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OBE下外國文學課程顛覆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高校文科專業實踐教學目前還存在強理論、弱實踐,重形式、輕內容,看結果、略過程等問題。基于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教育部提倡一流專業建設下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升高校文科專業課程教學質量與obe理念相契合,在OBE教育理念指導下,本文旨在探索《外國文學》課程的教學改革,顛覆傳統教學模式,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體系三維一體重構新的教學視域。以達到提升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和國際化視野,幫助學生達成有效學習的目標。
【關鍵詞】OBE理念;外國文學;顛覆;重構
國家為嚴格貫徹執行“一帶一路”倡議,更好地完成教育部有關培養高質量的人才任務,為此大力提倡整合教育資源,優化課程體系,以此培養具備全球視域、多元文化視野、多種語言及多元文化溝通能力的高端人才。多元文化視野和辯證思維能力及文學批評技巧及方法的習得,外國文學課程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從OBE的理論視角,以成果為導向的教育理念中以學生為中心顛覆傳統的外國文學固態教學思維,從教學授課內容及評價體系等方面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問題式探究。
一、建構OBE教育理念視域
OBE教學理念真正踐行的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哲學觀,以一種持續性發展觀來導航學生的成長軌跡從而促成學習成果的有效輸出,也是一種聚焦于學生通過學習最終觸達學習目標形成專業學習成果的培養模式,此種模式是采用逆向思維,將預期成果可視化,隨后利用一切資源有效創設平臺設計切實可行的教學過程、進行資源的優化處理,這種為實現學生學習成果的培育過程是基于培養學生專業核心競爭力為本位,以學習成果評價為依據,以持續性發展觀來不斷完善教學。
二、顛覆靜態的外國文學教學傳統
傳統的外國文學教學其課堂是靜態的缺乏生機的,在這種固化的教學模式之下,師生之間呈現的是一種對立的主客關系,在常規靜態課堂教學中教師極易忽略學生的隱性差異,較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求解思維能力,也不易滿足訴求不同的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一)從靜態填鴨到動態對話轉變。由于外國文學課程學時的有限性,學校教學體制的約束,循規蹈矩的教學常規檢查以及例行公式化的教學課堂,教學進度的監控,教學環節的硬性指標考核等,使原本開放式的課堂只遵循外在形式的改革而未能真正改變教師的獨角戲角色,填鴨式滿堂灌靜態式教學,使得學生的思考停滯,聽課成為常態。在OBE新的教育理念下,聽話應成為一種動態的對話模式,以大多數學生可以完成的預期項目成果為基點,以強調學習效果和目標成果為立足點,在教學環節,教師和學生適時通過知識、思維和情感進行話題專題互動,著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思維,有效啟發學生勤于思考樂于求解,從而促使教學從單一盲目式轉變為多向互動定向目標式,使師生的教與學完成主客體的真正轉變共享知識共同探究;這種良好的互動和有效的溝通能培育學生良好的文學情操。
(二)從固態知識到時態能力的轉型。傳統的外國文學課堂強調知識體系的建構,強化知識的系統性,重視框架知識的理論把握,但是忽略平行課程的相互聯系,學生學理論考知識,單一而又傳統的課程考核,在考核形式中題型、題量及專題考核的細則規定太瑣碎,以至于拘泥于形式上的硬性指標,課程的知識講授的常態化易固化學生的思維。基于“一帶一路”的人才培養戰略和OBE強調以能力為本位的嶄新教育理念,多元化文化視野和立體化思維空間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力,開拓其思維,教師示范和師生診斷結合,設計切實可行的專題項目學習任務,采用分層評價、及時定性分析定量反饋等策略觸發學生對預期的學習目標和效果有著可視化的達成。
(三)從單一個體式競爭到多向團隊式合作。傳統的外國文學教學依舊側重成績的評價,個體式單向學習,一味追求個人成績的目標驅動易減弱學生學習的興趣,讓課堂生機全無,只求及格不求出格,只要通過無需超過。OBE強調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的包容性,強調所有的學生皆可成為成功輸出成果的學習個體,依據學生個體差異性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培養策略和創設相應的學習目標,強調學生都能成為成功的學習者,都能達成自己設定的預期目標和展示學習成果。
三、重構OBE視域下的混合式
外國文學教學模式教師持續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是OBE視域下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其課程體系、教學過程以及評價體制均以最終成果為目標驅向來設計與踐行。這就意味著外國文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必須嚴格對標畢業生的就業指標來有的放矢進行創標。
