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舞蹈教學學生表現力提升教學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結合高校舞蹈課程教學特點,對學生舞蹈表現力的提升進行探究。總結當前高校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旨在通過各項影響因素的分析,關注學生的舞蹈表現力,以充分滿足高校舞蹈專業的人才培養需求。
【關鍵詞】高校;舞蹈教學;學生;表現力
在新課程教育背景下,高校舞蹈教學不僅將專業人才培養作為核心,也更注重學生的舞蹈表現能力,在這種環境下,教師應該及時發現舞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各項教育方法的整合以及教學模式的創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他們的舞蹈表現力,展現綜合性舞蹈專業人才培養的價值。但是,在高校舞蹈教學中,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缺少創新等問題,若這些限制因素不能有效解決,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高校舞蹈專業教師應該及時掌握影響因素,結合學生舞蹈表現力的特點,創新課程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舞蹈素養,為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提供支持。
一、舞蹈表現力
(一)舞蹈表現力概述所謂舞蹈表現力,是指表演者對整體動作及自身情感的表達。對于舞蹈專業的學生而言,在舞蹈學習中,不僅要掌握舞蹈動作,也要在舞蹈中增強自身的表現力,通過動作與情感,加深觀眾對舞蹈內容的理解,以展現舞蹈藝術所傳達的價值。高校舞蹈教育中,學生舞蹈表現因素有三個。第一,人文素養。由于舞蹈的藝術形式相對多樣,不同地區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舞蹈形式都具有個性化特征,在舞蹈發展以及文化傳承中,通過多民族文化的融入,可以豐富舞蹈藝術的內涵,也可以使高校學生在舞蹈學習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為舞蹈教學的創新以及舞蹈動作的展現提供支持。第二,自身素質。由于舞蹈具有明顯的藝術性,學生在舞蹈表現中,可以通過身體素養以及肢體動作的協調,增強其表現能力,而且也能表現出舞蹈的內涵。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養,提升學生的表現能力。第三,藝術素養。結合高校舞蹈課程的教學特點,學生在舞蹈表現力的強化過程中,可以不斷增強自身的藝術素養。如,在舞蹈動作探究中,通過音樂的融入,可以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使學生在動作表達中展現出自身的基本素養,以實現高校舞蹈課程教學以及學生舞蹈表現力增強的目的[1]。
(二)提高學生舞蹈表現力的重要性針對高校舞蹈課程教學的特點,提高學生舞蹈表現力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舞蹈表現力是衡量學生能力的標準。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中,通過學生表現力的提升,可以豐富舞蹈動作的語言內涵,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表達自身的情感,提高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第二,舞蹈表現力是舞蹈精神傳達的核心,學生在舞蹈表現力提升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保證舞蹈動作的標準,也能夠豐富舞蹈情感的表達,提高舞蹈動作的表現能力,實現創新性、高素質人才培養的目的。
二、影響高校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因素
(一)先天影響因素從高校舞蹈課程的教學現狀來看,先天條件對學生技能的影響是較為重要的。對于高校舞蹈專業的一些學生而言,他們可以輕松掌握舞蹈節奏及舞蹈動作,也就是說,這類學生具有較為明顯的舞蹈表現能力。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缺少先天條件,在舞蹈動作以及情感表達方面稍顯不足。因此,在高校舞蹈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一點,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構建個性化的教學模式,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2]。
(二)后天影響因素所謂后天影響因素,主要是指家庭環境、教育方式、自身水平以及教學狀況等,其中任何一項沒有達到要求,都會影響到學生的舞蹈表現能力。例如,學生在舞蹈學習中,若教師營造了濃厚的舞蹈情景,且教師的專業素養較強,學生通過系統學習及探究,舞蹈表現能力也就會越來越強。因此可以發現,在高校舞蹈課程教學中,教師的引導是較為重要的,教師應該根據自身的水平創新教學環境,以豐富學生的舞蹈藝術知識,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能力。
三、高校舞蹈教學中提升學生舞蹈表現力的教學策略
(一)增強學生的舞蹈理論素養在高校舞蹈課程教學創新中,為了增強學生的舞蹈表現力,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理論素養的培養。一些學生認為舞蹈是一種技能,只注重對舞蹈動作的學習,缺乏對舞蹈理論的認識,從而影響了他們的舞蹈表現力。因此,舞蹈教師應該及時認清這一問題,提高學生對舞蹈理論的認識。第一,舞蹈教師應該根據舞蹈動作的組合特點,引導學生仔細分析特定的舞蹈動作所表現的理念,學生在細致、形象的知識學習中,可以深刻感知舞蹈動作的表達形式。因此,在高校舞蹈課程的教學中,通過提升學生的表現能力,豐富舞蹈動作的語言內涵,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表達自身的情感,提高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第二,在學生舞蹈理論知識強化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增強不同層次學生對舞蹈專業知識的認識。例如,在舞蹈課程專業知識教學中,教師應該提高學生的舞蹈實踐及理論能力,使學生更深入掌握舞蹈動作的表現形式,為高校舞蹈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支持[3]。
