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英語文學中的典故及形象闡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國際化的社會發展,文化大融合成為一大趨勢,英語文學早已突破英、美梁國的國界限制,在世界大范圍內得到延伸和推進。掌握英語文學重要的語言背景知識,是通向燦爛的英語文學作品鑒賞之旅的重要通道,研究其他民族的文學對促進我國文學作品內涵的多元化發展也大有裨益。從典故及典型形象入手,深入分析典故的來源及應用價值,綜合闡釋英語文學作品形象,以期有效促進對西方文學內涵和價值的理解,豐富我國的文學創作。
關鍵詞:英語文學作品;文化融合;典故;形象闡釋
一、引言
英語文學是指基于英語語言創作的詩歌、散文、戲劇、寓言、小說等體裁的文作品,創作者并不局限于英美國籍,文學創作世界性、民族性的趨勢產生了大量優異的非英語文化背景的作家與作品。在英語文學世界性的傳播背景下,從本土性出發對英語文學中的典故進行解讀,從外來性入手對豐富多彩的文學形象進行定位,才能為英語表達體系進一步完善提供更多素材,幫助對英語文學的有效理解。
二、英語典故的本土文化淵源
在文學創作實踐中,許多表現詞匯都具有豐富的典故背景,典故的應用效果是有目共睹的,有時寥寥幾筆更勝千言萬語。典故的影響早已深入滲透到英語語言文化的血液之中,其所蘊含的深邃寓意,在對現代英語表達體系的滋養和優化方面功不可沒。英語文學中的典故的歷史可分為古希臘羅馬神話、圣經故事、歷史事件和寓言四大淵源。
(一)古希臘羅馬神話
古希臘羅馬神話是由古希臘、古羅馬勞動人民所創造的民間文化瑰寶,經過各國文化藝術家的加工、創作,滋養衍生出許多精彩神秘的神話故事,這些神話故事體系完整,情節完善,占據了西方神話體系的半壁江山,成為優秀的典故素材。如英國作家濟慈在其代表作《夜鶯頌》中曾引用古希臘神話中忘川河的典故;美國小說家愛倫•坡在其作品《失竊的信》中應用了古希臘神話中的故事。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的作品中也曾受到古希臘神話中的諸多影響。典故因其深遠的歷史背景使得文學創作更加靈活生動、內涵深刻、回味悠長。
(二)著名歷史事件
回顧西方歷史,曾發生過許多傳誦至今的歷史著名事件以及歷史著名人物故事。類似于我國的成語,西方文化中也有后代人使用簡潔的成語故事描述歷史內容,因此從西方早期文明開始就遺留了大量的約定俗成的用語[1]。由于這類用語具有文字簡潔,表達凝練,語義明了的優點,很受文學創作者的青睞。例如,根據公元前4世紀狄奧尼修斯懲戒達摩克里斯的故事,就衍生出“SwordofDamocle”這一英語成語,義為達摩克里斯的寶劍,用于表示當前面臨的危險、危及的時機,類似于中文中的千鈞一發。
(三)寓言、童話
寓言慣于運用夸張的比喻為人們闡述道理,富有教育意義。其短小、精煉的篇幅卻往往有著引人深思的用意。著名的《伊索寓言》以古人們的日常生活為題材,描述了生動有趣的故事情景,塑造了個性鮮活的人物角色,對個人的生存經驗做出總結,因而成為了英語文化作品中典故的重要來源之一,在文學作品當中得以廣泛運用。眾所周知的有“披著羊皮的狼”,“吃不著的酸葡萄”等。童話故事則擅長以生動易懂的方式鋪設幻想,創設情境,反映生活狀態,也是英美及多數國家作為英語文化作品的典故源泉。
三、立于民族性對人物形象的闡釋
(一)人物形象分析的意義概述
人物形象塑造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文學作品的成敗,而把握了解英語文學作品,揣摩作者所表達的主題,也離不開對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全面而細致的分析。每部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外形外貌、思想感情、性格特點構成,更重要的是文中人物所折射出的各個時代背景、社會環境的狀況。因而,讀者們能夠通過歸納、分析,透過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識,感知整部文學中的時代環境。分析英語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能為人們打開一個了解英語文學作品的窗口,以便讀者能更深刻的體會英語文學背后的創作理念[2]。
(二)人物形象中人性的普遍意義
文學形象具有相當的自主性,這就是說,每部作品的人物一經形成,他就不再受作者個人的意志支配,讀者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再創造使得文學形象獲得了這種獨立。在一些經典作品中,讀者們會發現,生動可感的角色形象們身上會存在若隱若現的人性的普遍意義,超越國籍疆界,使不同民族的人們從心理上產生普遍的審美愉悅和人生教誨。實際上,正是這種具有人性上的普遍意義的人物形象,使得語言文字在最大程度上發揮了文化載體的功能,這也是布魯姆將莎士比亞戲劇作為世界經典的中心的原因。