(一)構建OBE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學。跨線共享線上慕課、云班課和線下微課資源。將常規課堂與優質慕課精選微課等資源有機融合,在預期成果的學習導向中采取混合式教學,并非只是簡單地將視頻資源直接上傳于云班課,也不是將課堂單純遷移至網上或者斷層的簡單重復講授,而是利用云班課平臺將MOOC資源嵌入其中,輔以教師的微課資源和影視資源等,問題式的展開與延伸,搭建生態教學課堂平臺。讓學生以紀錄片的形式走進古希臘文明,以影視資源的嵌入走進戲劇的浪漫與悲壯;以角色扮演走進小說中有著異域風情的城堡;以激情的朗誦漫步在詩歌的溫柔與清新中,讓教師真正回歸教學初心,讓學生回歸學習本位。
(二)重構與畢業要求對應的課程目標。傳統的《外國文學》課程常常會固化地陷入以“教師教材為中心,以課堂課內為核心”的傳統窠臼,供血不足,重視不夠。傳統外國文學課程設計和講授大同小異,未能對標畢業要求、專業需求及職業訴求,以至于傳統理念培養的人才看似都會實則都不專。以OBE的理念對標完善人才培養標準,通過正向實施觸達預期目標,反向對標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細化畢業指標和優化課程體系等。
(三)設計與課程內容對應的項目任務。跨學科整合教材內容。傳統的教材大多純粹從文學角度出發,按照文學流派或時代順序及國別來講解,對文學作品中不同作家對同一問題的思考和描述、分析不夠,缺乏拓展性和關聯性,只重內部專題的邏輯性,忽略課程之間的關聯思維。而這不利于學科視野的建立。OBE視域下的教育哲學是全方位融合多學科,建構立體交互思維,打破時空,平行與世界對話。從生命教育、生態文學、社會責任、培養學生對個體生命的敬畏;對自然的尊重與和諧;對社會人生的苦難的超越;對家庭的矛盾與和解,以演講、辯論及PPT制作展示,戲劇、話劇角色扮演;推文及微電影微課制作等。1.動態的持續性發展觀下的因課施教。OBE理念下的外國文學課堂為了讓學生有著高質量的產出,需要采用持續性發展觀動態地因課施教,疫情讓我們重新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苦難、生命教育等都可以作為教學中較好的切點,恰如其分地引導學生去發現、認同、發揚人的尊嚴、價值,應該培養擁有健全人格與人為善能愛自己、會愛他人、共愛自然與社會的人才,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和超越生命。外國文學中的自然之愛、父母之愛和兩性之愛是對生命的肯定,人類悲劇命運和生生不息積極進取的樂觀精神是對生命的超越。2.非常態的小組合作探究。OBE強調教師團隊合作教學并有效利用雙師資源平臺,改善孤立單一教學格局。為了觸達學生預期學習成果的有效輸出,團隊教師結合雙師資源平臺和研究專長通過分析投票調研來設計和實施專題項目驅動,產學研三位一體促成學生預定成果的如期達成。這就意味著每位學生都需要有成果的輸出,因此不能隨性組合,也不應以地緣性或者寢室為單位抑或是以關系好壞和性別意識來劃分團隊,除非是預設的調研需要數據的分析,那就意味著團隊的組合需要各自的搭配,做到每位學生能在團隊合作中達成自己的學習成果。
(四)構建課程評價體系。OBE的課程評價理念建構多元化、靈活性及包容性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注重平時技能技巧的考核,多元化的形式及包容性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互動的頻度和課堂表現的參與度,團隊的合作,演講的展示,辯論的邏輯論證以及戲劇角色扮演及微電影微課制作來考核學生的能力,弱化紙質試卷理論試題的考核。教師要探究多種考核方法,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動態管理,加強其過程的考核。在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利用云班課等平臺統計數據,進行學情分析,記錄學生學習軌跡,根據客觀數據更好地了解學生個性差異,討論與互動,頭腦風暴等來適時掌握學生的學情大數據,教學結果不局限于考試,考核結果轉變成考核學生的學習過程。
四、結語
基于OBE理念的外國文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顛覆與重構,采用線上和線下、課內和課外、預習和復習相結合,云班課平臺和慕課資源,以制作微課微視頻嵌入式影視資源或紀錄片資源進行混合教學模式的改革,反向設計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位,以學生的學習成果輸出為導向,以持續性改進和完善課程教學目標,整合課程資源和對教學環節進行管控,對標學生畢業后人才市場的需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批判思維、辯證能力,全球化視野,真正地在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下,在OBE視域的教育哲學和教學理念中進行外國文學課程教學的顛覆與重構。
【參考文獻】
[1]楊麗,李海芬.“跨學科”視域下外國文學類課程教學模式初探[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125~129
[2]鄒幸居,劉蘭輝.“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基于OBE的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8:65~67
[3]宋寶軍.基于OBE理念的高等教學模式改革分析與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5:103~105
[4]候紅玲,張軍峰,任志貴,何寧,白海清,何亞銀.基于OBE理念反向設人才培養方案[J].高教學刊,2018,24:167~169
作者:陶麗 單位:武昌理工學院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