(二)創新舞蹈基本功的訓練方法高校舞蹈課程教學中,學生舞蹈表現力的提升是較為重要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舞蹈基本功的培養,使學生的身體力量、平衡能力以及協調能力等得到全面提升,強化學生的舞蹈表現力。通常情況下,在學生舞蹈基本功的訓練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到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將其作為提升舞蹈表現力的基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舞蹈素養。第二,在舞蹈基本功訓練中,學生應該深入研究舞蹈作品,將舞蹈情感與舞蹈動作進行融合,豐富舞蹈表現力,提高舞蹈作品的藝術價值。第三,在學生舞蹈基本功訓練中,教師也應該注重對學生二度創作能力的培養,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可以利用自己對舞蹈動作的理解進行二度創作,全面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激發學生的舞蹈表現力,滿足高校人才培養的需求。例如,在學習舞蹈作品《父親》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視頻,通過對舞者動作、眼神的分析,進行舞蹈的二度創作,學生在二度創作中,會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并進行舞蹈動作的創新以及情感的融入,增強舞蹈的表現力[4]。
(三)培養學生對舞蹈動作的想象能力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舞蹈想象力的培養,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舞蹈表現力。第一,高校舞蹈專業教師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對舞蹈動作的想象力,應該引導學生在舞蹈動作展示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增強舞蹈動作的表現能力,為學生審美意識的提升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支持。第二,由于學生實踐經驗較少,舞蹈創新意識缺乏,所以,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針對某一舞蹈主題,要求學生進行小組互動,學生通過互動學習以及主動分析,會深入掌握舞蹈動作與情感的表達,全面提高舞蹈課程教學的質量。第三,針對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難以接觸到舞蹈角色的問題,教師可以主動搜索資源,通過文字介紹、視頻播放等,提高學生對舞蹈角色的認識,滿足高校人才培養的需求。
(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結合高校舞蹈課程的教學特點,在提高學生舞蹈表現力中,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第一,通過教學活動及生活實踐,提高學生的舞蹈綜合素養。在舞蹈課堂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利用自身的情感以及舞蹈技巧進行創作,也就是說,提高學生的舞蹈想象力是較為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將舞蹈課程與生活實踐相融合,拓寬學生的視野,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第二,在舞蹈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素材引導學生創作舞蹈動作,以便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例如,舞蹈作品《牧馬舞》,描寫的是牧馬青年在蒙古大草原追趕烈駒的過程,每個舞蹈動作都是創作者長期觀察的結果,學生在學習該類舞蹈動作時,可以進行舞蹈情感分析,在動作創新的同時融入自己的情感,從而提升舞蹈綜合表現能力。第三,通過音樂的融入,增強學生的思想意識,使學生在音樂風格、音樂旋律的引導下,充分展現自身的思想素養,為學生音樂內涵以及舞蹈表現力的提升提供支持[5]。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校舞蹈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針對課程教學的特點,認識到提高學生舞蹈表現力的重要性,及時分析當前舞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各項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創新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方案,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舞蹈素養,為當前高校的人才培養提供支持。一般情況下,高校教師在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中,應該強化學生的理論素養,注重學生的舞蹈基本功訓練,豐富學生對舞蹈情感的認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充分滿足高校人才培養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何冰.高校舞蹈教學中提高學生情感表現力的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19,(002):204-205.
[2]吳小涵.對高校舞蹈教學中提高學生舞蹈表現力的思考[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No.137(4):44-45.
[3]陳紫葳.試論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對策[J].明日風尚,2017,(11):397-397.
[4]林友.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舞臺表現力分析及培養策略[J].藝術科技,2017,(11):426+439.
[5]黃露斯.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舞蹈表現力提升策略的研究[J].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13(04):94-97.
作者:邵帥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