化、茶文化正是這個道理,而其他的物質產品缺就難以共生,網球可以和球拍形成商業鏈卻不能兩者共融。
二、文化產業的特點
1.產業鏈多樣化。打造完善可靠的產業鏈是保持產業長遠發展的必要條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文化產業也逐步邁入主流,形成了一個擁有強大生命力的產業鏈。在科技發展的推動下,我國文化產業逐漸煥發了生機。橫向產業鏈的出現是時代的必然,數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等為文化產業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互聯網的作用下滋生出來一系列共生產品,例如,網絡游戲、網絡電視、網絡小說和網絡商務等。另外,電子郵件、音樂資訊和視頻直播在內的眾多互聯網熱點都是文化產業的龍頭,互聯網的出現大大豐富了文化產業的營銷手法。橫向產業鏈的重大成就還不足以使文化產業迅速崛起,擁有強大商業頭腦的人們找到了與橫向產業鏈交錯的縱向產業鏈。部分文化行業生產的純粹的文化產品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為了完善產業鏈,活躍市場,文化周邊產業應運而生,衍生出了許多具有藝術性質的周邊產品。以影視劇行業為例,除了影視劇本身的收視率,票房收益和點擊率等純粹的影視文化收益之外,影視行業周邊產業也紛紛搶占市場,先后出現了影視基地、明星海報雕塑、小說、影院以及由明星代言的各種產品等。這些文化周邊產品的出現極大的豐富了市場,調動了市場的活躍度,加速了文化產業的繁榮。此外還有復合產業鏈也成為文化產業的一大特點,所謂復合產業鏈就是以多種復合形式進行宣傳的營銷手段,當下眾多綜藝節目都采用了這一手段,不再僅僅依靠電視節目的廣告時間來宣傳,而是借助節目本身或者手機報紙和雜志等所有可以投放廣告的平臺,多維度多角度積極造勢,實現文化產品順利地推出。2.高新技術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網絡時代的到來,不論是通訊還是娛樂都有了全新的方式,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等高新技術為文化的發展注入新的血液。數字電視和數字影院的發明成為了文化產業的主流,促進我國電影產業迅速躋身于世界前列,從而創造了價值不菲的收益。互聯網音樂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前景,唱片公司和原創音樂人在互聯網技術下轉變生產模式,與高新技術相融合,創造出更為先進流行的文化產品。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移動通訊技術的空前繁榮,新興媒體已經開始逐步向傳統媒體融合,主要表現在傳統媒體主動向新興媒體看齊,傳統媒體與高新技術網絡媒體的聯合。
三、文化產業發展的趨勢
1.數字技術的推廣成為文化產業綜合競爭力提升的主要力量。前文提到,數字技術已經向傳統媒體滲透,漸漸融合,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鮮活力。數字技術的推廣在日后的進程中不僅僅是滲透和融合這樣簡單,數字技術將徹底改變現有的文化產業形勢,推動文化產業進一步向更具有綜合競爭力的方向提升。數字廣播、多媒體技術、手機影視等終端技術的開發,為文化產業產品的營銷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電子版和網頁版等娛樂信息將成為文化產業的主流,不斷地完善和健全文化產業的不足,過去傳統文化產業出現的問題得到根本性轉變,推動文化產業的穩步發展。2.文化產業集團即將進入整合期。文化產業不僅僅是一類一行這樣,既然是產業就勢必會有多樣種類的行業。近日,包含在文化產業內的數十個行業類別紛紛進入調整期,推出了極具特色的帶有個人風格的文化產品,影響著國內國外的同行業產業群。運用現代化的企業運作模式,改變了以往的文化產業運營習慣,強化了文化的品牌意識。文化產業說到底也是在做產業,既然是做產業就要做大做強,發掘自身產品特性,著力培養雄厚的競爭力、影響力和組織力。3.產業之間合作共贏,傳統產業進一步向新興文化靠攏。新興文化的出現沖擊了傳統文化的地位,傳統文化在市場上需要求生就必須做出改變,要么迎合新興產業,要么模仿新興產業運作。在未來幾十年的發展中,傳統文化產業將會再一次進軍新興文化產業,向新興文化投出橄欖枝。金融產業和資本產業的融合、信息設備制造業和軟件開發行業的融合都將在未來的時間里出現在中國的文化產業領域。特別是傳媒行業,已經受到了強烈的波及,新興傳媒技術與傳統傳媒理念的融合將成為未來傳媒業發展的重要路線。
四、結語
在文化產業愈發成為國家綜合實力競爭因素的重要時代,一定要充分發掘文化產業的特殊性,找到文化產業的特點,切實將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相融合,找到共生點,從而共生共存。在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里,文化產業的發展都將離不開高新技術的支持、離不開國內外的通力合作、更加離不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扶持,只有把握好發展方向和發展路線,才能將文化產業做大做強。
參考文獻:
[1]李雅梅.試論我國文化產業的特點與發展趨勢[J].理論與現代化,2004,02:49-50.
[2]和肖毅.文化產業的內涵、特點與發展趨勢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04:12-13.
[3]祁述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幾個重要特點[J].山東社會科學,2009,02:9-13.
作者:胡煒 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