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區域發展文化產業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區域發展文化產業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區域發展文化產業論文

    一、視角的選擇

    首先,比較優勢理論一般是從靜態角度來分析一個區域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以及資本、技術等存量狀況,進行比較優勢分析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區域在某些范圍內所具有的差異性及有利因素,有利于區域挖掘和利用本地區優勢,增強區域文化產業的競爭力[2]。其次,文化產業以文化資源為依托進行,文化資源是一種動態的、非獨占的、可再生的精神財富。一方山水,一方人文,一個地方的獨特之處就是這個地方的主要財富。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一樣,都遵循市場運行規律,所以比較優勢理論可以作為區域制定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理論依據。第三,文化產業大部分集中于知識型和技術型產業。傳統文化技術和現代科學技術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載體和動力,文化創新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因此比較優勢理論能夠對區域發展文化產業進行科學指導。第四,文化需求是文化產品生產的原動力。各個區域的經濟水平和發展方向不同,所以產生的文化需求也不一樣。利用比較優勢理論分析各地需求狀況,了解本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資源特色,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可以避免目前各地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同質化現象。

    二、池州市文化產業的比較優勢分析

    池州市擁有156萬人口,占地面積約8272平方公里,地處長江經濟帶,是安徽“兩山一湖”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池州市蘊藏著豐富的文化資源,與開發高新技術產業相比,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1.資源優勢

    (1)豐富的自然資源。池州市位于長江下游南岸,與蕪湖市、黃山市、安慶市相接壤,是重要的濱江港口城市,同時也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城市,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池州市主要以山區、丘陵為主,河湖交錯,堪稱華東沃土、江南奇葩。池州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擁有極其豐富的生物資源,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7%,建立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和升金湖。池州市是安徽重點保護林區,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其中有罕見的植被物種,例如紅豆杉,香榧、黃山木蘭、猬實、銀鵲樹等,全市境內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9種,占全省的77%。池州市優良的生態環境為其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2)深厚的文化資源。池州市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積淀,其設州置府始于唐武德四年,迄今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池州歷史文化豐富多樣,個性鮮明。一是詩文化,池州有“千載詩人地”的美譽,李白、蘇軾、杜牧等眾多文人雅士都曾駐足尋芳,留下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等膾炙人口的詩篇。二是宗教文化。九華山是全國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它不僅風光秀麗,而且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擁有僧尼千人,寺廟百座,是著名的國際性佛教道場。三是多彩的戲曲文化。青陽腔、羅城民歌、貴池儺戲、石臺目連戲等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尤其是貴池儺戲,始于母系社會,被譽為“戲曲活化石”,具有濃厚的區域文化特色。另外還有歷史悠久的茶文化,其中以九華山佛茶、石臺天方茶葉最為有名。

    (3)人力資源是文化產業能夠順利運行和發展的關鍵因素,豐富的人力資源是發展文化產業的優勢所在,只有人力資源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雖然池州市具有良好的文化資源,但是人力資本明顯不足,尤其是高層次人才資本。池州市文化產業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偏低,人才結構不均衡。黨政人才學歷結構本科大約占27%,大專占51%,尤其在企業單位,本科學歷的人才只有10%左右。另外,高校畢業生也紛紛通過各種途徑留在外地工作,導致池州的人才大量流失。從以上可以看出,池州市人才比較缺乏,特別是創意、管理類高級專門人才比較缺乏,這也是制約池州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2.技術條件

    邁入社會信息化時代,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技術的結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目前,池州市工業化水平低于發達地區,文化產業的發展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但是文化產業區別于其他產業的一大特點,就是文化的傳承。雖然池州市現代技術水平不高,但是在傳統技術以及表現上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池州市是歷史名城,傳統的技術水平相當高,區域性的民族特色也非常明顯,例如青陽農民畫,以其獨特的構圖與選題,秉承了中國畫藝術基本特征,具有豐富的欣賞價值。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了高新技術與文化產業的結合,池州的文化產業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想要獲得長遠的發展,還必須與創意、技術結合起來。因此,在技術方面,池州市要揚長避短,取長補短,以此來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3.消費需求結構

    池州市近幾年經濟發展迅速,2011年實現GDP417.45億元,人均29471元,人民生活已達到小康。尤其是近幾年,池州市居民消費的熱點不再是生活必需消費,文化消費的比重逐漸增加。2012年,池州市農村人均收入8753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85元,年均增長13%。城鄉居民收入的穩定增長是拉動消費的基礎,也是決定消費能力的根本因素。另外,池州是一個生態城市,環境優美,旅游消費需求旺盛。2012年池州市國內旅游收入達2619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8%;接待國內旅游人數2104.2萬,增長34%;2012年實現國際旅游外匯收入24768萬美元,增長57%,接待入境旅游人數約43萬,比上年增長23%。池州市巨大的消費潛能,為池州市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市場。通過上述對池州市文化產業比較優勢的簡單分析,可以看出,池州市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是池州文化產業發展的優勢所在,但同時人力資源的短缺、技術條件薄弱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文化產業的開發利用程度,關鍵就在于創新、管理能力的強弱。因此,其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制定,就必須要結合本地區特色,優先發展優勢產業,重點提高人才素質,發展本地區經濟,從而推動文化產業的繁榮。