(三)人物形象創造中的相互借鑒
英語文學世界性的傳播,使得非英語國家的英語文學創作日益繁盛,其人物形象的闡釋涉及作者本身所具有的民族性等特征。按照丹麥學者S•拉森的說法,形象與文化是相互依賴的。的確,文學形象的傳播是“形”和“意”二者結合的傳播[3]。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形象深層的文化價值觀念也必然有所區分,因而通過對不同民族身份的人物進行借鑒能夠創造具有強烈民族特征的語言表述和一種“新的氣氛”。美國詩人龐德通過對中國古典詩歌中唯美哲學的中國形象的借鑒,開創了美國的“意象派”詩歌流派。人物形象創造中的借鑒正是利用人的感知規律,實現審美創造的過程。
四、英語文學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以英國和美國的文學作品為主,傳統的英語文學作品對人物形象的刻畫是極其具有藝術價值的。通過分析一些典型的人物形象,能夠體會到英語文學語言藝術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動性和含蓄性的特點。其中獨特的審美意蘊給人以極其深刻的印象,充分體現出英語文學作品的意向性和形象性特征,展現出英語文學極具魅力的特色。
(一)葛朗臺式的守財奴形象
在英語文學作品之中,極其深刻地刻畫和描繪出以葛朗臺為典型的吝嗇鬼人物形象,他將吝嗇表現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害怕自己的私人財產被他人所盜走,還要求仆人管理好空酒瓶,以便在客人的酒中摻水,以控制客人的酒量。同時,他還將吝嗇表現于對待自己的兒女之中,他對自己的兒女有一種出于本能的潛在的防備心理,對自己的兒女顯露出極其不信任的態度,其不折不扣的吝嗇鬼嘴臉可謂是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典型的歐洲的文學對葛朗臺式的吝嗇鬼、守財奴的人物形象入木三分。讀者可以在作品淋漓盡致的描繪中體會到葛朗臺老頭對自己、對仆人、對妻女的吝嗇。
(二)哈姆雷特式的正義復仇形象
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形象,在英語文學作品人物塑造中具有極其典型的代表意義。哈姆雷特經過一系列的變故磨礪,溫軟優柔的性格變的剛正果敢。類似的還有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也是在一番曲折后產生了內心的極大變化,懷抱著堅決的態度,面目一新,復仇歸來。解讀哈姆雷特、基督山伯爵這類角色,讀者可以看到故事背后相聯系的社會背景,解到人物甚至作者所處的社會狀況。
(三)桑提亞哥式的硬漢形象
桑提亞哥是海明威在其作品《老人與海》中的人物形象,雖然只是一個已經連續好多天沒打到魚,年邁體衰的老漁夫,但在生猛有力的對手面前,傷痕累累卻堅持斗爭。聯系海明威生活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經歷,不難看出桑提亞哥所代表的堅強勇敢、不屈服于命運的人物性格折射出作者自身的個人經歷,是在迷惘的時代背景之下,對作者本人硬漢特征的真實寫照。
五、結語
英語文學是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發展趨勢之下,從本土性與外來性兩個方面通過對英語文學中的典故知識進行梳理,對英語文學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探析,有益于打破文化疆界,理解作品思想主旨。把握和領會英語文學中的表現技巧、語言語境和文化語境能增強和提升對英語文學的理解有效性,為我國文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更多素材。
【參考文獻】
[1]蘭玲.英語文學的文化疆界及形象闡釋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0):195-196.
[2]董迪雯.闡釋英語文學形象——論英語文學的文化疆界及形象闡釋[J].課程教育研究,2016(23):119-120.
[3]魏仁.肖明翰教授《英語文學傳統之形成》出版[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27.
作者:王蓓 單位:西安外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