    三、池州市發展文化產業的主要舉措

    1.揚長避短,優先發展優勢產業

    池州市是歷史名城,擁有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地域特色濃厚,但是文化產業處于起步階段,基礎比較薄弱,資源整合力度需要加強。首先,池州市應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地方優勢,以旅游業為文化產業主導產業,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旅游業對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的依賴度比較高,豐富多樣的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人文自然資源是吸引消費的主導力量,例如池州市燦爛的“詩文化”“戲曲文化”“茶文化”“佛教文化”都為其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也提供了保障。其次,池州市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空氣清新,是現代人們休閑度假的圣地。池州市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是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城市,而且還具有強力的政策支持,發展生態文化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最后,文化旅游產業能夠有效地拉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集聚,可以有效帶動池州的經濟增長,促進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池州經濟還不發達,只有通過文化、生態的獨特性來凸顯區域城市優勢,避開池州比較劣勢和短板,拓展池州文化、生態優勢,使池州優勢最大化,進而實現池州城市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目標。

    2.樹立文化品牌,增加品牌知名度

    文化品牌具有明顯的馬太效應,通過有力的制作和宣傳,提高品牌知名度,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只有建立屬于池州的文化品牌,才能更好地體現池州的文化精神,擴大池州文化的影響力,推動池州文化產業的大力發展。紀錄片《大黃山》,展現了黃山奇特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擴大了黃山的品牌影響力;電影《阿詩瑪》則通過撒尼族古樸濃郁的民俗風情與優美自然景觀的交相輝映使云南石林家喻戶曉。歷史和大自然賦予了池州厚重的自然文化資源,經過多年開發與經營,目前,池州擁有三大文化品牌:一是因佛教圣地而蜚聲中外的“九華文化”;二是因杜牧的《清明詩》而聞名的池州“杏花村”;三是以優美的自然生態和獨特的民俗風情為代表的“生態旅游業”。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池州市將這些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品優勢,重點開發特色文化產品,并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傳播,樹立池州的文化品牌。例如,正在籌備的大型山水實景表演“印象•九華”,將旅游與文化完美結合,會大大提升池州的文化品牌,擴大池州的影響力。

    3.積極引導消費,擴大文化市場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民在低層次需求得到滿足后,就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一個地區的需求層次結構同這個地區的經濟、科技、文化等發展水平以及人民的受教育程度有關。文化需求是高層次的需求,是人們為了滿足自身精神愉悅的需要。池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幾年來呈現比較穩定的增長趨勢,生活基本消費已趨于飽和,文化消費市場展現出巨大的潛力。池州市政府應積極引導消費者進行文化消費,一要充分利用池州豐富的旅游資源,加快旅游消費向個性化服務方向發展,拓展旅游者在池州消費的時間與空間;二要加大在文教娛樂和醫療保健、交通通訊等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的配套服務,拓展本地區居民的消費領域。

    4.整合資源,合理規劃文化產業

    池州的文化資源,普遍存在各自為政的經營狀態,沒有形成規模經濟,另外,由于缺少資金投入,資金和資源沒有形成合力,許多藝術還處在璞玉混沌階段,也沒有形成支柱型和旗艦型的文化產業。池州市在區位、資源、交通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首先要充分發揮池州市優勢條件,重點發展池州市旅游文化產業,以旅游業為核心,構建旅游文化產業鏈,輻射和帶動池州市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其次,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品市場需求大,產品增值價值高,大力培育文化創意產業,是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增長點。第三,池州市應積極打造民俗文化產業鏈和創意文化產業鏈,結合資源條件和人文實際,因地制宜,創新機制,創新模式,探索科學合適的文化產業開發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同時,文化產業化也是樹立文化品牌的重要途徑。政府應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環境,加大投資力度,致力于池州以文化名市的戰略實施。

    5.培育高素質人才,提高人力資源優勢

    雖然池州市擁有豐富的文化自然資源,但是簡單地依靠資源的比較優勢,可能會陷入“比較優勢陷阱”,不利于文化產業的長期發展。另外,文化產業越來越與高新技術聯系起來,這也意味著需要更多的人力資源,尤其是高素質人力資本。文化產業以文化為內涵,在市場中進行運作,面對日益劇烈的競爭壓力,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池州市文化產業人力資源現狀不容樂觀,總體看來,總量偏少,缺乏高素質人才,結構失衡,人才吸引力不足。池州市應重點關注人才的培育與引進。首先,利用高校資源,開設文化產業相關學科,有目的地培育學生創新能力,還要加強文化企業的在崗學習強度;其次,建立適合文化產業發展的工作環境和管理模式,整合社會資源,提供專業化服務,創新激勵模式,引進高素質人才。人力資源是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重要資源,決定著其他資源的發揮效力,池州市文化產業若想在市場中具有競爭力,就必須提高文化產業人力資源的素質。

    作者:舒雅楠 劉軍 單位:安徽工程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校园激情|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久久成人福利视频|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成人a视频片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18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三级经典中文 | 成人动漫3d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办公室|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成人动漫综合网| 欧美成人高清WW|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动漫3d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国产成人三级经典中文| 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 成成人看片在线|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扳**a毛片| 青青青国产成人久久111网站| 免费无码成人片|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在线看| 2021国产成人午夜精品|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毛片观看| 国产成人黄网址在线视频| 成人动漫综合网|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久久|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鲁丝片在线观看|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